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后路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李贤坤

    目的:探究为发生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的患者实施后路手术后所能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2012年3月~2015年3月这3年间于本院骨科门诊收治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的患者共60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方式,并依照不同手术方法进行分组:30例接受了前路手术的患者归入对照组,30例接受了后路手术的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2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预后结果。结果:2组患者在疗效上较为相近,研究组治疗效果稍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无差异。但对照组的并发症率均要高于研究组,P<0.05,统计学有差异。结论:相较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在治疗结果与并发症率上都要优于前路手术,故临床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型损伤,多选择后路手术。

  • 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手法复位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邓轩赓;熊小明;万趸;石华刚;曹万金;宋偲茂

    背景:手法复位是传统非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作用主要是恢复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角,但其有效性存在争议.目前有关手法复位的疗效评估及临床意义更多是一种经验判断,尚缺乏手法复位的客观研究.目的:分析手法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空白对照研究,选择60~75岁胸腰椎新鲜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椎体压缩程度1/3~1/2,后凸角≤30°)患者,手法组采用腰后伸位徒手按压复位,对照组不加复位主动干预,其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分别比较入院时、复位后、下床站立时以及随访时X射线片测得的伤椎高度比和后凸角.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病例67例,其中手法组36例,男13例,女23例,平均年龄(65.4±10.8) 岁,对照组31例,男11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2±9.7)岁,两组性别、年龄、伤椎高度、后凸角基线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相对于对照组,手法组复位后可即刻显著恢复伤椎高度(P=0.016),后凸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89).但3周后下床站立时和随访时两组椎体高度比和后凸角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并与入院时水平相近(P > 0.05).结果提示,手法复位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仅可在卧床期间改善伤椎高度,对于后凸角无明显改善作用,在短疗程下远期未表现出手法复位的作用,临床价值有限.

  • 伤椎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52例分析

    作者:姬亚锋;蒋雪生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直接复位内固定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椎弓根固定胸腰椎骨折52例,术前、术后随访摄片观察椎体高度有无丢失,内固定物有无松动.结果 随访13~17个月,平均(14.97±1.12)个月.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Cobb氏角恢复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结论 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固定有利于恢复椎体高度,维持矫正效果,内固定系统固定牢固,显著增强了脊柱的强度和稳定性.

  •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对腰椎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士易

    本研究选取2013-03-2016-03我院诊治的53例腰椎骨折患者, 分析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联合后路短节段跨伤椎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 PKP手术治疗OVCF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的影响因素探讨

    作者:吴涛;张波;卫永鲲;刘丰虎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是临床常见的脊柱创伤,近年来,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已成为OVCF的经典手术方案,本研究纳入了我科2014-03-2016-12行PKP手术治疗的92例OVCF患者,将其术后伤椎高度恢复情况与其他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回归分析,以探讨术后伤椎恢复的影响因素,为同道们作一参考.

  • PKP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韩玉祥;刘敏;张峰

    随着我国逐步迈入人口老年化社会,骨质疏松人群也逐渐增加[1].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是此类人群的常见创伤[2].近年来,随着经皮骨水泥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经皮椎 体 成 形 术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球囊扩张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已逐渐成为OVCF的首选治疗方案,较多的报道证实,PKP在恢复伤椎高度、后凸畸形和减少骨水泥渗漏方面,均有明显优势[3-4].但目前,PKP手术对伤椎高度的矫正效果存在明显个体性差异,学者们报道不一.

  • 经皮椎体成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刘圣光

    目的 探析经皮椎体成形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11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经皮椎体凸成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在疼痛指标上,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并无较大差异,在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显著下降,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椎高度改善幅度上,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98.31%>77.96%),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老年患者提供经皮椎体成型法进行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使其伤椎高度得到有效改善,进而确保其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临床治疗中大力推广.

  • 脊柱后凸成形术联合周期性康复训练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观察

    作者:王大寿;吴黔鸣;陈艳;淦勇;孙文阳名;朱思刚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脊柱后凸成形术后行周期性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均行脊柱后凸成形术,观察组术后行周期性康复训练,对照组行常规功能锻炼.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记录两组Oswestry指数及生活活动能力评价量表(ADL)评分;行影像学检查,测量伤椎前缘高度值(AH)及后缘高度值(PH),并计算AH/PH%.结果 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Oswestry指数均低于术前,ADL评分均高于术前,且术后3个月变化更明显(P均<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Oswestry指数均低于对照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AH、AH/PH%均高于术前,对照组术后3个月AH、AH/PH%均低于术后1周(P均<0.05);观察组术后1周、术后3个月AH、PH、AH/P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AH、AH/PH%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脊柱后凸成形术后进行周期性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腰椎功能、生活活动能力,并促进其伤椎高度的恢复.

  • 不同术式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后伤椎高度测量数据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文国;江向明

    目的 探讨两种不同术式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后伤椎椎体平均高度在术后1月、1年的变化和内固定失败率,比较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优劣.方法 选取2006年1月~2012年1月,年龄在35~60岁之间胸腰椎骨折病例共计46例,根据两种不同方式后路手术将病人分为A组25例,B组21例.A组采用后侧入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椎板间植骨术.B组采取后侧入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经椎弓根植骨、伤椎重建、伤椎内固定术.分别测量其术后1月和术后1年的伤榷前后缘平均高度数据,并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伤榷前后缘平均高度测量数据,术后1月A组为90.72%,B组为90.76%.术后1年A组为89.58%,B组为90.46%.两组数据经t检验,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有3例内固定失败.结论 后路手术两种方式均可使用,但采用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经椎弓根植骨、伤椎重建、伤椎内固定术从远期效果来看,尤其是青壮年患者更值得选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