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种植体周围炎
骨内牙种植体是近几十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义齿修复方式,随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日益完善,应用前景十分乐观,而同时存在的种植失败的现实对其进一步推广提出了挑战.失败原因过去常认为是力学创伤所致,现在发现还存在着一种种植体周围炎,亦是种植失败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这种疾病颇类似于成人慢性牙周炎,表现为种植体周袋形成,附着水平丧失,种植体周骨组织吸收等一系列症状,但由于种植体本身以及种植体周界面结构与天然牙和天然牙周结构不一致,种植体周围炎在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检查,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又有其特殊性.
-
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侵袭性牙周炎(AgP)患者牙周基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入住垫江县人民医院的100例Ag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为广泛型AgP(G-AgP),余下42例为局限型AgP(L-AgP),对G-AgP与L-AgP两组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CAL)、探诊出血指数(BOP),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以及治疗前后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进行对比.结果 ①G-AgP组患者治疗前PD、CAL与BOP分别为(4.38±0.71) mm、(2.60±0.36) mm及(3.11±0.60) mm,治疗后分别为(2.33±0.31) mm、(1.29±0.21) mm及(2.02±0.39) mm,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gP组患者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4.56±0.81) mm、(2.69±0.39) mm及(3.19±0.60) mm,治疗后分别为(2.45±0.37) mm、(1.39±0.28) mm及(2.22±0.41) mm,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L-AgP组治疗后与G-AgP组治疗后的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TNF-α、IL-4水平组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G-AgP组治疗前龈沟液中TNF-α、IL-4水平分别为(7.73±1.38) ng/L、(31.52±5.36) ng/L,治疗后分别为(3.72±0.91) ng/L、(61.83±16.52) ng/L,本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AgP组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7.97±1.52) ng/L、(33.37±11.09) ng/L,治疗后分别为(3.90±1.33) ng/L、(62.76±15.78) ng/L,本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周基础治疗是侵袭型牙周炎患者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
Nd∶YAG激光治疗牙周炎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新疆军区总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88例牙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激光组,每组44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洁治术和根面平整术,激光组给予Nd:YAG激光和根面平整术.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炎性因子及牙周指标.结果 常规组治疗有效率为88.6%(39/44),激光组为97.7%(43/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菌斑指数、附着水平、牙周袋深度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且激光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d:YAG激光可降低牙周炎患者牙周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牙周症状.
-
从附着水平高度评估牙周膜剩余面积
目的:检测各牙位牙周膜面积及不同附着水平与剩余牙周膜面积间的变化规律,探讨牙周附着丧失与牙周支持能力及牙周病预后判定间存在的可能联系.方法:收集除第三磨牙外不同牙位的离体牙420颗,在釉牙骨质界根方牙面涂以成膜材料以模拟牙周膜,在模拟膜表面平行于釉牙骨质界处描记出不同附着水平的高度线,经扫描仪扫描剥离的模拟牙周膜,再经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 CS2 9.0和Scion Image 4.0.3和SAS6.12软件包进行面积数据分析.结果:各牙位牙周膜面积对应不同附着水平间的数值变化规律满足一次函数的回归检验(P<0.001).根据所得回归直线,当附着丧失超过5.37mm时,各牙位剩余牙周膜面积多降至原有面积的50%以下.结论:各牙位根面牙周膜面积随附着丧失增加而递减的变化规律与一次函数曲线为拟合;多数牙位的附着水平在丧失超过5.37mm时,其剩余牙周膜面积已不足正常值的一半,不再具备提供额外牙周支持力的条件.
-
牙周-牙髓联合治疗重度牙周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对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必要性.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1年9月就诊于我院的重度牙周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给予牙周-牙髓联合治疗,B组患者给予单纯牙周治疗,分别记录2组患者在治疗前基线检查时、治疗后3个月、6个月、1 a、2a的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附着水平,使用SPSS13.0软件包,采用t检验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前基线检查时,A组与B组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3个月,A组与B组各观察指标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A组与B组SBI有显著差异(P<0.05);PD、A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1 a,A组与B组各观察指标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a,A组与B组SB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PD、A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重度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牙髓联合治疗,远期疗效良好.
-
牙周袋内硫化物对慢性牙周炎疗效的影响
牙周袋内硫化物是由细菌(尤其是G-菌)在有菌斑基质、软垢、唾液成分等合适的基质条件下的代谢产物,主要包括硫化氢、甲基硫醇及硫化乙烷等[1].研究表明,一些牙周致病菌(如福赛拟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可以产生硫化物,因此有学者认为通过了解牙周袋内硫化物水平(sulcular sulphide level,SUL)的情况,就可间接地了解致病菌的代谢情况从而判断牙周炎的活动情况[2-3].金刚探针牙周诊断仪带有硫化物传感器探针,在进行传统的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探诊出血等检查的同时,还能灵敏地探测到牙周袋内浓度达10-6mol/L的挥发性硫化聚合物[4].
-
牙周病非手术治疗中不同的刮治深度对于疗效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实验设计来自本院口腔科就诊的12位男性及14位女性病人参加了本研究,年龄平均为39.7岁(35~56岁)患有中度至重度的牙周疾病,均无系统病史,并同意参加本实验.在经过龈上洁治及强化口腔卫生宣教,使患者的菌斑控制达到较高的水平,进入实验,实验初期取一副丙烯酸Stents模,包括所有单根牙的合向及冠向1/3.基线的检查包括(1)探诊袋深(PD),包括6个位点的数据(MB、MIB、DB、ML、MIL、DL)(2)探诊附着水平(PAL)定义为:Stents模根向边缘至袋底的距离,探取同…牙齿同样6个位点.随机选择1/4牙列的牙齿并将之归入两种不同的刮治模式.(a)实验组:刮治区域为探诊袋深及冠向1mm至龈缘间的根面.注意刮治器的插入深度应比PD浅1mm.(b)对照组:刮治区为探诊袋底至龈缘间的距离.刮治后1月、3月复查,检查采用基线相同的参数.所有的检查均由同一医师,对于牙列及组别的选择,并未知情.
-
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方法及其评价
种植体周围炎广义上属于牙周病的一种,在临床表现上与成人牙周炎非常相似,有初期软组织红肿,探诊易出血,继而牙周袋形成,附着水平丧失,种植体松动.在组织学上因牙周炎患者的牙周存在有牙周膜,含有结缔组织纤维,一旦被破坏就很难修复,而口腔种植体软组织界面包括上皮组织界面和结缔组织界面,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对种植体的保护作用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同时该结缔组织的血供较正常牙周膜少,还有种植体一骨组织界面复杂的理化特性,龈下菌斑的主要致病菌的不同[1],从而确定了治疗方法上有别于牙周炎.
-
补肾固齿丸辅助治疗慢性广泛型牙周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固齿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广泛型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治疗的慢性广泛型牙周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肾固齿丸口服,2组均观察治疗3月.观察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59%,对照组75.9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3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补肾固齿丸联合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广泛型牙周炎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牙周指标,不良反应轻微,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非手术方法治疗侵袭性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非手术方法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15例,进行口腔卫生宣教、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并口服罗红霉素和甲硝唑1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6、 12、 18个月检查及记录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附着水平在治疗前分别为3.37±0.56、 (5.83±1.68) mm、 (6.78±1.50) mm,治疗后18个月下降为(0.69±0.48) mm、 (2.15±0.45) mm、 (4.60±0.78)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经过牙周非手术治疗后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疗效较为稳定.
-
浅谈牙周病的临床诊断技术
牙周病的临床诊断技术是每个牙周病科医师需要掌握的基本功,其主要包括牙周探诊、咬合检查、松动度检查及X线片检查等。这些方法是制订佳的牙周治疗措施的基础,临床医生必须熟练掌握并对检查结果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同时在此基础上,优化治疗决策,以获得佳临床疗效〔1〕。1 牙周探诊 牙周探诊是牙周病诊断重要和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包括探查牙周袋深度,附着水平和探诊出血情况等,其中牙周袋深度是指龈缘至袋底的距离,而附着水平是釉牙骨质界至袋底的距离。这些指征在评估牙周炎症程度和治疗效果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正确及熟练掌握牙周探诊技术是对临床牙周病科医师的基本要求。1.1 探针的选择 牙周探诊可选用手持探针或电子探针。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大多采用的仍是手持探针。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探针是1959年由Ramfjord改良设计的〔2〕。鉴于当时所用探针较粗,对窄而深的牙周袋不易准确探测,Ramfjord设计了尖端直径为0.4 mm的圆柱形探针,这种探针被学者们和临床医师所公认。一般手持探针长10 mm以上,以mm为单位刻度,每个刻度为1 mm或2~3 mm,且逐渐变细,利于插入。另外,在临床科研工作中有时使用的电子探针(又称压力敏感探针),是通过电子装置来恒定地控制探诊的力量,可避免因压力差异所造成的探诊结果的误差,因而重复性好,探诊结果可储存在计算机内,使用比较方便。这种探针的种类比较多, 如 Florida探针、Alabama探针等,有的还能自动定位釉牙质骨界,所以能较精确地测量附着水平。这类探针的缺点是在操作时,手感觉的敏感性不如手持探针,龈下牙石能明显干扰压力敏感探针的继续深入,而手持探针在触及龈下牙石时能很自然地绕过牙石到达袋底。对未经治疗患者的研究表明,电子控制压力的探针与手持探针其探诊深度有差异可能与龈下牙石的干扰有关,因而只有经过龈下刮治后,探诊的结果才比较可靠〔3〕。1.2 探诊的方法〔4〕 牙周探针应沿着牙齿长轴在各个面进行探查,探针尖应始终紧贴牙面,且探针与牙的长轴平行,这样才有利于反映牙周袋在牙面的位置及形态。通常将牙的颊(唇)、舌(腭)侧分别在远中、中央、近中测量,每个牙要记录6个位点的探诊深度。在探诊过程中应沿着牙周袋底的宽广度提插式行走,以便探明同一牙面上不同深度的牙周袋。但需注意的是在探查邻面牙周袋时,由于邻面接触区的干扰,探针若与牙长轴平行就不能进入龈谷区,而邻面袋深点常在龈谷处,故探测此处时,可允许探针紧靠接触点并向邻面中央略为倾斜,这样便可探得邻面袋的深处。
-
派丽奥治疗牙周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派丽奥抗生素软膏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62例牙周病患者248个患牙随机分成局部机械治疗对照组和加用派丽奥的实验组,记录治疗前后的牙周袋深度、牙龈指数、牙齿松动度和附着水平的改变并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各时段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派丽奥能提高牙周炎治疗的成功率,是值得推广的牙周炎局部治疗药物.
-
牙周膜面积测量与牙周预后的判定
牙周膜系牙体支持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面积大小与所提供的牙周支持力直接相关.对于牙周病人而言,剩余牙周膜面积大小对牙周炎患牙的保存和功能行使尤为关键.剩余牙周膜面积的测定对牙周炎患牙的预后、治疗及修复计划的制定有决定性意义.该文试图通过对有关牙周膜面积测量的研究进行回顾,在传统牙周膜面积测量研究的基础上,展示牙周膜面积测量方法的进展及剩余牙周膜量化评估对临床的积极意义,以期对牙周病临床治疗及后继修复效果的提高有所裨益.
-
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62例.对62例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观察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附着水平.结果:6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和附着水平均有明显下降.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菌斑指数和附着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探诊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和附着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牙周基础治疗法治疗侵袭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佳,值得推广应用.
-
替硝唑局部用药在牙周炎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替硝唑局部用药在牙周炎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硝唑片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替硝唑贴片局部用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牙龈出血指数、菌斑指数及牙龈附着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替硝瞳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炎可提高牙周袋内药物浓度,提升治疗效果,改善龈沟液炎症因子水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