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金匮要略》《难经》论虚劳证治

    作者:王文静;齐元富

    总结了《金匮要略》和《难经》对虚劳的治疗特点。《金匮要略》治虚劳重在调和阴阳、补益脾肾、虚实兼顾,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特色。《难经》提出了“五损”之说,从调整五脏功能治虚损,灵活运用益、调、适、缓等大法。两者关于虚劳的论述,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

  • 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探讨

    作者:宋绍亮

    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基本病机的研讨,探析运用甘温理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治思路.指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主要证候多表现为虚中夹实,故应运用甘温理论,以益气健脾、补肾摄精为基本治法.

  • 《圣济总录》"虚劳门"医论考

    作者:李怀芝;王振国;杨金萍

    通过对《圣济总录》"虚劳门"医论的考证,发现《圣济总录》"虚劳门"的医论主要来源于《内经》《难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平圣惠方》等文献,然而《圣济总录》又绝非直接的照搬,而是更多地融入了北宋医学对疾病的新认识,如对疾病发生机制的清晰分析,对疾病临床症状的详细描述,特别是按照寒热虚实辨证分型,使疾病的证型更加复杂等,充分体现了北宋时期医学理论的进步.

  • 论《理虚元鉴》对虚劳证治的贡献

    作者:汪伟;谭辉

    明末医家汪绮石所揖《理虚元鉴》是一部关于治疗虚劳病证的精详而独到的专著,该书编撰严谨,辨证论治、立法遣药,灵机活泼,独具一格.本文就《理虚元鉴》中“虚劳病”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从学术源流、虚劳病因病机、施治法则等角度阐述虚劳论治理论.绮石精研医术,以《易经》《内经》为宗,融诸家之所长,独创一家之言;绮石临证,独具慧眼,治病必求其因,首倡六端;审查病机,首创由“火”之论;详论治法,倡“三本二统”之说.绮石尊古而不泥,述而有作,治病求本,内外兼顾,善辨真伪;临证强调辨证论治须精深,四诊合参须圆活,药随症施,随症易方.书中论述对于临床虚劳性疾病的防治有参考价值.

  • 从虚劳角度对疲劳型亚健康因机证治的探讨

    作者:庞军;李高焱;甘振宝

    疲劳型亚健康随着人们生存压力的增大愈来愈普遍,如何有效地干预和治疗已成为当今医学的重要课题.现代医学认为,亚健康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又称第三状态,其主要表现为疲劳,同时还伴有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心烦、善忘等.传统医学认为,疲劳型亚健康本质上与中医虚劳的病机是一致的,即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不足.故此,笔者试从虚劳的角度探寻其因机证治的规律.

  • 从“伤风不醒便成劳”谈《金匮要略》虚劳病与外感病的关系

    作者:库喜龙;张林林;张保伟

    虚劳一病,古今医家多从正气亏损、精气血阴阳不足立论,而《伤寒杂病论》一书,却是外感与内伤杂病合论,且非常重视外感“风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后世更有“伤风不醒便成劳”的说法,进一步阐发了外感对于虚劳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的密切关系,这对于虚劳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因此文章认为,伤风不醒便成劳,虚劳日久风气袭,《金匮要略》所言虚劳病与外感病关系密切,二者互相影响,临床表现上可互相兼夹,治疗方面需权衡兼顾.

  • 浅议《金匮要略》通补血分治虚劳

    作者:徐春霞;张辉

    通过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的学习及前人相关文献的复习,领悟到“虚”为虚劳致病之因,“血分”是虚劳病位之所在,“血分竭乏”是虚劳病机之关键,“通补血分”为虚劳病之重要治法.

  • 补肾通络方治疗多发性硬化30例

    作者:刘国华;张振强

    笔者2003年8月~2005年10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发性硬化病患者60例,并与西药激素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中药治疗长期血液透析所致虚劳43例

    作者:刘振新;王尚龙

    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是治疗慢性肾衰的有效方法.长期血透可出现虚劳症候,我科应用中药对43例进行前瞻性研究,疗效明显,现介绍如下.

  • 从用药分析看虚劳的因机证治

    作者:孙为;朱垚

    虚劳的病因病机,虽然各地医家有不同的偏重,但基本认可其病因不外乎先天与后天两方面因素,病机多以“气”“血”“阴”“阳”为主.虚劳发病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中医药对虚劳的辨证分型虽各不相同,但证型相对集中,治疗用药多以补益脾肾,滋阴养血等方法为主.在药物归经上入脾、胃经的药物多,其次是入肺、大肠经的药物.在药性上使用多的是性寒之品,其次是性平、温的药物.传统医学具有治未病的系统理论,在现代医学对虚劳缺乏行之有效的干预方法的情况下,中医中药在预防虚劳发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并且是未来临床治疗虚劳的方向和趋势.但是,在整体上中医药对于虚劳的发病和治疗作用机理尚无重大突破.各地区的中医药学者对虚劳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缺乏共识且各有侧重,因此还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说服力.临床上用药缺少以药物作用机理为指导,大多数药物仅限于临床疗效观察,动物实验研究较少.中药复方发挥疗效的有效成分、作用方式、途径和靶点等机理尚不清楚.同时在综合治疗如针药结合等方面缺乏研究,临床上对于未病先防及饮食、情志、运动等调护缺乏重视,故今后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的融合,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虚劳的临床疗效.

  • 《金匮要略》对消渴病并发症的认识

    作者:张甦颖

    <金匮要略>不仅系统阐述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法,还分别论及多种消渴病的并发症,如肺痿、小便不利、水气、淋病、虚劳、血痹等,并提出了相应的治法及预防措施.

  • 验案四则

    作者:徐洁生

    本人从事中医临床数十年,现已退休,谨将1971年至2000年治愈的几种西医认为难治而中医迅奏显效的病例报告于后,供同道参考.1 头痛侯某,女,52岁,技术员,1974年4月9日初诊.头痛史13 a,每年发作2~3次,每次至少月余.5 a前曾拔牙两颗,痛势不减,遂确诊为三叉神经痛.1周前来京探亲,突发头右侧剧痛,双目胀痛,平均每分钟痛4~5次,每次5~6 s.经中西药、针灸、注射等治疗疼痛不减,伴汗出,舌淡紫舌下瘀点密布,苔薄白,脉弦细数.辨为风邪袭于外,肝肾虚于内兼瘀血内停,不通则痛,法宜疏散风邪、滋补肝肾、活血化瘀.

  • 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160例

    作者:刘建吉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病因复杂,以持续半年以上的严重疲劳为主的症候群,临床上表现为慢性或反复发作,检查多无明显器质性改变.

  • 活血补肾法治疗高脂血症

    作者:陈晨;方显明

    肾有“收藏、化精”和“调和气血”的功能,日久肾虚则会形成血瘀和痰浊,补肾活血法是治疗虚劳、血痹的方法,用补肾以治虚劳,用活血以治血痹,两者结合,攻补兼施,虚实并治,是临床上对于多种疾病并发的高脂血症和久病不愈的高脂血症患者的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

  • 六味地黄丸治疗白血病临床体会

    作者:张宛冬;陈军民;郭磊;张国敏

    张国敏主任医师行医30余年,治疗白血病效果显著,深受患者好评.近年来,张老师采用联合化疗加六味地黄丸治疗白血病患者60例,结果完全缓解40例(66.7%),部分缓解12例(20.0%),未缓解8例(13.3%),总有效率86.7%.现将其应用六味地黄丸的经验总结如下.

  • 从肾虚血瘀论治虚劳

    作者:丁忠于;杨明;刘学伟

    虚劳病症广泛,临床上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均可表现为虚劳,且由于本虚多脏兼病,标实夹痰夹瘀,治疗棘手.通过对中医传统藏象理论、气血津液理论和前世医家学术思想的梳理,提出肾虚血瘀是虚劳病重要的病理因素.治疗上需辨证配伍选用补肾活血类药物,以提高药物疗效.

  • 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探讨

    作者:段赟;李雪松;夏小军;开金龙;龙青

    复习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体会,探讨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对贫血性疾病具有代表性的中医病证名称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当前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存在的问题,提出贫血性疾病规范化中医病名体系的构想。目前,贫血性疾病中医病名较为笼统、缺乏特异性,建议重新进行确定,使其规范化、体系化。

  • 桂枝汤在艾滋病无症状期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周根锋;崔伟锋

    张仲景以桂枝汤加减治疗"虚劳"为其特色,本文根据艾滋病无症状期按其病因应属"疫毒"范畴,但其基本病机应为"虚劳",故可将仲景治疗"虚劳"之经验运用于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治疗.桂枝汤具有善于调和营卫、补益中焦脾胃、寓补于调的特点,适用于在艾滋病无症状期患者的治疗中使用,以发扬仲景学说.

  • 补中益气汤治疗化疗致血细胞减少疗效观察

    作者:郝新芳

    目的:观察补中益气汤治疗化疗致血细胞减少的疗效观察.方法:250例患者均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枸杞子30 g,当归30 g,白术30 g,酸枣仁15 g,黄芪25 g,党参15g,炒山药30 g,白芍15 g,淫羊藿15 g)治疗.结果:白细胞恢复正常情况、红细胞恢复正常情况、血小板恢复正常情况等所需时间均较短.结论:补中益气汤治疗化疗致血细胞减少的疗效较好.

  • 益肾化痰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探析

    作者:程甘露;高金玲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应用总结骨髓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结果:多发性骨髓瘤骨质损害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或久病体虚,肾之精气亏虚,督脉虚损,风寒湿毒之邪或风湿热毒之邪,侵袭机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痰瘀内生,痰瘀邪毒相互搏结,闭阻经络,经脉筋骨失于濡养而发病.其病位似在经脉筋骨,实质上在肾,与肝及脾胃密切相关.采用益肾化痰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药用杜仲、补骨脂、狗脊、怀牛膝、川续断、浙贝母、生牡蛎、白芥子、陈皮、清半夏等治疗.结论:益肾化痰法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

394 条记录 16/20 页 « 12...1213141516171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