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口咽前路行颅颈交界区手术显露与安全性的解剖研究

    作者:王智运;尹庆水;章凯;吴文

    目的:观察经口咽入路行颅颈交界区手术的显露范围与安全范围,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36具成人头颈部尸体标本进行模拟经口咽入路手术,观察其解剖层次,测量手术可显露的范围,椎动脉与颅、颈神经的位置关系以及各段椎动脉距离正中线的宽度和距离骨性表面的深度.结果:经口咽前路手术可显露的范围纵向为66.7±3.9mm,横向为39.4±2.2mm,能直接显露从斜坡中下段至C3椎体上缘的范围,足够暴露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该入路上颅、颈神经位于椎动脉背侧并向前外侧绕行,椎动脉颅内段走行形态变异较大,椎动脉颅外段距正中线宽处位于C1横突孔水平,为25.5±4.5mm,距正中线窄处位于C2/3间隙水平,为11.2±1.5mm.结论:经口咽前路手术能直接显露从斜坡中下段至C3椎体上缘的范围,椎动脉的解剖特点使其能作为该术式安全边界的标志,在椎动脉的颅内段区域和C2/3间隙操作时应注意避免损伤椎动脉和神经.

  • 翼点入路对鞍区显露范围的定量研究

    作者:王博;周武涛;崔丙周;吕海欣

    目的 观察翼点入路手术对鞍区的显露范围.方法 成人湿性头颅标本5具(10侧),模拟翼点入路的手术操作,在经翼点入路的基础上分别磨除蝶骨嵴和前床突,评价该手术入路及其扩大后对鞍区的显露范围并计算显露面积.结果 经翼点入路中磨除蝶骨嵴后的显露面积(3022.93±141.29)mm2和磨除前床突后的显露面积(3373.14±190.39)mm2,均较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 翼点入路中充分磨除蝶骨嵴和前床突可显著增大鞍区的显露面积,是鞍区病变手术的首选入路.

  • 肘后正中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入路的可显露范围及其生物力学评价

    作者:郑干轩;胡奕山;林慰光;施彦璋;赵卫东;林本丹

    目的 研究肘后正中心的手术入路,即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入路的可显露范围以及缝线固定后的效果,探讨其用于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在18具新鲜成人尸体上肢标本上,行肘后正中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观察测量此入路对肱骨远端的可显露范围,用PDS-Ⅱ缝线原位间断缝合所截两侧肌骨瓣,以MTS试验机模拟持续被动运动进行屈伸疲劳试验,检测固定效果.结果 ①所有标本均能完全显露向内至肱骨内髁及髁上的内侧面,向外至肱骨外髁及髁上外侧面,屈曲肘关节至100°以上则可将髁间窝、滑车及肱骨小头的后、下关节面完全显露.②疲劳试验前后横向距离差值、纵向距离差值分别为:(0.025±0.009)mm、(0.030±0.009)mm,均不超过0.05 mm(P<0.001).结论 肘后正中尺骨鹰嘴矢状面薄片截骨的新人路显露肱骨髁间满意,缝线固定两侧肌骨瓣后完全能满足术后早期功能锻炼要求,此新的手术入路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理想入路.

  • 远外侧入路不同部位骨质切除与显露范围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源锋;伊志强;鲍圣德

    目的 量化分析枕下远外侧入路中不同部位骨质切除与其相对应的显露范围的差别.方法 15例(3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湿标本模拟基础远外侧入路,行骨窗成形后分为3组:分别模拟经髁入路、髁旁人路及髁上入路,比较其对应的显露范围.结果 基础远外侧入路对斜坡方向显露范围为(15.77±1.67) mm,对枕骨大孔前缘向侧方的显露范围为(-1.85±0.63) mm,距颈静脉孔后缘手术距离为(11.23±0.46) mm,距枕骨大孔前缘的手术距离为(21.78±1.49) mm.与基础远外侧入路比较,经髁入路显著增加斜坡方向和枕骨大孔前缘方向的显露范围,明显缩短距枕骨大孔前缘的手术距离(P<0.05);髁旁入路明显缩短距颈静脉孔后缘的手术距离(P<0.05);髁上入路显著增加斜坡方向的显露范围(P<0.05).结论 磨除枕髁可显著增加枕骨大孔腹侧和下斜坡的显露,磨除颈静脉结节可显著增加中斜坡的显露,磨除髁旁骨质可显著增加颈静脉孔区的显露.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