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腰椎钛合金内固定物固定术后患者血清及毛发中钛浓度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朱震奇;王波;刘海鹰

    目的:探讨腰椎钛合金内固定物固定术后患者血清及毛发中金属钛浓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8月到10月间15例拟行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25例(腰椎钛合金内固定物放置时间为21~60 个月)行腰椎内固定物取出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血清及毛发中的钛浓度.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相比,其血清及毛发中钛浓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弓根螺钉数目及术后内固定物放置时间的长短均对患者血清及毛发中钛浓度无影响(P>0.05).观察组患者中2例因钛合金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行内固定物取出术,其血清及毛发钛浓度均未见明显升高.结论:腰椎钛合金内固定物固定术后患者血清及毛发中钛浓度无明显改变.

  • 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与治疗分析

    作者:刘长鹏;谢学升;展宝明;蔺伟;李涛

    目的 探讨腰椎内固定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诊断方法和治疗对策,为其术后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73例行腰椎内固定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统计,对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结果判断导致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并总结相应的治疗对策.结果 术后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共13例,感染率为1.90%;年龄<45、45~60岁及>60岁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2.34%及3.61%(χ2=0.052,P=0.027);患有基础疾病0~2、>2种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65%~1.80%、3.82%(χ2=0.047,P=0.031);手术时间<90、90~180 min及180~300 min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0.42%、1.97%、4.62%(χ2=0.044,P=0.019);细菌培养结果显示,引发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 对腰椎内固定术后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应以预防为主,尤其关注年龄>60岁、合并两种以上基础疾病、手术时间180~300min的高危患者,一旦发生感染立即给予积极治疗.

  • 腰椎内固定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护理临床观察

    作者:桑夕平

    目的 探析护理干预在腰椎内固定术中自体血回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在2017年4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66例腰椎内固定术患者,均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33例,对照组不进行自体血回输别人的血,研究组采取自体血回输,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136.2±46.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72.9±45.1)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2,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估计失血量(288.1±203.3)mL、输血量(283.3±110.2)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3、4.988,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122.2±6.8)g/L显著高于对照组(103.2±9.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2,P<0.05).结论 腰椎内固定术中自体血回输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分析

    作者:孟宪志;刘殿鹏;丁勇

    目的 总结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症状,探讨其感染原因、诊断方法、治疗以及预防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本科收治的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资料.结果 根据患者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及体征,经过早期切口清创引流、积极抗生素治疗以及全身支持治疗3~5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消失,血常规、ESR和CRP值均恢复正常,复查腰椎MRI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伤口无分泌物、外渗以及红肿热痛,伤口愈合良好,均在清创术后10~13 d拆线.出院4周时,均佩戴肢具下床功能锻炼,腰椎活动度良好,逐渐恢复正常生活.结论 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需要早期正确诊断及积极局部和全身治疗,重点在于预防.

  • 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作者:雍坤;张贤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腰椎内固定手术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但术后不可避免地存在深部感染的潜在风险.虽然感染的发生概率很低,但是一旦发生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且其诊断和治疗困难,预后也存在不确定性,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成为临床面临的严峻挑战.感染的防治要点包括避免诱因、诊断及时、用药合理以及常用的保留内固定疗法:清创冲洗负压引流、椎间隙抗生素灌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臭氧水创腔灌注等,同时对内固定的保留和取出做出客观评价,尽量降低感染率、提高治愈率.

  • 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对腰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

    作者:谢蕾;齐敦益

    目的:比较帕瑞昔布钠与地佐辛对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选择60例Ⅰ~Ⅱ级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术毕前30min 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D组静脉注射地佐辛5mg,C组输注生理盐水5ml。观察3组患者苏醒期的循环情况,拔管后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及躁动评分,同时观察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P组和D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血压、心率及术后疼痛评分,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 D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显著长于P组和C组(P<0.05),而P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毕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或地佐辛5mg均可维持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循环稳定,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躁动,但帕瑞昔布钠不影响麻醉的苏醒时间,效果更佳。

  • 腰椎内固定术后脑脊液漏的中西医结合防护

    作者:鲁青;马红梅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脑脊液漏的中西医结合防护效果.方法:观察278例腰椎内固定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给予封闭引流管、预防感染、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同时给予优质的护理管理,包括体位管理、引流管护理、心理情绪护理、生活饮食方面理和针灸理疗等.观察术后脑脊液引流时间、是否发生感染、生活饮食、心理情绪等情况.结果:278例中发生脑脊液漏10例,平均引流(4.8±1.4)d,均顺利康复.未出现伤口感染、椎管内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结论:优质的护理管理能第一时间发现脑脊液漏的发生,给予快的处理措施,对促进脑脊液漏患者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腰椎内固定患者术后腹胀的影响观察

    作者:王月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中对腹胀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记录2组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胀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相比,综合护理干预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在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的应用中可以降低腹胀发生率,缩短肛门排气时间,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回顾性分析腰椎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治疗及预防措施

    作者:王堃;智润林

    目的:研究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切口早期感染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4年4月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后切口早期感染的8例患者切口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结果:3例行切口病灶扩大清除术,2例给予内固定物取出及创面引流灌洗治疗,3例局部换药处理,均未导致深部腰椎间隙感染发生.8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平均随访1年3月,未见感染复发者.结论:糖尿病、术后平卧持续压迫切口、脑脊液漏以及腰椎二次手术瘢痕切口是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早期感染裂开的高危因素.腰椎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行彻底清创辅助局部换药(对糖尿病病人同时行血糖控制)并抗生素治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切口感染的有效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的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 五步起床法在腰椎内固定术后初次离床活动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钟小芳

    目的:探讨五步起床法在腰椎内固定术患者术后初次离床活动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按照患者意愿,将360例腰椎内固定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五步起床法锻炼。记录两组术后初次离床昏厥发生情况、引流管脱落情况和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并进行疼痛程度分级和护理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初次离床活动昏厥、引流管脱落发生率、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和总疼痛率分别为1.11%、0.56%和(43.7±8.5) h、62.78%,均低于对照组( t 或 X2=4.595、4.594、5.361、7.540,P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X2=7.942,P<0.05)。结论在腰椎内固定术患者中运用五步起床法,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初次离床活动昏厥发生率、引流管脱落发生率以及疼痛发生率,并且缩短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右美托咪定辅助舒芬太尼在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宋美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辅助舒芬太尼对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探讨在腰椎内固定术应用右美托咪定的意义。方法选取治疗的112例腰椎内固定术患者,其中54例应用舒芬太尼麻醉为对照组,另58例应用右美托咪啶辅助舒芬太尼,应用Ramsay镇静评分和VAS( visual analogue scale )疼痛评分评价术后的镇静镇痛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为(2.3±0.75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是 VAS 评分为(2.5±0.91分),对照组相比, P <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6%)与对照组(42.59%)相比,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辅助舒芬太尼麻醉具有较高的镇静和镇痛作用,建议在腰椎内固定术中广泛应用。

  • 经皮穴位电刺激超前镇痛对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师小伟;刁枢

    目的 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超前镇痛对术后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随机平均分为3组.超前镇痛组(Ⅰ组)手术切皮前30 min行TEAS至手术结束,术中镇痛组(Ⅱ组)手术开始时TEAS至手术结束,Ⅲ组为对照组.术后均采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观察3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躁动情况,术后2、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程度评分(Ramsay评分),镇痛泵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和Ⅱ组VAS和Ramsay评分2h、6h低于Ⅲ组(P<0.05),Ⅰ组12 h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与Ⅱ组和Ⅲ组比较,Ⅰ组术后镇痛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减少,术后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超前镇痛对术后镇痛芬太尼用量有节俭作用.

  •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镇痛的疗效

    作者:师小伟;熊源长;刘佩蓉

    目的 观察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芬太尼组(F组)和地佐辛联合芬太尼组(DF组),每组3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PCIA.PCIA配方:D组为地佐辛0.8 mg/kg,F组为芬太尼16μg/kg,DF组为地佐辛0.4mg/kg加芬太尼8 μg/kg,均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0mL.观察3组患者在术后3、6、12、24、48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程度评分(Ramsay评分),48 h内PCIA按压次数及有效次数,芬太尼累积消耗量,患者总体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镇痛期间3组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均在正常范围内.3组在术后各时间点的疼痛VAS评分、镇静Ramsay评分、PCIA按压总次数及有效次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F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芬太尼累积消耗量均显著少于F组(P值均<0.01).F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3%,显著高于D组的20.0%和DF组的6.7%(P值分别<0.05、0.01),D组又显著高于DF组(P<0.01).DF组对术后镇痛的总体满意率为90.0%,显著高于F组的60.0% (P<0.01).结论 地佐辛联合芬太尼应用于腰椎内固定术后PCIA镇痛效果确切可靠,可减少芬太尼用量,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高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地佐辛术前镇痛对腰椎内固定患者术后芬太尼用量的影响

    作者:师小伟;刁枢;刘春亮;刘奇

    目的 观察地佐辛术前镇痛对腰椎内固定术后芬太尼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B组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C组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 ml.术后均采用芬太尼PCIA.观察并记录术后2、6、12、24、48 h VAS和Ramsay评分,记录芬太尼总用量及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和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术后2、6、12 hA组和B组VAS评分及Ramsay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术后镇痛芬太尼总用量明显增加(P<0.05),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三组无一例呼吸抑制.结论 地佐辛5mg手术切皮前15 min静脉注射镇痛效果好,减少腰椎内固定患者术后芬太尼PCIA用量.

  • 氯胺酮抑制腰椎内固定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

    作者:陈燕勤;邱灿金;夏新桂;杨世忠;刘孝国

    目的 :探讨氯胺酮抑制腰椎内固定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行腰椎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100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52),观察组在全麻前输注氯胺酮,对照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观察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使用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瑞芬太尼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内固定术应用氯胺酮,可抑制瑞芬太尼引起的术后痛觉过敏,且减少患者术后镇痛药需要量,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DRFS内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作者:张建华;江树连

    目的:研究和评估脊柱撑开、复位、固定系统(distrction reduce fixation system,DRFS)手术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DRFS复位内固定和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结果:15例中14例获随访不少于4个月,13例完全复位(86.7%),14例植骨融合良好,术后症状均消失或基本消失.结论:DRFS系统具有内固定坚强、安全、有效的特点,近期随访临床疗效满意.

  • 间断夹闭引流法和持续负压引流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引流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苗卫莉

    目的 探讨间断夹闭引流法和持续负压引流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372例腰椎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内固定、腰椎后路1~2节段椎管减压术治疗,手术后放置引流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2例和观察组19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持续负压引流法,观察组予以间断夹闭引流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引流量[(19.12±1.51)、(16.32 ±1.37)、(22.32±1.91)、(51.23±1.92)、(48.23±1.36)、(48.23±1.21) ml]、总引流量[(207.32±22.12) ml]均明显小于对照组[(181.23±23.12)、(82.45±12.31)、(76.33±11.12)、(72.47 ±10.23)、(56.77±11.89)、(52.19±10.78)、(523.47±113.82)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节段手术、2节段手术的引流量[(106.3 ±35.1)、(112.5 ±33.1)ml]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71.2±119.6)、(415.3±156.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腰椎术后患者中实施间断夹闭引流,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引流血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脊柱手术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

    作者:李季鸥;朱彩艳;钮敏红;龚喜雪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脊柱手术患者控制性降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控制性降压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前血压低于对照组,降至目标血压时间、控制性降压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术野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由于控制性降压导致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使脊柱手术患者术前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更有利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实施,提高手术操作者对术野质量的满意度。

  • 腰椎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成功救治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王健;史占军;蒋晖;陈建庭

    [目的] 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的情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对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常规化验、检查及术前准备后,行后路腰椎管减压、椎间Cage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术后予以常规诊疗措施,按时出院.出院后逐渐出现双下肢肿胀,经查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行抗凝、溶栓、物理治疗.[结果]经积极治疗,下肢肿胀基本消退,血栓斑块稳定,避免了左下肢深静脉血枪完全性闭塞.[结论]脊柱手术后DVT发生率高,多于出院后发生,因此应积极预防术后DVT发生,同前对于脊柱术后足否应用药物抗凝仍存在争议.

  • 50例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患者术后护理方案及效果研究

    作者:魏倩

    目的 探讨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患者术后合理护理方案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本院开展腰椎内固定融合术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手术后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手术后给予循证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临床基础表现及生活质量,并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其引流管拔除时间为(1.8±0.3)d、拆线时间为(7.9±1.2)d、住院时间为(11.9±2.5)d,均显著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护理后腰椎损伤程度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良好改善患者预后表现,降低腰椎损伤程度并提高生活质量.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