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巨噬细胞在高草酸尿症大鼠肾内结石晶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关晓峰;邓耀良;黎承扬;孙丙华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转运肾结石晶体形成Randall斑的机制.方法 雄性SD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A组为对照组,B~E组分别以含1%乙二醇和1%氯化铵的单蒸水加标准颗粒饲料喂养3、5、7、14 d建立高草酸尿症大鼠模型.收集各组大鼠24 h尿液,离子色谱法测定尿液草酸浓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肾骨桥蛋白和巨噬细胞的表达,结果 以吸光度(A)值表示.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和间质处的巨噬细胞和结石晶体. 结果 A~E 5组大鼠尿液草酸浓度分别为(0.22±0.13)、(0.29±0.08)、(0.50±0.26)、(0.41±0.22)、(0.25±0.12)ng/ml;肾髓袢处骨桥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16±0.04、0.25±0.09、0.37±0.10、0.23±0.08、0.19±0.02,骨桥蛋白表达量与尿草酸浓度呈正相关(r=0.887,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基底膜处巨噬细胞表达量分别为0.12±0.08、0.19±0.06、0.27±0.04、0.16±0.03、0.18±0.03,与骨桥蛋白表达量呈正相关(r=0.596,P<0.05).透射电镜下见巨噬细胞趋化至肾髓袢基底膜处,并裂解释放结石晶体.结论 巨噬细胞能在肾骨桥蛋白的趋化作用下将结石晶体转运至髓袢基底膜处,从而成为Randall斑的起源.

  • 草酸降解酶对肠源性高草酸尿症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研究

    作者:盖强强;陈忠;汪成合;鲁文红;吴文起;曾国华;陈志强;杨为民;叶章群

    目的 观察草酸降解酶对肠源性高草酸尿症大鼠模型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方法 2014年5-6月,以8只健康大鼠为空白对照组(A组),将24只肠源性高草酸尿症大鼠按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B组)、低剂量酶灌胃组(C组)和高剂量酶灌胃组(D组),每组8只.其中A组采用牛理盐水3 ml/d灌胃,B组采用4%草酸铵溶液3 ml/d灌胃,C、D组分别在B组的基础上加用20、40 U/d草酸降解酶灌胃.4组大鼠连续观察28 d,第0、7、14、21、28天测定24 h尿草酸盐浓度,第0及28天检测肾功能及尿Ca2+、血Ca2+浓度.第28天对A、B、D组大鼠行肾脏能谱CT扫描后,取4组大鼠肾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草酸钙结晶形成情况.结果 第0天,A、B、C和D组大鼠尿草酸盐浓度分别为(0.61±0.06)、(1.58±0.15)、(1.59±0.10)、(1.64±0.20) mmol/L,后3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高于A组(P<0.01).开始灌胃干预后,C、D组大鼠尿草酸盐浓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且D组下降更明显.第28天,4组大鼠尿草酸盐浓度分别为(0.61±0.11)、(1.64 ±0.12)、(1.17±0.12)、(0.87 ±0.11) mmol/L,C组和D组较B组均明显降低,D组较C组下降更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大鼠肾功能及血Ca2浓度均未明显改变(P>0.05).大鼠肾脏影像结果经CT后处理工作站数据分析提示,B组CT值明显高于D组(P<0.01),且两组均高于A组(P<0.01),3组的差异在低千伏能量条件下更明显.肾切片染色结果显示,B、C、D3组大鼠肾小管内均见草酸钙结晶沉积,B组多,C组较少,D组更少,A组无明显结晶形成.结论 草酸降解酶能有效减少肠源性高草酸尿症大鼠肾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 大鼠饮食相关性高草酸尿症和高钙尿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田晶;郭宏骞;孙西钊;孙则禹;鲁德生

    目的 探讨饮食钙和饮食草酸两因素对大鼠24小时尿草酸总排泄量和24小时尿钙总排泄量的影响.方法 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低剂量钙组(A组)、中等剂量钙组(B组)及高剂量钙组(C组),连续喂养4d,每组在4d内分别依次给予剂量递减的饮食草酸.测量大鼠每天的24小时尿量、尿草酸浓度、尿钙浓度、尿肌酐浓度并计算24小时尿草酸总排泄量和24小时尿钙总排泄量.其中,尿草酸浓度用HPLC法检测,尿钙浓度和尿肌酐浓度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对24小时尿草酸总排泄量在不同时间点比较,第3天和第1天相比下降(P=0.010),第4天和第1天相比下降(P =0.000),第4天和第2天相比下降(P=0.034),第4天和第3天相比下降(P =0.032),其余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对24小时尿钙总排泄量在不同时间点比较,第2天和第1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其余差异未见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4小时尿草酸总排泄量随饮食钙摄入量提高而降低,随饮食草酸摄入量降低而降低.适当范围内补钙对24小时尿钙排泄量影响不大,而过度补钙可能会引起高钙尿症.

  •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王连平;路娜

    目的 了解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情况,以及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连续入选2006年1~10月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测定血尿酸水平,分析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率,并从性别、年龄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 人选的722例40~89岁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2.27%(111/344)、女性为30.16%(114/378),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血肌酐增高,在男性患者还有高胆固醇血症,女性患者还有年龄.高尿酸血症患者合并有3种及以上危险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无高尿酸血症者,男性为38.74%比22.75%,女性为45.61%比28.03%.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高尿酸血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具有聚集性,女性患者绝经前高尿酸血症发病率低于男性、绝经后与男性无明显差别,女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 菊糖对大鼠肠源性高草酸尿症的疗效

    作者:田晶;彭婕;葛卫红;张均

    目的 观察菊糖对大鼠肠源性高草酸尿症的疗效.方法 实验1: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分别在第1、2、3天给予无草酸饲料、草酸含量为74.82 mg/100 g饲料、草酸含量为74.82 mg/100 g饲料,并在第3天另外给予每只大鼠2 g菊糖,检测大鼠每天的24 h尿量、尿草酸浓度、尿肌酐浓度,并计算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实验2: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2只,均给予草酸含量为74.82 mg/100 g的高草酸饲料,实验组大鼠另给予2 g菊糖,检测并计算出两组大鼠的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结果 实验1:时间因素对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有显著影响(F=11.481,P=0.035),第2天大鼠的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明显高于第1天(P=0.026)和第3天(P=0.037),第3天也明显高于第1天(P=0.004).实验2:实验组大鼠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1).结论 菊糖对大鼠高草酸尿症可能有潜在治疗价值.

  • 大鼠低摄钙相关性高草酸尿症模型的建立

    作者:田晶;郭宏骞;孙西钊;孙则禹;鲁德生

    目的 建立大鼠低摄钙相关性高草酸尿症模型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健康雄性 SD 大鼠24只,用随机区组设计法分为低剂量钙组、中等剂量钙组及高剂量钙组,连续喂养3 d,各组大鼠在3 d内分别依次给予剂量递减的饮食钙.测量大鼠每天的24 h尿量、尿草酸浓度、尿肌酐浓度并计算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其中,尿草酸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肌酐浓度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 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F=7.893,P<0.01);时间因素与分组因素之间无交互作用(F=1.142,P>0.05);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随分组变化而变化(F=3.565,P<0.05).3组大鼠第3天的24 h尿草酸总排泄量均显著高于第1天(P<0.05).结论 通过控制饮食钙摄入水平,成功建立了大鼠低摄钙相关性高草酸尿症模型.

  • 继发草酸盐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隋丹丹;史劢;孙达;王蒙;刘林林;王力宁

    草酸盐肾病较为罕见,临床易漏诊和误诊.本院收治1例此患者,既往并无慢性肾脏病史,应用克林霉素及盐酸山莨菪碱、安痛定后出现肾功能衰竭,病理结果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继发性草酸盐肾病,经过对症治疗后好转,现将病例诊治过程报道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27岁,以”腹痛伴恶心呕吐、少尿8d”为主诉人院.患者8d前因牙痛于当地诊所静点克林霉素治疗.静点过程中出现上腹部不适,伴胃部烧灼感,遂停用.

  • 不同钙、镁比例饮用水对相对高草酸尿症大鼠肾结石形成及代谢的影响

    作者:汪茜;周建甫;李静;张秋红;吴凡宇;向松涛

    目的 探讨低于硬水标准的不同钙、镁比例饮用水对相对高草酸尿症大鼠肾结石形成及代谢的影响.方法 4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7组(n=6):空白组、模型组、高钙低镁组、中钙低镁组、低钙低镁组、低钙中镁组和低钙高镁组,空白组饮用纯净水,模型组饮用0.1%乙二醇(EG)配制水,高钙低镁、中钙低镁、低钙低镁、低钙中镁、低钙高镁各干预组在模型组基础上给予不同钙、镁浓度比例的饮用水,浓度比例分别为360/10、120/10、10/10、10/40、10/80 (mg/L).各组大鼠在相同环境下饲养8周后,收集尿液、血液及双肾标本,左肾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草酸钙结晶情况;分别测定大鼠24 h尿量、尿钙、尿镁、尿草酸、尿枸橼酸排泄量及血钙、血镁、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浓度.结果 各组大鼠体质量、摄水量、24 h尿量、血钙、血镁和血肌酐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鼠肾质量低钙低镁组、低钙中镁组均较空白组增加(P<0.05).低钙中镁组血尿素氮较空白组、模型组升高(P<0.05).24 h尿镁排泄量低钙中镁组较空白组显著增加(P<0.05).24 h尿草酸排泄量模型组、低钙低镁组均高于空白组(P<0.01),中钙低镁组也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5);除低钙低镁组外,其余干预组24 h尿草酸排泄量均低于模型组(P<0.01).各组肾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结晶形成,肾小球、小管细胞大小正常,排列整齐、规则,肾小管管腔无扩张,管腔内无坏死脱落样物质.结论 相对高草酸尿症造模对大鼠体内钙和镁的代谢、尿结晶及成石没有影响;在饮用水硬度低于硬水标准下,随钙镁总量(硬度)升高24 h尿草酸排泄量减低;单纯高草酸尿症成石草酸浓度或量需要达到一定水平才能显示成石作用;而尿枸橼酸作为结石的保护性因素,它是相对独立的,不受造模及不同钙、镁比例饮用水影响.

  • 双肾多发结石、高草酸尿症、肾功能不全

    作者:周岩;周玉超;刘志红;程震

    12岁男性,因“多发肾结石6年,血清肌酐升高8月,加重1月余”入院.患者临床表现双肾多发结石,缓慢进展至慢性肾功能不全;结石成分分析为“一水草酸钙”,其父亲患有肾结石.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GRHPR基因分析诊断为原发性高草酸尿症2型,高草酸尿症导致肾损害.

  • 大鼠草酸钙结石饮食相关性病因学模型的制备及评价

    作者:田晶;郭宏骞;孙西钊;孙则禹;鲁德生

    在急诊日常工作中,尿路结石是造成肾绞痛、梗阻性急性肾功能不全、严重肾积水和感染的主要原因[1-2].尿路结石经碎石后复发率较高,故需防治并重.尿路结石中75%~85%为含钙结石,而草酸钙结石又占含钙结石的92 %[3].病因学防治是大幅度降低草酸钙结石发病率的主要途径.高草酸尿症和高钙尿症是草酸钙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而饮食草酸和饮食钙的摄入量与这2种危险因素密切相关[4-5].建立一种理想的草酸钙结石饮食相关性病因学模型是研究饮食草酸、饮食钙和尿草酸、尿钙之间病因学关系的前提.本实验尝试人工合成饲料喂养大鼠,以诱发低钙低草酸尿、低钙高草酸尿、高钙高草酸尿、高钙低草酸尿等不同类型的病因学研究模型.

  • 特发性高草酸尿症并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邹义华;张建明;CHEN Zhiqiang;叶章群

    目的:探讨特发性高草酸尿症并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特发性高草酸尿症并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结果:连续两次24 h尿草酸检测结果分别为89.90 mg和93.83 mg,提示为高草酸尿症,结合临床特点诊断为特发性高草酸尿症.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未见异常,肾小管酸化功能检测结果:可滴定酸(TA)为0 mmol/L,NH4+为12.93 mmol/L,净酸排泄量(NAE)为12.93 mmol/L,氯化铵负荷试验阳性,提示为不完全性远端肾小管酸中毒.结论:特发性高草酸尿症与远端肾小管酸中毒均为尿路结石形成和复发的原因之一,对尿路结石患者应积极寻找结石成因,以期进行合理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

  • 产甲酸草酸杆菌甲酰辅酶A转移酶基因和草酰辅酶A脱羧酶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杨欢;陈志强;叶章群;王博涵;艾丽娅;姚炜敏

    目的 构建国人肠道来源产甲酸草酸杆菌(OxCF)甲酰辅酶A转移酶(FCoAT)基因(FRC)和草酰辅酶A脱羧酶(OCoAD)基因(OXC)的重组慢病毒pLenti6.3-FRC-IRES-EGFP和pLenti6.3-OXC-IRES-DsRED,为高草酸尿症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Taq高保真DNA聚合酶从OxCF基因组中扩增FRC基因和OXC基因片段,用DNA凝胶回收试剂盒切胶回收,用DNA连接试剂盒将回收产物分别与pMD18-T Simple载体连接获得FRC和OXC的克隆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挑取阳性克隆并测序,筛选携带完整目的基因质粒pMD18T simple-FRC和pMD18T simple-OXC,用BamH Ⅰ酶切获得目的基因,连接FRC和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pLenti6.3/v5DEST-IRES-EGFP,连接OXC与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pLenti6.3/v5 DEST-IRES-DsRED,转化DH5α后挑取阳性克隆并测序.构建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pLenti6.3-FRC-IRES-EGFP和pLenti6.3-OXC-IRES-DsRED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并测滴度.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PCR)从OxCF基因组中扩增分获得1.3kb和1.7kb的DNA片段,与Genbank中FRC( U82167)间碱基序列匹配率为95.88%,存在53个碱基的变异;与Genbank中OXC( M77128)间碱基序列匹配率为93.61%,存在109个碱基的变异;测序证实pLenti6.3-FRC-IRES-EGFP和pLenti6.3-OXC-IRES-DsRED分别含有大小正确的正向FRC cDNA和OXC cDNA,转染HEK293T细胞实验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相应可见大量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两种慢病毒滴度分别为1.15×108 TU/ml和9.75×107 TU/ml.结论 成功构建表达OxCF中草酸分解关键基因FRC和OXC的重组慢病毒载体,并通过转染293细胞制备了高滴度慢病毒.

  • 高草酸尿症辅助性肝脏移植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殷娟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两种临床类型,即Ⅰ型和Ⅱ型高草酸尿症,其中Ⅰ型为常见,因为肝脏特异的过氧化物酶中丙氨酸乙醛酸转氨酶(AGT)减少而氧化生成草酸增加所引起[1]。不溶性草酸盐结晶易沉积在钙浓度较高的组织器官,如肾脏、骨骼、心脏、血管、神经等,造成相应的器官损害。据国外文献报道,Ⅰ型高草酸尿症的发病率为百万分之1.05,极为罕见[2]。辅助性肝脏移植是将健康的全肝或肝脏的一部分移植在受体的盆腔内、脊柱旁或脾窝,而不切除原有的病肝,根据移植肝脏的大小分为辅助性全肝脏移植和辅助性部分肝脏移植[3]。现将3例患者的护理总结如下。

  •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医学进展

    作者:张菲菲;邵乐平

    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rimary Hyperoxaluria,PH)是一种罕见的乙醛酸盐代谢紊乱所致的内源性草酸过量产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重要的临床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尿石症及进展性的肾钙质沉着症.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本文就其生化、遗传及治疗进展综述如下,以便更好的认识高草酸尿症.

  • 夹竹桃麻素对高草酸尿症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黎承杨;邓耀良;孙丙华

    目的 观察NADPH氧化酶特异抑制剂夹竹桃麻素(apocynin)对高草酸尿症大鼠肾脏氧化应激(OS)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自由饮用含有0.8%乙二醇的水4周建立高草酸尿症SD大鼠模型.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个组:空白组、高草酸尿症组、apocynin干预组、apocynin对照组.后两组给予apocynin(0.2 g·kg-1·d-1)灌胃,对照组给予正常饮水.4周后检测大鼠肾脏OS指标(尿H2O2和8-异前列腺素),以及Ccr及肾脏/体质量比值.免疫组化观察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在肾脏中的表达位置.RT-PCR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NADPH氧化酶亚基p47phox、gp91phox、Nox-1 mRNA以及p47pho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47phox在各组.肾脏中均有广泛的表达,包括肾皮质区、内髓区、外髓区等.与空白组比较,高草酸尿症组大鼠尿H2O2和8-异前列腺素水平显著升高,Ccr降低,肾脏/体质量比值增高(均P<0.05);肾脏p47phox、gp91phox和Nox-1的mRNA表达均显著增加(均P<0.05),p47phox蛋白表达也增多(P<0.01).apocynin干预治疗可抑制肾脏p47phox、Nox-1 mRNA及p47phox蛋白的表达,但gp91phox mRNA表达未明显减少,而大鼠尿H2O2和8-异前列腺素水平下降,Ccr增加,肾脏/体质量比值减少,但仍高于对照组水平.结论 NADPH氧化酶是高草酸尿症诱导大鼠肾脏OS损伤过程中活性氧形成的来源之一.使用apocynin抑制NADPH氧化酶活性可部分减轻肾脏的OS损伤程度,保护肾功能.

  • Ⅲ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一家系突变基因分析

    作者:邵乐平;郎艳华;王小玲;张菲菲;王新生

    目的 描述Ⅲ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Ⅲ)1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对该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研究.方法 通过直接测序法对该家系可疑突变基因AGXT、GRHPR和HOGA1进行直接测序分析.以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患儿发病早(0.8岁),临床表现以肾结石和梗阻性肾病为主,但肾钙质沉着症表现轻微.实验室检查发现患儿有显著的高草酸尿、高钙尿和低枸橼酸尿.HOGA1基因分析发现2个新的杂合突变(复合杂合),一是位于6号外显子后l位和6号内含子第1位连续2个bp的突变(c.834_834+1GG> TT);另一个是位于6号外显子后l位碱基鸟嘌呤突变为腺嘌呤(c.834G>A).这2个突变很可能导致剪切突变.100例非相关的健康人未发现存在相同突变.另外,该患儿还携带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c.715G>A,p.V239I).其他2个候选基因AGXT和GRHPR未发现可疑突变.结论 新发现2个剪切突变位点与PHⅢ有关.这是亚洲首次报道PHⅢ患者及其突变基因分析.

  • Ⅰ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一家系AGXT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高延霞;王晓慧;郎艳华;周占宇;刘军;王艳;邵乐平

    目的 描述Ⅰ型原发性高草酸尿症(PHI)一家系3例同胞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致病基因AGXT突变分析.方法 通过直接测序法分析该家系AGXT基因突变位点及次要等位基因状态.以10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AGXT基因分析发现2个新的错义杂合突变和1个既往报道过的突变:1号外显子第49位蛋氨酸突变为亮氨酸(p.M49L,c.145A>C),2号外显子第72位天冬酰胺突变为异亮氨酸(p.N72I,c.215A> T),以及10号外显子第333位密码子的无义杂合突变(p.R333*).p.M49L和p.R333*均与次要等位基因IVS1+74 bp呈顺式构型,在中国人群中该次要等位基因型频率远高于高加索人.结论 新发现的2个突变位点可能与PHI有关,但其致病性和分子致病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这是国内首次对PHI的致病基因分析研究.

  • 尿钙结石患者和健康人群饮食及尿液成石风险因素的对比

    作者:葛广成;李中兴;冯瑞;吴丹;沈斌;王星

    目的 评估比较特发性肾结石患者和健康人群的饮食习惯以及成石尿液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108例肾结石患者和210例健康成人,评估比较其饮食习惯及形成石的尿液风险因素.所有受试者均在1年时间内完成.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受试者的饮食习惯和个人特征,并对受试者进行尿生化等检查.结果 肾结石患者中,有结石家族史的患者较健康成人者多,分别为42.9%、17.6%.肾结石患者的体质量较健康成人重,分别为76.8 kg、72.8 kg.肾结石患者钙摄入量较健康人少,分别为(794.8±294.1) mg、(943.6±345.4) mg.尿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肾结石患者的钙和草酸排量、尿素氮和尿素含量均较高.在肾结石患者和健康受试者中,尿钙和尿素的相关性均很明显,但是在肾结石患者中更加明显.尿钙和尿钠只在健康受试者中有存在相关性.结论 肾结石患者和健康人群的主要统计学差异表现在结石家族史、高体质量、日常低钙摄入和较高的草酸钙排,这些结果揭示了基因和饮食营养因素在肾结石发病机制中存在联合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