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与开胸纵隔淋巴结清扫的对比研究

    作者:杨帆;王俊;刘军;姜冠潮;李剑锋;赵辉;李运

    目的 评价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月~2009年7月间连续282例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资料,152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另130例为开胸手术,对比2组清扫纵隔淋巴结组数、枚数、各区域淋巴结枚数和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结果 胸腔镜组与开胸组纵隔淋巴结清扫组数[中位数4组(3~6组)vs 4组(3~7组),Z=0.603,P=0.544)和枚数[(13.7±6.1) vs (14.6±7.2),t=-1.136,P=0.257)差异无显著性,各区域(右侧上纵隔、中下纵隔,左侧主动脉弓周围、中下纵隔)两组间淋巴结清扫枚数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淋巴结清扫相关并发症(胸腔镜组乳糜胸2例,开胸组乳糜胸2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 χ2=0.031,P=0.860)和胸腔引流时间[(8.1±3.9) d vs (8.6±4.1)d,t=-1.048,P=0.296]也未到达统计学差异.结论 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达到等同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且不增加并发症.

  • 全胸腔镜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植华德;何德荣;谢保东;郑启越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淋巴结清扫差异。方法共7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37例接受全胸腔镜手术(试验组),33例为开胸手术(对照组),对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和站数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手术切口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拔管时间短、住院时间短。试验组清扫淋巴结数为(17.6±7.8)枚,对照组为(19.4±5.7)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胸腔总引流量低于对照组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死亡。结论全胸腔镜纵隔淋巴结清扫可以达到等同传统开胸手术的效果,同时胸腔镜手术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作者:李标;林伟民;李富;王琼育;李凡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采样式纵隔淋巴结清扫术(med-itational lymph node sampling,LS)治疗,实验组64例患者采用系统纵隔淋巴结涛扫术(systematic meditational lymphadenectomy,SML)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总数、淋巴结转移数、淋巴结转移率,通过寿命表法和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累积3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结果:两组比较淋巴结转移率无统计学差异,而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3年生存率分别为20.1和24.2个月、18.75%和4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显著降低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并提高患者的3年生存率,延长患者的寿命.

  • 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规律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海波;李简;刘桐林

    目的 观察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规律,并分析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12例肺切除手术患者行前瞻性围术期脉搏氧饱和度连续监测,同时收集相关临床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结果 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可达50%;其中术后第1天低氧血症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高,为48.2%;在术后第3~5天恢复为迅速;至术后1周时大部分患者SpO2可恢复到94%以上.多因素分析显示肺切除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老年(odds ratio,5.9)、超重(odds ratio,7.2)、高术后疼痛评分(odds ratio,1.8)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odds ratio,4.1).结论 肺切除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率较高,其变化呈现一定规律;老年、超重、高术后疼痛评分、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是肺切除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 肺癌术后迟发性中–大量胸腔积液诊治分析

    作者:张明科;黄开利;田龙;范铭钰;朱大兴

    背景与目的 目前文献缺乏对肺癌术后迟发性胸腔积液的诊治分析,肺癌切除术后迟发性乳糜胸仅有4例个案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肺癌根治切除术后迟发性中–大量胸腔积液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肺癌中心单个医疗组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235例,其中6例(2.6%)发生迟发性中–大量胸腔积液,所有病例均做了胸水常规、生化、细菌培养、乳糜试验(苏丹III染色)、脱落细胞学检测,并进行诊治分析.结果 6例迟发性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均行了胸腔穿刺置管、细管引流;迟发性胸腔积液发生在术后17–42(平均值=34)d,胸水引流量800–2800(平均值=1467)mL,胸水性质均为渗出液,以淋巴细胞为主;乳糜试验(苏丹III染色)阳性,诊断为术后迟发性乳糜胸.4例患者联合低脂饮食1个月治疗,另2例患者同时胸腔内注射50%高糖行胸膜固定术治疗,均未再发中–大量胸腔积液.结论 肺癌根治切除术后迟发性中–大量胸腔积液并不少见,这6例患者均为迟发性乳糜胸,通过胸腔穿刺细管引流、低脂饮食、胸腔注射50%高糖行胸膜固定等保守治疗均可治愈.

  • 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刚;肖凌;欧袁

    目的:探讨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6年5月手术切除的Ⅰ~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136例,其中传统肺癌根治术68例,自2002年后所有肺癌行根治加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术68例,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传统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1.2%、21.0%,而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12.7%、44.4%.结论: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

  •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淋巴结清扫方式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敬涛;杨建宝;冯海明;马建兴;拜争刚;王成

    目的 系统评价非系统性淋巴结清扫(NSMLD)与系统性淋巴结清扫(SMLD)比较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集NSMLD与SMLD比较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非随机对照研究(N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0月.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6个研究,包括4个RCT和12个NRCT,共4 71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SMLD相比,NSMLD的死亡风险更大[HR=l.23,95%CI (1.11,1.37),P<0.000 1].但两组在无病生存期、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和安全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NSMLD组手术时间更短,引流量和失血量更少.按照NSMLD组的不同手术方式进行亚组分析,对NRCT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SMLD相比,NSMLD组采用淋巴结采样(LN-S)的手术方式会增加死亡风险[HR=1.43,95%CI (1.17,1.75),P=0.004],而采用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L-SLD)方式,未见增加死亡风险.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与SMLD相比,采用L-SLD方式的NSMLD治疗早期NSCLC不会增加死亡风险,而采用LN-S方式的NSMLD可能会增加死亡风险.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清扫方式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作者:敬涛;冯海明;马建兴;王成;李斌;张建华

    目的 对比淋巴结采样(LN-S)和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L-SLD)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Web of Science和The Cochrane Library(2017年2期)数据库公开发表的英文文献,搜集系统性纵隔淋巴结清扫(SMLD)与LN-S或L-SLD治疗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队列研究(CS),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7年3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直接Meta分析,采用ITC软件进行间接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8篇,包括4篇RCT和14篇CS,共10 714例患者.直接Meta分析结果表明:CS中与SMLD组相比,L-SLD延长了总生存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9,95%CI (0.78,1.25),P=0.92],LN-S组总生存期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1.43,95%CI(1.17,1.75),P=0.000 4],但在RCT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CS中无病生存期SMLD组和LN-S组[HR=1.25,95%CI(0.96,1.62),P=0.10]、L-SLD组[HR=1.15,95%CI (0.92,1.43),P=0.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方面,与非系统性淋巴结清扫(NSMLD)相比,SMLD在CS和RCT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P=0.43,P=0.39;RCT:P=0.24,P=0.10);术后并发症在CS[OR=0.79,95%CI (0.58,1.09),P=0.15]和RCT[OR=0.36,95%CI(0.09,1.45),P=0.15]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间接Meta分析显示,与LN-S组相比,L-SLD组死亡风险降低了31%[HR=0.69,95%CI (0.51,0.95),P=0.46],复发风险降低了35%[HR=0.65,95%CI (0.65,1.30),P=0.7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早期NSCLC,与L-SLD相比SMLD在生存获益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N-S的总生存期短于SMLD.间接Meta分析显示相比LN-S组,L-SLD组降低死亡风险和复发风险,然而两者的预后尚无直接比较的证据支持,仍需要更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予以验证.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