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肿瘤坏死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4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48例为AECOPD感染组,另外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无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为未感染组,同时取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的肺功能并进行分级,以及感染组患者感染的病原菌菌种。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2、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 N F‐α)、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量,对比三组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及不同肺功能分级间血清炎症因子之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2、IL‐6)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α含量显著升高,其中感染组IL‐2、IL‐6及 TNF‐α含量高,显著高于未感染组,IFN‐γ含量显著降低( P<0.05)。此外,未感染组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间血清 IL‐1β、TNF‐α存在显著差异,以Ⅲ级IL‐1β、TNF‐α含量高(P<0.05);急性感染组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间血清IL‐2、IL‐4及T N 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Ⅲ级IL‐2、IL‐4含量高( P<0.05)。结论血清IL‐2、IL‐6、T N F‐α含量测量对AECOPD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病情的评估及感染预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血尿酸与AECOPD患者不同肺功能分级相关性研究
尿酸(UA)是人体中嘌呤降解的终产物,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抗脂质氧化等[1].血尿酸作为呼吸系统的生物学标记物已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缺氧和全身炎症反应存在的情况下[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全球范围内流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的疾病[3].很多COPD患者多次急性发作对其生存有很大的负面影响[4].本文观察研究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并试图评价血尿酸作为预测AECOPD死亡率和预期发作的生物学标记物的价值.
-
不同剂量米力农静脉泵入治疗肺动脉高压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剂量米力农静脉泵入治疗肺动脉高压( PA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PAH患者120例,根据米力农用药剂量分为A、B、C三组,各40例。 A、B、C组在常规用地高辛、安体舒通、卡托普利等治疗基础上,分别以0.25、0.5、0.8μg/(kg· min)的米力农微量泵持续泵入,连续5 d。米力农治疗5 d后进行疗效评价。记录各组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Borg呼吸困难指数、肺动脉压功能分级、平均肺动脉压(PAP)、氧合指数(OI)、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 CI )、肝肾功能相关指标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各组治疗后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增加,且B、C组与A组相比,P均<0.05。各组治疗后Brog呼吸困难指数和肺动脉压功能分级指数、PAP、OI、CO、CI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且C组治疗后CI高于A、B组(P均<0.05)。三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发生头痛2例、无力2例、心率加快1例、低血压1例、血小板减少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B组分别为4、3、1、0、0、例和20%;C组分别为3、5、1、0、0例和22.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P均>0.05。结论0.25、0.5、0.8μg/(kg· min)的米力农治疗PAH均有效,不良反应较少,以0.8μg/(kg· min)剂量效果佳。
关键词: 米力农 肺动脉高压 6分钟步行试验 Brog呼吸困难分级 肺功能分级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分级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389例COPD稳定期肺功能损害程度分级与中医证型比较,探讨COPD稳定期患者的中医辨证规律,为制定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COPD稳定期患者389例,采用美国VIASYS高级组合式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进行临床分级,再按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分型,运用统计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389例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损害程度I级71例,肺气虚证53例(占74.7%);Ⅱ级154例,肺脾虚证89例(占57.8%);Ⅲ级129例,肺肾虚证87例(占67.4%);Ⅳ级35例,肺脾肾虚证35例(占100.0%),经R分析,各组总体均数R值的95%不重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符合R肺气虚证<R肺脾虚证<R肺肾虚证<R肺脾肾虚的病症演变规律,但两者Kappa一致性检验,K=0.546,u=16.311,两者间一致性弱.结论 COPD稳定期肺功能分级I级→Ⅱ级→Ⅲ级→Ⅳ级的病情演变,与中医证型肺气虚证→肺脾虚证→肺肾虚证→肺脾肾虚的病症转化规律相一致,均符合疾病严重程度的递进关系;但临床分级与中医证型两者间相关性弱,不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而仅能作为参考指标之一.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肺功能分级 中医证型 相关性检验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CT改变与肺功能分级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合并间质性纤维化的CT改变与肺功能分级的对比情况.方法:按照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级,再对患者应用CT进行检查,观察各组患者的影像学改变.结果:患者的肺功能较正常数值明显改变.在肺功能的各个分级中,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内异常线影发生率较高.结论: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来说,FVC、FEV1%FVC、FEV1、MW等肺功能指标的异常及早期出现格的各种影像学上的形态改变,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对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重视.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纤维化CT改变与肺功能分级的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纤维化的CT改变与肺功能分级的对比情况.方法 按照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级,再对患者应用CT进行检查,观察各组患者的影像学改变.结果 在肺功能的各个分级中,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内异常线影发生率较高.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已经有影像学上的改变,可以作为疾病诊断的依据,并且以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肺内异常线影发生率较高,在临床的疾病诊断过程中值得重视并广泛应用.
-
社区老年妇女COPD患者营养状况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营养状况对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经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断的314例社区COPD老年妇女以微型营养评定法(MNA)行营养评定并进行分组,营养良好组164例,营养一般组73例,营养缺乏组77例,比较三组肺功能分级、6min步行及圣乔治问卷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不同营养COPD患者FEV1/FVC、FEV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34.144、43.646,均P<0.05),进一步每两组之间比较发现,营养良好组患者FEV1/FVC、FEV1均显著高于营养一般组、营养缺乏组(t值分别为3.457、4.021、5.236、5.897,均P<0.05),营养一般组患者FEV1/FVC、FEV1均显著高于营养缺乏组(t值分别为3.034、2.908,均P<0.05).不同营养COPD患者肺功能分级有显著性差异(χ2=70.244,P<0.05),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肺功能分级也处于下降趋势.不同营养COPD患者Borg评分、mMRC评分、步行距离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7.929、4.198、8.386,均P<0.05),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Borg评分、mMRC评分呈上升趋势,而步行距离呈下降趋势.不同营养COPD患者生活质量中症状评分、活动评分、心理社会评分、总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11.677、6.757、9.240、8.862,均P<0.05),随着营养状况的下降,各评分项目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与患者的生活质量关系密切.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再入院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出院后1年内及1年以上复发再入院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至2015.12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17例出院后1年内及1年以上复发再入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与年龄、病程、吸烟史、肺功能分级、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出院后1年内再入院患者肺功能分级显著低于高于1年以上再入院组,而二氧化碳分压显著高于非早期组,两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与早期再入院密切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易复发,再入院率高,主要影响因素为肺功能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应早期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再入院风险,并进行有效干预,减少患者的再入院.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再入院 危险因素 肺功能分级 二氧化碳分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