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后尿路感染与置管方式及时间的关联性分析

    作者:李丹;吴轶璇;丁雪芹;胡慧慧;余丹丹

    目的 观察分析小儿离断式肾盂输尿管连接(UPJ)成形术后尿路感染与置管方式及时间的关联性,为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185例行单侧离断式UPJ成形术的梗阻性肾积水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置管方式不同,将患儿分为双J管组123例和外支架管组62例,根据双J管组患儿的置管时间不同,将双J管组患儿分为短期患儿44例、中期患儿45例和长期患儿34例.对各组患儿于术前、住院期间、术后3个月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对发生尿路感染和未发生尿路感染患儿术后6个月的远期手术成功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术后3个月,双J管组患儿的尿路感染发生率为21.1%,高于外支架管组患儿的3.2%(P=0.001);双J管组患儿的门诊治疗率和住院治疗率分别为49.6%和15.4%,高于外支架管组患儿的19.4%和4.8%(P<0.05);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患儿的感染指标呈现逐渐恶化加重的趋势,各时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6个月的随访期间,未发生尿路感染患儿的远期手术成功率为96.6%,高于尿路感染患儿的80.9% (P<0.001).结论 在小儿离断式UPJ成形术中,术后留置双J管可增加术后尿路感染的风险,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感染的严重程度也会加剧,而且发生尿路感染也会降低患儿的远期手术成功率,故应在恢复良好的前提下尽早拔除双J管、预防和控制尿路感染.

  • 血液透析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不同置管方式的护理

    作者:邝湖;何奕初;陈桂梅;陈聪愉;何雁影

    目的 探讨分析血液透析中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不同置管方式的护理.方法 选取1251例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根据置管情况将患者分为经颈外静脉、颈内静脉、保留经股静脉、永久置管四组.比较四组的置管时间和导管相关综合征.结果 经股静脉组留置时间短,平均(20.12±9.98)天,与颈内静脉平均(116.71±48.62)天、颈外静脉平均(110.36士42.67)天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后两组留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股静脉组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对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血管理想通路选择,特别适用于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因此需要熟练掌握临床操作,有效预防并处理相关的导管综合征.

  • 肠内营养常用置管方法的评价

    作者:张先进;陈伟焘

    危重症病人的营养供给途径可分为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支持两种.在满足可实施EN的前提下,经空肠给予营养应是危重症病人首先考虑的途径.病人要实施EN,必须建立适当的管饲途径,而具体的EN建立又包括多种手段和方法,各种置管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以下对现今临床上可用的各种EN置管方法以及各种手段的适应范围、禁忌证、成功率、并发症和可行性等进行介绍和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不同置管方式与导管维护对早产儿 PICC 置管的影响

    作者:赵霞;薄杰

    目的:探讨不同置管方式与导管维护对早产儿 PICC 置管的影响。方法:将行 PICC 置管的7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测量长度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隙,每6 h 使用1 U/ ml 的肝素盐水脉冲式冲管一次,每日输液完毕使用1 U/ ml 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观察组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关节,置管后每6 h 使用无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一次,每日输液完毕使用1 U/ ml 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 PICC 置入深度均符合要求,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X 射线下 T4-8),出现1例堵管;对照组置入过深9例,进入右心房(X 射线下 T9-10),出现9例堵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对于早产儿 PICC 置管测量长度从穿刺点沿静脉走行至右胸锁关节,每6 h 使用灭菌生理盐水脉冲式冲管1次,每日封管时使用1 U/ ml 的肝素盐水正压封管,每周更换1次透明敷料。

  • 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李刚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5例经额脑室前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排除年龄、性别、手术耗时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1)置管时间>10 d者颅内感染率高(16.0%),其次是≥7 d者(12.5%),<7 d者低(10.0%)。(2)单侧外引流颅内感染率低于双侧外引流(10.5%/16.7%)。(3)引流管在原切口的颅内感染率高(23.1%),距原切口3 cm-5 cm的感染率低(9.5%)。(4)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感染率高(10.7%),术后3d鞘内注射感染率低(4.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受影响因素众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治疗,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 不同置管方式对PICC有效性及安全性影响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作者:周英凤;胡雁;张晓菊;周萍;顾莺;邢唯杰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再评价探讨不同置管方式对PICC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为护理人员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2015年第10期)、Medline、Embase、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5年10月,检索不同置管方式对PICC静脉输液技术安全性及有效性影响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采用AMSTAR工具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终纳入8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仅1篇为高质量,主要缺陷为缺乏前期设计方案、未考虑纳入文献的发表状态、未列出排除文献清单及未说明相关利益冲突4个方面.对5篇系统评价的15个结局指标按照GRADE系统进行证据质量评价,7个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其余均为低.结论 纳入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整体质量不高,结局指标的证据质量为中或低.总体上,超声引导/或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并借助影像学标识可显著增加PICC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经不同静脉PICC置管的有效性无差异,但经贵要静脉穿刺可显著增加置管及维护的安全性.经不同上肢PICC置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无差异.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限制,尚需更高质量的研究证实该结论的可靠性.

  • 不同置管及固定方式对发生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比较分析

    作者:张春燕;卢秀兰;郭琼;肖娟

    目的 探讨不同置管方式及固定方式对发生胃管非计划性脱管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间留置胃管的患者18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95例)以及对照组(94例).观察组使用聚氨酯材质的经鼻饲管,给予3M弹力胶布进行固定:对照组置管材料使用国产塑胶鼻胃管,使用普通胶布进行固定.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2.1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51%(P<0.05).观察组置管后优良率为9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5.11% (P<0.05).结论 需要对引起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及其发生原因进行正确分析,才能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引发的危险.

  • B超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运用与肿瘤患者 PICC致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君丽;黄芳艳;韦桂源;杨梅;刘佳

    目的 探讨B超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MST)运用对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致上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为临床预防血栓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需要进行PICC置管的2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穿刺方式及穿刺部位进行分组,采用B超引导联合MST在肘关节上3~10 cm进行穿刺置管者设为观察组(119例);采用盲穿技术在肘关节以下2~3 cm进行置管者设为对照组(97例).两组患者置管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发生静脉血栓3例(2.52%),对照组发生静脉血栓9例(9.28%),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超引导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于肘上置管能使肿瘤患者PICC致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降低,延长导管使用时间,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提高患者带管安全性.

  •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三种置管方式效果观察

    作者:陈育民;王绍明;黄俊伟

    目的 探讨适合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一种置管方法.方法 2007年2月至2011年2月在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手术的68例老年患者,根据术后置管方式分成鼻胃管联合空肠营养造口管(或鼻肠管)组、经鼻置三腔胃肠管组和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组,观察三组鼻咽部不适、恶心呕吐、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胃引流量、肠内营养给予量、肛门排气恢复时间等.结果 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在“畏”管心理、鼻咽部不适、异物感、置管后严重咳嗽、咳痰及置管营养期间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与另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该组术后8日皮褶厚度、上臂肌围长、氮平衡、转铁蛋白和CD4/CD8比值与术前1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术后经胃造口置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并发症低,耐受性好,尤其适合老年胃手术患者.

  • 小儿静脉留置针置管两种送管方法的对比分析

    作者:王雪莲

    目的 分析2种送管方法对小儿静脉留置针置管的临床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4月至2018年7月所收治在门诊输液的静脉留置针管患儿100例,根据患儿入院输液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双手操作送管方式,试验组患儿给予单手进针送管方式,对比2组患儿置管成功率.结果 试验组总成功率96% 明显高于参照组70%,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 在小儿静脉留置针置管当中采用单手进针送管方式,可全面提高置管成功率,在儿科当中可广泛推广运用,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普通B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作者:冀珊珊

    分析在普通B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应用现状,包括PICC置管前评估、置管方式的选择、普通B超引导下置管的方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