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感控科在保洁人员职业暴露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杨明;郭蕾;王玉香

    1制定相关制度措施
      根据保洁人员工作性质制定职业暴露及防护制度、操作规程等,根据保洁员所在科室特点配备防护用品,及时补充发放,同时建立保洁人员健康档案,每年组织健康体检,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立即报告感控科,由感控科进行登记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监测及预防性用药。

  • 过敏筛查仪器对输血过敏反应的预防作用

    作者:赖婷婷

    目的 探讨过敏筛查仪器对输血过敏反应(ATRs)的预防作用.方法 使用EUROBlotMasterⅡ过敏原检测系统对150例需输血治疗的患者进行血浆过敏原筛查,根据筛查结果进行输血前预防性用药,计算ATRs的发生率.结果 150例中,总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阳性率为61.3%,其中1种阳性占18.5%,2种阳性占47.8%,3种阳性占31.5%,3种以上阳性占7.6%.150例共输血261次,其中输血浆114次,ATRs发生率为5.3%;输注悬浮红细胞73次,ATRs发生率为1.4%;输手工分离血小板44次,ATRs发生率为0.0%;输注机采血小板30次,ATRs发生率为6.7%.总ATRs发生率为3.4%.结论 使用EUROBlotMasterⅡ过敏原检测系统筛查出过敏原,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输血前预防性用药,能有效将ATRs发生率控制在低水平,对预防ATRs有积极作用.

  • TQM在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作者:武文青;李海云;张照宏;张升文;刘倩

    目的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方法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管理.结果明显降低了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率,医务人员抗菌药物知识水平有了提高,初步建立了抗菌药物的监控和管理网络.结论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能起到可靠有效的作用,领导重视和全员参与对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很重要.

  • 剖宫产患者113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额尔克

    目的:了解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素药物情况,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13例剖宫产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3例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率100%,给药途径均采用静滴,疗程4~8天,用药时间偏长,联合用抗菌药物95.58%;初次给药时机不合适,均为术后初次用药(100%).结论:剖宫产手术在抗菌药物选用、使用时机、频次、疗程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进一步规范.

  • 超声心动图测量新生儿动脉导管内径值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蓝慧;陈鸣

    目的:探讨利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动脉导管内径值评估预后闭合情况,指导临床药物干预并监测药物疗效.方法:通过选择2012年1月—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包括早产儿和足月儿),并将在出生后7天之内在我科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动脉导管未闭患儿131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9例,口服布洛芬治疗;对照组52例,未采取任何药物治疗,并利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动脉导管关闭的情况,观测的内容包括心底短轴切面及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即胸骨旁大动脉短轴切面及胸骨上窝动脉导管切面)二维测量导管的内径,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测量导管血流分流束的宽度,而判断导管关闭的标准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未见通过导管的异常分流束,并且频谱多普勒超声未探及占据全心动周期的连续性分流信号.结果:在导管内径≤3m m的观察组中,经治疗后闭合39例,闭合率为90.7%,相较于对照组的14例,闭合率增高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8);在导管内径3~5m m的观察组中,经治疗后闭合9例,闭合率为39.1%,相较于对照组的2例,闭合率增高较明显,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44);在导管内径≥5m m的观察组中,治疗后闭合4例,闭合率为30.8%,高于对照组的闭合0例.结论: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动脉导管内径评估预后闭合情况,有助于评估口服布洛芬混悬液的疗效并指导临床治疗.

  • 我院骨科应用抗生素的调查与评价

    作者:赵志刚;赵忠民

    抗菌药为临床应用广泛的药物之一,在其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不合理应用甚至滥用而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增长,以及治疗失败等.而且近年来,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预防性用药有范围扩大化的趋势,不论手术的大小、部位、切口的类型等,均普遍使用抗菌药,且所使用的抗菌药物抗菌谱广、价格贵.是否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于预防术后院内感染、延缓细菌耐药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临床药师参与临床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实践与效果分析

    作者:胡宏霞

    目的 针对临床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的抗菌药物,安排临床药师加入管理,分析其能够发挥的效果和参与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普外科住院患者204例,设定为A组,另选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普外科住院患者212例,第一阶段干预,设定为B组,再选2016年6月—2017年4月收治的普外科住院患者223例,第二阶段干预,设定为C组.分析研究干预前后临床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 经过临床药师的干预以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显著下降,降幅相对较大,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合理率显著提升,升幅相对较大,抗菌药物费用在总费用中的占比显著下降,降幅相对较大.结论 在临床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中安排临床药师加入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抗菌药物的使用有效性和合理性,降低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的费用,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乳腺手术围手术期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斌

    目的分析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于乳腺手术围手术期情况。方法象随机选取医院2015年接收的207例乳腺手术患者,调查其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2015年共进行乳腺手术207例,其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保持在20%~40%之间,术前0.5~2 h给药率和术后用药不超24 h率均波动于50%~100%之间,且自8月份起该院乳腺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已保持在30%以下,术前0.5~2 h给药率已稳定保持在100%。结论通过学习和改进后,乳腺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已较之前规范,有效的提高了该院预防性抗菌药物在乳腺手术中的合理应用。

  • 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用药调查

    作者:娜伊兰;刘小琴;朱熠;张淑敏;卢志慧

    目的 了解外科清洁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外科部分清洁(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在调查的94例清洁手术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94.68%,其中无指征用药占79.78%.预防用药开始时间在术前0.5 ~2h内执行占61.70%,术后24h内停药仅占13.82%.结论 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较大,用药起点较高,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

  • 成都市10所医院348例腹股沟疝外科手术患者预防用抗生素药物的调查分析

    作者:杨建南;李世云;尹代红;庞宇;辛珏;张幼嘉;刘勇华

    目的 了解成都市医院腹股沟疝外科手术患者预防用抗生素药物现状,为加强医院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10家样本医院,并在样本医院中随机抽取2005年外科腹股沟疝手术病例348例,对围手术期预防用抗生素药物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生素药物存在问题有:(1)初次给药时机不合适,无在麻醉诱导时初次用药者,且绝大多数为术后初次用药(91.95%).(2)总的用药时间偏长,>48h者达95.98%.(3)不合理用药比例24.14%,选择用药的合理性有待提高.结论 应将合理用药纳入医院考评标准和临床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内容,建立健全临床药师制度,进一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 大蒜素与大黄组合预防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孙进堂;张郁;任丽霞;田忠

    多年来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us infection,IFI)的诊治一直是个难题[1],对其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用药已被更多的人重视,现在大家已认可单味大蒜素或大黄预防真菌感染的效果[2,3],但两者联合应用尚未见报道.

  • 尼莫地平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作者:肖艳章;马晓奎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偏头痛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缓释片治疗.两组均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及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86/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76/9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双氯芬酸钠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分析

    作者:闫秋杰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的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98例,对所有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100%,使用率高的三类抗菌药物分别是头孢西丁、头孢替安、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例;药物使用频度(DDDs)进行排序,顺序为头孢西丁、头孢替安等;无联合用药情况,5例更换药物,平均疗程(8.12±2.13)天。结论我院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存在品种不规范、疗程过长问题,需要加强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

  • 密固达治疗280例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分析

    作者:张菊;徐霞;赵东宝;童强

    目的:探讨密固达治疗中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对比几种不良反应预防性用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密固达治疗280例骨质疏松症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对输液前使用地塞米松、乐松、泰诺预防抗过敏组与无药物预防组出现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0例预防用药组出现发热、肌肉酸痛、剧烈骨痛的概率明显低于100例非预防用药组,两组均未出现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结论密固达不良反应以发热、肌肉酸痛流感症状为主,预防用药可明显减少流感症状,而对心律失常、眼部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几种预防用药组之间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 腰椎管狭窄症手术中甲基强的松龙预防性应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顾军;魏威;沈健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预防性用药对腰椎管狭窄症行椎管探查减压及神经根管减压术后后遗症的影响.方法:我院从1994年至2004年行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共140例.单纯椎板及神经根管减压75例(对照组),术后常规采用地塞米松、速尿、甘露醇等消肿方法治疗;行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融合或后外侧植骨融合+MP预防性用药65例(MP组).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10年,平均5.3年.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1例,并发脑脊液漏3例,神经根袖损伤4例,神经根不同程度牵拉伤10例,18例出现后遗症,表现为不同程度疼痛、麻木、肌力下降,后遗症发生率为24.0%;MP组发生神经根袖损伤3例,神经根不同程度牵拉伤8例,但均无术后疼痛,仅3例后遗麻木,无1例患者出现应激性溃疡,后遗症发生率为4.6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时预防性应用MP能明显提高神经根对牵拉碰擦等医源性接触的耐受性,可明显减少术后根性疼痛及下肢神经症状的发生率.

  • 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预防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建东;李家顺;贾连顺

    急性脊髓损伤是矫形外科学、神经科学研究中的棘手问题,至今没有突破性进展.美国第二次急性脊髓损伤研究(NASCISⅡ)报告,在急性脊髓损伤后8h内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one,MP),半年及1年后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大剂量MP对急性脊髓损伤有治疗作用.目前,有关MP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文献很多,但有关其预防性用药报告不多.笔者就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的预防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 克林霉素磷酸酯作为急诊外伤感染预防性用药的安全性观察

    作者:龚进红

    医院急诊外伤感染通常起病急,严重危及患者生命,故选择一种敏感、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的抗菌药物致关重要。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为半合成的克林霉素衍生物,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及治疗效果与林可霉素相同,但脂溶性、渗透性优于林可霉素[1]。本文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科采用克林霉素磷酸酯作为急诊外伤感染预防性用药的临床情况,现报道如下。

  • 胺碘酮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纤颤的预防作用

    作者:王玺胜;梅运清;李爱萍;胡大一

    胺碘酮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心房纤颤(Af)的治疗中已较广泛应用,但作为预防性用药,少有报道.我们对胺碘酮在CABG术后Af中的预防作用进行研究,比较不同预防性用药方式的临床效果.

  •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作者:冉素平;张洪姣;王惠;李东杰

    目的 了解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分析评价其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查2010年8月部分外科出院手术病历419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9例手术患者均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00%,使用频繁的为头孢菌素类;术前用药>2 h者79例占18.85%,术前用药≤2h者151例占36.04%,术前未用术后用药者189例占45.11%;术后持续用药≤24 h者8例占1.91%,25~72 h者75例,占17.90%,>72 h者336例,占80.19%;两联用药占24.82%,多联用药占15.04%.结论 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一定的误区,品种选择起点高、用药时机不当、术后用药持续时间过长、联合用药指征不明确,应加强对临床医师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教育,使抗菌药物的使用逐步趋于规范,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 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晓光;罗先琼

    众所周知,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缺乏是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NRDS)的发病原因.1985年Enhorning等[1]首先在产后应用PS预防NRDS获得成功,为NRDS的预防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对8例高危早产儿给予PS预防性用药,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67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