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干预与成效

    作者:覃金爱;黄小红;黄娟;黄春芳;张云

    目的 探讨政策干预措施在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PAP)的作用.方法 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的条款作为评价指标,对清洁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违反指南的病例所在科室进行点名批评、责令整改,严重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等,汇总2010年4-10月抽查的手术病例预防用药情况,统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选药合理和疗程变化.结果 2010年4-10月抽查清洁切口手术病例810例,涉及甲状腺、乳腺、疝气、鞘膜积液、眼科、肿瘤介入治疗、大血管手术(含支架置入)、疤痕修复、开颅肿瘤切除、腹腔肿瘤切除、脾切除和骨科手术等,清洁切口手术病例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选择合理率逐步增加,从督查初期4月份的58.0%上升至10月份的86.5%;预防用药的疗程也逐渐缩短,疗程≤24 h的比例从4月份的23.6%上升至10月份的50.0%;疗程≥3 d的比例从63.4%下降至23.2%;预防用药从督查开始的手术病例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达100.0%下降至未用药的比例12.2%.结论 干预措施能使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品种选择合理率增加,预防的疗程缩短,促进合理规范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

  •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效果的荟萃分析

    作者:杨杰;何彪;张侠均

    目的:评价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作用,明确对于该类手术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3年11月所有公开发表的关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腹股沟无张力疝修术切口感染的影响,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14项随机对照试验,5940例患者纳入研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组与未使用抗菌药物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例特征分布均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组术后切口总体感染率2.82%及切口浅部感染率2.25%,较对照组的3.88%及4.36%明显降低( P<0.05),而切口深部感染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能有效降低切口浅部感染的发生率,而对预防切口深部感染无实质性效果。

  • 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干预效果

    作者:洪少勇;高晓燕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对规范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分别对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干预前组)及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干预后组)间全院所有清洁切口手术患者4 790例中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对照比较干预前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对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进行干预监管后,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从49.49%(1 063/2 148)降为32.25% (852/2 642);术前0.5~2 h给药构成比从43.72%上升到67.93%;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在用药指证、药物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各指标都大为提高;两组术后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医院开展专项整治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能促进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应继续深化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对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监管力度.

  • 干预前后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对比分析

    作者:袁荷花;张莉;曹参;王萍

    目的 调查南京某医院加强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管理的成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调查方法,在该院外科常见的3种Ⅰ类切口手术(腹外疝、乳房、甲状腺手术)中随机抽取2011年2~3月、8~9月以及2012年2~3月出院病例各60例(共180例),分别作为干预前组、干预后第1阶段组及干预后第2阶段组,对围术期预防用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从干预前的100.00%下降至于预后第2阶段的21.67%.干预前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选药品种错误和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经加强管理后,均有所改善.结论 该院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渐趋合理,但仍需选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291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宋瑞;尹文光;牛绍利;林静;赵伟

    目的 通过调查和了解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某二级甲等医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0年6月291例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妇产科剖宫产手术291例病人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应用的抗菌药物涉5类、9个品种,使用多的是头孢替安+替硝唑联用与头孢西丁+替硝唑联用.预防用药以术后用药为主,共288 例,占99%;术前用药共 3例,占1 %;术中用药无;平均用药时间为5.98 d.其中二联使用抗菌药 283 例,占 97 %;三联使用抗菌药 8例,占3 %.术后感染 9例,占手术总数3.1 %;DUI值>1的品种有6种,占67%;ADT值超过临床推荐疗程的占较大比例.结论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存在:预防用药起点较高且三联用药指征不明显;术前2 h内及术中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无,术后开始大剂量长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较普遍.

  •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作者:陈晓丹;张紫萍

    目的 分析围手术且抗菌药物使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方法 对我院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情况进行调研.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08年6月手术病历300份,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 (1)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2)用药种类:按频次高低排序前三位是二代头孢、喹诺酮类、三代头孢;喹诺酮类占用药者的26.7%,一代头孢仅占6%;(3)每例平均用药天数:Ⅰ类切口为6.5 d,Ⅱ类切口为8.2 d,Ⅲ类切口为8.5 d;(4)用药时机:无一例预防用药在手术开始前2 h内用使用,47.8%手术病人首次用药距手术开始时间>2 h,手术结束后才用药占52.2%;(5)13.3%病例无用药适应症;(6)在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药物更换以及联合用药的指征掌握、药物配伍等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结论 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疗程过长,在药物选择、用约时机、联合用药方面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普遍,急需改进,且在各方面努力下,应该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陈佳(综述);梅浙川(审校)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EGVB)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其在肝硬化患者中的发生率为每年10%~20%[1]。出血后的患者仍有较高的再出血及死亡风险,据报道再出血发生率为60%,首次出血事件后1~2年的病死率为30%[2]。由于更为有效的内镜及药物的运用已使得静脉曲张出血引起的6周病死率由1981年Graham等报道的42%下降至现在的20%[3]。有研究指出,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早期再出血的风险而增加存活率[4‐5]。

  •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干预及480例结果分析

    作者:高宁舟;沈杰;周海峰

    目的 对我院近两年内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干预后,对其使用及改进情况进行分析,观察干预效果.方法 制定我院抗菌药物使用规范,每月定期检查上月住院病历.之后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甲状腺切除术、乳房肿块切除术、疝气修补术、骨折闭合性复位术4种Ⅰ类手术切口共480例,统计和分析病历中的相关数据.结果 预防用抗菌药物有了明显进步,Ⅰ类切口围手术期用药合格率超过95%,大部分清洁手术均不再使用抗菌药物.结论 对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用药在进行了一定的干预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果,整体的用药合理性得到了大幅提升,但依然需要进一步规范对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监管力度.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