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间断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作者:蒋灵红;杨平满;程正文;胡余敏

    目的 比较不同间断静脉滴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老年HAP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g,1次/8 h,试验组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3.75g,1次/12 h,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0~14 d.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1.43%、82.86%、80.00%和52.78%、83.33%、80.56%,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和8.3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为轻微胃肠不适、肝功能损害及白细胞减少,对症处理后均缓解.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7.5g分别1次/8 h或1次/12 h静脉滴注治疗老年HAP均有良好疗效和安全性,而1次/8 h给药可能更加有效.

  • 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的PK/PD研究

    作者:司徒冰;郑培英;王颖;梅峥嵘;徐仲

    目的:通过测定替加环素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患者的血药浓度,分析替加环素在HAP患者的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特性,为XDRAB所致HAP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纳入XDRAB致HAP的10例住院患者,予替加环联合舒巴坦钠治疗.测定第1次、第7次替加环素给药前和给药后0.25,0.75,1,1.25,2,3,4,6和12h,第7次给药后24 h的血药浓度,计算PK参数.以fAUC0~24h/MIC≥0.9和≥0.35作为临床有效率和微生物清除率的PK/PD目标,综合评价替加环素的临床疗效.结果:替加环素达稳态水平时的PK参数:Cmax为(1 691.32±479.39) ng· mL-1,AUCss为(4 990.82±2 159.20) ng·h·mL-1,Vd为(133.70±75.85) L,CL为(5.95±2.39) L·h-1,t1/2为(14.94 ±2.94)h.fAUC0 ~24h/MIC≥0.9时,临床有效率100%(5/5),高于fAUC0~24h/MIC<0.9的20%(1/5),P<0.05;fAUC0~24h/MIC≥0.35时,微生物清除率为75%高于fAUC0~24h/MIC<0.35的50%.结论:初步的研究显示替加环素的PK/PD与病原菌的敏感性有关,当fAUC0~24h/MIC ≥0.9时或≥0.35时,预期可获得满意的临床和病原学疗效,但仍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 亚胺培南治疗严重烧伤感染患者的疗效评价

    作者:李娜;朱立勤;刘薇;葛婷悦;许高奇;廖莎莎

    目的:评价亚胺培南不同给药方案治疗严重烧伤感染的疗效并推荐给药方案.方法:应用蒙特卡洛模拟(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方法对亚胺培南治疗严重烧伤感染的各方案进行模拟,设置%T>4MIC大于40%为目标靶值,获得累积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CFR),评价疗效并推荐给药方案.结果:对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亚胺培南500 mg q6h,1 000 mg q8h和1 000 mg q6h分别静脉注射(iv)3h给药方案的CFR>90%.考虑到临床实际情况和患者的依从性,推荐给药方案为500 mg,q6h,iv3h;对于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所有给药方案的CFR< 90%,推荐联合用药.结论:亚胺培南治疗严重烧伤感染,当日剂量相同时,增加给药频次和输注时间可提高临床疗效.

  • 药动学参数预测多西他赛血液毒性在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王芳;陈卓;李林;朱明智;熊有毅;谷元廷

    应用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减少是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本文的目的是研究在中国早期乳腺癌患者中,多西他赛药动学指标代表的药物暴露与3-4级血液毒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白细胞减少)之间的关系.患者每3周注射1次多西他赛(75 mg/m2,注射时间不少于1 h).在第一疗程中,通过测得两个时间点(注射结束时和结束后30-60分钟)患者的多西他赛血药浓度,从而计算出由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代表的药物暴露.本次共有61名患者参与该药动学研究及毒性评估,34名(55.7%)患者出现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30名(49.2%)患者出现3-4.级白细胞减少.多西他赛浓度具有较大个体间差异(AUC分布区间1.0-6.2 mg.h/L,变异系数为39.6%).导致不同程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及白细胞减少的多西他赛平均AUC值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出现低级别(0-2级)及高级别(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AUC平均值分别为2.0和2.8 mg·h/L(P=0.001),导致白细胞减少的相应4UC平均值分别为1.9和2.9 mg·h/L (P<0.0001).个体间多西他赛药物暴露具有异变性,通过AUC可预测高级别血液毒性的发生.确定既提高疗效又限制毒性的中国乳腺癌患者的佳多西他赛AUC值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

  • 抗菌药物优化给药方案研究进展

    作者:班华永

    抗菌药物通过优化应用获得强的抗菌活性、佳的临床效果、减少毒性以及预防耐药性的给药方案. 药动学/药效学参数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并从其角度考虑各种情况下包括病理生理状态下剂量选择,从药物毒性角度确定用药方案. 重视普通敏感菌感染、耐药菌感染或严重感染患者不同剂量和方案的选择,重症患者重视负荷剂量. 优化给药方案尚是不断探索、实践、完善的过程,基于耐药机制、联用的具体方案、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等研究是新趋势.

  • 口服西他沙星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的药动学及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作者:武晓捷;范亚新;张菁;郁继诚;曹国英;郭蓓宁;陈渊成;吴菊芳;施耀国;郭燕;叶信予;吴培澄;朱德妹

    目的 研究中国健康受试者单剂或多剂口服西他沙星(DU-6859a)片剂后的药动学(PK)及PK药效学(PD).方法 单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3个剂量组平行研究设计.每个剂量组人选12名受试者,分别单剂空腹口服西他沙星片50 mg、100 mg和200 mg;多剂给药组:单中心、开放、单个剂量组研究设计.共入组12名受试者,口服西他沙星片100 mg,1次/12h,连续给药10d,其中第1天和第10天仅早晨给药1次.收集受试者给药后的血样和尿样,采用经过方法学验证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UPLC-MS/MS)测定血清及尿液样本中西他沙星浓度,并结合西他沙星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尿路感染(UTI)常见病原菌的体外PD结果(MIC)进行PK/PD分析.结果 受试者单剂口服西他沙星片50 mg、100 mg和200 mg后,分别于0.92 h、1.42 h和1.21 h达到高峰血清浓度(Cmax),Cmax分别为(0.72±0.19)mg/L、(1.39+0.36)mg/L和(2.32±0.78)mg/L,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分别为(3.67±0.67)mg·h/L、(8.19±1.15)mg·h/L和(14.20±3.21)mg·h/L,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6.55±0.97)h、(6.84±1.17)h和(7.81±0.89)h.给药后48 h内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在61.4%~70.0%.多剂给药后第1天和第10天血Cmax分别为(1.01±0.19)mg/L和(1.26±0.20)mg/L,第10天达到稳态后,AUC0-12h(ss)为(6.88±0.81)mg·h/L,稳态时总清除率(CLss/F)、总清除率(CLr/F)分别为(14.72±1.79)L/h和(10.58±1.40)L/h,达峰时间(Tmax)和表观分布容积Vd2/F分别为(2.08±0.76)h和(128.95±24.86)L.蓄积因子(RAUC)为1.35.第1天和第10天48 h的药物平均累积尿排出率分别为67.64%和99.11%.体外PD结果提示西他沙星抗菌活性可覆盖CAP和UTI的主要病原菌,西他沙星对CAP患者中肺炎链球菌PK/PD参数可达到其靶值,给药后尿药浓度高,即使8~12h尿药浓度仍可维持在大肠埃希菌MIC90至少5倍以上.结论 健康受试者单剂和多剂口服西他沙星片后吸收迅速,在50~200mg剂量范围内呈线性PK特征,受试者耐受性良好.西他沙星片100 mg 2次/d的给药方案对CAP和UTI常见病原菌所致感染预期可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微生物学疗效.

  • 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体外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作者:朱燕;肖永红;郝凤兰;张朴;康子胜;钟巍

    目的 通过体外药动学/药效学(PK/PD)研究,确定头孢曲松-舒巴坦(4:1)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肠杆菌科细菌作用特点,评价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 建立体外PK/PD模型,模拟人体单剂静脉注射头孢曲松、头孢曲松-舒巴坦(4:1)(同步与非同步消除)、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1:1)药动学过程,比较药物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产SHV-18型酶)、大肠埃希菌EC-1和EC-2(分别产CTX-M-3、TEM-1型酶)的药效学特征.结果 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单药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具有缓慢杀菌作用,3种复方模型显示出相似的杀菌活性,杀菌效果在6 h为明显;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杀菌效果不显著;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非同步消除模型杀菌效果不彻底;头孢曲松-舒巴坦同步消除模型杀菌效果明显;对大肠埃希菌EC-2,5种模型均有明显杀菌活性.结论 对产ESBLs肠杆菌,头孢曲松-舒巴坦(4:1)复方制剂同步消除具有协同抗菌作用,非同步消除协同作用不明显;头孢曲松与舒巴坦复方制剂,可能临床价值有限,不具有发挥协同抗菌效果的基础.

  • 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美罗培南药动学/药效学差异性研究进展

    作者:张红;金路;葛卫红;王皓;梁培

    美罗培南是20世纪90年代面市的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为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需氧或厌氧的革兰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临床应用广泛.然而,由于其广泛的使用导致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甚至产生耐药,从而降低了临床有效性.同时,由于不同患者的生理病理状态有差异性,导致其对美罗培南的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动学(pharmacokinetic,PK)特征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生理病理状态患者的药动学/药效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dynamics,PK/PD)进行分类讨论,从而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美罗培南抗感染的治疗效果.

  • 脓毒症患者抗菌药物的个体化治疗

    作者:李文雄

    脓毒症定义为针对感染的宿主反应失调引起的致命性器官功能障碍,其院内病死率超过10%,而患者出现脓毒性休克时,院内病死率将超过40%[1].脓毒症患者常遭受耐药菌感染,同时具有器官功能障碍,抗菌药物的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发生了显著变化,从而影响抗菌药物的疗效,给药方案应根据其PK/PD特点实施个体化治疗[2-3].

  • 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及临床用药方案

    作者:荚恒敏;马筱玲;张义永

    自1962年Lesher等[1]发现第1个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萘啶酸以来,经过不断发展,至今已有4代问世.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类全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作用机制独特、高效、低毒等特点.新型的喹诺酮类药物更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等优点,广泛用于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但是随着抗菌药物的临床不合理应用增多,其耐药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及耐药现状,结合其药动学/药效学(PK/PD)特点,探讨如何合理使用喹诺酮类药物,预防或减少细菌耐药的出现作一综述.

  • 肥胖危重患者美罗培南PK/PD的对照研究

    作者:金路;张海霞;葛卫红

    目的:对比重症监护室(ICU)中的肥胖患者与非肥胖患者美罗培南的PK/PD达标率,评估肥胖重症患者美罗培南剂量是否需要调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2月ICU应用美罗培南的患者,分为肥胖组(体质指数≥28 kg·m-2)38人,对照组(18.5 kg·m-2≤体质指数<24 kg·m-2)37人.两组患者美罗培南的初始剂量都为1 g q8h,静滴3 h,之后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剂量调整.在第二天给药前(T0)和静滴结束后(T3)抽血,以HPLC法进行美罗培南血清药物浓度的测定,将两个时间点的浓度值运用一室模型获得药动学参数.将100%T>4MIC即Cmin/MIC>4作为靶目标,得出敏感MIC值时肥胖组和对照组PK/PD的达标率,并对达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所有75名患者美罗培南的谷浓度变异系数达到75%,两组美罗培南药动学参数没有显著性差异.肥胖组和对照组按敏感MIC值计算PK/PD达标率分别为78.6%和81.5%,没有统计学差异.达标率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肾功能、APACHEⅡ评分均不构成危险因素,只与是否接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显著相关,P值为0.003.在亚组分析中,肥胖组和对照组中进行CRRT的患者美罗培南血清谷浓度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没有接受CRRT治疗的患者中,肥胖组的PK/PD达标率为73.7%.而对照组为100%,P=0.009.结论:肥胖重症患者的美罗培南药动学参数没有发生显著性改变,PK/PD达标率与对照组相当.值得注意的是,不进行CRRT治疗的肥胖患者美罗培南PK/PD达标率较低,其药动学参数Vd和CL显著高于对照组,需要调整给药方案.

  • 一例体外膜肺氧合及肾脏替代治疗并行患者的美罗培南药动学/药效学

    作者:金路;梁培;罗雪梅;葛卫红

    目的:测定一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及肾脏替代治疗(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RRT)并行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美罗培南血药浓度,得出药动学参数,将浓度值与低抑菌浓度(MIC)作比较,探讨ECMO及RRT同时进行治疗对美罗培南药动学/药效学(PK/PD)的影响。方法:选自重症监护室(ICU)的一位进行体外膜肺氧合及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按美罗培南1 g q8h,静脉滴注30 min。采用HPLC法测定美罗培南给药前和给药后0.25、0.5、0.75、1、2、4、8h的血药浓度。将测得的血药浓度代入药代动力学软件Winnonlin5.2,求出该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不同MIC值时PK/PD靶目标100%T>MIC的达标情况。结果:该患者美罗培南给药后30 min的峰浓度(Cmax)为44.94μg·mL-1,经8 h谷浓度(Cmin)为9.79μg·mL-1,0~8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8)为133.69 h·μg-1·mL-1,半衰期(t1/2)为2.68 h,表观分布容积(Vd)为33.12 L,清除率(CL)为4.38 L·h-1。当MIC为敏感值2μg·mL-1或中介值8μg·mL-1时,PK/PD靶目标100%T>MIC均达标。结论:进行体外膜肺氧合及肾脏替代治疗的急性循环衰竭患者使用美罗培南时,药动学参数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常规剂量1 g q8h/30 min延长静脉滴注能够满足抗感染的PK/PD靶目标,提示该类患者治疗初期可经验性给予常规剂量的美罗培南进行抗感染的治疗,之后根据血药浓度监测进行剂量的调整。

  •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不同给药方案的疗效和经济学评价

    作者:辛栋轶;林峰;谢觉醒;沈吉;罗文;牟财国;辛学俊;段达荣

    目的 探索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不同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和药物经济学.方法 根据说明书提供的药动学参数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药敏MIC解释标准计算不同方案%T>MIC值,以%T>MIC值≥50%为标准评估有效性和经济性.分析本院8年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资料.结果 %T> MIC值≥50%方案:①1.5g,q12h组对敏感级;②1.5 g,q8h和3.0g,q12h组对敏感、中介级;③1.5g,q6h、3.0 g,q8h和3.0g,q6h组对敏感、中介、耐药级.3.0g,q8h组和1.5 g,q6h组%T> MIC值相似,但后者更低价、高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病例59例,超说明书用药占89.83%,总有效率为79.24%.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说明书中q12h用药方案难以适应当前细菌严重耐药状况下临床治疗需求,中重度或多重耐药细菌感染治疗须用q6~8h方案.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美罗培南治疗药物监测队列研究

    作者:金路;罗雪梅;张海霞;葛卫红

    目的 探讨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DM)的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方案是否有助于提高药动学/药效学(PK/PD)达标率及抗感染疗效.方法 收集南京鼓楼医院2015年1月-12月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美罗培南的患者共36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分析.结果 干预组第4天美罗培南血药浓度为22.5μg?mL-1,对照组为17.5μg?mL-1.以低抑菌浓度(Cmin)>8μg?mL-1为靶目标,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第2天达标率均为22.2%,在第4天分别为100.0%和72.2%(P=0.015).以Cmin>32μg?mL-1为靶目标,则干预组和对照组在第2天达标率均为0,在第4天分别为38.9%和5.5%(P=0.015).干预组和对照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3.3%和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失败率分别为16.7%,27.8%.干预组细菌清除率为88.9%,对照组为55.5%(P<0.05).结论 ICU患者基于TDM的美罗培南个体化给药有助于提高PK/PD达标率和抗感染疗效.

  • 基于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用药特点探讨临床药师的工作切入点

    作者:曾芳;师少军;黄怡菲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药师开展临床工作的切入点.方法 结合日常工作,参考国内外文献,对ICU患者的用药特点展开分析,并以此为线索剖析临床药师的工作切入点.结果 ICU患者的病理生理和用药十分复杂,需要个体化的药学服务.结论 ICU药师应运用药动学/药效学知识,针对治疗过程中的药物剂量调整、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事件防范等环节开展药学监护工作.

  • 临床药师参与1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作者:乔元;黄剑林;张莉;王海涛

    临床药师通过参与1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治疗,协助医师根据患者的病理生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动学/药效学(PK/PD)制定个体化抗感染治疗方案,终使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临床药师加入可有效提高临床团队抗菌药物应用水平,保障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美国外科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的一、二代头孢菌素方案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效果研究

    作者:黄书佳;许雍皞;苏敏

    目的:在目前微生物敏感性水平下,预测美国医院药师学会等学(协)会外科手术抗菌预防临床实践指南推荐的一、二代头孢菌素方案预防标准体质量(以60 kg计)和肥胖(以120 kg计)患者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效果.方法:以该指南推荐的头孢唑林2 g或3 g q4h和头孢呋辛1.5 g q4h方案分别作为一、二代头孢菌素预防外科SSI的考察方案,以100%fT>MIC(给药间期内游离药物浓度水平位于低抑菌浓度之上的时间占给药间期的百分率)作为药动学/药效学(PK/PD)靶指数,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目标菌群,利用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上述方案预防标准体重和肥胖患者外科SSI达到PK/PD靶指数的累积反应分数(CFR),当CFR≥90%时认为抗菌效果佳.结果:对各目标菌群,标准体质量患者使用头孢唑林2 g与头孢呋辛1.5 g均可在给药后4 h内达到≥90%CFR;但对肥胖患者,头孢唑林2 g与3 g以及头孢呋辛1.5 g基本仅在给药后3h内达到≥90%CFR.结论:在目前微生物敏感性水平下,标准体重患者使用头孢唑林2 g q4h和头孢呋辛1.5 g q4h仍可用于外科SSI预防;但对肥胖患者,头孢唑林应采用2 g q3h方案,头孢呋辛应采用1.5 g q3h方案.

  • 基于PK/PD理论的头孢西丁预防胃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给药策略及效果研究

    作者:符珏;宋香清

    目的:探讨头孢西丁预防胃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给药策略及效果.方法:基于药动学/药效学( pharmacodynamics/pharmacokinetics,PK/PD)理论利用蒙特卡罗模拟探讨.头孢西丁的PK参数来源于文献,目标菌群的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分布数据来源于欧洲抗菌药敏测试委员会数据库,以100% fT>4MIC(即给药间期内游离药物浓度水平位于4倍低抑菌浓度之上的时间占一个给药间期的百分率)为PK/PD靶指数,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脆弱拟杆菌为目标菌群,蒙特卡罗模拟1 g和2 g头孢西丁给药后6 h内对抗各目标菌群达到PK/PD靶指数的累积反应分数,以累积反应分数≥90%来判断给药策略及预防效果.结果:仅2 g头孢西丁对大肠埃希菌在给药后1 h内的PK/PD靶指数能达到≥90%的累积反应分数,对其他目标菌群,在给药后6 h内的任意时间点均无法达标.结论:用于主要以大肠埃希菌为污染菌的胃肠外科手术时,头孢西丁剂量2 g,术中应每隔1 h追加1剂.对其他目标菌群,头孢西丁可能并无良效.这折射出在目前的药物敏感性数据下头孢西丁仍作为一线方案用于预防胃肠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并非好的选择,不推荐使用.

  • 基于治疗药物监测的重症患者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K/PD研究

    作者:郭思维;李昕;徐兵;周广青;朱应群;李元

    目的:探索临床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重症感染患者首次治疗药物监测(TDM)后的峰谷浓度及PK/PD参数达标情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患者哌拉西林血药浓度,以本研究组建立的简易数学模拟法为基础,分别计算fT>MIC≥50%及100%的比例,并分析不同MIC值下各PK/PD目标值的达标情况.结果:58例患者的首次谷浓度为(31.68±44.33)μg·mL-1,峰浓度为(206.59±101.37)μg,mL-1,有5例(8.6%)患者首次谷浓度超过5 MIC,患者个体间变异较大;fT>MIC≥50%及100%的达标率分别为62.07%和36.21%.58例患者中7例确认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病原菌感染(MIC≥128 μg·mL-1),当按耐药菌的低MIC值(128 μg·mL-1)计算时,其fT>MIC≥50%及100%的达标率仅为28.57%和0.结论:有必要在重症感染患者中开展基于TDM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 健康受试者口服氟罗沙星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

    作者:周建华;吴干斌;张军;李晓天

    目的: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氟罗沙星的药动学(PK)和药效学(PD),从而优化氟罗沙星的临床给药方案.方法:采用三周期自身交叉对照的方式对15名健康受试者分别口服200,300,400 mg氟罗沙星片后,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药浓度,进而求出药动学(PK)参数.体外药效学(PD)研究是测定氟罗沙星对临床分离的15种494株常见致病菌的低抑菌浓度(MIC).以AUG0-24/MIC作为氟罗沙星的PK/PD参数(靶值为100和125),采用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评价氟罗沙星的3种治疗方案对不同分离菌株AUC-24/MIC值的药效学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以CFR> 90%作为抗感染经验治疗的合理选择,对于大肠杆菌和淋球菌引起的感染,或口服200 mg(qd)即可;对硝酸盐阴性杆菌、肠杆菌属和哈夫尼亚菌属引起的感染,或口服300 mg(qd)即可;对于表葡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志贺菌属、肺炎克雷伯杆菌、柠檬酸杆菌属、普通变形杆菌、肺炎链球菌、沙门菌属和金葡球菌(MSSA)引起的感染,或口服400 mg(qd)可获得预期满意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预防细菌耐药性产生,而对于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PK/PD参数显示疗效不佳.结论:应用Monte Carlo模拟评价氟罗沙星的PK/PD参数,可以为氟罗沙星的临床佳给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