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酪氨酸血症Ⅰ型的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窦丽敏;方玲娟;王晓红;陆炜;陈瑞;李丽婷;赵静;王建设

    目的 分析2例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临床表现及FAH基因突变.方法 按照国际罕见病组织提供的诊断标准筛选2例患儿,采用PCR直接测序技术对患儿FAH基因的14个外显子及邻近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在其父母中间进行突变的验证,Clustal X软件分析物种间FAH酶的同源性.Polyphen软件通过计算特定位置独立计数得分(PSIC)预测突变意义.结果 例1男,5个月21 d,迁延性腹泻,肝脾肿大、腹部移动性浊音;甲胎蛋白> 1210 μ g/L,血酪氨酸110.8 μmol/L,尿琥珀酰丙酮83.7 μmol/L;同胞中姐姐因慢性腹泻就诊,疑酪氨酸血症Ⅰ型.FAH基因分析示第5外显子455位碱基G变为A(c.455G> A),导致在152位形成终止密码子(W152X),第12外显子1027位碱基G变为A(c.1027G> A),导致第343位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精氨酸(G343R),即c.455G> A/c.1027G>A复合杂合突变.例2女,6岁1个月,晚发型佝偻病起病,身高及体重在同龄儿数值的第3百分位以下,肝脾肿大,串珠肋、手足镯、双膝向右侧弯曲,血磷0.54~ 1.09 mmol/L,血钙2.41 mmol/L,碱性磷酸酶1620 IU/L,甲胎蛋白412.8 μg/L,血酪氨酸835.8 μmol/L,尿琥珀酰丙酮27.48 μmol/L.钙剂及维生素D3治疗无效.患儿父母为近亲婚配.FAH基因测序示c.1027G> A/c.1027G>A纯合突变.2例患儿父母均为杂合突变携带者.ClustalX预测突变为高度保守,Polyphen软件计算c.1027G>A突变的PSIC得分为3.235,为致病突变.结论 酪氨酸血症Ⅰ型患儿可以迁延性腹泻或晚发型佝偻病起病,肝脾肿大,难以纠正的低磷血症,甲胎蛋白明显升高,有家族史或父母近亲婚配史,尿琥珀酰丙酮异常,FAH基因检测有c.455G>A和c.1027G>A突变.

  • 黄疸肝大凝血功能障碍

    作者:陈华;郝锦丽;王英;王鑫;张亚京

    1病历摘要患儿女,3个月,主因"皮肤黄染2月余"于2012-05-18人住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科病区.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38周自然分娩,出生体重2500 g,无产伤窒息史.生后第3天出现皮肤黄染,无明显加重及减轻,家长未重视.一直纯母乳喂养,体重增长正常,1个月时正常接种乙肝疫苗1针.l0d前家长发现患儿全身皮肤黄染加重,就诊于私人诊所,口服中药3d,自觉黄疸有所减轻后停药.近日出现打喷嚏、流清涕伴咳嗽,黄疸又加重遂来我院就诊收入院.病程中患儿无发热及抽搐,无呕吐腹泻,无白陶土样便,尿色黄明,不染尿布,食乳可,睡眠安稳,大小便正常.

  • 一例酪氨酸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致病基因分析

    作者:李景仪;吴元明;杨颖;孙茂;吴礼安;贺春霞

    目的:对一例酪氨酸血症患儿进行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的分析.方法:采用血氨基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和尿液有机酸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患儿血尿代谢情况,采用PCR和一代测序技术分别对患儿的FAH基因和HPD基因的外显子及其旁翼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检测出先证者血液中酪氨酸水平为404.6 μM、甲硫氨酸(Met)水平为126.4 μM、苯丙氨酸(Phe)水平为514.8μM,三者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尿液中检测出4-羟基苯乙酸(+)、4-羟基苯乳酸(+)和4-羟基苯丙酮酸(++);基因序列分析FAH基因未见异常,HPD基因上发现突变位点c.G97A (p.A33T).结论: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血尿代谢检测结果,提示患儿为酪氨酸血症患者,进一步的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可能为罕见的Hawkinsinuria症.

  • 酪氨酸血症Ⅱ型一家系调查及致病基因分析

    作者:苏婷;王宏伟;孙蔚凌;孙亚琪;鲁严;张美华;崔婷;赵辨;葛以信;陈怡雯;苏忠兰

    目的 报道一个酪氨酸血症Ⅱ型家系,并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 分析1例10岁男性酪氨酸血症Ⅱ型先证者临床资料,收集其家系3代19人的血液、尿液标本,检测血、尿氨基酸含量;提取家系全部成员基因组DNA,检测酪氨酸氨基转移酶(TAT)基因突变.结果 患儿出生2个月后开始出现畏光,其后症状逐渐加重.6岁时,出现眼睛畏光疼痛.8岁时,手指指尖及足底等部位出现线状角化性斑块,触痛明显.眼科检查:角膜染色和眼底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双手指、足底多发线状角化性斑块.血液酪氨酸含量825.64 μmol/L,尿液对羟基苯乳酸161.4μmol/L.TAT基因检测示患儿2号外显子第236位碱基G突变为A,致甘氨酸突变为谷氨酸(c.236G>A,p.Gly79Glu);10号外显子第1141位碱基G突变为T,致谷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子(c.1141G>T,p.Glu381*).该家系中仅患儿患病,父系家族中部分成员携带c.1141G> T(p.Glu381*)突变,母系家族中部分成员携带c.236G> A(p.Gly79Glu)突变.结论 在国内首次报道1例氨基酸血症Ⅱ型,在TAT基因上发现2个新的杂合突变,可能是导致该患儿发病的致病突变.

  • 活体肝移植治疗Ⅰ型酪氨酸血症的疗效

    作者:刘源;夏强;张建军;张婷;陈其民;韩连书;沈从欢;罗毅;周韬;邱必军

    目的 探讨活体肝移植治疗Ⅰ型酪氨酸血症(HT Ⅰ)的手术疗效和预后.方法 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4例确诊为HT Ⅰ的患儿(3男1女)在我中心接受了活体肝移植手术,手术指征均为肝硬化失代偿及AFP过高.患儿术前Child分级:B级3例,C级1例.患儿中位手术年龄4.4岁(1.9~5.9岁),供体均为患儿父母.患儿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9~24个月).结果 4例活体肝移植手术供、受体均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患儿术后酪氨酸代谢恢复正常,异常代谢产物琥珀酰丙酮(SA)、琥珀酰乙酰乙酸(SAA)、延胡索酰乙酰乙酸(FAA)和马来酰乙酰乙酸(MAA)的血清水平下降到测不出水平,肝功能和AFP在随访期间都维持正常.术后电解质水平恢复正常,肾功能维持稳定.所有患儿术后均表现出追长趋势.并发症方面,1例患儿出现EBV病毒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1例患儿术后存在乳糜漏和反复腹水,1例患儿出院后6个月感染手足口病病毒,均得以治愈.结论 活体肝移植是治疗HTⅠ的有效方式,术后患儿的代谢异常、肝肾功能和AFP水平均恢复正常,其术后生存率令人满意,但长期随访应注意肾功能的检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