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手术联合放疗的预后分析

    作者:孙士然;易俊林;髙黎;黄晓东;罗京伟;张烨;张世平;王凯;曲媛;吴润叶;刘清峰;陈雪松;肖建平;徐国镇

    目的 探讨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的效果和失败模式,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82-2017年收治的194例无远处转移的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综合治疗模式的效果、失败模式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无局部复发生存、无区域复发生存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 41. 4%、57. 8%、76. 5%和46. 5%. 194例患者中治疗失败141例,失败率为74. 6%,其中首次失败为远处转移的患者占40%(56/141),首次失败为局部失败的患者占37%(52/141),首次失败为区域失败的患者占15% (21/141),同时合并远处转移和局部失败的患者占5%(7/141),同时合并局部失败和区域失败的患者占3%(5/141). Cox多因素结果显示手术切缘和联合放疗是影响局部控制的独立预后因素(P=0. 001、P=0. 000).结论 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模式可以获得较好的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仍是其主要失败模式.

  • 原发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94例临床分析

    作者:袁伟;王伟芳;王胜资;丁浩;陈浮;张海燕;邹丽芬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进展规律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0-2012年间94例鼻腔鼻窦黑色素瘤资料.男50例、女44例,发病年龄26~ 85岁(中位数60岁).原发鼻腔86例、上颌窦7例、鼻咽部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10例(7例疗前、2例疗中、1例疗后),无远处转移.采用手术±放疗方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全组1、3、5年样本数量分别为80、54、50例,1、3、5年疾病相关生存率分别为71%、33%、22%.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预后因素为年龄>55岁(P =0.034)、累及后鼻孔(P=0.011)、累及上颌窦(P =0.009)、累及硬腭(P =0.003)、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治疗方式(P=0.038).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预后因素为累及后鼻孔(P =0.027)、累及眼眶(P =0.005)、累及硬腭(P=0.003).结论 鼻腔鼻窦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率较高,需多学科多手段联合治疗;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临床分期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 脉络膜黑色素瘤敷贴放射治疗的初步观察

    作者:王光璐;魏文斌;蔡善钰;卢凤才;马凯;李斌

    目的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敷贴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国产敷贴器对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B型超声等综合检查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21例21只眼进行治疗.棕色实性隆起的圆形或椭圆形肿物位于黄斑周围者7只眼、视盘周围者7只眼、血管弓及附近者5只眼、周边部者2只眼.B型超声检查显示瘤体大径为13.0 mm×11.6 mm×9.6 mm.视力0.05及其以下者3只眼,0.06至0.2者4只眼,0.3及其以上者14只眼.敷贴器所用核素为125I,设定照射总量为100~120 Gy.其中肿瘤位于黄斑、视盘周围的14只眼同时合并采用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治疗后观察时间平均12个月,长者达3年.以B型超声测量瘤体的基底及厚(高)度,若厚度超过原厚度的15%,或基底边缘大于原边缘250 mm视为肿物增大.结果治疗后视力下降9只眼,不变10只眼,提高2只眼.瘤体增大6只眼,不变12只眼,缩小3只眼.并发玻璃体积血2只眼,视网膜血管阻塞1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只眼,黄斑皱褶1只眼,视网膜出血3只眼,部分性视神经萎缩3只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只眼,眼球摘出3只眼.结论用国产敷贴器对脉络膜黑色素瘤进行放射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对瘤体较厚、肿瘤位于黄斑或视盘旁者效果较差.

  • 脉络膜黑色素瘤眼球保留治疗结果初步观察

    作者:梁建宏;黎晓新;姜燕荣

    目的观察保留眼球的治疗法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44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44只患眼接受眼球保留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全身转移情况、眼球保留率以及视力预后.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以经瞳孔温热疗法(TTT)作为首选治疗者7只眼,占15.9%;以106Ru放射敷贴器近程放射治疗为首选治疗者25只眼,占56.8%;肿瘤切除联合106Ru放射敷贴器近程放射治疗者12只眼,占27.3%.治疗后随诊观察时间平均为13.3个月.结果 44例患者在观察期内均未出现肿瘤全身转移.39例成功保留眼球,占88.6%.6只小肿瘤眼、14只中等大肿瘤眼和24只大肿瘤眼的眼球保留率分别为100%、92.9%和83.3%.11只眼视力≥0.3,占28.2%;18只眼视力≥0.05~<0.3,占46.2%;10只眼视力<0.05,占25.6%.结论 106Ru放射敷贴器近程放射治疗和TTT治疗可以有效治疗中、小脉络膜黑色素瘤;部分大肿瘤选择肿瘤切除联合106Ru放射敷贴器近程放射治疗,其综合效果是否优于眼球摘除手术尚需进一步观察.

  • 脉络膜黑色素瘤敷贴放射治疗后黄斑区形态变化的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

    作者:杨琼;魏文斌;刘月明;汪东升;周金琼

    目的 观察脉络膜黑色素瘤敷贴放射治疗(PRT)后黄斑区形态变化.方法 对临床确诊的48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48只眼行125I PRT.患者肿瘤均未累及黄斑区.视力0.02~1.0,平均视力0.4±0.2.治疗前均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放射状6线扫描模式获取黄斑区形态图像.黄斑区形态表现为视网膜脱离者18只眼,占37.5%;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改变12只眼,占25.0%;水肿、前膜以及脱离伴水肿、渗出和RPE改变者7只眼,占14.6%;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基本正常11只眼,占22.9%.治疗后随访1~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4±5.9)个月.随访观察患眼肿瘤控制以及视力变化情况,并以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进行黄斑区形态的OCT检查.对比观察治疗前与治疗后末次随访黄斑区形态的变化;分析黄斑形态变化与PRT以及视力变化的关系和影响因素.结果 48例患者经PRT后肿瘤控制良好.视力提高2例,占4.2%;视力不变10例,占20.8%;视力下降36例,占75.0%.治疗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78,P<0.05).末次随访OCT检查,黄斑区形态表现为视网膜脱离者13只眼,占27.1%;RPE改变9只眼,占18.8%;水肿,脱离伴水肿、渗出和RPE改变者17只眼,占35.4%;增生、萎缩、脱离伴出血渗出和水肿前膜者6只眼,占12.5%;黄斑视网膜形态基本正常3只眼,占6.3%.15例患者呈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黄斑区形态异常变化,占31.3%.结论 PRT后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黄斑区形态异常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脱离、RPE改变、黄斑水肿、渗出.黄斑区结构异常的比例增加,31.3%的患者呈现两种及两种以上的黄斑区形态异常.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