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种病理组织学类型并存乳腺癌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作者:余兰;范宇;郎荣刚;牛昀;傅西林;付丽

    乳腺癌的组织学形态十分复杂,类型很多,同一病例中可观察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学类型或同一类型不同分级并存的情况。不同组织学类型及分级的患者,其预后是不相同的。因此,广泛取材,明确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和分级非常重要。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了1例浸润性小叶癌、小管癌、小叶原位癌及导管原位癌4种病理组织学类型并存的乳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 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对比分析

    作者:胡家永;朱丽萍

    目的 比较乳腺浸润性小叶癌(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ILC)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2月新疆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9例ILC及457例IDC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二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ILC组和IDC组肿瘤位于中央区比例分别为34.3%和15.6% (P=0.000);两组多中心多灶性所占比例分别为13.4%、2.4%,ILC组高于IDC组(P=0.000); ILC组和IDC组T4所占比例分别为8.7%、0.9%(P=0.000);淋巴结转移数10以上ILC组占20.6%,IDC组9.3%(P=0.005);ILC组单用超声、钼靶的检出率分别为79.3%、73.6%,IDC组分别为92.0%、84.5% (P<0.05).结论ILC与IDC比较,原发肿瘤位于中央区较多,多灶性,多中心所占比例较高,原发肿瘤较大、淋巴结转移较多,提示ILC较少适合保留乳房手术;ILC影像学表现有时不典型,联合运用超声及X线钼靶检查,明显提高检出率,减少漏诊率.

  • 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诊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猛;周如海;袁瑞;赵平;方来福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腺浸润性小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高分辨率超声、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US-FNAC)以及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US-CNB)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粗针穿刺物中雌激素(ER)、孕激素(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共纳入乳腺癌患者71例,腋窝超声探查80处可疑淋巴结;US-CNB组织活检诊断可疑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约登指数分别为85.07%,92.31%,77.38%;与US-FNAC诊断相比,US-CNB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更高,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US-FNAC检测相比,US-CNB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均有所提升;US-CNB免疫组织化学诊断ER、PR和HER2蛋白表达的灵敏度分别为97.22%,93.33%,93.33%,与术后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相比,诊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S-CNB有助提升临床诊断乳腺浸润性小叶癌腋窝淋巴结的效率,粗针穿刺物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为临床辅助诊断乳腺癌患者基因表达情况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 男性乳腺小叶癌1例

    作者:李桃;周颖;肖芳;黄江梅;陈艳昕;张辉;赵敏

    患者男性,66岁,因发现右侧乳腺肿物7年余,增大6个月入院.体检:一般状态良好,右侧乳房增大,右侧乳晕区可扪及大小2.5 cm×2.0 cm包块,表面光滑,质硬,触痛不明显,与周围皮肤无黏连,无破溃及乳头溢液.乳腺彩超:右侧乳腺可探及一大小2.6 cm×2.5 cm×1.6 cm实性不均质低回声团块,形态不规整,边界不清,内回声不均,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其内血流不丰富.超声诊断:右侧乳腺实性占位.

  • 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弦;丁莉利;陈明净;牟联军;罗志飞

    目的 探讨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GFR1在45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比较FGFR1在浸润性小叶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表达的差异,分析浸润性小叶癌FGFR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FGFR1在乳腺癌癌旁组织中均阴性表达.浸润性小叶癌FGFR1的阳性表达率比浸润性导管癌高(P=0.048),其染色强度也比浸润性导管癌强(P=-0.044).FGFR1的表达强度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肿块大小(P=0.021)和TNM分期相关(P=0.041).结论 初步推测FGFR1的过表达参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发生、发展.

  • 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脉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丁莉利;郑少江;陈明净;牟联军;张弦;罗志飞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Ⅰ型受体(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对血管及淋巴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FGFR1在45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4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同时采用CD34和D2-40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标记血管和淋巴管,检测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微血管密度和微淋巴管密度.结果: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RGRR1表达阳性率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高,其染色强度也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GFR1在乳腺浸润性小叶癌中的阳性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相关(P<0.05),而与微淋巴管密度无关(P>0.05).结论:初步推测FGFR1的过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小叶癌的发生有关,FGFR1的过表达能促进癌组织中的血管生成.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