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由于病情变化多,可逆转为稳定型心绞痛,也能迅速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故是冠心病中危险性仅次于心肌梗死的症侯群之一,患病人数较多,故选择合适的治疗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对比观察低分子肝素对uap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UAP病人48例,均为住院病人,符合以下条件:短期内静息性心绞痛频繁发作,疼痛时间>15分钟或进行性加重;心肌酶学检测排除急性心肌梗塞;无外伤及出血性疾病入选前48小时至少有1次以上心电图缺血性ST段的下降……
-
岛津3000TX型CT机热交换器控制系统故障检修
故障现象:机器启动正常,按下扫描开始键,控制台上X-ready指示灯不亮,无X射线产生.故障分析检修:经检测排除计算机及控制台系统不良.
-
上海市徐汇区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监测分析
1 概况 上海市徐汇区2005年共报告疑似麻疹102例,经血清检测排除8例,实验室确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M抗体(+)]86例,临床诊断8例.本地人口37例,占39.36%;外地流动人口57例,占60.64%.本地人口年发病率为10.56/10万.与2004年相比,本地人口病例及流动人口病例分别增加33例及31例.
-
胃黏膜超微结构、微量元素、环磷酸腺苷和细胞免疫研究慢性胃炎的分类
目的:探索有消化道症状患者未必都有胃黏膜病理学改变与无任何临床症状者未必均无胃黏膜病理学改变的病理生理学渊由.方法:经检测排除心肺肝胆胰肾肠等器质性疾病188例患者和胃黏膜无明显病理学改变者(F)的胃黏膜,应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与放射免疫法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步检测胃黏膜超微结构、微量元素和环磷酸腺苷,以及3H掺入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结果:胃黏膜Zn、Cu、cAMP和3H-TdR LCT含量,健康对照组(4.1±1.0,5.2±0.8,15.9±1.5,1079.7±227.4),无症CSG组(3.7±1.2,5.1±1.8,15.6±0.9,924.5±234.9);无症CAG组(3.3±1.0,4.8±0.9,14.9±0.7,887.7±243.6);有症F型组(3.5±1.4,4.5±1.0,15.7±1.4,932.1±2449.3);有症CSG组(2.8±1.9,4.0±1.5,14.2±1.8,867.3±240.5);有症CAG组(2.0±1.8,3.4±1.5,13.4±1.8,800.9±221.8);非病灶区胃黏膜内"背景病变(灶性萎缩性炎变,灶性肠腺化生,微小溃疡)",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0.001).结论:有病有症、有病无症、无病有症都发生在胃黏膜Zn、Cu、cAMP和3H-TdR LGT的量变基础上.
-
ELISA法检测血液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不一致原因分析
通过严格的血液检测排除病毒阳性血液是提高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我站应用两家不同的国产试剂对同一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初、复检,但现工作中发现两家试剂检测同一标本时常存在结果不一致现象,为避免血液病毒标志物阳性血液流入临床造成院内感染、医疗纠纷,笔者抽取了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我站无偿献血者血液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不一致样本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道如下
-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我院2005 年2 月~ 2012 年2 月收治乙型肝炎患者68 例,在传统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α 干扰素(IFNα) 和胸腺肽治疗,并观察其近期效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8 例按1990 年上海第六次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标准,诊断为慢性活动型肝炎59 例,慢性迁延型肝炎9 例.治疗前未采用过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治疗,血清学检测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感染,选择HBsAg(+),HBeAg(+),HBV-DNA(+),谷丙转氨酶( ALT ) 均异常(124 ~ 250 U/L ) 的无黄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 例,对照组32 例.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病型及肝功能等方面皆有可比性.
-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00例临床分析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ulcer dyspepsia,NUD)是指具有消化不良症状而胃镜检查或X线钡餐造影未发现溃疡,并排除肝、胆、胰疾病者.本综合征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很高[1].笔者就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月门诊80例和住院20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加以分析.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0例中男30例,女70例,男女比率为1:2.3.年龄20~60岁,平均40.8岁.病程:2~3个月20例,4~6个月4例,7~12个月8例,2年21例,3年20例,4年7例,5~6年5例,7~10年15例.1.2所有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①有较长时间(一个月以上)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痛、上腹不适、嗳气、上腹胀满等;②经胃镜检查排除了溃疡、肿瘤、食管炎;③经肝、胆、胰B超检查、肝功能、HBsAg检测排除了肝、胆、胰疾病.
-
疑似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分析
溶血性输血反应,是输血后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发生异常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可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两类.2011年6月,本院发现疑似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后经多项溶血试验检测排除,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