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出入境人群HIV-1型env C2-V3区段基因序列分析和亚型研究

    作者:朱锦德;田桢干;邢辉;方筠;张晓航;刘胜牙

    目的 了解出入境人群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毒株基因亚型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2001年以来上海口岸HIV抗体检测确认阳性的血样标本,提取前病毒DNA,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体外扩增,获得包膜蛋白区基因(env)的核酸片段,测定其序列和进行亚型分析.结果 获得20例标本的亚型分析结果,共检出8个亚型,包括B亚型7例,CRF02-AG 3例,C亚型3例,CRF01-AE 2例,A亚型2例,B、CRF07-BC和CRF08-BC亚型各1例.上海口岸HIV-1毒株亚型分布于11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流行B亚型.结论 上海口岸流行的HIV-1毒株复杂多样,出入境人员是我国HIV毒株输入的主要渠道,流行毒株以性接触传播为主.

  • 广州市2004-2005年HIV-1感染者亚型分析

    作者:韩志刚;邢辉;徐慧芳;刘胜牙;李燕;马鹏飞;梁彩云;高凯;邵一鸣

    目的 了解广州市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流行株的亚型及分布情况.方法 从2004-2005年采集的92份HIV-1抗体阳性者抗凝全血中,提取前病毒DNA,经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gag和env区基因并测定序列,与国际标准参考序列比较确定亚型.结果 经系统进化树分析,92份样本中34份为CRF01AE,40份为CRF07BC,7份为CRF08BC,3份为欧美B,6份为泰国B(B'),2份为C.结论 广州市HIV-1流行株以CRF01AE和CRF07BC为主,也存在CRF08BC、B、B'及C亚型.

  • CRF01_AE CRF07_BC和B'亚型HIV-1 pol基因及耐药特征分析

    作者:周海卫;廖玲洁;陈曦;秦光明;董永慧;段松;邵一鸣;邢辉

    目的 研究中国部分地区新发现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的耐药情况,及不同亚型毒株pol基因的多态性对耐药突变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5-2006年湖南、云南、四川和新疆4省(自治区,下同)当年确认的部分样本,进行核酸扩增及测序,利用系统进化及重组分析的方法确定亚型;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HIV-1耐药数据库,分析不同亚型毒株蛋白酶基因和逆转录酶基因的多态性和耐药突变情况;利用荷兰乌得勒支大学Vijver等人使用的一种遗传障碍定量方法,计算并比较不同亚型间耐药突变产生的遗传障碍.结果 共得到84份样本PR基因区(1-99氨基酸)和RT基因区(1-272氨基酸)的序列,亚型分析显示:84份样本中B'亚型13份,01AE重组亚型27份,07BC重组亚型44份,其中18份样本在蛋白酶基因区的第10位和第71位存在次要耐药突变;来自云南省和湖南省的3份样本中,存在逆转录酶抑制剂相关耐药突变,分别是A62V、V179D和G190A.三种亚型在逆转录酶基因区的2个非核苷类抑制剂相关耐药突变位点V106M和V108I的遗传障碍存在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4个地区未冶疗感染者中耐药发生的水平较低.遗传障碍的比较,CRF01AE、CRF07BC与B'亚型病人经治疗后主要耐药突变的发展模式应基本一致.

  • 广州市2011年男男性行为者HIV-1亚型分析

    作者:刁书琴;吴昊;高凯;韩志刚;夏云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男男性行为者(MSM)I型艾滋病病毒(HIV-1)亚型的流行状况.方法 将2011年广州市发现的227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的HIV-1阳性血清样本,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gag区和env区基因,测序和分析亚型.结果 成功扩增了213份样本的env区基因序列和214份样本的gag区基因序列.经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并综合考虑两个区的亚型结果,发现成功扩增的220份样本中,CRF01_AE重组型98份(44.5%),CRF07 BC重组型87份(39.5%),CRF59_01B重组型3份(1.4%),B亚型16份(7.3%),C亚型3份(1.4%),A亚型1份(0.5%),有12份样本无法确定亚型.env区各亚型组内基因离散率:CRF01 AE重组型(12.8%±0.9%),CRF07_BC(11.5%±1.3%),CRF59_01B(7.4%±1.0%),B亚型(19.6%±1.3%).gag区各亚型基因离散率:CRF01_AE重组型(6.2%±0.5%),CRF07_BC(3.4%±0.3%),CRF59_01B(2.1%±0.5%),B亚型(8.4%±0.8%).结论 广州市MSM HIV-1感染人群中存在着CRF0 1_AE、CRF07 BC、CRF59 01B三种重组型和B、C、A三种亚型,CRF01_AE、CRF07_BC重组型为优势流行株.CRF59_01B重组型可能是MSM近年来新出现的流行株.

  • 广西艾滋病疫情严重地区壮族和汉族普通人群CCR5 CCR2 SDF1等位基因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梁浩;麦志丹;苏齐鉴;臧宁;苏洁寒;吴书志;岑平;肖信;闭志友

    目的 调查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相关的CCR5、CCR2及SDF1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和汉族普通人群中的多态性及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在广西天等县和南宁市,选取150名壮族和90名汉族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CCR5、CCR2及SDF1基因的特定片段.直接根据PCR扩增结果 分析CCR5基因多态性,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分析CCR2及SDF1的多态性.结果 全部研究对象的CCR5基因均为野生型,未发现CCR5△32突变;CCR2-64I等位基因频率在壮、汉族普通人群中分别为25.7%、26.1%;SDF1-3'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7.7%和27.2%.结论 广西壮、汉族普通人群缺乏艾滋病抗性的CCR5△32等位基因,而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该研究为深入研究广西壮、汉族普通人群对于HIV-1感染的遗传易感性,以及对艾滋病疫情和病程的影响提供了比较全面、可靠的数据.

  • 用分子对接技术预测HIV-1整合酶抑制剂药物雷特格韦的耐药机制

    作者:程绍辉;马晓慧

    目的 探究整合酶的分子耐药机制.方法 研究采用Discovery Studio 2.5软件模块的分子对接程序,构建整合酶药物雷特格韦(Raltegravir,RAL)与整合酶核心区蛋白晶体结构(1BL3)的复合物模型,并结合已知的整合酶耐药突变位点Q148H、N155H、Y143C和其他野生型残基突变(T97A、A128T、E138K、E157Q、G163R),构建一系列整合酶蛋白耐药基因突变体.以此进一步计算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整合酶蛋白发生氨基酸残基突变后,与雷特格韦之间分子自由能的改变,并分析雷特格韦与不同整合酶蛋白耐药基因突变体之间的结合自由能.结果 主要突变Q148H、N155H、Y143C均位于RAL与整合酶的活性中心,均可明显改变雷特格韦与核心区晶体之间的结合自由能,以N155H改变为明显,其次为Q148H、Y143C.此外,野生型基因突变也造成一定程度的自由能改变,具有一定的耐药性意义.结论 证实耐药位点突变导致整合酶蛋白与雷特格韦之间结合自由能增大,影响药物与整合酶的结合.

  • 河北省不同途径感染人群HIV-1基因亚型分析

    作者:赵翠英;李巧敏;李保军;赵宏儒;路新利;李岩;王莹莹;邢辉;何翔

    目的 了解河北省不同途径感染人群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亚型分布特点.方法 从感染者的血浆样品中提取病毒RNA,反转录后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扩增HIV-1 gag和env基因的部分片段,对PCR产物直接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所获序列与各亚型国际参考株序列比对,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确定基因型.结果 对154份HIV-1感染者的样品进行扩增,得到了146份样品的HIV-1基因片段.发现6种HIV-1亚型和重组型,其中B’亚型61例(41.8%),CRF01_ AE 59例(40.4%),CRF07_ BC 16例(11.0%),CRF08_ BC 6例(4.1%),C亚型和B01重组株各2例(1.4%).血液途径传播为B’亚型,男男性行为传播以CRF0I_AE和B亚型为主.结论 河北省不同途径感染人群HIV-1亚型分布具有明显的人群特征.血液途径传播者为单一B'亚型,性传播人群中亚型分布较广.

  • 广东省不同亚型 AIDS 病人 HIV-1 gp120 V3环基因变异及其利用辅助受体的情况

    作者:饶嫚;蔡卫平;魏绍静;肖桂娥;钟剑波

    目的 了解广东省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流行亚型及V3环氨基酸的变异特点,并分析病毒株利用辅助受体的情况.方法 收集2013-2014年期间,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的艾滋病(AIDS)病人的血浆256份,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扩增env基因C2-C3(HBX2:6972~7365)区并直接测序,用Geen tool软件将基因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 共有214例(83.6%)扩增成功,其中143例(66.8%)为CRF01_AE;45例(21.0%)为B/C重组型;26例(12.1%)为CRF01_AE/B亚型.V3环顶端四肽基序,73.4%(157/214)为GPGQ,11.7%(25/214)为GPGR,8.9%(19/214)为GPGK,2.3%(5/214)为GQGQ,其他为(GPGG、GLGH、GPGS、GPGH)3.7%(8/214).使用国际上普遍应用的4种软件(PSSMx4r5、SAAC+ BLAS、PSSMsisi、Geno2pheno)分别对V3环顶端四肽基序利用辅助受体的情况进行评估.综合评估结果显示,132例(61.7%)利用CCR5,67例(31.3%)利用CXCR4.在15例(7.0%)无辅助受体评估结果的病例中,14例为CRF01_AE,1例为CRF01_AE/B.研究还发现,71.1% (32/45)B/C重组型的V3四肽基序单一使用PSSMsisi软件的评估结果,与4种软件综合评估结果的一致率为100%.结论 目前广东省HIV-1的主要流行株仍是CRF01_AE,其V3环氨基酸高度变异,顶端四肽基序主要是GPGQ.对毒株利用辅助受体的情况,宜采取国际普遍使用的4种软件进行综合分析.

  • 尿液与血液样本中HIV-1抗体检测结果比较分析

    作者:庞贤武;沈智勇;王露;梁富雄

    目前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检测主要以血液样本为主.而血液采集需要采血器和工作人员,存在职业暴露危险,并且运输、保存要求高,经常遇见不愿接受采血或静脉采血比较困难的情况.

  • 利用干血斑样品对1例HIV-1感染者进行辅助确认

    作者:程绍辉;夏建晖;宁铁林;柳忠泉;朱效科

    天津市津南区卫生防病站送检一份血样,经初筛和复检均为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抗体阳性,而病毒载量测定结果低于检测水平,CD4淋巴细胞计数处于正常值范围,高度怀疑为HIV-1感染者.

  • 几种免疫细胞在感染HIV-1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李莉;曹韵贞

    随着免疫学的发展,人们发现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及其疾病进展与机体内一些细胞的免疫功能有关.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在机体感染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在人类HIV-1感染中CD4+CD25+T细胞能控制机体CD4+和CD8+T细胞的特异性抗HIV-1免疫应答,并且与HIV-1感染状态有关.在多种疾病中都发现Th1/Th2的异常转化.目前多数研究结果表明:HIV-1感染也会造成Th2的极化,并终造成CD4+T细胞功能的缺失.在机体抗HIV-1感染中,树突状细胞(DC)具有双重作用,DC在HIV-1感染中的这种双重作用导致机体内DC数量减少及功能削弱.NK细胞是对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慢性HIV-1感染会引起NK细胞群的异常.有学者报道CD56+CD16+CD3-+CD4+CCR5+/CXCR4+的NK细胞可被HIV-1感染,使感染者天然免疫功能低下.虽然上述这些细胞在HIV-1感染中都有各自的功能,但是作为免疫系统网络整体而言,它们功能变化导致的HIV-1感染性疾病的进展是这些细胞相互作用、相互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 HIV-1急性感染期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宋爱心;杨小东;黄晓婕;吴昊

    急性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期(AHI)包括一系列非特异性急性“反转录病毒综合征”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异常.AHI处于HIV-1抗体血清阳转之前的阶段,诊断有赖于HIV-1核糖核酸和p24抗原的检测.大约50% HIV-1传播发生在急性期阶段,对急性期尽早诊断并给予抗病毒治疗,能明显减少HIV-1的传播,对感染者个体也有显著益处.研究显示,急性期抗病毒治疗能够使病毒得以长期抑制,并能保持甚至增加HIV-1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但治疗长期临床益处以及停药后病毒长期控制预测指标还没有足够数据支持.

  • HIV-1广谱中和抗体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岚;张彤;杨籽翾;计云霞;陆小凡;吴昊;粟斌

    随着抗原特异性B细胞分选和单细胞抗体克隆技术的应用,从2009年至今,已经获得了上百种艾滋病病毒1型(HIV-1)广谱中和抗体(bNAbs),其中大部分抗体针对不同的病毒株显示出具有更广谱更高效的中和活性.在动物实验中,HIV-1 bNAbs被动免疫不仅可以抑制病毒感染,减少急性期病毒的潜伏,而且可以延迟或阻止感染者停药后血浆中病毒的反弹,维持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病毒的抑制效果.近bNAbs 3BNC117和VRC01已经应用于Ⅰ期临床人体接种试验研究.文章重点对HIV-1 bNAbs的临床试验研究进行综述,这将有利于了解bNAbs在人体临床试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为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新的思路.

  • BED-CEIA HIV-1发病捕获酶联法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作者:田飞;蒋岩

    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和一些实验室方法都可用于对目标人群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新近感染状况的估计,但各种方法在偏倚的控制、价格、技术等方面存在制约其被广泛应用的因素.BED HIV-1发病捕获酶联法(BED HIV-1 Incidence Capture EIA,简称BED-CEIA方法)作为一种可以估计目标人群HIV-1新近感染状况的实验室方法,已在各个国家得到了一定的规模应用.该文主要综述了BED-CEIA方法目前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

  • HIV-1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耐药相关突变及其复制适应性研究

    作者:黄洋;马丽英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是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HAART)治疗艾滋病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综述了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相关突变位点,如主要耐药突变位点、罕见的耐药突变位点、非多态性附属耐药突变位点及突变位点的相互作用;并分别阐述了各个主要耐药突变位点对病毒复制适应性的影响.对今后HIV-1 NNRTIs耐药相关工作进行了展望.

  • HIV-1耐药性表型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李新平;邢辉;邵一鸣

    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耐药性产生机制及检测方法,是HIV/艾滋病(AIDS)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HIV耐药性检测是指导抗HIV临床管理和治疗失败后选择新治疗方案的主要技术手段.目前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并且应用于临床的有基因型和表型耐药检测两种实验方法.该文主要就HIV耐药性的表型测定法的相关进展以及耐药性检测中的新理念作一综述.

  • 尿液中检测HIV-1抗体进行男同性恋HIV病毒感染筛查的研究

    作者:宋丹;陶晓燕;蔡文德;魏安业

    目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ASA)进行男同性恋者尿液中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抗体检测,并与血清学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探讨采用尿液检测HIV抗体进行特殊人群HIV感染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平行采集受检男同性恋者的外周静脉血及尿液标本,分别用血液和尿液ELISA法检测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采用WB法确认.结果:检测109人,血清学检测结果3人阳性,并经WB实验确认为HIV病毒感染,尿液检测3人为阳性,与血清学实验对照,准确性为100%.结论:尿液检测HIV-1抗体结果可靠,可作HIV病毒感染的筛查.

  • 河北省HIV-1 RNA基因gag区和env区亚型分析

    作者:赵宏儒;路新利;赵翠英;白广义;李岩;王莹莹

    目的 分析河北省新确认艾滋病感染者HIV-1 RNA基因gag区和env区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巢式PCR的方法扩增gag和env基因,测定其序列,并与国际标准亚型毒株进行对比.结果 河北省内HIV-1主要流行毒株为CRF01-AE,占41.5% (56/135);其次是B亚型毒株和BC重组亚型毒株,各占40.7% (55/135)和16.3%(22/135);C亚型占1.5% (2/135).结论 河北省HIV-1流行亚型日益多样化,应加强防控,特别是性传播的防控成为当务之急.

38 条记录 2/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