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AART治疗前后HIV-1细胞嗜性分析

    作者:马素珍;李韩平;鲍作义;李敬云;徐小元

    目的 分析7例患者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前和治疗后,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细胞嗜性的改变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BD公司的流式细胞仪,通过绝对计数法测定CD+4 T淋巴细胞计数和CD+8 T淋巴细胞计数,荧光标记物为BD TriTEST CD3FITC/CD4PE/CD45PerCP.采用核酸序列扩增实验(NASBA)测定病毒载量(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仪器和试剂).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对gp120V3环区基因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并确定HIV-1细胞嗜性. 结果 在7例患者中,有3例发生细胞嗜性转换,2例是从R5到X4嗜性的转换,1例是X4到R5嗜性的转换.在7例患者中,病毒细胞嗜性转换与患者病毒载量、CD+4、CD+8 T淋巴细胞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 HIV-1细胞嗜性的转换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不确定;HAART治疗对嗜性转换的作用还不明确.

  •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HIV-1 p24抗原的初步建立

    作者:侯俊;胡燕;沈宏辉;朱雷;王志杰;雷厉;貌盼勇

    目的 建立敏感、特异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 p24抗原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方法,为试剂盒的研制奠定基础.方法 用纯化的基因工程p24表达抗原免疫小鼠及兔子,获得单克隆抗体(单抗)及多克隆抗体(多抗),用单抗包被酶标板,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多抗,初步建立HIV-1 p24抗原的ELISA检测方法.进一步与美国杜邦公司的HIV-1 p24抗原检测试剂同时检测88份HIV感染者血清和50份健康献血员血清中的p24抗原,确定其特异性;采用倍比稀释法的p24抗原标准品,测定试剂的灵敏度.结果 两种方法检测88份HIV感染者血清和50份献血员血清中的p24抗原.结果 均为阴性(符合率为100%);自建ELISA法检测HIV-1 p24抗原的灵敏度为100pg/ml.结论 初步建立了检测HIV-1 p24抗原的ELISA法,与国外同类试剂比较,本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接近国外同类试剂,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进一步研制HIV-1 p24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打下了基础.

  • HIV-1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及其各亚群细胞增殖和消亡情况的观察

    作者:任翊;刘意;黄晓婕;陈新月;吴昊;李海英

    目的 探讨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C4细胞)及其各细胞亚群:纯真细胞(TN)、中心记忆细胞(TCM)和效应记忆细胞(TEM)的增殖和消亡情况.方法 观察23例未经抗病毒治疗、感染时间大于12个月的HIV-1感染者,以16例健康者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CD4+T淋巴细胞CD45RO和CD27的表达情况,把CD4细胞分为TN(CD45RO-CD+27)、TCM(CD45RO+CD+45)和TEM(CD45RO+CD-27)三个亚群.以Ki-67抗原的表达代表细胞的增殖,Annexin V检测阳性代表细胞的消亡,比较HIV-1感染组和健康组CD4细胞及其各个亚群增殖和消亡的情况.结果 健康组(n=16例)CD4细胞增殖率为(0.36±0.24)%,各亚群增殖率分别为TN(0.07±0.05)%,TCM(0.57±0.52)%和TEM(0.40±0.39)%;CD4细胞消亡率为(6.30±2.41)%,各亚群消亡率分别为TN(4.43±2.21)%,TCM(6.58±2.50)%和TEM(12.47±8.98)%;与之相比,HIV-1感染组(n=23例):CD4细胞增殖率为(2.93±2.72)%(z=-4.511,P=0.000),各亚群增殖率:TN(0.52±0.42)%(z=-4.785,P=0.000),TCM(5.55±5.07)%(z=-4.241,P=0.000)和TEM(4.53±5.20)%(z=-3.884,P=0.000);CD4细胞消亡率为(23.59±16.27)%(z=-3.883,P=0.000),各亚群消亡率:TN(17.25±15.80)%(z=-2.227,P=0.026),TCM(25.16±16.55)%(z=-3.940,P=0.000),TEM(29.56±16.77)%(z=-3.626,P=0.000).与健康组相比,HIV-1感染组CD4及其各细胞亚群增殖率和消亡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健康组相比,HIV-1感染者CD4细胞及其各个亚群细胞消亡和增殖有明显增加,细胞进入高速更新的状态,纯真细胞亚群和记忆细胞亚群组成比没有明显变化.

  • HIV-1临床毒株的分离培养及生物学表型和基因型鉴定

    作者:鲁俊锋;李珏;李韩平;刘思扬;庄道民;刘永健;鲍作义;李林;吴昊;李敬云

    目的 从晚期艾滋病(AIDS)病人中分离培养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对其生物学表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了解中国临床HIV-1毒株的生物学特征,以期探讨HIV-1生物学特征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6例AIDS晚期病人的静脉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bDNA法检测病毒载量;PBMCs共培养法分离HIV-1毒株;终点稀释法滴定分离株的感染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分离株的env区;以MT-4细胞检测毒株的融合诱导性.结果 6例病例中分离出3株能在PBMCs中连续稳定传代的HIV-1毒株,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ml)分别为6.3×103、10.2×103、2.51×103;3株毒株均为B亚型,均不能引起MT-4细胞病变.结论 共分离出3株感染力相对较高、呈慢/高型复制动力学、M-嗜性、非融合诱导性的HIV-1 B亚型临床分离株.

  • HIV-1夫妻间传播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作者:陈素良;赵宏儒;张玉琪;赵翠英;李保军;苗香芬;白广义;梁良;孙德贵;陈志强;回延良;路新利;朱建国;张延平;靳广生;李晓梅;储俊武

    目的 研究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的夫妻间传播率,为预防控制性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某农村地区,2000-2007年陆续发现的110对配偶一方为HIV-1感染者,均为1990-1997年间一次性输血而感染,无其他感染因素,感染后与配偶无保护性生活7.51年,感染者的配偶否认除夫妻无保护性传播以外的艾滋病传播因素.对感染者配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检测HIV抗体.结果 HIV-1的夫妻间传播率为17.3%,年均传播率为2.3%.其中妻子传给丈夫的概率为19.1%,平均年感染机率2.7%;丈夫传给妻子的概率为9.5%,平均年感染机率1.1%.无保护性生活时间越长、妻子感染时丈夫的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测算夫妻间每次无保护性交的感染机率为0.024%~0.032%.HIV阳性妻子每次无保护性交传染给丈夫的机率是0.028%~0.037%;HIV阳性丈夫每次无保护性交传染给妻子的机率是0.011%~0.015%.结论 在夫妻一方感染日期明确、夫妻无保护性生活年限明确的情况下,得到的HIV-1的夫妻传播率,对预防控制艾滋病性传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不同病期HIV-1感染者的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

    作者:姚均;冯鑫;张福杰;赵红心;蒋岩

    目的了解不同疾病阶段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体内的病毒载量和免疫学变化,探讨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核酸序列扩增技术(NASBA)、流式细胞仪和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例正常人、38例HIV无症状感染者、24例HIV有症状感染者和21例艾滋病(AIDS)病人的外周血浆病毒载量、T淋巴细胞亚群和Th1/Th2细胞因子浓度,并结合临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处于不同疾病阶段的HIV无症状感染者、HIV有症状感染者和AIDS病人的血浆病毒载量不同,3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滋病组的病毒载量为HIV-RNA 6.04±0.28 log/ml,远远高于HIV无症状组的3.84±0.26 log/ml.3组的CD+4细胞、CD4/CD8比值及IL-2浓度不断下降且明显低于正常人群(P<0.01),Th2细胞因子IL-4和IL-10则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各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显示:HIV-RNA与CD+4、CD4/CD8、IL-2,IL-2与IL-4、IL-10,IL-4与IFN-γ、CD+4细胞之间有高度直线负相关关系(P<0.001);HIV-RNA与IL-4、IL-10,CD+4与CD+8、CD4/CD8、IL-2,IL-2与IFN-γ,IL-4与IL-10之间有高度直线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不同病期的HIV-1感染者其病毒载量水平、免疫学状况有明显不同.当HIV-RNA升高,CD4+细胞、CD4/CD8比值下降和细胞因子由Th1型为主转变为以Th2型为主时,提示疾病处于进展中.因此,检测这些指标变化可为HIV的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和治疗提供依据.

  • HIV-1潜伏感染人Jurkat T细胞模型的建立

    作者:李琳;仇超;李亮助;刘爱平;邱趁丽;周明哲;张晓燕;徐建青;朱焕章

    目的 建立Ⅰ型艾滋病病毒(HIV-1)潜伏感染人Jurkat T细胞的模型,为进一步研究HIV-1潜伏感染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利用一种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的HIV-1假病毒感染人Jurkat T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GFP -细胞群,之后经激活剂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n A,TSA)刺激后,再次采用流式细胞术分选出GFP+细胞,并通过有限稀释法制备获得单克隆细胞系.利用流式细胞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单克隆细胞系在TSA刺激前后的GFP十细胞比例及HIV-1病毒抗原p24;并用Alu-长末端重复序列(LTR)套式聚合酶链反应( Nested PCR)检测单克隆细胞系中HIV-1基因组的整合情况.结果 获得了5株HIV-1潜伏感染的Jurkat单克隆细胞系,对这5株单克隆细胞系分别进行激活剂处理,发现无论是GFP表达细胞比例或HIV-1病毒蛋白p24抗原的表达,皆显著高于激活剂处理前的背景表达水平(P<0.05);并能从这5个单克隆细胞系基因组中扩增出针对HIV-1基因组的特异条带.结论 已获得的5株单克隆细胞系具有HIV-1潜伏细胞的生物学特点,表明已成功地建立了HIV-1潜伏感染细胞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各种药物或激活剂的筛选和检测,也为进一步研究HIV-1潜伏感染机制奠定了工作基础.

  • 我国部分地区HIV-1流行株的分离培养

    作者:苗文泉;刘永健;李林;鲍作义;刘思扬;庄道民;李韩平;王铮;李敬云

    目的 分离得到能够稳定传代的我国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流行毒株,并进行生物学表型鉴定.方法 分离、活化正常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离病人的PBMC,采用PBMC共培养和全血共培养的方法 分离病人的HIV-1,通过培养上清内P24抗原含量检测病毒的复制情况.同时,标本采集后测定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 从270例HIV-1标本中,分离到可稳定传代的强阳性毒株58株,总分离率为21.48%.病毒载量与分离率呈正相关;CD4+T细胞计数对分离率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病毒载量高的标本比病毒载量低的标本分离株的快高型比例大.提示毒株的生长动力学特征与病人的病毒载量相关.结论 从我国5个地区的270份HIV-1感染者样本中,分离出58株原代分离毒株,丰富了我国HIV-1毒种库,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艾滋病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广东省吸毒人群新发HIV-1感染pol基因多态性和耐药分析

    作者:于国龙;李杰;刁丽梅;鄢心革;林萍;林鹏;张玉润

    目的 研究广东省部分吸毒人群2007年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pol基因的多态性耐药突变.方法 选取2007年吸毒人群中新发现的HIV感染者63例,从血浆中提取病毒RNA,运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户pol基因段,并对扩增的目的 片段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与斯坦福大学耐药数据库比对,获得耐药和基因多态性相关信息.结果 在63例HIV感染者中,有效扩增并且测序成功49例.检出耐药者2例,占4.1%,分别为低度和潜在耐药,耐药突变类型分别为V179D和Q151LQ.pol基因耐药突变的发生率为38.7%,主要突变类型为:L331、A71V、A71T、T69S.其中T69S为主要的耐药突变位点,占耐药突变的33%.在不同的基因亚型中,pol基因蛋白酶区和逆转录酶区的突变的多态差异较大.结论 广东省吸毒人群2007年新发现HIV感染者耐药发生率仍处于较低水平,为4.1%,但耐药突变的发生率较高.

  • 中国2007-2009年HIV-1耐药基因型检测质量评估结果

    作者:邢辉;廖玲洁;钟平;李敬云;尚红;康来仪;杨娟;陈彬;全宇;赵全璧;汪宁;邵一鸣

    目的 对2007-2009年统一发放至各省,针对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蛋白酶和反转录酶基因的耐药突变基因型外部质控品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检测技术能力评价.方法 对3年共5次由各省提交的,应用实验室自建方法(In house)、Viroseq(雅培公司,Abbott)和TruGene(西门子公司,Siemens)检测系统获得的耐药基因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质控盘由6份血浆(HIV-1 B及B/C重组毒株)组成,覆盖病毒的蛋白酶和反转录酶基因区的野生型和耐药突变型.每份序列与共享序列比较,使用扣分制对各实验室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除3家核心实验室外,累计有19个省23家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或医院自愿参加,共提交了 95份结果,其中3家实验室使用ViroSeq检测系统;提交了9份结果;1家使用TruGene检测系统;提交了 1份结果;其余85份使用inhouse检测系统.考核品总的序列阳性率(获得合格序列率)为97.7%,其中的低载量(1 000拷贝/mL)样本均得到阳性结果;根据累计提交的序列结果看,耐药位点判读的完全一致率为78.9%(75/95),序列编辑分析的一致率也有76.8%(73/95).参加能力验证的省市级实验室由2007年的15家增加到2009年下半年的23家,合格率(001PT)由73.3%上升到(004PT) 95.2%,3次以上优秀的实验室有13家.结论 目前的检测方法均可成功扩增中国主要亚型流行毒株.所有检测结果在各实验室间的一致性均较高,因此基因型耐药检测技术是可靠的,但各实验室检测能力也存在差异.我国具备耐药基因型检测能力的实验室数量不断增加,检测水平逐年提高.

  • 一例HIV-1急性感染者奠基病毒的gp160基因序列特征及其假病毒构建

    作者:刘志英;李甜;寇卜心;徐萌;徐树莹;陆小凡;焦艳梅;张彤;陈德喜

    目的 观察急性感染期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 gp160的全长基因序列及感染特征.方法 从一例处于Feibig Ⅰ期HIV-1感染者血浆中提取RNA,扩增gp160全长基因并测序,分析其生物学信息;将gp160全长基因与pcDNA3.1His/V5真核表达载体连接,构建Env-pcDNA3.1真核表达质粒,与骨架质粒pNL4-3.Luc.R-E-共转染293细胞,包装出假病毒.用包装的假病毒感染ghost细胞,测定感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RLU),鉴定假病毒的感染活性.结果 成功扩增出gp160全长基因,嗜性预测为CCR5,N-糖基化位点数与标准株HXB2相同,但gp120糖基化程度更高,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在V1~V5区.假病毒感染试验显示,RLU值达到7log.结论 获得了处于急性感染期的HIV-1 gp160基因序列和高感染活性的假病毒.

  • 云南省昆明地区高危人群HIV-1二重感染的研究

    作者:李晓杰;夏雪山;杨荣阁;武部豊;草川茂

    目的 了解云南省昆明地区高危人群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二重感染的发生情况与特征.方法 筛选昆明地区高危人群出现HIV-1二重感染的病例.通过不同的PCR/测序引物得到不同的测序结果 ,或直接测序时碱基模糊不清而确定的可疑二重感染病例,然后采用TA克隆的方法 对单个PCR克隆进行测序,找到血浆标本中的HIV-1准种,并分析其系统发生和重组结构.结果 昆明地区的高危人群中,HIV-1二重感染的发生率为7.7%(2/26).2名具有高危异性性接触史的HIV-1感染者,分别为CRF01_AE和CRF08_BC或CRF07_BC的二重感染.结论 昆明地区高危人群HIV-1的二重感染较为常见,这为快速产生新的重组病毒株提供了基础.该研究提示,该地区高危人群经常暴露于新的病毒株,将加速基因型内重组的发生.

  • 云南省临沧市2012年HIV-1基因型和耐药传播警戒线调查

    作者:陈敏;苏莹珍;杨朝军;董莉娟;杨莉;施玉华;陈会超;罗红兵;贾曼红

    目的 了解2012年临沧市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中,病毒的基因型分布和耐药株传播水平.方法 根据HIV-1耐药警戒线调查实施方案,对2012年2-7月,临沧市符合方案要求的50份年龄在18-25岁的、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的血浆样本,进行耐药基因型检测和耐药株传播水平分析.结果 50份血浆样本中,36份完成了基因型及耐药鉴定.通过进化分析对pol区进行分型,75.0%(27/36)的样本为CRF08_BC,其他依次为URF_BC(8.3%,3/36) 、CRF07_BC(5.6%,2/36)、CRF01_AE(5.6%,2/36)和C亚型(5.6%,2/36).URF_BC重组中有两例重组模式相同.获得的序列中未检测到监测相关的耐药突变(Surveillance drugresistance mutations,SDRM),按照耐药警戒线的统计方法估算,耐药株流行率<5%.结论 临沧市目前主要流行的HIV-1亚型为CRF08 BC,HIV-1耐药株处于低度流行水平.为控制耐药传播水平的上升,在加强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的基础上,应加强规范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及科学管理,同时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的耐药监测.

  • 四川省77名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袁丹;冯燎;奚竞婧;罗德维;贾蜀光;赖文红;李恬;余佳;梁妹;魏东兵

    目的 了解四川省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感染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各亚型的流行情况,探索HIV-1感染规律.方法 采集近年来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样本,进行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基因测序,对所得结果进行pol基因初步鉴定,同时用软件MEGA4.1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 在HIV感染者较多的成都、绵阳和达州三个地区采集的234份样本中,基因测序成功77份,其中CRF07_BC、CRF01_AE和B亚型分别为42份、24份和11份,各组群内基因离散率分别为(1.56%±1.10%)、(2.56%±0.82%)和(5.63%±2.02%).结论 各亚型组群内的部分感染者来自该亚型同一种毒株感染,CRF07_BC、CRF01_AE和B亚型毒株是当前四川省MSM人群HIV-l的主要流行毒株.

  • 新疆哈萨克族人群CCR5基因多态性的调查及分析

    作者:盛磊;殷勤;常生军;曹文疆;杨军;谭晓华;周迪

    目的 研究新疆哈萨克族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辅助趋化因子受体CCR5△32、CCR5-894C等位基因突变的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以143例哈萨克族健康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直接测序等方法,检测CCR5和CCR5△32、CCR5-894C突变体.结果 143例个体中,CCR5△32扩增分析和CCR5-894C缺失扩增分析结果,均未发现有等位基因突变,均为野生型CCR5.结论 由于例数过少,有必要进一步增加样本量,以确定哈萨克族人群是否对HIV有较高的遗传易感性,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准确的依据.

  • 针对MSM人群的HIV-1早期感染检测策略研究

    作者:张娜;江华洲;于海英;颜浩;张洁;吴少慧;杨景元;杨东志;马韶辉

    目的 建立针对男男性行为人群(MSM)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高敏感检测策略,减少窗口期漏检.方法 收集来自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宁夏和青海省(自治区)的MSM人群专项调查样本,分别用中国现行的HIV抗体常规检测策略、新检测策略一、新检测策略二和新检测策略三进行检测,对常规策略与3种新策略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1 023份调查样本中,常规策略[三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B)]检出的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2份、10 716份和25份;新策略一(四代ELISA +WB)检出的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2份、10 676份和65份;新策略二(三代ELISA+WB+集合核酸)检出的核酸阳性,抗体阳性、阴性和不确定标本分别为28份、282份、10 688份和25份;新策略三(四代ELISA +WB+集合核酸)检出的核酸阳性,抗体阳性、阴性、不确定标本分别为13份、282份、10 663份和65份.常规策略、新策略一至三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90.96%、90.96%、100%和95.16%,新策略二和新策略三的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策略(P<0.05),且新策略对早期及急性HIV感染者的检测能力优于常规策略.结论 针对MSM人群的HIV新检测策略,可以减少早期及急性HIV感染者的漏检,应根据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样本量尽快在该人群中推广使用.

  • 河南省HIV-1新近感染者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涂源泉;田飞;姚均;孙国清;杨荣阁;郑永唐;蒋岩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新近感染者的耐药情况.方法 2006年8月-2007年6月,在河南省艾滋病自愿咨询(VCT)检测点发现的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初筛、蛋白印迹试验确认HIV-1感染,BED-CEIA方法 检测新近感染.检出的新近感染样品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提取血浆中RNA,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1 pol基因区,PCR产物双脱氧法测序,所得序列与LosAlamos HIV标准株序列比对,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亚型;利用Stanford HIVdb Drug Resistance Database分析耐药相关突变(DRM)和耐药情况.结果 共检出HIV-1新近感染39例,扩增测序有34例新近感染样品分析成功.亚型分析结果 为B'亚型32例(94.1%),CRF01_AE重组亚型1例(2.9%),C亚型1例(2.9%).未发现蛋白酶抑制剂(PI)主要DRM,检测到10例(29.4%)存在PI次要DRM;未发现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的DRM;3例(8.8%)存在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的DRM.耐药分析显示,有2例(5.9%)对NNRTI类药物耐药.结论 目前河南省HIV-1新近感染人群中耐药状况处于中等水平,有必要加强HIV-1的耐药监测.

  • 广州市2015年男男性行为者HIV-1感染者亚型和耐药研究

    作者:吴昊;张亚丽;高凯;徐慧芳;蔡衍珊;程伟彬;梁彩云;钟斐;韩志刚

    目的 了解广州市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艾滋病病毒I型(HIV-1)男男性行为者的亚型和耐药情况.方法收集现住址为广州市2015年新确证且未经抗病毒治疗的男男性行为者(MSM) HIV-1抗体阳性样本631份,扩增蛋白酶(PR)和反转录酶(RT)基因序列,测序后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亚型,并与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比对,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成功获得508份pol区基因片段,亚型分布中CRF 07_BC占39.6%(201份),CRF 01_AE占31.3%(159份),CRF 55_01B占14.0%(71份),独特重组型(URF)占6.5%(33份),B型占4.5%(23份),CRF 59_01B占3.1%(16份),CRF 67 01B占0.8%(4份),CRF 08_BC占0.2%(1份).耐药突变率为21.7%(110份),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突变率为20.5%(104份),突变率高的是V179D/E/T(19.1%,97份),包括六个亚型在内的97份样本和所有CRF 55 01B样本均有该突变.低度以上耐药率为2.6%(13份),蛋白酶抑制剂(PIs)耐药率为1.2%(6份),核苷酸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耐药率为0.2%(1份),NNRTIs耐药率为1.2%(6份),一份样本对所有NNRTIs药物都出现高度耐药,其余均为低度耐药.结论 广州市2015年新确诊HIV感染的MSM中,8种病毒亚型并存,以CRF 07_BC和CRF 01_AE为主,耐药突变率较高但耐药率低,高度耐药毒株尚处于低流行.

  • 深度测序用于分析抗病毒治疗急性期感染者的HIV-1准种群变化

    作者:冯凯迪;张志敏;张秋月;宋爱心;蒋岩;于凤娇;马仲慧;潘品良;张彤;吴昊;粟斌;邱茂锋

    目的 建立针对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三个基因区片段的Illumina Hiseq深度测序(简称Hiseq测序)方法,并尝试用于分析抗病毒治疗急性期感染者的HIV-1准种群变化规律.方法 对2例在急性期启动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进行随访检测,直至第96周.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对基线血液样本进行HIV-1基因亚型分析.分别以gag、pol和env基因区为目的片段,对基线及随访样本进行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产物经一代测序确认无误后纯化、混合构建DNA文库,进行Hiseq测序.分析HIV-1准种群分布,计算基因离散率,并做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接受抗病毒治疗后,2例感染者体内的HIV-1病毒载量下降,到第12周后无法检出;CD4+T淋巴细胞数在治疗第2、4周时有所下降,随后回升.2例感染的HIV-1毒株分别为CRF01 AE亚型和CRF07_BC亚型.核酸扩增成功的样本全部成功进行了Hiseq测序,每个目的基因区片段都获得了十万级的序列数.在基线点,频数高的第一个准种群序列的频数占全部序列总频数的比例均超过50%.抗病毒治疗后,准种群的分布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频数第一准种群频数所占比例先减小,从第12周起多数增大,第72周再减小.样本内平均基因离散率整体稳定,小范围波动.每个样本3个基因区各随访时间点与基线点之间的平均基因离散率在治疗第2周增大,随后保持稳定.系统进化树显示,不同时间的准种群序列散在分布且距离接近.结论 针对HIV-1 gag、pol和env基因区的Hiseq测序方法可有效用于分析HIV-1准种群的变化规律,早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病毒载量调定点且延长准种群分散时间.

  • TZM-b1细胞系检测我国HIV-1病毒表型耐药性

    作者:孙坚萍;马丽英;黄江虹;余小玲;徐维泗;纪燕;黄洋;邵一鸣

    目的 利用TZM-b1细胞系检测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对逆转录酶抑制剂(AZT、d4T、ddI、NVP)的药物敏感性,并用该方法检测中国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表型耐药.方法 用两种实验室适应毒株SF33和ⅢB来评价TZM-b1细胞方法的敏感性;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法分离扩增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临床毒株;用TZM-b1法检测16例临床毒株对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表型耐药.结果 AZT、d4T、ddI、NVP对SF33/ⅢB毒株的抑制50%病毒复制的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0.009/0.005μmol/L、0.125/0.113μmol/L、0.495/1.905μmol/L、0.093/0.045μmol/L.16例临床分离毒株中分别有13(81.3%)株、13(81.3%)株对AZT和NVP耐药.其中7株(53.8%)显示对AZT高度耐药;对NVP耐药的均为高度耐药,其中8株IC50升高1 000倍以上.结论 TZM-b1细胞系可用来快速检测HIV-1病毒表型耐药.我国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表型耐药主要表现为对AZT和NVP耐药.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