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组胺H3受体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作用

    作者:燕志强;洪锦科;高盛宏;张俊;邵晓丽

    目的 通过变应性鼻炎(AR)动物模型,观察组胺H3受体拮抗剂噻普酰胺(thioperamide)对AR病理生理过程的影响,从而探索组胺H3受体拮抗剂在AR中是否存在潜在的治疗作用.方法 60只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C组)、AR模型未干预组(AR组)、组胺H1受体拮抗剂氯雷他定处理组(HR1组)、组胺H3受体拮抗剂处理组(HR3组)及组胺H1、H3受体拮抗剂联合处理组(HR1+3组).卵清蛋白法建立AR Wistar大鼠模型,对照组胺H 1受体拮抗剂氯雷他定、组胺H3受体拮抗剂thioperamide处理大鼠及联合干预组与未处理组大鼠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方面的变化.结果 与AR组相比,HR1组大鼠,血清IgE、IL-4及鼻腔灌洗液中嗜酸细胞活化趋化因子水平显著下降,血清INF-γ水平升高,HR3组无显著变化,HR1+3组与HR1组相比,各指标亦无显著改变.结论 组胺H3受体拮抗剂thioperamide不能缓解AR炎症状态,组胺H3受体拮抗剂与组胺H1受体拮抗剂在AR治疗方面未发现有协同或叠加作用.

  • 变应性鼻炎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赵汉飞;舒继红

    变应性鼻炎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长,已成为影响人类的常见的疾病之一.目前关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药物治疗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旨在讨论变应性鼻炎的局部、全身用药、中医中药、免疫治疗及鼻腔冲洗治疗等,以期为变应性鼻炎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临床药物治疗方案.

  • 组胺H4受体及其拮抗剂对变应性鼻炎大鼠的作用研究

    作者:燕志强;章如新;余少卿;温武;洪锦科;张俊;邵晓莉;高盛宏

    目的 通过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动物模型,观察组胺H4受体拮抗剂JNJ 7777120对AR大鼠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正常对照(NC)组、AR模型未处理(AR)组、组胺H1受体拮抗剂氯雷他定处理(HR1)组、组胺H4受体拮抗剂JNJ 7777120处理(HR4)组及组胺H1、H4受体拮抗剂联合处理(HR1+4)组.以卵清蛋白建立大鼠AR模型,比较各组大鼠喷嚏、抓鼻次数、血清总IgE、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以及及鼻腔灌洗液中趋化因子Eotaxin含量的差异.采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各干预(HR1、HR4、HR1+4)组与AR组相比喷嚏、抓鼻次数、血清总IgE、IL-4、趋化因子Eotaxin含量均显著下降,而IFN-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R4组大鼠平均((x)±s,下同)喷嚏、抓鼻次数、血清总IgE、IL-4分别为(29.3±6.5)次、(28.4±7.0)次、(147.67±28.79)mg/ml、(289.05±16.94)Pg/ml,较HR1组的(23.2±5.6)次、(21.4±5.2)次、(100.32±6.00)mg/ml、(267.71±24.26)Pg/m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3.72、4.16、8.01、4.96,P值均<0.05),而INF-γ水平在HR4组为(28.17±1.97)pg/ml,低于HRI组的(35.45±1.3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18,P<0.05).各干预组(HR1、HR4、HRI+4)中Eotaxi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6).结论 组胺H4受体拮抗剂JNJ 777120与组胺H1受体拮抗剂氯雷他定同样可以缓解AR症状及炎性反应状态,两者之间未发现有协同作用,JNJ 7777120与氯雷他定相比作用相对较弱.

  • 抗过敏滴眼液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

    作者:李骏;晏晓明

    目的 探讨0.1%奥洛他定、0.025%富马酸酮替酚及0.1%吡嘧司特钾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实验研究.使用无血清角膜细胞培养基(K-SFM)进行人角膜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将传2-4代的细胞暴露于0.1%奥洛他定(A组)、0.025%富马酸酮替酚(B组)、0.1%吡嘧司特钾(C组)3种滴眼液,以无血清角膜细胞培养基将滴眼液分别稀释到50.0%、20.0%、4.0%、0.8%的浓度,与细胞共同孵育的时间分别为10、30 min,2、6、12、24 h.滴眼液所致细胞毒性的评估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细胞进行的形态学观察、钙贡绿素和乙锭同型二聚体活性与毒性荧光双染色及四唑氮蓝还原法(MTr Assay).统计学方法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SNK-q检验.结果 (1)形态学改变:于光镜下观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作用时间延长,细胞连接逐渐松解、细胞变圆、脱落.于扫描电镜下观察,3组药物均可减少细胞表面的微绒毛层,细胞膜出现裂孔.滴眼液稀释到20.0%时,A组细胞膜形态的改变较B、C组轻.(2)细胞活性与毒性荧光染色:乙锭同型二聚体阳性提示细胞膜受损、通透性升高.20.0%浓度时A组6、12、24 h的胞膜受损细胞的百分比低于B、C组[A组分别为(29.7±2.6)%、(36.9±3.2)%、(51.2±4.3)%;B组分别为(36.5±3.1)%、(48.5±4.3)%、(75.5±3.8)%;C组分别为(37.1±2.2)%、(52.7±3.4)%、(71.1±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h时,q_(A-B)=3.27,P=0.031;q_(A-C)=4.31,P=0.023).钙贡绿素阴性提示细胞质内酯酶活性丧失.A、B、C组药物作用于细胞后,随着浓度和作用时间的提高,细胞内酯酶活性逐渐降低,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作用24 h时A、B、C组无酯酶活性细胞的百分比:50.0%浓度时,3组均为100.0%;20.0%浓度时,分别为(23.2±4.6)%、(29.5±5.2)%、(31.1±5.5)%,F=1.97,P=0.377].(3)MTT分析:除滴眼液稀释到0.8%浓度外,其余随药物浓度升高、作用时间延长,则MTT值降低.滴眼液稀释到20.0%浓度、作用6h时(A、B、C组MTT值为0.429±0.028、0.367±0.038、0.379±0.012)和4.0%浓度、作用24 h时(A、B、C组MTT值为0.457±0.025、0.401±0.008、0.387±0.012),A组MTT值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浓度20.0%、6h时,q_(A-B)=3.01,P=0.044,q_(A-C)=3.77,P=0.038;浓度4.0%、24 h时,q_(A-B)=3.63,P=0.028,q_(A-C)=4.11,P=0.031).其余浓度的各作用时间点3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1%奥洛他定对体外培养的人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比0.025%富马酸酮替酚和0.1%吡嘧司特钾小,在临床长期使用治疗过敏性角膜、结膜炎时,可能比后两种药物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毒性低.

  • 斯奇康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评价

    作者:姜秀英;蒋忠民;李景华

    目的:探讨应用斯奇康注射液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5例,给予斯奇康注射液2 mL,每周2次肌注,同时口服皿治林10 mg,每日1次;对照组35例,给予皿治林10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6周,并持续随访6个月.结果:6周、3个月及6个月时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4%、80%及74%,对照组分别为77%、71%及53%.3例肌注斯奇康前2次出现低热.结论:斯奇康与皿治林联合治疗慢性荨麻疹,起效快,作用持久,疗效显著且复发率低.

  • 抗菌药与哮喘用药的合用

    作者:张永信

    哮喘的发作与感染有一定的关系,需针对致病原选择抗微生物药物.茶碱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哮喘患者用药与多种抗菌药具有相互作用,临床应予注意.

  • Ciproxifan在小鼠痛觉传导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汪慧菁;鲁映青;于榕;贡沁燕;史念慈;姚明辉

    目的:研究组胺H3受体拮抗剂ciproxifan(CPF)在小鼠痛觉传导调节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3种不同的小鼠痛觉模型(热板法、扭体法和福尔马林实验)观察CPF的镇痛作用.同时用特异性组胺脱羧酶(HDC)抑制药α-氟甲基组胺酸(α-FMH),观察组胺在CPF发挥镇痛效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在福尔马林致痛模型中,还测定了小鼠脑、脊髓和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热板实验中,CPF 1 mg%.皮下注射福尔马林能引起2个时相(Ⅰ相、Ⅱ相)的痛反应.这种由福尔马林引起的2个时相的痛反应均可明显被CPF 0.3, 1, 3 mg*kg-1抑制. 在3种致痛模型中,CPF的镇痛效应均可被α-FMH 50 mg*kg-1逆转.使用福尔马林后,小鼠脑和脊髓中NO和PGE2水平升高,而CPF能明显抑制这种升高作用,该抑制作用不被α-FMH所拮抗.但CPF对血清中NO和PGE2的浓度没有影响.结论:组胺H3受体拮抗药CPF对多种性质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镇痛作用,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炎性疼痛和非炎性疼痛都有效.CPF的这种镇痛作用可能与其促进组胺释放有关;同时脑和脊髓中的NO和PGE2可能参与了CPF的镇痛作用.

  • 地氯雷他定治疗新生大鼠低温肺出血疗效研究

    作者:廖文戈;彭强;刘铭

    目的 探讨第3代抗组胺药物——地氯雷他定对新生大鼠低温肺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 2012年2月将60只SD级新生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常温对照组(C组,20只)和低温建模组(40只);将40只低温建模组大鼠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低温对照组(L组)和地氯雷他定组(D组),每组20只.给药后于1、2、3、4 h时间点处死各组大鼠(每个时间点5只),采集标本后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改变,检测肺组织湿重/干重(W/D)比值、组胺含量,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低温建模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肺组织W/D比值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肺组织W/D比值与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组胺水平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D组各时间点大鼠肺组织组胺水平及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氯雷他定对新生大鼠肺部出血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新生大鼠低温肺出血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咪唑斯汀治疗季节变应性鼻炎180例

    作者:赵红;张华

    1 临床资料 接受治疗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SAR)患者180(男98,女82)例,年龄18~60岁. 临床表现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鼻塞,发作为季节性发病,病程1~16 a,大多数患者具有个人或家族性过敏史,皮肤变应原试验呈阳性反应,血液中特异性I g E抗体检测呈阳性,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阳性. 治疗方法患者均单纯服用咪唑斯汀(法国赛诺菲-圣得拉堡公司生产,批号19037)10 mg,4次/d,14 d,期间禁用其他药物及鼻腔局部处理.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