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玻璃体内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
玻璃体内植入式药物缓释系统,依其载药方式和释药机制的特点,一般可分为库贮型和基质型这两类释药装置.前者主要以生物惰性材料醋酸乙烯乙酯(EVA)和聚乙烯醇(PVA)包封制成,多属非蚀解型植入剂,其释药研究显示较好的精确性和稳定性;后者一般是用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及其共聚物聚乳糖酸(PLGA)模压制成,属生物蚀解型植入剂,实验研究显示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又有人将可蚀性材料聚乙酸内酯(PCL)制成多孔库贮型植入式释药装置,初步获得较满意效果.
-
聚氯乙烯输液器及玻璃制品对药物的吸附作用
目前,国内应用的静脉输液容器、输液器、注射器及其他医用塑料有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醋酸乙烯,国内目前所用输液器、注射器多为PVC.实验研究表明,这些塑料制品对有些药物可产生吸附作用,其中PVC吸附作用大,而PE及其他塑料制品吸附作用很小,有些药物还可被玻璃制品吸附.
-
氯乙烯危害的研究(综述)
氯乙烯(Vinyl chloride,VC,CH2-CHCl)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有乙醚香味的气体,加压或在12℃~14℃时易液化或冷凝为液体.沸点-13.9℃.本品于1945年在工业上开始大量生产,我国生产氯乙烯始于1957年,至1985年产量50万吨,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聚氯乙烯企业70余家,2000年产量达到24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VC为合成聚氯乙烯(PVC)的单体,主要用于制造PVC塑料;也可与醋酸乙烯或丙烯腈制成共聚物,用作绝缘材料、粘合剂、涂料、纺制合成纤维等;还可作为化学中间体或溶剂.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操作工或设备维修工都有接触机会.20世纪60年代以前,仅认为VC具有麻醉作用,是一种无毒或低毒物质.近20年来,先后发现长期接触本品后可引起神经衰弱、肝脾肿大、雷诺氏症、肢端溶骨症及硬皮样改变等,被命名为氯乙烯病或氯乙烯综合征.1987年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已将氯乙烯确定为人类致癌物.近十多年来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氯乙烯职业危害的研究动态综述如下.
-
毒物风险评估在职业危害预评价的应用探讨
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评价方法一般采用风险评估法、类比法和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一些较少见的化工企业,当无法使用类比检测采集数据进行定量类比分析时,宜采用职业病危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但我国对如何使用风险评估法没有进一步规范。本文在结合我国生产性毒物危害分级标准,以及国外一些生产性毒物危害定量风险评估的方法[1]的基础上,对某化工厂醋酸乙烯-乙烯聚合(E V A )乳液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毒物危害进行风险评估,探讨一种科学适用的定量风险评估方法。
-
醋酸乙烯输液袋对胰岛素吸附作用的观察
危重患者经静脉途径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有2种方法.一是将胰岛素加入生理盐水液中,用50 mL注射器,经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可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随时调整胰岛素用量,特别适用于血糖波动较大的危重患者[1].二是将胰岛素加入袋装的全营养混合液(17NA)或葡萄糖液(GS)中连续16~24 h输注.
-
两种输液容器配置营养液对胰岛素吸附作用的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配置营养液的醋酸乙烯(EVA)袋与聚氯乙烯(PVC)袋对胰岛素的吸附作用. 方法:将胰岛素分别加入EVA袋和PVC袋配制的全营养混合液(TNA)中,分别置于4℃和25℃环境中,观察配制后即刻、8、24和48 h胰岛素含量的变化. 结果:两种输液袋配置的TNA在4℃环境下放置48 h,胰岛素含量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在25℃环境下放置48 h,EVA袋中胰岛素含量明显高于PVC袋(P<0.05);PVC袋配制的TNA,在25℃环境下放置48 h,随时间的变化胰岛素的含量逐渐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25℃条件下,配置TNA的EVA袋对胰岛素的吸附作用低于PVC袋;EVA袋配置TNA中加入胰岛素,在4℃和25℃环境下放置48 h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