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蛋白质组学:概念、技术及其在眼科的应用
蛋白质组学将机体内的多种蛋白质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作为一个新概念,它的提出将极大地推进人们对生命现象的深入理解,进一步阐述疾病发生、发展和药物作用的机制.本文就蛋白质组学的概念、意义、技术现况和发展,及其在眼科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玻璃酸钠的基本特性及其在眼科中的应用
玻璃酸钠(hyaluronan,HA)是广泛存在于人及动物各种组织的高分子物质,是Meyer和Palmer于1934年首先在眼玻璃体中发现并由此而命名[1].其化学构成是由(1-β-4)D葡糖醛酸(1-β-3)N-乙酰基-D-氨基葡糖的双糖重复单位组成的一种酸性黏多糖,相对分子量(Mr)可高达(2.7~7.2)×106,有着广泛的用途.
-
准分子激光上皮磨镶术术后不同止痛方法临床效果观察
随着准分子激光在眼科中的应用.准分子激光上皮角膜磨镶术(LASEK)成为21世纪屈光手术的新方法,尤其对角膜较薄的高度近视眼、小睑裂、角膜严重新生血管化及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的病人,施行LASEK其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已获得广泛认可[1].
-
羊膜在眼科中应用的医学基础及临床研究新进展
羊膜的应用早始于1910年,Divis 首次把胎膜(羊膜+绒毛膜)用于移植取得成功.而后,羊膜作为烧伤皮肤移植片、人造阴道粘膜鞘等被广泛用于各种手术[1],1940年DeRot th 首次将胎膜移植到角膜表面,修复结膜缺损.但此后四十年间,这一研究并未在眼科界引起重视和推广.羊膜移植逐渐引起眼科医师的重视.直到1995年Kim和Tseng[2]在化学烧伤模形的角膜表面进行羊膜移植,羊膜移植逐渐引起眼科医师的重视.1997年,Ma 等从分子生物学角度对羊膜移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进一步以分子水平阐述了羊膜的生物学特性、羊膜的组织生理特性、抗微生物特性及免疫排斥反应轻微特性决定了它适合于眼表疾病的治疗.
-
羊膜的眼科临床应用新进展
羊膜是胎盘的内层,厚0.02~0.05mm,透明、有韧性,无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羊膜由外向内可分为上皮层、基底膜层、致密层、纤维母细胞层和海绵层,其抗原性极低,被应用于多种手术[1,2].羊膜在眼科用于重建健康眼表,防止角膜结膜化、血管化、感染或睑球黏连等,已成为一项应用广泛的技术.现将羊膜在现代眼科中的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
探析玻璃酸钠在眼科中的应用
自从1937年 Meyer等自牛眼玻璃体内提取分离的到一种高分子多糖(即玻璃酸)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研究,现已在临床许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玻璃酸的钠盐(SH)作为一种黏弹性保护剂和药物媒介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眼科手术及治疗许多眼部疾病。现将SH在眼科中的应用作一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