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首诊于眼科的蝶鞍区肿瘤误诊病例分析
蝶鞍区肿瘤患者多以视力下降就诊于眼科,若因误诊延误治疗可导致视功能丧失,甚至危及生命.现对我科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误诊的10例蝶鞍区肿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为临床提供借鉴.
-
眼肌麻痹首诊的蝶鞍区肿瘤病例分析
蝶鞍肿瘤出现眼部征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生长方向等,所以眼科医师应全面详细了解病史,减少漏诊、误诊.临床资料2例患者均为男性.1例患者主诉曾有不同程度的眼部拳击伤,经过治疗后痊愈出院.1年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眼进行性外斜,曾在他院进行斜视矫正术,症状暂时好转.术后两年再次出现视物重影,左眼外斜.1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头痛、眼痛、视物重影,未经治疗好转.两天后又出现左侧头痛、眼痛,继而左眼睑下垂、视物重影而就诊.
-
表现发作性睡病的常见病临床分析
在临床工作中以发作性睡病为表现形式的常见疾病有:原发性发作性睡病、反应性低血糖、低血钙、肿瘤(如桥小脑脚肿瘤、蝶鞍区肿瘤)、颅内炎症等.因此,在工作中.需做好鉴别诊断.
-
经眉弓入路行蝶鞍区肿瘤切除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经眉弓(锁孔)入路手术,不仅可以完全切除蝶鞍区巨大肿瘤,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病人康复快的优点[1].2002年8月-2004年8月应用该术式对26例蝶鞍区肿瘤进行切除,随访3个月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
-
蝶鞍区肿瘤的MRI诊断分析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9例鞍区肿瘤的 MRI 表现,以提高对该区肿瘤的认识.
-
HFA在诊断蝶鞍区肿瘤中的应用
蝶鞍区是颅内肿瘤的好发部位.视交叉位于蝶鞍之上,常因肿瘤的浸润或压迫使患者出现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内科、眼科医生对此应有充分的认识,以免一些蝶鞍区肿瘤被误诊为内科或眼科疾病而延误了治疗时机.我院自2001-03~2008-03,用美国产Humphrey视野计检查了100例患者,其中怀疑蝶鞍区肿瘤患者31例,现加以分析报道.
-
海绵间窦及相关结构的解剖及其临床研究
海绵间窦(intercavernous sinuses,ICS)是围绕在垂体周围,连接两侧海绵窦的静脉通道.ICS位置特殊、解剖变异大、毗邻结构复杂,是颅底病变常侵犯和术中或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多见的部位[1~3].熟悉ICS解剖及其毗邻结构,对蝶鞍区肿瘤的准确诊断、手术安全性和减少并发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术前进行ICS造影,可提高垂体微腺瘤准确诊断率和手术切除成功率[4~7].本研究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ICS及其相关结构的研究文献进行回顾,旨在为经蝶垂体有关手术提供确切的解剖和临床参考依据.
-
以视功能损害为首发症状的鞍区肿瘤临床分析
蝶鞍区肿瘤早期即有视功能的损害,临床上极易误诊为眼病,作者收集了我院自1993年1月至1999年1月诊治鞍区肿瘤误诊为眼病36例,进行临床及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小16岁,大65岁,平均36岁,其中青壮年者(20岁~50岁)24例(66.7%).3例为单眼发病,33例为双眼发病,但其病情程度不一.
-
蝶鞍区肿瘤与眼部表现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蝶鞍区肿瘤的眼部临床表现.方法 对24例(48只眼)蝶鞍区肿瘤患者进行视力、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检查.结果 视力1.0以上者18只眼(37.5%),眼底及FFA检查异常者26只眼(54.2%),32只眼出现视野缺损,其中14只眼(29.2%)出现典型的双颞侧偏盲,眼球运动障碍1只眼(2.1%).结论 蝶鞍区肿瘤可引起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神经萎缩和眼球运动障碍等各种眼部的临床表现,对于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应全面进行眼底、视野及CT检查,防止蝶鞍区肿瘤漏诊、误诊.
-
以眼部改变为首发症状的蝶鞍区肿瘤52例分析
目的探讨以眼部改变为首发症状的蝶鞍区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以眼部改变为首发症状的蝶鞍区肿瘤的眼部临床表现.结果视力障碍88眼,占84.6%;视野缺损79眼,占76%;视神经萎39眼,占37.5%;视盘水肿3眼,占2.88%;突眼3眼,占2.88%;眼肌麻痹5眼,占4.81%.结论部分蝶鞍区肿瘤以眼部改变为首发症状,故眼部临床表现为此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蝶鞍区肿瘤的图形视诱发电位分析
目的:探讨 P-VEP在蝶鞍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蝶鞍区肿瘤患者作P-VEP检测,记录60、15min黑白方格刺激的P-VEP中N75、P100、N135振幅及潜时.结果:15min P100异常占95%(38/40),其中振幅降低占50%(20/40),潜时延长7.5%(3/40),潜时振幅均异常占37.5%(15/40).15min P100波形异常70%(28/40),其中消失波22.5%(9/40),W波或U波占47.5%(19/40),正常波占30%(12/40).结论:蝶鞍区肿瘤的P-VEP检测异常率高,以15min P100振幅降低,潜时正常或轻度延迟,P波波形呈"W"波或"U"波为主要特征,从而为本病与黄斑疾病和其他视神经疾病的鉴别提供了客观依据.
-
蝶鞍区肿瘤术前视力和55°视野分析
目的探讨蝶鞍区肿瘤对视力和55°视野的影响以及Humphrey-Ⅱ型自动视野计FF-81程序在蝶鞍区肿瘤视野检查中的准确性.方法对确诊为蝶鞍区肿瘤84例(168眼)住院病人,术前行视力、55°视野及周边视野检查(相同大小的白色视标).结果术前视力下降者117眼(69%).视野异常者FF-81程序55°视野133眼(79%);周边视野计检查130眼(77%).结论蝶鞍区肿瘤常常累及视神经,从而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视野缺损,以颞侧视野缺损为多.Humphrey-Ⅱ型自动视野计FF-81程序检查的55°视野对蝶鞍区肿瘤的患者能早期发现典型以及不规则的视野改变.对蝶鞍区肿瘤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鼻内镜经双鼻-蝶入路在蝶鞍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双鼻-蝶入路的方法 ,克服常规单鼻-蝶入路鼻内镜手术操作不便的缺陷.方法 选择蝶鞍区肿瘤患者37例,在鼻内镜引导下经双鼻-蝶入路暴露蝶鞍区并进行手术治疗.一侧鼻腔-鼻中隔通路供主刀进行内镜显示、切割、电凝等手术操作,另一侧通路供助手进行冲洗镜头、吸引、牵引等操作,辅助主刀进行手术操作.对于蝶窦内肿瘤采用内镜引导下切除,鞍内肿瘤则结合显微镜进行手术切除.良性肿瘤采用分块切除,恶性肿瘤采用整块切除的方法 .记录双鼻蝶手术通路建立的时间和出血量,并评价暴露鞍区、蝶窦的效果,以及手术切除肿瘤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建立双通路的手术时间平均为23 min(15~45 min),出血量平均为16ml(5~40 ml).术后病理:恶性肿瘤2例,为放疗后复发鼻咽癌;良性肿瘤33例,其中垂体瘤30例,乳头状瘤、脊索瘤和骨瘤各1例;炎性假瘤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经鼻内镜双鼻-蝶入路能充分暴露鞍区和蝶窦,并能有效克服操作空间狭窄所引起的操作不便.采用此双通路进行的手术治疗并发症少而轻,疗效满意.
-
蝶鞍区肿瘤误诊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因双眼视物不清1+年,头痛3月入院.患者感右眼视物不清,在某医院眼科就诊,眼底检查发现双眼视乳头苍白,双眼CT扫描未见异常,诊断为视神经炎,经治疗,病情无好转,并逐渐出现左眼视物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