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葡萄膜黑色素瘤误治一例
患者女性,55岁,因右眼前黑影逐渐加重1年在当地医院就诊,先后诊断为"视网膜脱离"和"视网膜炎",给予口服消炎药及滴眼液治疗(药名不详),效果不佳.于2002年3月18日在当地以"右眼球内占位性病变"收入院,询问病史,患者曾于半年前按视网膜脱离在外院行"视网膜脱离巩膜外冷凝加垫压术",术后眼前黑影加重,视力下降加快,遂来我院就诊.全身检查:一般情况好,肝肾肺功能检查正常.
-
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护理分析
我科自1998年以来,采用巩膜外冷凝+放液+硅胶垫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取得较好的疗效.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86眼),男26例,女32例,年龄25~64岁,平均35岁.1.2 手术方法采用球后神经麻醉,与巩膜表面做裂孔位置标志,以标志为中心,做二组"8"字缝线,以液氮浸泡的冷冻器做巩膜外冷凝于裂洞侧做巩膜切口,放出视网膜下液,以硅胶海绵置于预置线内,缝合球结膜.
-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冷凝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应用和效果.方法对39眼简单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直视下行巩膜外冷凝裂孔,硅胶海绵局部垫压,随访6个月~18个月.结果 视网膜一次解剖复位36眼,巩膜预置缝线时穿透巩膜1例,给予局部冷凝,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过度冷凝现象.结论 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裂孔定位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冷凝及垫压准确无误.
-
儿童外伤眼内炎的治疗
1资料与方法2年来收治的外伤性眼内炎共12例12眼.男10例,女2例,均为农村患者.就诊时间:1d2例、2~7d8例、7~330d2例,就诊视力:无光感2例,光感3例,手动4例,指数-0.1者3例.治疗方法:药用治疗2例,药物+玻璃体切割9例,1例因就诊时已晚,眼球萎缩住院时行眼球摘除.首选药物:头孢类+抗厌氧菌类药物.药量要足,加适量的皮质类固醇.玻切患儿全麻下进行,晶体混浊,将晶体摘除,术中根据网膜情况,行巩膜外加压,巩膜外冷凝或硅油SF6注入术,术后给予大量抗生素.
-
巩膜外冷凝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局限性上方裂孔视网膜脱离并发症观察
目的 探讨巩膜外冷凝联合玻璃体腔全氟丙烷(C3F8)填充术治疗上方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术后并发症,并对其特点加以分析.方法 选取26例(26只眼)上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巩膜外冷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C3F8气体治疗.术中巩膜外冷凝裂孔位置,颞上或鼻上睫状体扁平部进针,注入浓度50%~100%长效气体C3F8约0.3~0.8 ml,指测眼压正常,光感明确.术后保持面向下体位l周以上.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术后1月内6例发生高眼压;4例发生玻璃体混浊,其中3例1月后视网膜再次脱离,3例中2例为视网膜前增殖;16例发生晶状体可逆性混浊.结论 巩膜外冷凝联合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单纯上方裂孔视网膜脱离操作简单,适用于局限性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病人,但应重视这种手术方式的局限性,严格把握其适应证,避免术后并发症.
-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复发率及术后视功能的差异.方法对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22例22眼采用2种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一组采用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C3F8)术,另一组采用巩膜外环扎或巩膜外垫压联合巩膜外冷凝、玻璃体切割并玻璃体腔内注气术.结果单纯玻璃体腔内注气术较巩膜外环扎或巩膜外垫压联合巩膜外冷凝,联合玻璃体切割并玻璃体腔内注气术复发率高,二者术后视力恢复均不理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提高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关键在于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在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的同时,尽可能保护视功能.
-
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临床应用28例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是严重的致盲眼病,通过手术使视网膜复位是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准确定位视网膜裂孔并适度冷凝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们总结了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进行裂孔定位后并行巩膜冷凝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经验,现报告如下.
-
玻切联合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与术后黄斑前膜发生率的关系分析
目的:探讨玻切联合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与术后黄斑前膜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RRD 患者106例(110眼),根据视网膜封闭裂空方法不同分为冷凝组(38例,38眼)和光凝组(68例,72眼)。观察两组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黄斑前膜的发生情况。结果冷凝组患者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黄斑前膜发生率均高于光凝组(P <0.05)。结论玻切联合冷凝治疗视网膜脱离与其术后黄斑前膜的发生率存在相关性,临床工作中需高度重视。
-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合并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附2例报告)
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是位于眼底后极部的错构性血管瘤,常合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而使视力下降.我院于2005年4月至2006年10月运用巩膜外冷凝排出视网膜下液术联合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合并有球形视网膜脱离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2例,报告如下.
-
针刺放液联合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巩膜表面针刺放视网膜下液联合巩膜外冷凝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效果.方法 32例(32只眼)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的手术在显微镜直视下进行,用1 mL注射器针头经巩膜穿刺放出视网膜下的积液,在显微镜下寻找裂孔并用冷凝头行巩膜外冷凝封闭裂孔,然后用硅胶块作巩膜外垫压和(或)环扎.结果 30例成功引流出视网膜下液,1例未引流出视网膜下液,1例引流出少量视网膜下液.31例视网膜下积液完全吸收,1例加压嵴后缘残留少量网膜下积液,3 d后积液自行吸收.结论 经巩膜表面针刺放液是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引流视网膜下积液的方法,在显微镜直视下联合巩膜外冷凝可以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
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目的:探讨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7-01我院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111例113眼,所有纳入研究的病例均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巩膜外冷凝、巩膜外垫压的手术方法.术中98眼单纯巩膜外垫压,15眼术后玻璃体腔注射消毒空气,所有病例均行变性区及裂孔处巩膜外冷凝,结扎缝线前行前房穿刺放液.术后观察终视网膜复位率、术后佳矫正视力、眼压、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 mo.视网膜终复位率97.4%;术后视力提高91眼(80.5%).术后高眼压均能控制.术中发生并发症共7眼,术后并发症3眼.结论:不放液的巩膜外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并发症少,疗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