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HPLC法同时测定麻黄中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含量

    作者:张霞;徐力生;侯延辉;张立明;王文苹

    目的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麻黄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4;96),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10 nm,流速1.0 mL·min-1.结果 盐酸麻黄碱的回归方程为Y=15 738X-47 314,r=0.999 2,线性范围8.4~168 mg·L-1,平均回收率为102.6%;盐酸伪麻黄碱的回归方程为Y=18 402X-37 013,r=0.999 5,线性范围7.0~140 mg·L-1,平均回收率为98.8%.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均符合有关规定.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稳定、可重复的特点,可用于麻黄药材的质量控制.

  • 人工种植麻黄中左旋麻黄碱、右旋麻黄碱含量及相关性研究

    作者:贾晓光;倪慧;波拉提·马卡比力;文浩;王国福;白源旭

    目的对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人工种植麻黄生物形态和土壤特征指标进行了同期跟踪测定,依次探讨麻黄人工规范化种植的技术条件,为麻黄现代化种植,提高技术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麻黄中左旋麻黄碱、右旋麻黄碱含量.结果基地生长期一年半的中麻黄的总碱含量均已超过药典规定标准,达到收购标准,草麻黄亦接近收购标准.结论植株含量测定结果表明,秋季移栽麻黄的麻黄碱含量较春季移栽麻黄高,而传统的麻黄移栽期为春季,本研究对指导生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肤净康洗液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刘亚蓉

    肤净康洗液是由烈香杜鹘、马尿泡、麻黄、麝香等制成的藏药外用洗剂。具有消炎解毒、去腐生肌、止痛、止痒等功效。用于各类急慢性皮炎、皮肤

  • 藏药肤净康洗液抗炎实验

    作者:宋建芬;王志平;冯海莲

    肤净康洗液为藏药制剂,由刺柏、麻黄、烈香杜鹃、胆矾、熊胆粉、水柏枝、雄黄等制成,具有消炎解毒、止痛止痒、去腐生肌等作用.

  • 麻黄碱促进脑缺血大鼠运动功能康复的细胞及分子机制

    作者:赵晓科;肖农;周江堡;张晓萍

    目的:研究麻黄碱加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运动功能康复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方法: 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然康复组和治疗组. 应用线栓法建立单侧MCAO模型. 术后1,2,3,4 wk电镜检测缺血周围区组织损伤及新生突触形成情况,RT-PCR检测缺血周围区生长相关蛋白(GAP-43), 突触素(SYP)表达的变化. 结果: 治疗组神经损伤程度轻,新生突触较自然康复组多;RT-PCR显示治疗组GAP-43和SYP的表达水平高于自然康复组(P<0.01). 结论: 增加缺血周围区新生突触形成,在基因水平上促进GAP-43及SYP的表达增高是麻黄碱促进神经康复的机制之一.

  • 草麻黄中补体抑制成分的纯化和活性

    作者:杨康;刘维永;白云

    0 引言 现已明确补体激活成分C3a,C5a,MAC等是一组重要的炎性介质,在感染、创伤、缺血再灌注损伤、自身免疫疾病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炎症反应中,参与介导了对自身组织的损伤. 因此,用补体抑制剂阻断补体活化可能成为治疗炎症的一种有效手段.

  • 麻黄研究进展

    作者:高晔珩;党力纳

    麻黄为中医自古至今常用品,历代对其功用及其药理研究颇多.今从其文献复习、化学成份、临床病理及药事管理诸端,予以综合分析,认为对该品的进一步研究有指导价值.

  • 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补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良满;李静波;朱悦

    目的:探讨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补体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多步沉淀及薄层层析方法进行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的提纯并进行活性鉴定.参照改良的Allen's重物打击法制备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设伤后12h、1d、3d、7d、14d 5个时间点,应用CH50法测定血清总补体溶血活性;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脊髓损伤组织中补体C3、C9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从伤后12h至14d,实验组CH50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伤后各个时间点,实验组脊髓损伤组织中C3及C9 表达弱于对照组.结论:草麻黄补体抑制成分能够显著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补体系统的激活,对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可能发挥重要保护作用.

  • 阳和汤在妇科临床的应用

    作者:刘保东

    阳和汤见于清代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其方由熟地、鹿角胶、白芥子、肉桂、炮姜、麻黄、甘草等七味药物组成.能温阳补血,散寒通滞,为治阴疽及阴寒证而设.笔者将其扩展应用于妇科某些病证,亦获良效,现举病例如下.

  • 浅析《伤寒论》中麻黄剂量变化及应用规律

    作者:李艳春

    在《伤寒论》中用麻黄的方剂有13首,方名为:麻黄汤、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麻杏甘石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麻黄升麻汤。《伤寒论》中应用麻黄,对于病因、病位、病性不同,麻黄的剂量和配伍也各异。麻黄多者达六两,少者十六铢,本文根据仲景应用麻黄的剂量变化,试分析其应用规律。

  • 咳喘宁对哮喘大鼠TLR4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娅微;董晓斐

    目的:观察咳喘宁对哮喘大鼠TLR4表达的影响,阐明其防治哮喘的作用机理。方法用卵清蛋白复制大鼠哮喘模型,以布地奈德为阳性对照药,观察咳喘宁干预后肺泡灌洗液中、肺组织中TLR-4的改变情况。结果 TLR4在哮喘大鼠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肺泡中有显著表达。咳喘宁能有效降低哮喘大鼠中 TLR4的表达,从而减轻了气道的高反应性。布地奈德减少支气管粘膜、肺泡胞浆中TLR4的表达优于咳喘宁,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咳喘宁能降低TLR4表达水平,提示咳喘宁治疗哮喘可能与下调TLR4表达水平有关。

  • 麻黄药性史浅议

    作者:于海峰;黄嘉财;程伟

    麻黄是一味常用的中药,本文重点通过麻黄的五味、四气、归经方面来探究麻黄药性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 麻黄 药性 演变
  • 麻黄利水消肿功效在肾病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刘展

    肾病综合征在中医里称之为水肿,中国古代对此疾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中药对此疾病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麻黄有效成分麻黄碱毒副作用较多,麻黄作为一味药用价值甚广的中药,因毒副作用高而减少常规使用,致使药用价值下降,因此迫切的需要开发出新用途.麻黄的利水消肿作用为麻黄用于肾病综合症的治疗奠定了基础.从根本上了解麻黄的药用活性物质以及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结合两者间的联系,证明麻黄利水消肿功效对治疗肾病有益,具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 麻黄饮片的质量标准研究

    作者:胡太功

    目的:分析和研究麻黄饮片的质量,以此制定质量参考标准.方法:选取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饮片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并检测出不同饮片中的水分、杂质等,同时进行加速稳定性试验.结果:生品均含水量为8.10%(s=0.3961),蜜炙品均含水量为4.02%(s=0.4675);生品均含杂质量为2.03%(s=0.1955),蜜炙品均含杂质量为2.00%(s=0.2208);在相同环境下,生品和蜜炙品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结论: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操作简单、稳定性高,通过对麻黄饮片质量的比较,为麻黄饮片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 清热逐风合剂的薄层色谱鉴别

    作者:郑修丽;王炯

    清热逐风合剂为我院自制药品,由麻黄、苦参等中药组成.功能清热利湿,逐风通络.用于治疗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痫风性关节炎,僵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属风湿热痹,出现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等症.

  • 麻黄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举隅

    作者:何强

    郁证、痞满、呃逆、腰痛等病证其病名虽异,但其病机皆为气机不畅,湿邪内蕴,故治疗时加用麻黄,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 麻黄的临症应用经验

    作者:张锁庆

    麻黄"去节"应为"去根节","去上沫"临床上没有实际意义.而"去节""先煎"亦应在临症时根据具体的病症加以调整,

    关键词: 麻黄 去节 去上沫 先煎
  • HPLC 测定不同产地麻黄中麻黄碱和伪麻黄碱的含量

    作者:马毅;晋玲;王振恒;崔治家;李应东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地区中麻黄生物碱(包括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含量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250 mm×4.6 mm,50 μm],流动相为V[乙腈]:V[0.02%磷酸水溶液]=4:96,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四产地样品麻黄碱含量和伪麻黄碱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麻黄碱含量新疆>青海>甘肃>山西,伪麻黄碱含量新疆>甘肃>青海>山西,但其总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均符合药典总碱含量不少于0.8%的用药标准.结论:通过对不同产地麻黄进行生物碱含量分析,为麻黄药材的利用提供依据,有助于麻黄药材的标准化种植及质量控制.

  • 麻黄在张仲景治哮喘诸方中的应用浅析

    作者:严兴海;蔡基鸿

    依据方剂出处,主治证候,麻黄应用剂量,炮制方法,配伍药物5 项内容对麻黄在仲景哮喘诸方中的应用做归纳总结并进行分析,以期为麻黄在临床实践中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探析不同炮制方法对麻黄主要功效影响的机理

    作者:廖芳;张丹;兰明辉;李春林

    目的:探索不同炮制方法对麻黄发汗与平喘药效的影响。方法:制备生麻黄、清炒麻黄及蜜炙麻黄供试液,并制备生物碱、挥发油、醇溶性及水溶性部位。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进行足跖汗液分泌着色实验,比较炮制对麻黄发汗作用的影响,以豚鼠为研究对象进行喷雾致喘实验,比较炮制对麻黄平喘作用的影响。结果:生麻黄、清炒麻黄、蜜炙麻黄的发汗作用由强至弱;挥发油部位、醇提部位、水提部位、生物碱部位的发汗作用由强至弱;生麻黄的挥发油部位的发汗作用强。蜜炙麻黄、生麻黄和清炒麻黄的平喘作用由强至弱;生物碱部位、挥发油部位、醇提部位、水提部位的平喘作用由强至弱,蜜炙麻黄的生物碱部位的平喘作用强。结论:炮制降低了麻黄的发汗作用,增强了平喘的效果,还应深入探讨麻黄发汗及平喘的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

763 条记录 35/39 页 « 12...31323334353637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