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三阴乳腺癌(TNBC)因浸润性较强是乳腺癌中预后不佳的一种亚型,英治疗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尚无明确的标准.术前新辅助化疗在三阴型乳腺癌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三阴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
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受体三阴性乳腺癌是指ER、PR和HER2受体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是具有独特生物学行为及临床特征的一个乳腺癌亚型,这类乳腺癌具有相似的特征、极高的同源性,组织分化往往较差,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有较高的一致性,与乳腺癌易感基因-1 (breast cancer susceptility gene-1 BRCA1)相关性乳腺癌具有许多相似性.目前乳腺癌治疗指南没有针对这一亚群推荐治疗方案,临床上仍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但效果不佳、局部复发早、进展快、远处转移率较高、生存期短.而针对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测定为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表皮生长因素受体2(HER-2)均呈现为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共20 例,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平均发病年龄43-47 岁左右,浸润性导管癌所占比例高,经过组织学分级判定多在2级和 3 级,其中 T1 和 T2 期患者比率高,患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率在 50%以下,其中 1 期和 2 期患者占据较大比例.18 例患者进行改良根治术治疗,2 例患者行保乳术处理,1 9 例患者接受手术后化疗.随访得知,相应区域淋巴转移有 1 例患者,同时 6 例患者死亡,14 例生存.结论:在我国三阴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和白色人种保持了相当一致的比例,和黑色人种相比,其发病率较低.同时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可能是造成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其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和淋巴结转移有所关联,通过采用药物以及放疗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要高于黑色人种.
-
SOX与GP两种化疗方案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以及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对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前来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本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分为SOX组与GP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化疗措施并观察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CR、PR、SD、PD例数及总有效率比较,P值>0.05;两组患者腹泻、肝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神经毒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皮疹、肾毒性、食欲下降发生率比较,P值>0.05.结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标准化疗方案虽仍不能统一,但SOX方案与GP方案均安全有效,可用于临床治疗.
-
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52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TP新辅助化疗方案,观察组采取TAC新辅助化疗方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30.77%),P<0.05.结论:采取TAC新辅助化疗方案可以显著地提升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
-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方法:选取本院(在2013 年11 月-2015 年11 月)收治的63 例经过病理组织学确诊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 63 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实验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复发率(3 年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3 年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对象在平均年龄、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织学分级和病理类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状态和病灶直径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
-
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 、安全性和近期生存,探索三阴性乳腺癌的优选化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经粗针穿刺病理确诊的三阴性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新辅助化疗效果 、安全性 、手术效果 、近期生存.结果 :29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新辅助化疗,临床评价完全缓解(CR)12例 、部分缓解(PR)15例 、疾病稳定(SD)1例 、疾病进展(PD)1例,总有效率93.1%.主要不良反应为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93.1%(27/29),其中3-4级发生率为48.2%(14/29),有1例出现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其次为轻度贫血和恶心,发生率分别为72.4%(21/29)和51.7%(15/29).行保乳术4例,改良根治术12例,根治性单纯切除术13例.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17例,pCR率为58.6%,新辅助化疗临床评价12例CR术后病理有9例获pCR.中位随访17月,只有1例治疗过程中PD患者术后9个月出现局部复发,余患者均无病生存.结论 :紫杉醇联合卡铂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pCR率高,化疗毒副反应易耐受,是三阴性乳腺癌的优选化疗方案.
-
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
目的 :分析表柔比星与紫杉醇联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来我院就医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98例、2016年11月22日到2017年11月11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给予表柔比星、表柔比星与紫杉醇联合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缓解例数为39例,对照组为25例,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②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有20例,对照组有35例,数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P<00.5.结论 :表柔比星与紫杉醇联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效果显著,可推广.
-
三阴性乳腺癌80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 探究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有临床及病理资料的687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占乳腺癌患者人数的12%,并选取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差异.结果 观察组未绝经比例、乳腺癌家族病史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5年及10年生存率小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组织学分级、未绝经比例、家族病史及生存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T分期、淋巴结数均与对照组有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也是影响TNBC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TNBC是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侵袭性强、预后差,无病生存率低.
-
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及预后
目的 研究使用新辅助化疗法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状况.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1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经过诊断将46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归入观察组,而64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则纳入对照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新辅助化疗以后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结果 实施紫杉醇联合顺铂法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达65.2%显著的优于对照组的50%,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疗法对患有三阴性乳腺癌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更高.
-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超声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90例,其中将患者术后组织分化的结果为三阴性乳腺癌45例,设定为三阴性组,非三阴性乳腺癌45例,设定为非三阴性组,对其分别进行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声像图特征。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肿块边界比较清晰,肿块边缘向周围组织浸润不明显,高回声和毛刺征不明显,肿块内部和边缘血流的分级比较低一般为0-1级,微小钙化的患者人数比较少,腋窝淋巴结出现转移的情况较多。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肿块边界不清晰,肿块边缘向周围组织浸润较明显,高回声和毛刺征比较明显,肿块内部和边缘血流的分级一般为2-3级,微小钙化的患者人数比较多,腋窝淋巴结出现转移的情况较少。三阴性组的“腋下淋巴发生转移”、“血流分级为2级以及以上”的例数明显高于非三阴性组,三阴性组的有毛刺征、病灶边界不清晰、细小钙化的例数明显低于非三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在肿块边界、边缘组织浸润、肿块内部和边缘血流分级、微小钙化以及腋窝淋巴结出现转移的情况表现出不一样。
-
三阴性乳腺癌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治疗上,目前临床尚缺乏系统性的治疗方案,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手术治疗等,因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表达是乳腺癌治疗的靶点,而TNBC上述受体均为阴性,故很难从靶向治疗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但由于其属于侵袭性肿瘤,对化疗更为敏感.基于TNBC病理机制及临床治疗的复杂性,其成为近年来乳腺癌研究的重点,本文现对其临床治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TNBC)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5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的经细胞学或病理学诊断并确诊为TNBC患者85例,术后免疫学化疗证实ER、PR,HER-2均呈阴性,随机分组入试,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45例,第1、8天予以静脉滴注长春瑞滨25mg/m2,前3天辅以顺铂25mg/m2滴注,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临床疗效;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40例,第1天小剂量滴注紫杉醇135~175mg/m2,顺铂用量、用法及用药周期同上所示。对比观察病症缓解情况和毒副作用。结果:NP组总有效率(RR)48.89%,控制率(PD)为77.78%,TP组完总有效率(RR)为37.50%,控制率(PD)55.56%,两组间有效率及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常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和胃肠道反应。NP组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微重于TP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新辅助化疗方案针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具有耐受性好、毒副反应较小、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逆等优势,可作为临床推广药物。
-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因素
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其生物侵袭性强、早期出现复发转移、不能从内分泌和抗Her-2靶向治疗中获益、预后差而受到广泛关注.为探讨本区域TNBC的预后危险因素,力求为其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本文对126例乳腺癌患者(其中三阴性者47例)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生存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
三阴型乳腺癌靶向治疗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每年新发病例中,约占乳腺癌总发病率的10%-15%,多发生于绝经期年轻女性,具有高侵袭性、高增殖等特征,并且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及内分泌治疗,极易发生转移或复发,预后很差.近年来,国内外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已有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其中研究较多的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聚(ADP核糖)聚合酶1(PARP1)抑制剂、热激蛋白90(Hsp90)等,本文就三阴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近况及进展做一综述.
-
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并诊治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2例,均给予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32例中部分缓解率为34.4%,稳定率为43.8%,总获益率为46.9%;一线治疗部分缓解率为41.7%,二线治疗部分缓解率为30.0%,有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中位进展时间为5.5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无重度不良反应发生,均可耐受.结论 对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一线疗效优于二线,不良反应较轻,均可耐受,值得临床深入探究和应用.
-
表柔比星联合紫杉醇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实施表柔比星、紫杉醇联合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选择于2016年4月—2018年5月间我院接收治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共86例,对所有患者分组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表柔比星治疗,研究组则实施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进行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疗效、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健康改善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更高,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相较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更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使用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星对三阴性乳腺癌疾病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健康状况,值得进行推广.
-
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超声表现对比分析
目的:对三阴性乳腺癌和非三阴性乳腺癌超声表现的不同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50例乳腺癌患者,由于乳腺癌在术后免疫组织的化学结果具有差异,可以按照结果将其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和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选取的150例乳腺癌标本中,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比为28.67%,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比为71.33%;三阴性乳腺癌组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58.14%%,非三阴性乳腺癌组为40.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浸润性导管癌和非浸润性导管癌的占比相近,两组间临床特征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阴性乳腺癌组患者中身体内部肿块边缘具有毛刺或者肿块内部呈现微钙化特征或血流分级处于第二、第三等级的人所占的比例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身体内部肿块直径大于等于2厘米和肿块后方无回声衰减情况的人数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中的三阴性乳腺癌组比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的淋巴结转移率要高,并且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超声表现中缺少乳腺癌的一些典型临床特征比如:肿块毛刺性、微钙化、血流量大等,医护人员需要加强诊断,勿要将其作为良性肿块定性,从而发生漏诊现象.
-
关于癌症免疫治疗及其在三阴性乳腺癌治疗的进展
目前癌症免疫疗法主要分为四大类,过继细胞,免疫检查点阻滞剂,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与癌症疫苗.因篇幅限制,本文将着重综述免疫检查点阻滞疗法.目前乳腺癌以综合治疗为主,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内分泌治疗,基于如此强大的综合治疗,乳腺癌已成为目前世界上能得到临床治愈的实体肿瘤之一,但三阴性乳腺癌因缺乏性激素受体及HER-2故无法从内分泌和分子靶向治疗中获益,且因其较强的生物学特性,导致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是乳腺癌中预后差的类型,本文将综述目前有关免疫检查点阻滞疗法的新发现及相关机制,从而展望未来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可能.
-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类侵袭性较强且具有特异性的乳腺癌亚型,对内分泌治疗和现有靶向治疗无效,总体预后较差.本文主要综述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以期更好指导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