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质子泵抑制剂诱发感染的风险

    作者:孙涛;李荣富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是一类作用于H+-K+-ATP酶的强效抑酸药,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埃索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等.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返流病、卓-艾综合征等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由于具有起效快、作用强和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已成为治疗酸相关性疾病的一线药物.随着PPI的广泛及长期应用,人们开始关注此类药物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正常情况下胃内pH为l~2,足以灭活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从而为整个消化道提供了重要的非特异性保护.PPI的抑酸作用破坏了这一保护机制,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目前对感染的关注主要集中在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等三个方面.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张艳敏;常延河

    肝硬化患者伴肝功能障碍,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下降,易发生各种感染,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其死亡的重要因素.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腹水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钱静;刘均娟;王瑞;刘钰佩;刘国旺;张宁宁;陈岭岭;梁树人;陆伟

    目的 分析活动性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培养的细菌学及耐药变化趋势,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诊断符合SBP且腹水细菌学培养阳性患者140例,根据腹水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革兰阳性(G+)菌感染组50例和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9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及耐药情况.结果 从2012至2016年G+菌感染在SBP细菌谱中的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别为3、4、10、12、21例),SBP条件致病菌比例逐年增多,从2012年的33.3% 增长到2016年的41.9%.G+菌感染组血中性粒细胞比例(N)、腹水白细胞计数(WBC)、多核粒细胞数、降钙素原(PCT)均较G-菌感染组明显减少(均P<0.05).从2012年至2016年G-菌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50.0%(45例),其中耐药率较低的3种抗菌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0)、亚胺培南(3.33%)、阿米卡星(7.78%),头孢菌素类耐药率高,依次是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分别为47.78%、38.89%、34.44%;G+菌感染葡萄球菌33例(占64.7%)、肠球菌13例(占25.5%)、链球菌4例(占7.8%),耐药率较低的3种抗菌药物为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分别为0、4.0%、8.0%,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的耐药率均为0,肠球菌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结论 对于SBP患者,致病菌仍以G-菌为主,但G+菌感染比例呈上升趋势;治疗首选的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和 β-内酰胺类抗菌药与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头孢哌酮/舒巴坦,肾功能较好者可加用阿米卡星;经验治疗效果欠佳,需要考虑应用抗G+菌的药物.

  •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与自发性腹膜炎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

    作者:张晓苹;赵宏军;马阿火;秦月花;孙爱静;王晓丽;王兴木

    目的:探讨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表达和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肠黏膜通透性的关系.方法:将23例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作为SBP组,33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非SBP组,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清和腹水sTREM-1的表达水平,并计算尿乳果糖排泄率与甘露醇排泄率比值(LAC/MAN),探讨sTREM-1及LAC/MAN在上述患者(人群)中有无差别及其相关性.结果:SBP组血清及腹水sTREM-1的表达分别为(217.28±87.65) pg/mL和(218.76±69.38) pg/mL,均高于非SBP组(55.51±14.28) pg/mL和(75.98±21.57) pg/mL (P< 0.05);SBP组血清及腹水sTREM-1值与LAC/MAN比值呈正相关(r血清=0.518,r腹水=0.527,P<0.05),血清及腹水sTREM-1值与Child-Pugh评分呈正相关(r血清=0.791,r腹水=851,P<0.05).结论:sTREM-1可增加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的肠黏膜通透性,而且与肠黏膜通透性损伤程度及肝功能损害相关.

  •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昱良;郑永青;吕歆;张丽;李俊娜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黄河三门峡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腹腔穿刺放液≤2000 mL/d,放液后给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 g/次,1次/d,同时静脉滴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 g加入到0.9%生理盐水100 mL中,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入到0.9%生理盐水100 mL中,1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7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发热、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观察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白细胞(WBC)、C 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热、腹胀、腹痛、腹部压痛和反跳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BC、CRP、PCT、TNF-α、IL-6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7 d后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8.18%、4.5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亚胺培南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胸腺法新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晓宇

    目的 研究注射用胸腺法新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8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溶于100 mL氯化钠溶液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皮下注射注射用胸腺法新,1次/3 d.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体征变化时间、腹水指标变化情况和免疫功能指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93.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体温复常时间、腹水消失时间、腹水常规正常时间、腹水培养阴性时间和腹部压痛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腹水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和NK细胞均有所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免疫功能改善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胸腺法新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提升机体免疫能力,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作者:武永刚;缪晓辉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临床上专指肝硬化腹水患者无明显腹腔内或邻近组织感染灶,以及脏器破裂等原因而出现的腹膜感染.

  • 腹水 CD64及外周血 mCD14检测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邹金海;王艳生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患者腹水CD64及外周血mCD14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87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将患者分为2组:合并SBP 44例为研究组,未合并SBP 4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腹水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CD64指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CD14阳性表达率、mCD14平均荧光强度和mCD14指数。研究组抗感染治疗1周后再按治疗有效与无效、生存与死亡分组评价腹水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CD64指数,外周血mCD14平均荧光强度和mCD14指数。结果研究组腹水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CD64指数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淋巴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mCD14阳性表达率、mCD14平均荧光强度和mCD14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0.05)。治疗有效组和生存组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和CD64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和死亡组(P均<0.05),淋巴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mCD14平均荧光强度和mCD14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和死亡组(P均<0.05)。腹水CD64与外周血mCD14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CD64、mCD14单项检测(P均<0.05)。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中性粒细胞CD64显著增高,腹水淋巴细胞CD64与外周血mCD14显著降低,腹水CD64与外周血mCD14联合检测预示肝硬化合并SBP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价值显著。

  • 成本效果分析在3种抗菌药物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中的应用

    作者:郭强;张强;王艳芳

    世界各国把药物的经济性、安全性、有效性列为临床用药三原则.在保证临床疗效和安全的前提下,降低医疗成本,寻找佳费用效益比是医疗单位、卫生行政管理及医疗保险机构重点研究的课题[1].对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头孢曲松治疗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3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使患者得到佳的治疗效果和小的经济负担,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2].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与自发性真菌性腹膜炎的研究

    作者:曹凯淇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自发性真菌性腹膜炎(SFP)可能是肝硬化(LC)合并腹水患者的一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细菌易位是形成SBP的可能机制之一.SBP由抗菌药物治疗,但由于肝硬化患者如果合并腹水多有耐药菌存在,经验治疗可能不成功,对于发生SBP高风险,消化道出血或先前SBP发作的高危患者,推荐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近年来,对SBP的研究比较多,但对SFP的患者了解甚少,SFP死亡率高于SBP,部分原因是对腹膜炎的真菌分离较困难及对真菌并发腹膜炎的认识较少延误对真菌感染的治疗.本综述的目的是对肝硬化腹水合并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的发病机制、现状、治疗及风险的研究.

  • 肝硬化腹水首次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预测指标

    作者:彭经宙

    目的 分析肝硬化腹水首次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预测指标.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肝硬化腹水患者135例,其中首次并发SBP 44例(SBP组),未并发SBP 91例(无SBP组).比较2组人口学资料、实验室指标、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硬化腹水首次并发SBP的相关因素.结果 肝硬化腹水患者中首次并发SBP的发生率为32.6%(44/135).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转氨酶水平、血钠水平、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肝功能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与肝硬化腹水首次并发SBP存在相关性(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低钠血症、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100×106/L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是肝硬化腹水首次并发SBP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低钠血症、腹水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和肝功能Child-Pugh分级C级是肝硬化腹水首次并发SBP的独立预测因素.

  •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65例临床分析

    作者:黎顺松

    ①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及治疗.②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临床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③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胀多见,发热次之,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较少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27.7%,以C-杆菌为主,大多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发现部分耐药致病菌只对亚胺培南、多肤类等抗生素敏感,经过综合抗感染治疗后,治愈39例(60%),好转20例(31%),无效6例(9%),总有效率为91%.④结论 肝硬化腹水患者,应及时行腹水检查,明确是否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PMN绝对计数≥0.25×109/L),早期治疗.一般选择头孢三代等抗生素治疗是有效的,但应注意存在耐药细菌感染的可能,需动态观察腹水PMN绝对计数,重视腹水培养及药敏试验的价值.

  • 2型糖尿病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陈杰;张玉林;张宏伟;魏飞力;吴昊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我科住院的肝硬化合并SBP 52例,其中伴有2型糖尿病(糖尿病组)17例,不伴有2型糖尿病(非糖尿病组)35例.两组均于应用抗生素前检测血清白介素2(IL-2)、IL-4、IL-6、IL-8、IL-10、干扰素-γ(INF-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IL-6、TNF-α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IL-10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其他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伴有2型糖尿病肝硬化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失衡,早期监测可为SBP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 sCD14联合PCT检测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邹金海;王艳生

    目的 观察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sCD14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在诊治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sCD14及PCT两者联合检测在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消化内科收治的肝硬化并发SBP患者136例、肝硬化腹水非SBP患者182例,另选择病毒性肝炎患者6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后第1、3、5、7天监测血清sCD14及PCT水平,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肝硬化SBP组血清sCD14、PCT水平较肝硬化非SBP组及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SBP组血清sCD14、PCT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具有时间相关性;肝硬化SBP组中死亡患者血清sCD14、PCT浓度显著高于存活患者,sCD14、PCT水平与预后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CD14及PCT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5%、80%和87.5%、85%.结论 血清sCD14及PCT联合动态监测对肝硬化并发SBP诊断及判断预后比单项监测更具有临床价值.

  • 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27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延领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病情转归.方法:选取27 例肝硬化腹水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体征、症状、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腹胀、腹痛、合并腹膜刺激征、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者占13%,腹水中白细胞升高者占51%,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 0.5 者占60%,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占11%,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为治疗首选.经过治疗治愈16 例占59%,好转8 例占30%,无效3 例占11%.结论:肝硬化腹水近半数症状不典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不可单纯依靠腹水检查结果:作为SBP 的诊断依据,第三点头孢菌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显著.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腹膜炎临床分析

    作者:袁超;赵星星

    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的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进行腹水病原菌培养、药敏试验,分析其结果。结果30例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患者中,共培养15株阳性病原菌(50.0%),其中9例大肠埃希菌(60.0%)、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13.3%)、4例其他杆菌(26.7%)。15株阳性病原菌的药敏试验得到14株耐药菌(93.3%),其中12株革兰阴性菌、2株革兰阳性菌。结论对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患者根据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6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惠萍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因肝病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一旦发生自发性腹膜炎,较一般感染难控制,常成为原有肝病病情恶化的诱因,影响患者的预后[1].因而早诊断、及时的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重要措施.现总结了4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 胸腺肽α1对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价值

    作者:王鹏;赵爱兵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将5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α1,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腹水常规及培养等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9%和65.2%( P<0.05)。结论:胸腺肽α1可以改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助于调节炎症反应状态,在晚期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率。

  • 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7例临床诊治分析

    作者:邓活力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有效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47例肝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对症综合治疗及穿刺放腹水治疗后,本组47例患者治愈35例(74.5%),好转7例(14.9%),无效5例(10.6%),其中死亡3例,死亡率为6.4%,死于感染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衰竭1例.结论:对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在对症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舒普深,并行穿刺放腹水治疗,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治疗新进展

    作者:刘华汉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主要感染性并发症.在住院的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发生率为8%~30%[1].它是在没有全身或腹腔内局部感染源的情况下发生的腹水细菌感染.SBP的发生,导致了有效动脉血容量的进一步减少,机体内水钠潴留,使得肾脏血流灌注不足,终导致肝肾综合征.Mowat C[2]等报道,SBP的病死率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大致相等,接近30%~50%[3].因此,SBP的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选用抗生素,对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76 条记录 6/24 页 « 12345678...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