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心血管终点事件临床研究的风险控制的探讨

    作者:王宏宇;张杰;高晨燕;杨志敏

    2008年12月17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糖尿病领域指南:治疗2型糖尿病新药的心血管风险评价指导原则”.该指导原则针对如何证明一种新的治疗2型糖尿病的药物不会造成不可接受的心血管风险的增加提出了建议.目前全球正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多个以心血管事件为研究终点的大规模、长期临床研究,我国也将有选择的参与此类研究.此文件旨在阐述并提出在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心血管终点事件临床研究的风险控制考虑,为今后开展此类研究提供指导性建义.

  • 预防心血管终点事件,从关注糖耐量受损开始

    作者:翁建平

    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预防心血管事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主要目的 之一.目前针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强化血糖干预的临床试验表明,晚期血糖干预心血管获益不明显.研究发现,绝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在诊断时已经存在明确的动脉粥样硬化,甚至在糖耐量受损(IGT)阶段大血管病变就已经存在.这提示IGT可能是血糖干预以获终点收益的佳时机.

  •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老年性H型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雪英;汪康平;施诚;胡浩

    目的 观察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依叶)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 选取134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为高暴露组、低暴露组和未暴露组.对所有患者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记录患者的实际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分别在登记后的第1天(治疗前)和1年后测定3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酸(UA)、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HCY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3组患者的FBG、2 hBG、HbAlc在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高暴露组的FBG、2 hBG、HbAlc指标均低于低暴露组和未暴露组(P<0.05).3组患者的TG、TC、LDL-C和UA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高暴露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暴露组和未暴露组(P<0.05).结论 以依叶作为基础药物治疗老年性H型高血压能够明显降低患者HCY水平.

  • 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勇;徐锐;赖红梅;戴晓燕

    目的 探讨血浆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GDF-15)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371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院时血浆GDF-15水平,观察1 a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1 a,出现心血管终点事件者55例为观察组,未出现心血管终点事件者31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入院时血浆GDF-15水平[(1 314.4±542.3) ng/L]高于对照组[(832.6±367.2) ng/L](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浆水平GDF-15(OR=2.086,95% CI:1.583~2.623,P=0.000),糖尿病(OR=2.504,95%CI:1.337~4.890,P=0.014),吸烟(OR=1.802,95%CI:1.913~4.623,P=0.012)是ACS患者1 a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浆水平GDF-15为ACS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术前后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王勇;赖红梅;戴晓燕

    目的:观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后外周血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入院ACS患者371例,用ELISA法检测术前(T0)、术后1 d(T1)、7d(T2)、1个月(T3)、6个月(T4)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统计患者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按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血管终点事件组55例与对照组316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血管事件组术前、1d、7d、1个月、6个月MMP-9、IL-10、GDF-15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术后ld的血浆TNF α、MMP-9、GDF-15水平升高(P<0.05);术后7d的TNF-α、MMP-9、GDF-15水平与术前无明显变化,但较1d水平下降.术后1、6个月3种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1d、7d水平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TNF-α、MMP-9、GDF-15、糖尿病、吸烟是ACS患者PCI术后1年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PCI术可引起患者血浆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术前MMP 9、TNF-α、GDF-15可作为评估ACS患者PCI术后预后的指标.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相关性

    作者:吴洁;肖归;彭旷;周广;邹瑾;赵君壁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以及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302例首次在我院住院并行PCI术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男性218名,女性84名,年龄62.18±10.18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Gensini评分并将其分为低分组(≤46.5分)和高分组(>46.5分);检测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计数并计算NLR,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LR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PCI术后平均随访15个月,再依据随访是否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来分析NLR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结果 高分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及NLR值明显高于低分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低分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值、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Gensini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30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有49例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事件组老年患者(≥60岁)、高血压、糖尿病、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NLR值均显著高于非事件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NLR预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血管终点事件的曲线下面积为0.710(95%CI为0.632~ 0.788,P<0.05),当NLR切点值取3.985时,其诊断效率高,敏感性为67.3%,特异性为70.4%.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NLR值>3.985的患者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NLR值<3.985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NLR值、老年、高血压与糖尿病均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高NLR值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PCI术后心血管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

  • 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及预后的影响

    作者:石丽娟;何小俊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9月在我院首次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患者80例为观察组,运用微信平台对其进行术后延续护理6个月;纳入既往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已经出院的、基础资料相近的80例患者为对照组,仅电话、门诊随访6个月.运用Morisky-Green表评价服药依从性,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差异.结果 6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Morisky-Green评分更高,服药依从性好的比例更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存分析显示,观察组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基于微信的延续护理快捷、高效,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