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普外科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普外科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应用,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胃溃疡穿孔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不同手术方法对胃溃疡穿孔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手术治疗,灵族患者均顺利治疗后出院.与传统手术组相比,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使用的抗生素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腹腔镜手术后预后几乎不留瘢痕,治疗效果好.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溃疡穿孔创伤比较少,恢复快,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究急性胃溃疡穿孔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2月本院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200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A组、B组,各100例,依次提供单纯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与疾病复发率.结果:B组整体手术指标优于A组,治疗效果高于A组,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均低于A组,P<0.05,具备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胃溃疡穿孔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能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控制复发率,建议进一步推广.
-
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对照组(n=30)和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的实验组(n=30),对比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胃溃疡穿孔患者实施溃疡切除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
-
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术中各项指标比较观察
目的 观察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术中各项指标,探讨腹腔镜、开腹胃穿孔修补术的优劣.方法 按照手术方式将胃溃疡穿孔患者186例分为研究组(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96例)与对照组(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90例).比较观察两组术中失血量、胃体小弯侧穿孔数、胃窦前壁穿孔数、幽门管穿孔数、溃疡面积、手术时间、冲洗液使用量等指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 结果显示,两组胃溃疡穿孔患者的胃体小弯侧穿孔数、胃窦前壁穿孔数、幽门管穿孔数、溃疡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冲洗液使用量较少,但手术时间较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冲洗腹腔更容易、更彻底,对穿孔位置的定位更准确,术中损伤小,在治疗胃溃疡穿孔中优势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
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各项术后指标观察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外科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各项术后指标.方法 按照术式将胃溃疡穿孔患者176例分为分为研究组(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104例)与对照组(行开腹胃穿孔修补术,73例).比较观察两组术后各项观察指标,包括引流管拔除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哌替啶使用量、肠粘连率、切口感染率等.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肠粘连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引流管拔除时间、胃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较短,哌替啶使用量较少,切口感染率较低,上述术中观察指标均存在显著性优势(P<0.05).结论 与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胃溃疡穿孔引流管拔除时间、胃管拔除时间、哌替啶使用量、切口感染发生率、肠粘连发生率等术后指标均存在明显优势,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较理想的术式.
-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究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医院接受诊治的84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系统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单纯应用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应用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联合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临床指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溃疡穿孔修补术联合药物治疗胃溃疡穿孔患者临床价值较高,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
运用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胃溃疡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且能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
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
目的:对比胃大部分切除术与单纯修补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胃大部分切除术)和观察组(单纯修补术),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溃疡穿孔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治疗胃溃疡穿孔与胃大部分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
上消化道穿孔腹腔镜治疗分析
资料与方法我院手术治疗及检索腹腔镜下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患者1576例,男1551例,女25例,其中我院5例,均为男性,其中十二溃疡穿孔1324例,胃溃疡252例.确诊有消化道溃疡病史728例,有"胃痛史"未确诊479例,突发起病369例.穿孔时间5~72小时,平均16小时.空腹穿孔794例,餐后穿孔782例.局限性腹膜炎347例,弥漫性腹膜炎1229例.均无休克病例,无幽门梗阻及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和病史,无上腹部手术史.合并有胆囊结石12例(手术同时处理),同时完成PCV手术6例,术中取穿孔处活检50例(均为胃溃疡穿孔).
-
胃溃疡穿孔误诊急性阑尾炎1例
病历资料患者,男,28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痛12小时入院.患者于入院前夜22:00左右开始上腹部剧痛,呈烧灼样,疼痛能忍受,入院当天8:00疼痛扩散右下腹,有轻度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等症状,10:00来院就诊.患者曾经多次出现过胃痛.查体:T 37℃,P 90次/分,R 20次/分,BP 105/75mmHg,神志清醒,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弯腰捧腹,步入病房,查体合作.心肺、脊柱四肢未见异常.腹平坦,右下腹有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未触及肿块.上腹部压痛明显.肠鸣音减弱,肝浊音界正常,移动性浊音听不清.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10×109/L,S 75%,L 25%,RBC 4.09×1012/L,Hb 120g/L;B超:右下腹少量渗出;胸膜联透:心、肺、腹未见异常.临床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局限性腹膜炎.当日下午在局麻下行阑尾切除术.取右下膜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可见许多脓性分泌物,阑尾长约12cm,表面轻度充血,腔内有少数粪石,阑尾无化脓、穿孔病变.在氯胺酮静脉麻醉和局麻下,向上延长切口,探查胃肠,可见胃幽门部前壁处有一极小穿孔,周围轻度水肿,行单纯胃修补术.术后恢复顺利,9天痊愈出院.
-
胃溃疡穿孔修补术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常规开腹行胃溃疡穿孔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行胃溃疡修补术患者4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给予患者奥美拉唑治疗,并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40例患者均全部完成手术,患者术后没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术后康复平均时间8.5±2.5天,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患者均没有患者出现胃溃疡复发或恶化.结论:经常规开腹对患者行胃部溃疡穿孔修补手术具有安全性高、术后并发性好、长远效果理想、恢复时间快等优点.
-
红外线联合推拿、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红外线联合推拿、电针治疗面瘫后遗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为面瘫后遗症治疗的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70例面瘫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35)及联合治疗组(n=35),常规治疗组患者采用推拿、电针治疗方法,联合治疗组采用红外线联合推拿、电针治疗方法,全程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静态下对称性评分、随意肌运动下对称性评分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43%,常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1.43%(P<0.05).结论:在面瘫后遗症治疗方面,采用红外线联合推拿、电针治疗方案,能够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腹腔镜在胃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胃溃疡穿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普外科在2013年10月~2017年4月因胃溃疡穿孔而采取手术治疗19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97例(开腹穿孔修补手术)和研究组97例(腹腔镜穿孔修补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效果.结果:研究组手术平均(87.36±20.53)min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21.57±7.52)m、术后排气时间(33.47±10.28)min、术后住院时间(6.35±2.08)d,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25%)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腹腔镜穿孔修补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B超对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体会
本文报告消化道穿孔45例,全部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男37例,女8例,年龄13~77岁,平均49.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小时至3天不等.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26例,胃溃疡穿孔9例,胃癌穿孔2例,自发性肠穿孔2例,腹部闭合伤所致肠破裂6例.所用仪器为RT-2800型超声诊断仪和SSA-340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以及HDI-3500型全数字化彩超,超宽频凸阵探头,探头频率5~2MHz,对所有受检者均进行了腹部大范围的超声扫查,并对腹痛主要部位及可疑病变处进行了重点扫查.
-
老年性胃溃疡误诊为心绞痛1例
患者,男性,65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3年,近3天疼痛加剧,伴有大汗淋漓、咽部有梗塞感到医院就诊.以往有心绞痛病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两肺无罗音,心率95次/分,腹肌略紧张,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肠鸣音正常,诊断为心绞痛,经含化硝酸甘油,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无明显缓解,肌注杜冷丁50 mg缓解,当夜11时,突感腹痛剧烈,面色苍白,心率110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下降至8.5/4kPa,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轻度腹肌紧张,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抽取腹腔内有血性液体,诊断为胃溃疡穿孔,行胃次全切除术,病理报告:胃溃疡.
-
胃溃疡穿孔误诊阑尾炎1例/B超误诊肝内胆管结石为肝血管瘤1例/中期妊娠引产并完全植入胎盘1例
-
胃溃疡穿孔综合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手术结合抗酸、抑菌及生活指导综合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市两院近三年胃溃疡穿孔采用综合治疗措施的病例共67例并随访12个月,与之前三年的61例单纯行胃溃疡手术加奥美拉唑治疗的病例进行比较,观察疗效.结果 67例患者,57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溃疡复发6例(均为胃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出现幽门梗阻等并发症3例,其余48例患者术后来再出现明显消化道溃疡症状.而对照组61例患者中完成随访50例,其中溃疡复发9例(6例为胃溃疡穿孔修补术患者,3例为胃溃疡局部切除术患者),出现幽门梗阻等并发症4例,其余37例患者术后未再出现明显消化道溃疡症状.结论 手术结合抗酸、抑菌和生活指导等综合治疗胃溃疡穿孔效果较好,可显著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胃溃疡穿孔行单纯修补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对照分析
目的 观察胃溃疡穿孔行单纯修补与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对照.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4年10月70例胃溃疡穿孔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修补组患者行单纯修补术,切除组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对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修补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明显较短,与切除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修补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少,但复发率明显较高,与切除组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溃疡穿孔行单纯修补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与胃大部切除术对比,可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但胃大部切除术复发率更低,在治疗时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相应术式.
-
胃溃疡穿孔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胃溃疡穿孔患者中健康教育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接诊的胃溃疡穿孔患者中选取100例进行研究,将选取的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疗效和SCL-90主要因子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SCL-90主要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胃溃疡穿孔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施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干预,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并显著提高疗效,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广泛推广并应用.
-
观察普外科运用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普外科运用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96例胃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式来划分,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腹腔镜治疗),每组48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外科运用腹腔镜治疗胃溃疡穿孔,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