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核医学的应用进展

    作者:彭京京

    核医学是一门年轻的,生命力旺盛的学科,以追踪分子为特征,本质上是分子医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把基础医学过渡到临床医学的好桥梁.本文介绍核医学的临床进展和应用的经验.

  • SUV小于2.5的孤立性肺结节18F - FDGPET/CT诊断价值初探

    作者:李文婵;姚稚明;屈婉莹;陈聪霞;刘甫庚;刘秀芹

    目的 正电子断层显像(PET)通常以标准摄取值(SUV)≥2.5为肺癌诊断标准,但仍有部分SUV< 2.5的孤立性肺结节( SPN<2.5)为肺癌.本研究旨在分析SPN<25氟代脱氧葡萄糖(18F- FDG) 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51例18F-FDG PET/CT早期显像SUV平均值(SUVavg)< 2.5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纳入研究.对SPN放射性摄取测量采用两种方法: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测量SPN的早期及延迟显像的SUVavg、SUVmax及其早期-延迟变化率(△SUVavg、△SUVmax).37例以病理诊断及14例以2年以上临床随诊结果 为终诊断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 51例SPN<25患者中,良性11例,恶性40例.虽然良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均有高于良性的趋势,特别是△SUVavg、△SUVmax.以△SUVmax>0为诊断阈值,18F- FDG PET/CT诊断恶性SPN的敏感性68.4%、特异性60.0%、准确性66.7%、阳性预测值86.7%及阴性预测值33.3%.视觉分析:无FDG摄取的SPN<2.59例中,5例为良性,4例为恶性;有FDG摄取的SPN<2.542例中,6例良性,36例恶性,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2.良恶性SPN<2.5的CT密度及大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PET和CT信息分析SPN<2.5,18F- FDG PET/CT诊断恶性SPN<2.5的敏感性97.5%、特异性54.5%、准确性88.2%、阳性预测值88.6%、阴性预测值85.7%.结论 单纯以SUV≥2.5为标准鉴别诊断SPN会导致肺癌的漏诊.对于此类结节,△SUV有较高的肺癌阳性预测值;FDG摄取视觉分析能提高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准确率;综合FDG PET和CT分析的PET/CT能显著提高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特异性较低.

  • 肺腺癌和鳞癌FDG摄取与临床分期关系研究

    作者:李明焕;于金明;刘宁波;张品良;付政;杨国仁

    目的:对比肺腺癌和鳞癌FDG-PET/CT显像,研究肺腺、鳞癌的原发灶FDG摄取与肿块大小、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2004年6月~2007年4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拟诊肺癌患者中,并经病理或细胞学诊断证实的腺癌患者94例和鳞癌患者65例,比较二者原发灶大小(大径表示)和FDG摄取(SUVmax)的差异,再进一步按照不同分期分组,分析腺、鳞癌原发灶FDG摄取与肿瘤大小以及临床分期的相关性.结果:鳞癌原发灶的大径大于腺癌(3.87±1.83cm Vs 3.08±1.56cm,P=0.004);鳞癌原发灶的SUVmax也大于腺癌(11.32±5.59 Vs 9.22±4.73,P=0.012),鳞癌和腺癌的大小都与SUVmax呈显著正相关(分别r=0.587,0.652;P均=0.000),腺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有显著性差异(P=0.000),而鳞癌不同临床分期间的SUVmax无显著性差异(P=0.662),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腺癌的SUVmax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420,P=0.000),鳞癌SUVmax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r=0.083,P=0.509).结论:肺癌FDG摄取受肿瘤大小和病理类型的影响,肺腺癌的FDG摄取与临床分期正相关而肺鳞癌的FDG摄取与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 胃肠道间质瘤18例的18F-FDG PET/CT显像及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赵春雷;陈自谦;钱根年;李天然;王楷堂;李铭山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其相应病理学表现,以提高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18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PET/CT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总结病灶特点,并与既往PET/CT报告及病理报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18例间质瘤,原发瘤灶均为单发,其中良性3例、潜在恶性5例、恶性10例,3例良性病变PET显像均为阴性表现,潜在恶性及恶性间质瘤15例均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核素异常浓聚灶,CT表现3例良性间质瘤均表现为边界清楚、光滑肿块影,潜在恶性及恶性间质瘤CT表现不一,多数病灶内可见坏死、囊变区,部分病灶内可见出血,少部分病灶内密度均匀,呈软组织密度;大部分病例可准确定位、定性诊断,少数病例定位诊断及病理学分型不明确.结论 PET/CT在对间质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可鉴别间质瘤良、恶性,且一次扫描可判断肿瘤有无转移,但对于间质瘤恶性程度分级上还有一定困难,后确诊有赖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 老年女性胸椎伴髋臼结核误诊为恶性转移瘤1例报告

    作者:侯黎升;何勍;阮狄克;李海峰;程实

    1 病例资料 女性患者,70岁,主因双季肋区疼痛4个月余,于2016年2月14日收入我院.患者于2015年10月无诱因出现左季肋区疼痛,数日后右侧出现同样症状,无咳嗽、咯血、胸闷等症状.20日起在当地某医院骨科与呼吸科门诊间交替就诊,行腰椎X线检查示:腰椎退变;肺CT检查示肺纹理增多,分别给予口服止痛药物和抗炎治疗疼痛均无缓解.11月23日更换医院就诊,行胸腰椎X线检查(图1A),影像报告:脊椎退变,更换止痛药物无效;12月20日胸部X线片示左肋膈角变钝,考虑胸腔积液,给予抗炎后疼痛仍加重.2016年1月17日至第3家医院,行腰椎MRI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等检查均显示无异常.

  •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作者:刘东锋;张峰;潘贤成;郑涛;石芳;王凯旋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不同类型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不同表现,以提高该方法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对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小肝癌、结节型肝癌和巨块型肝癌各40例进行回顾性评价.使用德国Siemens Biograph Turepoint 40 PET/CT成像仪和18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对所有病例进行PET/CT显像检查,依托半定量评估基础,计算大标准摄入值(SUVmax).结果 在40例小肝癌患者中,21例(52.5%)、在40例结节型肝癌中,24例(60.0%)和40例巨块型肝癌中,37例(92.5%)病灶延迟相SUVmax较早期相升高(F=16.714,P=0.000);小肝癌患者早期相和延迟相SUVmax分别为3.99±1.40和4.17±1.99(t=-1.406,P=0.168),结节型肝癌患者早期相和延迟相SUVmax分别为5.04±1.87和5.23±2.25(t=-1.364,P=0.180),巨块型肝癌患者早期相和延迟相SUVmax分别为6.98±2.57和8.10±3.11(t=-4.119,P=0.000),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种类型肝癌之间早期相SUVmax值存在差异(F=22.765,P=0.000),延迟相SUVmax值也存在差异(F=26.435,P=0.000).结论 在HCC,随肿瘤直径的增大,双时相显像诊断的可能性增大.

  •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姚树展;侯中煜

    多发性骨髓瘤是原发于骨髓的恶性肿瘤,表现为浆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殖性改变.病理学及影像学上以多发性溶骨性破坏为主.本文综述了多发性骨髓瘤的常规X线、CT、MRI的影像学特点及PET/CT的诊断价值.

  •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后期用18F-FDG PET/CT显像预测预后是否优于化疗中期?

    作者:李蕙旨;吴湖炳;王全师;李洪生;周文兰;田颖;董烨

    目的: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在化疗中期和中后期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判断预后的价值差异。方法 DLBCL初诊患者142例,于标准化疗第3~4个疗程结束进行首次18F-FDG PET/CT评价为化疗中期组,于标准化疗5~8个疗程结束进行首次PET/CT评价者为化疗中后期组,两组各有71例,首次PET/CT显像结果记录为阴性和阳性。所有患者随访18~114个月(平均28.73个月),根据随访结果计算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比较化疗中期组与中后期组患者首次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化疗中期组18F-FDG 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率分别为63.4%、36.6%,化疗中后期组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率分别为66.2%、33.8%,两组PET/CT显像阴性率及阳性率无明显差异(χ2=12.423,P>0.05)。PFS比较,化疗中期组首次18F-FDG 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分别为63.56和19.23个月(P=0.000),化疗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的PFS分别为65.78和24.32个月(P=0.000)。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者PFS时间无显著性差异(63.56 vs 65.78个月,P=0.613);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阳性者PFS时间也无显著性差异(19.23 vs 24.32个月,P=0.274)。PFS率比较,化疗中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率分别为73.3%、15.4%(χ2=12.423,P=0.000);化疗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和阳性者PFS率分别为74.5%、16.7%(χ2=12.423,P=0.000)。化疗中期组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阴性者的PFS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73.3%vs74.5%,P=0.613);化疗中期和中后期组首次PET/CT显像阳性者的PFS率也无显著统计学差异(15.4%vs 16.7%,P=0.274)。结论 DLBCL在化疗中期和化疗中后期进行18F-FDG PET/CT显像均可较好地判断预后,在化疗中后期行PET/CT显像判断预后并不优于化疗中期,因此在化疗中期行18F-FDG PET/CT进行预测预后是合适的,不必延后到化疗中后期。

  • 18F-FDG符合线路半定量分析对肿瘤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

    作者:邓咏梅;张金山;姚红霞;黎康弟

    目的:分析18 F-FDG符合线路SPECT/CT显像骨骼代谢升高的原因,为临床肿瘤骨髓浸润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收集因有肿瘤病史或疑为肿瘤而行18 F-FDG SPECT/CT显像、目测骨骼代谢升高的患者48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采用半定量法测量骨骼代谢升高大浓层面的平均放射性计数( T)与纵隔相同面积的平均放射性计数( N),并计算其比值( T/N),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 ROC曲线)确定T/N诊断肿瘤骨髓浸润的佳临界值,骨骼18 F-FDG阳性诊断标准为T/N>1,同时参考其他影像学检查或病理检查结果或随访3~6个月。结果(1)18F-FDG阳性28例,良恶性分别为4例和24例;阴性20例,良恶性分别为15例和5例,良恶性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11,P=0.0023);(2)良恶性T/N值分别为0.97±0.37与2.51±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14,P<0.001);18 F-FDG阳性者与阴性者的良恶性T/N值分别为1.55±0.23、3.11±1.31和0.78±0.10、0.70±0.39,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5,P=0.026),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75,P=0.064);(3) ROC曲线确定T/N值的佳阈值为1.34,即病灶T/N≥1.34作为肿瘤骨浸润的判定标准,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9%和81.2%。结论18 F-FDG SPECT/CT符合线路显像能用于肿瘤骨髓浸润的诊断,半定量指标T/N值>1提示骨恶性浸润可能,佳阈值以1.34为佳。

  • 13N-NH3PET在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与放疗损伤鉴别中的意义

    作者:陈维安;张祥松;金华伟;余振华;梁宏;胡平

    目的 初步探讨13氮-氨(13N-NH3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后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27例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全部做了13N-NH3PET,所有患者均有MRI检查结果,并且通过手术病理、穿刺活检获得了临床终诊断.分别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至少在三个断面同一位置连续两帧以上出现高度或中度摄取为阳性,无摄取或相对低的摄取为阴性;同时测定病灶/脑白质(L/WM)比值.结果 14例肿瘤复发患者13N-NH3PET显像阳性,13例脑组织放疗损伤或坏死的患者 13N-NH3PET显像阴性.复发瘤灶组织L/WM值为1.77~1.96(1.87±0.10);放疗损伤或坏死灶L/WM值为0.67~0.91 (0.80±0.13);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同期MRI诊断复发阳性率为85.7%,放疗损伤或坏死的阳性率为76.9%.结论 13N-NH3 PET显像在脑星形细胞瘤术后复发与放疗损伤或坏死的鉴别中有优势.

  • 13N-NH3PET在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维安;张祥松;金华伟;梁宏;胡平

    目的 探讨13氮-氨(13N-NH3)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在脑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7例拟诊胶质瘤患者进行13N-NH3 PET动态显像,所有患者均有MRI或CT检查结果,并且通过手术进行病理分级.分别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至少在三个断面同一位置连续两帧以上出现无摄取或相对低的摄取且病灶与健侧对应位置放射性计数比值小于1.2定为阴性,高度或中度摄取且病灶与健侧对应位置放射性计数比值大于1.2定为阳性;同时测定肿瘤组织(T)与脑白质(WM)的比值以及灌注指数(PI).结果 29例星形细胞瘤中,经病理分级证实Ⅰ级4例,Ⅱ级8例,Ⅲ级9例,Ⅳ级8例.Ⅲ~Ⅳ级显像均见摄取(+);Ⅰ~Ⅱ级有1例未见摄取(-).Ⅰ~Ⅱ级星形细胞瘤T/WM比值为0.97~2.07(1.62±0.67),Ⅲ~Ⅳ级T/WM比值为1.75~2.53(2.18±0.48).Ⅰ~Ⅱ级PI值为0.74~2.01(1.52±0.83),Ⅲ~Ⅳ级PI值为1.92~2.69(2.33±0.54).统计分析两组半定量指标(T/WM和PI)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13N-NH3 PET可以对脑星形细胞瘤进行初步病理分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