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令人难忘的海地伤员
海地总理府前,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在此开设第一个医疗救助点.周围受伤的民众像潮水般拥上来,其中有两位伤员让我终生难忘.
-
爱,在生命之外
2010年1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7.3级大地震降临海地.倾刻之间,首都太子港沦为一片废墟.
-
海地疫情表明年龄与人类感染皮肤炭疽的敏感性无关
-
2000-2001年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脊灰暴发情况
-
海地救援的背后,志愿还是作秀?
主持人:新年伊始,一场灾难降临人间.1月12日,海地发生两百多年不遇的7.3级特大地震,首都太子港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目前已有十多万人死于这场灾难.首先让我们为那些死去的生命默哀.
-
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膳食营养状况
青海地处高原,高寒、缺氧,经济落后,生活水平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较为低下,为了解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营养状况、膳食特点,分析学生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学生进行营养指导,对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进行了营养与膳食调查.
-
任重道远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事业
进入2010年,地球上的强地震活动非常频繁,海地地震、智利地震、我国青海玉树地震、新西兰南岛地震等等接连不断.人们在奋力抗震救灾之余发现,同样是强烈地震,有的伤亡惨重,有的损失不大,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何在呢?这是全人类都在关注的话题.
-
海地震后霍乱暴发的防控与溯源:经验与教训
当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时53分9秒,里氏7.0级强震使海地地动山摇,重创了美丽的太子港,造成20余万人死亡,30余万人受伤.地震灾后,海地又遭受传染病暴发的打击,出现了自20世纪以来单个国家中的大的霍乱流行.自2010年10月19日诊断了首例霍乱患者,截止到2011年1月1日,已造成17万余例感染,3600多例死亡[1],暴发病原确认是霍乱弧菌O1群El Tor生物型的稻叶血清型产毒株[2-3].
-
海地地震医疗救援中若干问题及其启示
加勒比岛国海地2010年1月12日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首都太子港及该国大部分地区严重受灾,截至2010年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确认,此次地震已造成11.3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积极向海地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我国国际救援队于14日凌晨抵达灾区并展开救援.此次地震医疗救援由多个国家和组织的医疗机构参与,是一次典型的重大灾害国际救援行动.
-
海地暴发麻疹
海地在1994年开展了全国范围的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9月龄~14岁的儿童估计接种率>95%.由于开展此次活动,海地保持6年无麻疹病例报告,但MV常规接种率比较低,结果形成一个入口>100万的5岁以下儿童的易感人群,因此造成发生新的麻疹流行的危险.随后在1999年实施MV后续强化免疫活动,但这次活动未使目标儿童接种率达到预期的目标.
-
2003年宾夕法尼亚州一位到海地旅游的美国人发生致命性呼吸道白喉
-
多米尼加共和国和海地2000年的脊髓灰质炎暴发
2000年7月12日~11月18日,多米尼加共和国发现19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其中6例经实验室证实分离到Ⅰ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19例AFP病例(9月龄~21岁)中,16例(84%)≤6岁,未接种14例,未全程接种5例。在海地实验室仅确诊1例Ⅰ型脊灰病毒,该例系一2岁未全程接种之儿童,8月30日出现麻痹。虽然进行了严格的病例搜索行动,终未发现另外病例。
-
海地地震灾区医疗救援特点与对策
目的 针对此次海地地震的自身特点,分析中国国际救援队在灾区紧急医疗救援的救治措施及遇到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灾害医疗救援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海地地震灾害紧急医疗救援工作的信息数据为基本资料,运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开展的紧急医疗救援工作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 2010年1月13日至1月27日,为期15天的海地救援,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共计2500余名,包括700名外伤换药、150多例清创缝合手术、救治危重病伤员12例;挖掘出8具中国烈士遗体和7具包括联合国驻海地稳定特派团总指挥Annabi、副总指挥Costa在内的联合国官员遗体.结论 快速、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高质量完成救援任务的基础;独特的工作流程是完成紧急医疗救援任务的保证;医疗队员专一多能是参加国际救援的需要;医疗装备制式化是适应国际救援的需要.
-
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海地地震灾区医疗救援工作回顾
海地地震后33 h,包括地震专家、工兵、各科医务人员共50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携带必须的药品和设备,即飞抵太子港.一下飞机全体队员就投入紧张救援工作.当地情况非常糟糕,安全形势严峻.挖掘出8位中国烈士和几位联合国官员的遗体.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医务人员深入灾民点展开医疗救治工作,经常连续工作十多个小时,建立了第一家流动医院,并积极参加国际流动医院的工作,制作了有关防疫和心理健康的法语传单,并组织2000多名当地志愿者开展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在废墟上喷洒了消毒液,分发了消毒药片和口罩.海地政府未能组织有效的医疗救治,外国医疗队出于安全的考虑也未能深入灾民点.中国医务人员执行任务时常请求荷枪实弹的防暴警察全程警卫.
-
海地地震救援中危重伤员的救治分析
海地地震后,2010-01-14-26,中国际救援队流动医院收治伤病员2 500多例,其中危重伤员12例:外伤创面严重感染6例,挤压综合征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2例,休克1例.分别根据病情给予清创、抗感染、补液扩容以及切开减压治疗,所有患者病情稳定,10例伤员好转出院,2例转入医院进行透析治疗.流动医院对灾后危重伤员的救治意义重大.在灾区的特定条件下首先应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再根据情况进一步治疗.多学科合作非常重要.但流动医院在规模、人员、设备方面受到限制.
-
国际救援医学重任——海地大地震,救援强音
2010新年伊始,远在加勒比海北部、伊斯帕尼奥拉岛(即海地岛西部)的国家海地,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早晨5时53分,发生了里氏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06里,震中距首都太子港仅15公里,人员伤亡、建筑破坏十分严重.这是自1770年240年来海地发生的强地震,总统府、议会以及一些重要建筑,包括联合国驻海地机构遭受重创.令人十分关注的是,我国参加的联合国的维和部队、有关中资机构的人员,以及港澳台同胞、华侨华人的安全,目前已知有8名中方人员下落不明.
-
饮食习惯与环境危机
古谚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当现代化大城市居民为精致饮食引起的富贵病而烦心的时候,今年国际上几乎无顶警地爆发粮荒问题,全球粮食储备量下降至25年来的低点,仅能供应60天的需求.粮荒冲击的受害者主要是贫穷国家,如粮食依赖进口的国家海地,贫民被迫以黄泥、盐、蔬菜油混合制成的泥饼干充饥,其他众多第三世界国家亦相继爆发饥民暴力示威.
-
赴海地维和防暴队登革热防治体会
2005年4月,我维和防暴队前往海地首都太子港执行为期8个月的维和任务.海地属热带雨林气候,雨量充足,蚊虫密度高;且由于连年战乱,太子港卫生状况极差,登革热流行严重,对我防暴队员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现就我防暴队登革热发病情况及防治体会报告如下.
-
关键词:
-
从"齐二药事件"看药品技术监督的重要作用
假药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美国曾于 20 世纪初发生过"二甘醇"药害事件,用了近两个月才查清原因;海地发生"二甘醇"药害事件,用了几年才查清原因."齐二药事件"是 2006 年 5 月在我国广州市发生的危害较大的一次药害事件,广东省药品检验所仅用了 5 天时间,就从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中检出"二甘醇",并建立了相关检测方法,为临床救治病人提供了宝贵时间,为相关部门准确、及时查处该事件提供了有力依据.由此不难看出,药品检验所在应对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及药品打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