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原因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妙珊;伍昌林;周雪敏;党鑫堂;朱奕;邵超鹏

    目的 分析输血前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原因及意义,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2013年1月~2016年5月我院微柱凝胶法次侧交叉配血凝集患者,按照病种分组分析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比例,次侧配血凝集率与输血次数、输血反应的相关性;采用抗人球蛋白试验、放散试验、抗体筛选鉴定、药物性抗体筛查及RBC形态结构分析等方法研究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原因.结果 调查分析微柱凝胶卡交叉配血45 672人次,其中325例次侧配血凝集,凝集率为0.71%;次侧配血凝集主要病种为血液系统疾病、ICU重症及急诊抢救、烧伤等;血液病患者次侧配血凝集率与输血次数、输血反应率、输血效率等均成正相关性(P<0.05);ICU重症、急诊和烧伤等患者次侧配血凝集率与输血次数、输血反应率、输血效率等无相关性(P>0.05);次侧配血凝集原因主要有:患者红细胞形态结构变化、血浆蛋白影响、供者血清同种抗体、药物性抗体、加样量不当及技术因素等;由免疫因素与非免疫因素引起的次侧配血凝集原因的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原因很多,非免疫因素导致交叉配血次侧凝集比例较高,输血反应与输注无效率较低;而免疫因素引起的次侧凝集比例低,但输注无效率高,且较易引起输血反应.

  • 216例交叉配血患者次侧凝集的分析

    作者:韩亚男

    目的:通过对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传染病患者的临床输血交叉配血次侧凝集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850例临床输血的患者中,216例次侧出现凝集的EDTA抗凝血样用微柱凝胶法分别进行不规则抗体的筛查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对照试验,并记录实验结果,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16例患者抗筛结果为抗筛细胞Ⅰ、Ⅱ、Ⅲ均为阴性,交叉配血结果为主侧阴性,次侧阳性均为1+~2+的凝集,其自身对照试验为1+~2+的凝集,且凝集强度均大于或等于次侧的凝集强度,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为1+~2+的凝集,且凝集强度均大于或等于次侧的凝集强度。结论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的同时应做抗体筛查与自身对照试验,在抗体筛查阴性的情况下,如果次测凝集强度不大于自身对照时,可以不做吸收放散试验,安全放心的输血,临床输血无输血不良反应。

  •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次侧凝集的临床因素分析

    作者:于彩霞;王建明;胡哲英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是近年来各医院输血科普遍使用的一项免疫分析方法。不仅可以检出IgM类血型抗体,也可检出IgG类不完全抗体,极大降低了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1]。它充分利用了分子筛技术,具有标本用量少,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可长期保存等优点,其作为一项免疫学检测技术,在输血界已逐渐作为常规应用[2],但该方法在配血过程中常出现次侧凝集的阳性结果,若不能快速作出正确合理的分析和处理,则会影响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和安全性。通过对使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过程中出现次侧凝集反应的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其发生可能与受血者本身的疾病情况有一定关系。

  • 输血次数与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关系研究

    作者:刘银;陈波;周晔;唐晓峰

    目的 探讨输血次数与微柱凝胶配血次侧凝集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二院长征医院收治的318例多次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累计1 250次微柱凝胶配血检验记录.结果 318例患者中,第一次输血时呈现次侧凝集阳性率为48.7% (155/318),此后检测过程中出现过次侧凝集阳性率为60.4%(192/318).后续输血过程中有60例初始阴性患者发生此次凝集,其中,51例是在第2、3次输血时发生凝集;另有23例首次检验阳性患者后续转为阴性.结论 重复输血可引发交叉配血次侧凝集,但并不是充分条件,对重复输血患者需要在初期备血阶段就加强对次侧凝集检测的关注度.

  • 肿瘤患者交叉配血单一次侧不合95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娜;陈玉娟

    目的 分析肿瘤患者微柱凝胶法(MGT)交叉配血单一次侧不合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的95例住院肿瘤患者.结果 人为因素失误1例,纤维蛋白含量过高8例,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例,直抗阳性84例.结论 肿瘤患者MGT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主要来自直抗阳性.

  • 直抗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观察

    作者:王娜;陈玉娟

    目的:观察微柱凝胶法直抗(DAT)阳性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交叉配血主侧相合次侧不合,DAT阳性的25例输血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挑选100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且DAT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白蛋白(ALB)、球蛋白(GLB)以及输血前后的胆红素(TBIL、DBIL、IBIL)、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并评估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输血前后的Hb、Hct、RBC显著性升高(P<0.05),TBIL、DBIL、IBIL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比对照组GLB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TBIL、DBIL、IBIL、ALB以及输血前后血象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无效输血率1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细胞输注对于DAT阳性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肿瘤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 微柱凝胶配血次侧凝集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红细胞输注疗效的探讨

    作者:冯红梅;杨玉娟;杨小榕;马晓桂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法配血次侧凝集患者的免疫功能及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规范、科学、有效、合理的利用血液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7例微柱凝胶法配血仅是次侧凝集而血型鉴定无误,抗筛阴性,自身对照阳性的患者,与35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的患者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的含量进行比较,并评估红细胞输注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微柱凝胶法配血次侧凝集患者的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 (12.19±3.063) mg/L、IgA (2.665±1.025) mg/L、IgM (0.836±0.499) mg/L的含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血清补体C3 (0.739±0.306) mg/L,C4 (0.209±0.096) mg/L则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共输血91次,其中无效输注43次,无效输注率47.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次侧凝集患者的免疫状态有改变,红细胞有效输注率低,输血需谨慎.

  • 680例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结果分析

    作者:张慧莲;杨婷;于洋

    目的 对交叉配血次侧凝集进行分析.方法 对680例交叉配血次测凝集血型鉴定无误,抗筛阴性的患者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加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结果 680例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标本 679例DAT阳性强度高于次侧凝集强度,用于临床无不良反应.结论 DAT阳性高于交叉配血次侧凝集强度的血制品用于患者安全可行.

  • 微柱凝胶法配血次侧凝集在临床的应用

    作者:冯红梅;杨小蓉;吴妹娟;余佩芝

    目的 通过对微柱凝胶法配血次侧凝集患者的生化指标及病程分析,探讨其在临床中的价值.方法 把27例微柱凝胶法配血仅是次侧凝集而血型鉴定无误、抗筛阴性的患者作为试验组,35例同类型疾病但配血主次侧均相合的患者作为患者对照组;2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回顾分析其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C-反应蛋白(CRP)、B-型脑尿钠肽(BNP)的含量,并进行合并症和病死率的统计.结果 27例次侧凝集的患者中有肺部感染者占了77.8%.试验组BUN、Cr、CRP、BNP阳性率分别是85.2%、55.6%、96.3%、88.9%,与患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BUN、Cr、CRP、BNP含量平均水平分别是(16.55±8.02)mmol/L、(177.7±165.1)μmol/L、(71.54±61.89)mg/L、(864.15±1162.33)pg/mL,除Cr与患者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与患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患者对照组病死率分别是66.7%和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柱凝胶法配血次侧凝集提示患者病程严重,次侧凝集可以作为判断病程预后的一个指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