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末梢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动态测定在胃癌的发生与发展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念顺;刘振义

    为进一步探讨肿瘤进展中末梢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实际变化情况,我们选择经电子胃镜和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同时选择健康人群作正常对照,通过进行白细胞分类,根据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用以观察胃癌患者的病程进展程度.

  • 用末梢血检测HBsAg

    作者:邢燕燕

    儿童血管比较细,有些儿童静脉血不好采,增加患者的痛苦,用耳垂微量全血代替静脉采血,用0.9%氯化钠溶液稀释法,通过对100人份血清对比检测,结果相符,现将具体作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 末梢血和静脉血Coulter-JT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俊;朱红青;陈如昌;王碧君

    随着检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检测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机器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作血常规检测已逐步替代过去传统的手工操作.为了解末梢血和静脉血Coulter-JT血细胞计数仪的检测结果有无差别,本文作了实验比较,现报道如下.

  • 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何昭霞;李灵;陈杰

    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20例进行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分别进行末梢血、静脉血采集,比较两种采集标本检测结果.结果:120例患者静脉血及末梢血血常规检查结果除MCH一项外,末梢血RBC、Hb、Hct、MCV、MCHC、PLT水平均低于静脉血,WBC水平高于静脉血,统计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性试验结果比较中末梢血CV值明显高于静脉血(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采血检验结果较稳定,且数值较末梢血准确,血常规检查时应使用静脉采血.

  • 末梢血与静脉血紫外速率法检测 G-6-PD 活性的比较和应用

    作者:梁乔慧;黄玉庭

    目的:比较同一患者末梢血与静脉血紫外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的结果差异,评估末梢血标本直接速率法测定G-6-PD的可行性。方法:静脉血标本使用EDTA-K2抗凝,离心沉淀吸取红细胞溶血后速率法检测。末梢血标本混匀溶血离心沉淀后取上清液速率法检测,同时测定其血常规,得其压积,测得的结果除以其压积。结果:两种标本检测结果比对显示,末梢血标本结果比静脉血标结果均偏高(24±4)%。末梢血标本结果乘以0.76较正后,两组结果高度的一致,经统计学计算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直接速率法测定G-6-PD过筛实验中,末梢血样本也可以直接测定G-6-PD,通过如下计算得结果:G-6-PD活性浓度=末梢血结果/红细胞压积×0.76。该方法适合在标本不便采集或患者不想抽血时使用,更适合于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常采手指血(末梢血)的医院使用。

  • 高效价冷凝集素致血细胞计数错误1例

    作者:郭明卫;郭学民

    患者,女,66岁,于2006年1月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住院治疗.在进行血液细胞分析时,出现异常结果:WBC 8.7×109/L,RBC 1.16×1012/L,HGB 78 g/L,MCV 104.4 fl,MCH 67.0 pg,MCHC 641 g/L,HCT 12.1%,PLT 598×109/L.复查时发现末梢血一旦吸入稀释液后,便立即凝集成红色细胞颗粒状,沉于杯底,考虑可能因为患者血清中存在高效价冷凝集所致.

  • 末梢血动脉化与动脉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对比

    作者:沈丹

    采取动脉化的末梢血进行血液气体分析,简捷、病人痛苦小,日益受到临床的欢迎.

  • 任丘市学龄前儿童血铅、锌、钙、铁水平的测定

    作者:黄瑞茶;丁玉柱;韩清河;王二钗

    随着现代工业交通的发展,环境中的铅污染日趋严重,空气、土壤、水、食物、汽车尾气、油漆以及油漆玩具、学生用品(钱币、彩笔)生活用具(水壶、陶瓷炊具、化妆品等)均含有铅.了解任丘市区学龄前儿童血铅、锌、钙、铁水平.我院对任丘市区1 980例3~6岁的儿童进行末梢血血铅、锌、钙、铁测定.结果报告如下.

  • 末梢血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琴

    目的:探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末梢血C-反应蛋白(CRP)联合白细胞(WBC)的应用价值.方法:自我院儿科接诊感染性疾病患儿中选取84例,病毒感染组与细菌感染组,各组42例,另取健康对照组50例,职末梢血行CRP、WBCW测定.结果:病毒感染组,CRP阳性率为9.52%,WBC阳性率为7.14%;细菌感染组CRP阳性率为76.19%,WBC阳性率为50.00%;细菌感染组CRP、WBC均高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病毒感染组CRP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鉴别中,末梢血CRP、WBC联合检测,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 高原环境下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结果之间的差异

    作者:更却措毛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健康藏族居民190例,采集其末梢血和静脉血标本,分别于采集后0h,8h,24h,48h以及72h开展血液检测.结果:采集后立即开展检测时,末梢血同静脉血之间的血常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末梢血同静脉血具有高度相关性;采集后48h的MCHC、MCV以及采集后72h的MAV、MCHC、HCT、逝H、PLT结果和立即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备时段RBC、WBC、HGB结果和立即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由于高原环境较为特殊,因此末梢血检查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因此应以静脉J血检查为主,同时为了使血液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应在采集后48h内开展检测.

  • 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构建

    作者:普芝;刘治娟;次仁卓嘎;德吉卓嘎;陈宇涵;陶哄哄

    目的: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验结果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告知体检者详情并取得同意的情况下,分别用两种方式采集未梢血和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两组血常规检测指标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比,两组在MCH以及HCT指标含量上无明显化差异,统计学意义不存在,P>0.05;静脉血检验组的Hb、RBC、MCHC以及PLT指标含量均比未梢血检验组高,两组存在明显化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静脉血检验组在MCV以及WBC指标含量均比末梢血检验组低,两组存在明显化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测中,两种检测方式在检验结果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静脉血检测方式能够将血样中的各项指标检测的更加显化,值得在检验科室中推广.

  •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观察比较

    作者:王丽

    目的分析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结果差异.方法选择90例血常规检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集末梢血和静脉血,采集后对结果进行评定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WBC、RBC、HGB、PLT等各项指标分析,乙组的各项指标低于甲组,数据资料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查中末梢血和静脉采血对结果影响小,末梢血的检查指标不如静脉血准确,因此建议在分析阶段选择静脉血.

  • 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与静脉血对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赵天军

    目的:研究采用末梢血与静脉血两种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健康体检患者共68例,征得患者同意后取患者末梢血与静脉血,对比两种检验方式下WBC、RBC、MCV、PLT水平差异性.结果:采用末梢血检验的对照组与采用静脉血检验的观察组在WBC、RBC、MCV、PLT水平对比上呈明显差异,对照组分别为(6.17±1.42)×10-9/L、(3.74±0.93)×10-12/L、(91.36±6.83)fL、(232.62±31.65) x10-9/L;观察组则分别为(5.56±1.18)x 10-9/L、(3.61±0.49) x10-12/L、(82.51±3.74) fL、(217.74±28.72)×10-9/L.结论:血液常规检验中取患者静脉血在检验结果准确性上优于末梢血.

  • 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梁炯芳

    目的:比较不同采血方法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行血常规检验患者,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静脉采血组和末梢采血组,每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血常规检验的结果。结果静脉采血组患者检测结果中的WBC、RBC、Hb、HCT以及MCV水平均高于末梢采血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PLT、MCH以及MCHC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静脉采血行血常规检查的检验结果较末梢采血稳定,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黎长征

    目的 研究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在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 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血检验有时更明显.

  • 应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洁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与未梢采血对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2例住院惠儿分别采集其静脉血与末梢血,进行血常规检验.结果:除MCH外,末梢血的RBC、WBC、Hb、MCV、Hct、MCHC、PLT水平均低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采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高于末梢采血.

  • 手指腱鞘巨细胞瘤误诊为上皮样囊肿1例报告

    作者:石磊;李月华(通讯作者)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9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环指远节疼痛,伴活动障碍。查体:左手环指中远节肿胀、压痛,无局部发热,远侧指间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末梢血循未见明显异常。查血象正常范围。
      X线表现:左手环指远位指间关节面下可见多发囊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楚,部分骨皮质不完整,侧位片示掌侧软组织包块,临近骨质受压侵蚀,X线诊断为上皮样囊肿。手术及病理:左环指远侧指间关节掌侧及背侧腱鞘组织内见有淡黄色组织,左环指远节近端基底部内外侧分别见有0.3×0.3c m大小淡黄色组织,界限较清,伴骨质缺损并波及指间关节面。病理诊断:腱鞘巨细胞瘤。

  • 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

    作者:王东蕾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方法:对本院近期进行血常规检查的80例患者分别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采样,比较两种采集方法对血常规结果的影响。结果:静脉血采集方法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水平均高于末梢血采集方法的指标,白细胞指标则低于末梢血,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采集更加精准,更有利于临床诊断,值得推广。

  • 血常规检测中末梢血与静脉血检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作者:李青华

    目的:分析对照血常规检测中采用末梢血与静脉血作为血样的测定结果。方法:以2014年1-7月在我院接受血液常规检查的250例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按随机抽签法,将全部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集静脉血与末梢血作为检验血样。结果:两组患者血样中的红细胞压积(HCT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含量比较差异不具显著性( P>0.05)。但观察组的红细胞(RBC )、血红蛋白(H b )、血小板(PL T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的白细胞(W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含量则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采用两种血样进行血液常规检测,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其中静脉血血样的检测指标明显,可反复检测,其结果更可靠,因此,建议临床采用静脉血实施血液常规检测。

  • 两种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及快测血糖检验的比较分析

    作者:张美雪

    目的:探讨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及快测血糖检验中的差异。方法:从医院进行体检的人员中随机选取60例受检人员,均进行静脉血和末梢血采集。应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常规,快测血糖仪测定血糖,比较不同采血方式所获得的WBC、RBC、HGB、HCT等血常规指标和快测血糖差异。结果:将两组血常规指标值及快测血糖值相比较,静脉组快测血糖值与末梢组相比,经过相关统计学的计算,检验结果不具备差异性(P>0.05);静脉组 RBC、HGB、HCT、PLT的参数均高于末梢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末梢组WBC稍高于静脉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采血方法对血常规检验结果影响较大,对快测血糖结果影响不大,静脉血采集能克服末梢血采集的弊端,血量够,检测结果所受干扰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652 条记录 10/33 页 « 12...78910111213...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