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内镜黏膜下剜除术治疗胃间质瘤

    作者:吴正奇;卢林芝;张志镒;张锦华;李世华;赵光源;刘金殿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剜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excavation,ESE)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 GST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12月~2014年6月经胃镜、超声内镜诊断为胃固有肌层 GISTs 33例,均采用 ESE治疗(标记、注射、环形切开、病灶剥离、创面处理)。结果术后病理证实33例均完整切除瘤体,手术时间10~69 min,平均46 min。住院时间7~28 d,平均10.9 d。术后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结果:胃肠平滑肌瘤6例,间质瘤26例,梭形细胞肿瘤1例;根据 NIH 危险分级,极低危31例,低危2例。3例术中出血,经内镜下热活检钳电凝止血或金属止血夹夹闭后成功止血,出血量50~300 ml,术中出血率9.1%(3/33);1例术后持续黑便,经禁食水,口服肾上腺素盐水及静脉药物止血、抑酸等治疗后缓解,术后出血率3.0%(1/33),总出血率12.1%(4/33)。2例发生穿孔,穿孔率6.1%(2/33),经钛夹成功夹毕,无死亡。术后6~12个月33例均复查全腹部 CT,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ESE 治疗 GST 安全、有效。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对比研究

    作者:潘金铎;刘兴国;吴文峰;陈镜沛;梁盛佳;廖毅平;陈国健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4月~2014年10月胃间质瘤切除术69例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38例,开腹组31例,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77.1±15.7) min,与开腹组(82.4±15.7)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390,P=0.169);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71.1±23.3)ml,显著少于开腹组(98.1±38.3)ml(t =-3.604,P =0.001);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40.7±6.8)h,明显短于开腹组(46.6±9.0)h(t =-3.090,P=0.003);腹腔镜组术后进流食时间(53.7±8.8)h,明显早于开腹组(59.2±9.7)h(t=-2.485,P=0.015);腹腔镜组术后肺部感染1例、胃漏1例,开腹组切口感染1例、胃漏1例,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腹腔镜组术后住院时间(7.9±1.5)d,明显短于开腹组(9.2±1.7)d(t=-3.286,P=0.002)。69例术后随访8~86个月,2例肿瘤复发,腹腔镜组及开腹组各1例。结论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 网膜囊路径腹腔镜胃后壁间质瘤切除8例报告

    作者:肖俊峰;暨玲;蔡华杰;朱恒梁;郑晓风;蒋飞照

    目的 探讨腹腔镜网膜囊路径切除法治疗胃后壁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的可行性. 方法 2006年9月~2011年9月腹腔镜下网膜囊路径切除胃后壁GST 8例.4例位于胃体后壁胃大弯,2例位于胃体后壁胃小弯,1例位于胃窦后壁,1例位于胃后壁靠近贲门.位于胃体后壁靠近胃大小弯的间质瘤,离断胃相关韧带,显露胃后壁,行局部楔形切除;位于胃窦或贲门的间质瘤,行远端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然后行消化道重建. 结果 6例成功行腹腔镜下网膜囊路径局部楔形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下近端胃大部分切除+胃-食管吻合,1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毕Ⅰ式吻合.手术时间30~ 90 min,平均60 min;术中出血量20 ~80 ml,平均50 ml.术后2~6d,平均4d进食流质.住院时间3~7d,平均5d.8例随访3~ 62个月,平均32.5月,无复发和吻合口狭窄. 结论 腹腔镜下网膜囊路径治疗胃后壁GST可行.

  • 腹腔镜下切除胃间质瘤25例报告

    作者:常青;党建锋;吴惠泽;云峰;崔小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个体化治疗胃间质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7月~2011年11月对25例胃间质瘤行腹腔镜下个体化切除.1例位于贲门,直径6.5 cm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1例位于胃窦前壁,直径4.5 cm,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切除术;16例位于胃底及胃体,直径2.0~5.5 cm,肿瘤充分游离后行腹腔镜下楔形切除术;7例胃后壁腔内型肿瘤,直径2.8~5.0 cm,行腹腔镜经胃肿瘤外翻切除术.结果 25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整切除肿瘤.平均手术时间84 min(53~16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8 ml(20~140 ml).标本切缘未见肿瘤残留,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间质瘤,CD117阳性25例,CD34阳性21例.术后除1例出现胃动力功能障碍,余胃肠功能恢复良好,无胃出血、狭窄及胃漏.术后平均住院8 d(6~13 d).24例随访3~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5个月),生存良好,无复发、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个体化的胃部分切除术可行、安全.

  • 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邻近贲门或幽门的胃间质瘤

    作者:崔明;吴齐;邢加迪;马逸远;苏向前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楔形切除治疗邻近贲门或幽门的胃间质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11月对5例特殊部位的胃间质瘤(3例肿瘤距离贲门≤5 cm,2例距离幽门≤5 cm)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进行胃楔形切除.切割闭合器切除肿瘤过程中,胃镜于胃腔内实时观察和调整切割缘位置,避免损伤贲门或者幽门,确保肿瘤完整切除且胃腔无狭窄. 结果 5例均成功完成腹腔镜联合胃镜胃楔形切除,肿瘤完整切除,无肿瘤破裂,无胃腔狭窄,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0~110 min,平均84 min;术中出血量10~50 ml,平均30 ml.术后中位排气时间3 d,中位进流食时间术后3 d.术后病理切缘均为阴性.1例术后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后缓解),其余4例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行胃镜以及钡餐造影,无胃腔狭窄.5例平均随访27.8月(8~34个月),未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结论 对于邻近贲门或幽门的胃间质瘤,腹腔镜联合胃镜行胃楔形切除是安全和可行的,符合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原则,可以避免胃腔狭窄.

  • 胃间质瘤的腹腔镜切除术

    作者:徐雪良

    胃间质瘤是来源于胃间叶组织的肿瘤,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大部分在内镜和CT检查时发现,术前病理确诊病例很少.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作者收治拟诊胃间质瘤行腹腔镜切除32例,报告如下.

  • 胃间质瘤中p16基因缺失和突变的研究

    作者:魏国;方国恩;毕建威;聂明明;申晓军;华积德

    本研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的方法对胃问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s,GST)中p16基因外显子2的缺失和突变进行检测,目的在于探讨GST中p16基因外显子2缺失和突变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 胃癌合并胃间质瘤6例分析

    作者:曹雪源;金美善;何亮;所剑;王权;姜晶

    胃癌同时合并胃间质瘤的病例少见,我院自2004-2010年共收治6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回顾分析2004-2010年胃癌手术病例1246例,发现胃癌同时合并胃间质瘤6例,占胃癌切除病例的0.48%.其中男5例,女1例;中位年龄63岁(44 ~ 86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隐痛不适,乏力,消瘦等,胃镜检查可见溃疡或肿瘤病变,病理活检确诊为胃癌.术前检查发现并发胃间质瘤2例(图1,2),未发现者4例.

  • 胃间质瘤伴胃癌10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卜君;钱昆;李小军;张明鸣;伍晓汀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为主要发生于胃肠道、肠系膜及腹膜上的以梭形细胞为主,少量为上皮样细胞或两者细胞混合的间叶源性肿瘤,GIST和胃癌同时存在于同一患者中较为罕见.现将我院2002年8月-2006年8月中243例GIST中伴发胃癌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胃间质瘤合并结肠多重癌一例

    作者:赵奎;朱宝松;吴永友;邢春根

    患者,女,70岁.因腹胀伴大便习惯、性状改变2个月来院就诊.查体:轻度贫血貌,腹平,全腹尤明显压痛,未及明显包块,直肠指检未及明显异常,无血染.

  • 284例胃间质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王峰;宋鹏;汪灏;钱晶;管文贤

    目的 总结胃间质瘤临床特征及治疗方式,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84例行胃间质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电话回访及门诊复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9月30日.统计分析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胃间质瘤患者预后关系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84例患者,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52例;年龄27~84岁,中位年龄60岁,胃间质瘤直径0.2~20 cm,中位直径4 cm,268例患者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其中CD117阳性的98.51%(264/268),CD34阳性的97.76%(262/268);改良NIH危险度分级:极低危41例,低危114例,中危58例,高危62例.17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62.32%),中位随访时间31.7个月(9.5~71.3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直径、改良NIH危险度分级与患者术后预后有关(P<0.05).结论 胃间质瘤是常见的腹腔间质瘤,外科治疗是主要措施,手术根治性切除、肿瘤直径和NIH危险度分级是影响胃间质瘤预后的主要因素,药物靶向治疗一定程度改善患者预后.

  • 胃间质瘤腹腔镜切除与开放手术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戴鹏;陈智;徐钧

    目的:比较胃间质瘤(GST)腹腔镜切除和开放手术方法的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胃间质瘤患者63例,其中37例采用腹腔镜切除(腹腔镜组),26例为传统开放手术切除(开放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情况及随访资料等。结果(1)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60.7±16.6)min,明显短于开放组的(127.7±31.3)min (t=11.023);腹腔镜组的胃管拔出时间短于开放组[(2.6±0.7)d vs(5.6±1.1)d,t=13.231],术中出血量更少[(56.8±10.0)ml vs(104.4±21.2)ml,t=11.927],住院时间更短[(5.8±0.8)d vs(10.9±1.4)d, t=18.3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腹腔镜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6.3个月,开放组中位生存期为48.6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无复发,开放组无复发生存率85.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相对于开放手术,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势。

  • 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联合食道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

    作者:克力木;李义亮;于文庆;阿里木;王自立;牛伟亚;张成;阿扎提;艾克拜尔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联合食道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联合食道裂孔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获成功,无并发症发生及中转开腹,术后7~9 d痊愈出院.结论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联合食道裂孔疝修补术能安全有效的处理胃食道多发病变,在掌握好手术适应症的条件下是安全可行的.

  • 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胃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苗瑞政;李乐平;王永康;于晓波;张敏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在胃间质瘤(GST)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4例GST组织中的MMP-2、MMP-9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GST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GST组织中的MMP-2、MMP-9阳性率分别为84.1%、81.8%,MMP-2、MMP-9随着GST恶性程度增高,其表达出现递增趋势(P<0.05),与肿瘤良恶性、生长方式、肿瘤大小、肿瘤中心有无坏死亦有明显关系(P均<0.05).MMP-2与MMP-9在GST中的表达阳性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r=0.6523,P<0.05).MMP-2、MMP-9阳性表达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表达者(P均<0.05).结论 MMP-2、MMP-9在GST中的表达可以作为判断其性质、恶性程度、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 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胃间质瘤致胃扭转一例

    作者:吴庆华;王明亮;郑民华

    患者 男性,60岁,因"突发上腹部阵发性绞痛伴非胆汁性呕吐,无法进食固体食物1 d"于2009年6月3日至上海市微创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就诊.上消化道钡餐X线(UGI)检查提示胃腔内双气泡影,十二指肠未见显影剂(图1),考虑为不完全性网膜轴型胃扭转伴幽门梗阻.胃镜检查证实诊断,以"α圈套法"缓解胃扭转.抽吸尽胃内容物后见胃体后壁处粗大卷曲的黏膜突入幽门部,无法进镜至十二指肠(图2).第2天行超声检查提示右上腹实质性肿瘤伴部分囊性变可能,肿瘤大小7.8 cm×4.8 cm,疑为胃腔外肿瘤,与胃关系密切(图3).予以胃肠减压、补液支持治疗后患者上腹部疼痛无缓解并出现频繁干呕,入院2 d后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探查见胃扭转好转,胃壁无缺血、水肿、坏死、穿孔,但仍可见延肠系膜轴的扭转带,扭转带远端的胃窦部呈剧烈蠕动表现(图4).

  • 复发性胃间质瘤合并肺软骨瘤的Carney三联征

    作者:张信华;何裕隆;蔡世荣;马晋平;徐建波;詹文华

    胃肠间质瘤(GIST)大多为散发病例.而少数GISRT出现在如Carney三联征一类多发肿瘤综合征中.Carney三联征包括GIST,肺软骨瘤,以及肾上腺以外的副神经节瘤中的两种或三种肿瘤类型~([1]).我科2005年收治一例同时合并胃间质瘤和左肺软骨瘤的患者,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 胃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巴明臣;黄祥成;卿三华;闻英;李国新;余江

    胃间质瘤(GST)是起源于胃壁间叶组织的间叶性肿瘤,其临床表现与胃癌、胃溃疡相似,缺乏特异性,临床医师对本病认识不足,胃镜下活检常出现假阴性,误诊率甚高[1].本文仅对我院1994年6月-2004年6月收治的病理诊断明确的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 胃癌的早诊与早治

    作者:季加孚;武爱文

    什么是胃癌
      简单讲,胃癌就是胃的一种恶性肿瘤。但胃恶性肿瘤不只是胃癌一种,还有胃间质瘤、胃神经纤维肉瘤等其他类型,胃癌指的是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

  • 39例胃间质瘤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汪志兵;姜宗丹;张振玉;张予蜀

    目的 探讨39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39例胃间质瘤患者,统计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39例胃间质瘤患者病理CD117阳性率92.3%,DOG-1阳性率91.4%,CD34阳性率89.7%.随访12个月,共38例,死亡l例.胃镜治疗22例患者,未发现复发,无死亡病例,未服用伊马替尼.开腹手术治疗17例患者,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胃间质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超声内镜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CD117、DOG-1和CD34是胃间质瘤重要的标记物,完整切除是首选治疗方式.

  • ≤5 cm胃间质瘤的CT表现与肿瘤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

    作者:王健;徐军良;胡红杰

    目的 探讨≤5 cm胃间质瘤(GST)的CT表现及其与肿瘤危险度分级的相关性,为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术中病理诊断提供影像学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3例≤5 cm GST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资料.依据病理结果和肿瘤危险度将患者分为生物学行为倾向良性组(极低和低危险度组)以及生物学行为倾向恶性组(中和高危险度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肿瘤直径在区分两组患者肿瘤危险度间的佳临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极低和低危险度组患者与中和高危险度组患者的肿瘤在分叶和溃疡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性别、临床症状、血清铁蛋白、肿瘤位置、生长方式、囊变和钙化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极低和低危险度组患者与中和高危险度组患者的肿瘤在平扫CT值、动脉期CT值、静脉期CT值、动脉期增强幅度、静脉期增强幅度和患者年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大径和小径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以肿瘤大径区别两组患者肿瘤危险度分级中的曲线下面积、佳临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04、1.6 cm、92.3%和75.4%,以肿瘤小径区别两组患者肿瘤危险度分级中的曲线下面积、佳临界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13、1.5 cm、88.5%和71.9%.结论 通过对≤5 cm GST的CT征象分析,可以间接地对肿瘤危险度进行术前预判,从而为患者的术前评估及术中病理诊断提供影像学参考.

635 条记录 4/32 页 « 12345678...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