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子宫颈癌放疗中的几个临床问题
●参照点与消除量问题1.参照点:在妇科腔内放疗中,由于盆腔内剂量分布不均匀,不同点的剂量各异,在实施治疗时,必须选择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的点作为判断剂量的参考,即所谓的参照点.
-
植入物-骨界面微动的试验和计算分析的对比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假体-骨界面处的微动影响着假体的长期生存率.通常使用固定在假体和骨骼上的传感器来对这些微动进行测定,这些传感器一般位于远离界面的位置.由于假体-骨系统并非刚性,所以这种做法可能产生误差.虽然对上述误差的具体数值无法通过目前的试验进行评估,但可以通过有限元分析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进行研究.界面上的实际微动与试验条件下测得的微动并不一致,针对这一假设,使用特定的(已得到验证的偏转实验)有限元模型进行检验.采用有限元模型模拟出一个“试验”方法来对微动进行测量.通过模拟测定点之间的距离来实现这一“试验”方法;假体的测定点选在界面上,而骨的测定点则选在骨的外表面上.结果显示:使用界面上的点和使用远距离的参照点进行计算时,获得的微动结果之间没有相关性.此外,采用后一种方法计算得到的微动明显更大.缩短参照点之间的距离,则误差减小,但相关性不变.如使用距实际界面尚有一段距离的骨性参照点的微动测定系统,则必须谨慎解读结果.
-
患者集中大医院就医的行为经济学分析
认为患者的行为心理因素是造成就医集中现象的重要原因,其中,关于参照点的选择是影响患者就医行为的重要因素,风险规避、损失厌恶、心理账户、敏感度递减等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通过提高社区医院的力量、改革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对技术的理性追求等措施,可以缓解这一反常现象.
-
新生儿甲低筛查TSH切值的讨论
我国从1997年以来新生儿疾病筛查的规模不断扩大,筛查中心已有130余家.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根据实验室结果做出诊断,因此其筛查切值(cut-off)的确定至关重要.切值定得太高会引起漏筛,太低则会造成过多的新生儿被召回,造成人力物力的大量浪费.但是切值只是一个参照点,不可能将所有异常都包含在内,也会有一小部分病例未能检测出来.
-
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应用解剖
本文采用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36例(男32,女4;左20,右16)。自小腿中1/3段始解部胫神经,到其分成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观察并测量跟内侧神经和跟下神经的来源、行程、分支及其分布。对细小分支在双目放大镜下进行。以内踝中心和跟中心连线作参照点,神经经过连线处为“0”点,以上为正值,以下为负值。……
-
高剂量率后装机治疗宫体癌参照点剂量的应用
1996年1月至1999年4月,我院采用核通公司的SELECTROR后装机,并按照F-A点延长线方法计算,治疗37例宫体癌,现报告如下.
-
患者就医行为心理与就医集中
本文认为,患者的行为心理因素是造成就医集中的重要原因,具体包括参照点的选择与偏好逆转、损失厌恶和风险规避、框架效应与启发式偏向、心理账户、敏感度递减等.通过加强社区医院的力量、改革医疗保险的支付方式、在居民中形成正确的医学技术观等措施,可以缓解这一反常现象.
-
风险敏感理论:需要驱动风险决策
风险敏感理论由研究动物觅食行为发展而来,提出有机体在有需要的状况下会出现从风险规避到风险寻求的行为,是风险决策领域内的一种生物学理论.目前风险敏感理论所做出的预测在动物和人类身上都获得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表明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领域中的风险决策.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做一个系统的论述,包括对其理论来源和数学模型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从参照点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该理论与其他决策理论的区别;并且,风险敏感理论也为经济不平等和权力等外部因素下的风险转移提供了解释,对已有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
决策的三参照点理论:从原理到应用
三参照点理论(Tri-Reference Point Theory,Wang,2008a; Wang& Johnson,2012)以底线、现状和目标为参照点,将决策结果空间划分为失败、损失、获益和成功4个功能区域.根据3个参照点的心理权重的排序:底线>目标>现状,该模型继而推导出跨越不同区域的以现状为分界的双S-型的价值函数,以及据此产生的对于跨越不同参照点的预期结果的偏好转换、和损失-获益及失败-成功的两种不对称性.总之,风险决策的基本任务在于,在使得达到目标的可能性大化的同时使底线不保的可能性小化.三参照点理论将统计学和金融学中的均值与方差(均差)分析与行为决策研究中的参照点效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面对不同的风险选项时,通过分析各个预期结果的均差分布与3个参照点之间的关系作出适应性的决策.本文介绍了三参照点理论的基本推论、运行原则、实证检验、以及它与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相比较的异同之处.同时我们也探讨了三参照点理论对实践中管理决策的指导意义和多重启示.
-
“幸福”信息的传递与感悟
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经典理论,主要从价值曲线的视角解释幸福感的来源.作者认为,幸福并不完全决定于财富和成就的累积,而是社会比较、动机满足和参照调节的综合产物,幸福是追求的过程而不是终极状态,个体幸福感体验存在特质与能力的双重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