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少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一般认为它安全、简单、并发症少.我们自1989年1月至2005年12月共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 408例,发生局麻药误入硬膜外腔2例,误入蛛网膜下腔1例,气胸1例,其中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
颈、臂神经丛联合阻滞致心搏骤停一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8岁,拟在颈、臂神经丛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右锁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BP:17/10kPa,HR:84bpm,心电图和其它生化检查未见异常.术前0.5h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8.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左侧,以右颈外静脉与右胸锁乳突肌后缘交点为穿刺点,进针约1.5cm遇骨质,退回少许,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注入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与0.5%布比卡因的等容混合液,内加1:20万肾上腺素)5ml.继之以环状软骨向后水平线与右肌间沟交点为穿刺点,进针约1.5cm,患者诉异感明显,回吸无血及脑脊液,注入局麻药(同上)15ml.2min后,患者突然全身抽搐,听诊无心音,心电图示波呈直线,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加压给氧控制呼吸,同时立即静注肾上腺素1mg,阿托品0.5mg,安定20mg.约2min后心搏恢复,BP:18/11kPa,HR:140bpm,经补碱、降颅压等措施后约15min心电图、呼吸恢复正常,BP:16/9kPa,HR:110bpm.拔除气管导管,送至病房.
-
颈臂神经丛联合阻滞在锁骨和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锁骨和肩部手术的麻醉方法很多,全麻及高位硬膜外麻醉,术中管理水平要求高,尤其是高位硬膜外危险性较大,而单纯应用颈丛或臂丛阻滞麻醉,对此类手术都有阻滞不完善之缺点.我院从1998年5月~2000年5月,对25例拟定锁肩部手术患者,施行颈臂丛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其麻醉方法新颖,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
臂神经丛联合阻滞的应用
目的 总结"四针法"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的经验,指导神经刺激仪的合理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臂神经丛阻滞356例,根据阻滞方法分为联合组(n=148),联合组同时实施肌间沟阻滞加腋路阻滞加肋间臂神经阻滞;传统组(n=208),传统组只实施肌间沟阻滞(n=176),或腋路阻滞(n=32),不行肋间臂神经阻滞.结果 联合组麻醉效果优占97.3%,穿刺异感占47.3%;传统组优占87.0%,穿刺异感占69.7%.联合组与传统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四针法"臂神经丛联合阻滞可提高臂神经丛阻滞的成功率.
-
建议对《临床麻醉学》部分插图进行修正
通过查阅《麻醉解剖学》教材,发现《临床麻醉学》教材的部分插图存在标注或绘制不当.建议《临床麻醉学》的编者修正问题插图,以提高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信度.
-
臂丛神经阻滞C6横突入路100例临床观察
臂神经丛由C5~8及T1脊神经前支组成,有时亦接受C4及T2脊神经前支发出的小分支,主要支配整个手、臂运动和绝大部分手、臂感觉.组成臂丛的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在锁骨上部,前、中斜角肌间沟分上、中、下干.上干由C5~6前支,中干由C7前支,下干由C8和T1脊神经前支构成[1].行臂丛神经阻滞时,有时异感无从获得[2],为此我们采取不必寻找异感的C6横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