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丙酚靶控输注抑制小儿臂丛神经阻滞体动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

    作者:陶松;嵇冰

    目的 测定小儿臂丛神经阻滞时异丙酚靶控输注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控浓度(Cp50).方法 择期臂丛麻醉下行前臂或手外科手术患儿30例,术前30min口服咪达哇仑镇静后序贯法靶控输注异丙酚,初始血浆靶浓度设为5.0μg/ml,浓度变化间隔为0.5μg/ml.待患儿睫毛反射消失和对言语指令无反应时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计算异丙酚的Cp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异丙酚TCI抑制小儿臂丛神经阻滞时患儿体动反应的Cp0为5.1μg/ml,95%可信区间为4.9-5.3μg/ml.结论口服咪达唑仑镇静下异丙酚抑制小儿臂丛神经阻滞时患儿体动反应的Cp0为5.1 μg/ml.

  • 三种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调控成功率的比较分析

    作者:周俊;吕小会;郑修齐;熊朝刚;赵嫄;党丽云

    目的 基于治疗药物监测(TDM),分析抗结核药物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的血药浓度调控结果.方法 利用西安市胸科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根据临床治疗的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及有实施前后2次及以上血浆药物浓度监测资料的初治确诊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32例.其中,INH、RFP和PZA等3种一线抗结核药物实施2次及以上TDM监测患者例数及剂量调整患者例数为:INH组符合上述两种情况的患者分别为50例和19例;RFP组分别为47例和9例;PZA组分别为35例和11例.分析各组患者药物剂量调整情况.结果 INH、RFP和PZA组血药浓度调整率分别为38.0%%(19/50)、19.1%(9/47)和31.4%(11/35).INH组血药浓度调控成功率为31.6%(6/19);RFP组血药浓度调控成功率为7/9;PZA组血药浓度调控成功率为81.8%(9/1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概率法,P=0.013),INH组血药浓度调控成功率明显低于PZA组和RFP组.结论 三种一线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在一次剂量调整后都不能完全达到治疗浓度范围内,其中INH与RFP和PZA相比,其剂量调整的成功率较低,这提示基于TDM制定给药剂量的方案还不能够实现一步到位,针对具体患者和药物品种还有进一步加强TDM和剂量调整.

  • 含高剂量异烟肼化疗方案对药物敏感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评价

    作者:陈瑜晖;林伟斌;刘萍萍;温文沛;周杰;张锡林;钟倩红;何凯立;陈涛;郭翠弟;钟耐容;陈丽英;蔡雪珍;钟球;周琳

    目的 探讨采用含高剂量异烟肼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对药物敏感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82例对药物敏感的复治肺结核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40例)采用含高剂量异烟肼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对照组(42例)实行标准化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情况.两组计数资料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完成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胸部X线摄影显示病灶吸收率为72.5%(29/40),对照组病灶吸收率为52.4%(22/4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2,P=0.060).试验组患者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6/40),略高于对照组(11.9%,5/42),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7,P=0.681).试验组患者临床治愈率和治疗成功率分别为77.5%(31/40)和85.0%(34/40),对照组分别为57.1%(24/42)和64.3%(27/4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4,P=0.049;x2 =4.61,P=0.032).患者完成治疗后6个月随访,试验组复发率为0.0%(0/34),而对照组复发率为3.7%(1/27),但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1.000).结论 含高剂量异烟肼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能有效提高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

  • 含利福平方案治疗结核病时需用免疫抑制剂的剂量调整(附3例报告)

    作者:金弢

    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并发结核病,在应用利福平等利福霉素类药物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可出现免疫抑制剂(尤其是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代谢加快、血药浓度降低的现象,导致部分患者原发疾病加重或复发.建议为控制原发疾病,此类患者应用含利福平(或其他利福霉素类药物)方案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时,需将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或环孢素调整至原剂量的1.5~3倍、糖皮质激素调整至原剂量的2倍左右;在停用利福霉素类药物后免疫抑制剂可再减量至抗结核药物治疗前的初始剂量.另外,五酯片或五脂胶囊可作为抗结核药物治疗的辅助用药,不仅具有保肝作用,保证含利福平的标准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还能减少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剂量,并维持其血药浓度稳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能.

  • 新法合成纳米银及其对鸟分枝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王春花;李维宏;赵慧;穆成;孙蕊

    以山楂叶水提取物作为还原剂,采用生物法合成纳米银粒子.采用BACTEC MGIT 960 培养系统对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和鸟分枝杆菌(ATCC25291)对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一线抗结核药物,以及纳米银终浓度为0.15、0.30、0.60、1.20 μg/ml等4个剂量组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发现当pH值为11、浓度为0.5 mmol/L硝酸银溶液29.9 ml与0.1 ml山楂叶水提取物混合,反应条件为80 ℃、水浴15 min时,合成的纳米银粒径为7 (±23%) nm,为佳合成条件.新法合成纳米银在较低浓度下(0.30 μg/ml)即显示出对鸟分枝杆菌和H37Rv具有抗菌活性.

  • 利奈唑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现状及认识

    作者:唐怡敏;邓国防;叶涛生;刘映霞

    目前,耐多药结核病(MDR-TB)和泛耐药结核病(XDR-TB)仍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但因治疗尚缺乏有效的药物,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利奈唑胺(linezolid,LZD)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噁唑烷酮类抗生素,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有杀菌作用,其临床疗效已得到一系列临床研究证实.但在使用过程中,对该药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困惑.作者就LZD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现状、作用特点和使用过程中面临的耐药性、安全性、使用剂量等问题做一综述,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对LZD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认识.

  • 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工作的思考和展望

    作者:赵螈;雷倩;党丽云;吕小会;周俊;熊朝刚

    抗结核药物血药浓度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是指导临床个体化给药的较好手段,但现行的以服药后2h血药浓度(C2h)作为监测的测定手段,并不能十分准确的指导一线抗结核药物的化疗方案.本文通过文献检索和查阅,指出了测定抗结核药物服药后C2h存在的缺陷,阐述了与临床疗效相关性更好的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K)或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参数(pharmacodynamics,PD) (PK/PD),如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AUC/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并对测定过程中需要使用的方法和技术(如有效采样策略、干血斑采样法),以及目前抗结核药物的PK/PD的研究进展和局限做了介绍.同时,也指出抗结核治疗药物监测工作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难题,实现抗结核药物个体化给药仍任重而道远.

  • 右美托咪定抑制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

    作者:王文凯;詹鸿

    目的 测定右美托咪定抑制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 方法 选择拟行全身麻醉剖宫产术的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轻度组)和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重度组)各50例,均在胎儿娩出后开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输注时间为15分钟.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右美托咪定初始剂量为0.5 μg/kg,各相邻剂量之间的比值为1.2.拔管期间患者血压高于基础血压的25%,且持续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视为抑制拔管反应无效(拔管反应阳性),则下一例患者升高一个剂量梯度;拔管期间血压上升未达到上述指标者视为抑制拔管反应有效(拔管反应阴性),则下一例患者降低一个剂量梯度.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右美托咪定抑制拔管反应的ED50 (95% CI). 结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轻度和重度组全身麻醉恢复期拔管反应的ED50(95% CI)分别为0.5μg/kg(0.4 ~0.5μg/kg)和0.6μg/kg(0.6~0.7 μg/kg). 结论 右美托咪定抑制轻度和重度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全麻恢复期拔管反应的ED50分别为0.5μg/kg和0.6μg/kg.

  • 河豚毒素实验疫苗的不同剂量对免疫效应的影响

    作者:徐勤惠;高莉莎;荣康泰

    目的为提高河豚毒素抗毒实验疫苗的效价,探索不同免疫剂量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以河豚毒素(TTX)与中国鲎血蓝蛋白(TTH)的化学偶联物TTX-TTH免疫Balb/c小鼠,比较高低不同免疫剂量(分别为每次100和25 μg)对抗体质量和疫苗的抗毒效价的影响.以血清抗体质量和TTX攻毒效果检验疫苗的效价.结果低剂量组的抗体质量升速比高剂量组快.两者相比,单次抗TTX中毒效价:半数活存剂量分别为16×LD和11×LD,大耐受剂量分别为26×LD和22×LD;累积抗毒效价:半数动物分别可累计耐受40×LD和22×LD以上,测得大累计耐受剂量分别为104×LD和90×LD.结论 TTX的实验疫苗在不同免疫剂量方案均有效预防了TTX的攻毒.低剂量组比高剂量组有更好的抗体质量、单次抗毒效价和累积抗毒效价.

  • 甲、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在儿童中0、6月程序接种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王亚龙;陈文宇;徐文国;王旭;刘研;吴建方;陈江婷

    目的 观察和评价在儿童中接种2剂倍尔来福~(TM)甲、乙型肝炎(分别简称为甲肝、乙肝)联合疫苗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本研究以江苏省常州市116名1~10岁完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同时无甲肝疫苗接种史的抗甲肝病毒抗体(anti-hepatitis A virus,抗-HAV)阴性儿童为研究对象,按0、6个月程序接种甲、乙肝联合疫苗(倍尔来福~(TM)).每剂疫苗0.5 ml,含HAV抗原250 U和乙肝表面抗原5μg.观察接种疫苗后72 h内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检测免疫后1、6、7个月的血清抗-HAV阳转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保护率及抗体滴度.结果 倍尔来福~(TM)接种后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1%(14/116)和6.0%(7/116),其中局部不良反应以注射部位红、肿、硬结为主,占6.9%(8/116)~11.2%(13/116),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7/116),以发热为主.免疫后1、6、7个月,抗.HAV阳转率为92.9%(92/99)~100.0%(101/10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47.0~2762.3 mIU/ml;疫苗免疫前抗-HBs阳性保护率为86.1%(87/101),免疫后1个月达到100.0%(101/101),免疫后1、6、7个月抗-HBs GMT为894.3~3314.3 mlU/ml.结论 倍尔来福~(TM)甲、乙肝联合疫苗2剂接种程序在乙肝基础免疫儿童中应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 天津市初一学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现状及加强免疫后记忆反应研究

    作者:单爱兰;李超;吴伟慎;何海艳;刘勇;刘鹏;解晓华

    目的 了解初中一年级学生(12~14岁)对出生时接种的乙肝疫苗免疫现状、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现状以及进行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 按整群分层后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根据Epi Info3.3.2软件计算样本量,依抗-HBs阳性率低可接受度53%,计算其95%的可信限样本量至少为218名,而免疫现状检测的实际样本量为250名,加强免疫的实际样本量为236名;HBsAg、抗-HBs和抗-HBc IgG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试剂分别由Abbott公司、Diasorin公司和北京万泰药业科技公司生产;HBV DNA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果 加强免疫前免疫现状:抗-HBs阳性率为62.80%(157/250),几何平均滴度(GMT)为73.79 IU/L;现时期HBV自然感染(HBsAg和抗-HBc IgG阳性)率为2.80%(7/250).加强免疫效果:抗-HBs阳性率94.92%(224/236),较加强免疫前明显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73.92,P=0.00),GMT为521.15 IU/L,较加强免疫前有显著提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5.98,P=0.00);在加强免疫前抗体消失的人群(86名)中加强免疫后的抗-HBs阳转率为91.86%(79/86);对加强免疫1针次的11名无应答者行第2针加强后,有8名产生了抗体.结论 对初中一年级学生实施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水平,防止免疫记忆丧失.

  • 周围性面瘫针刺介入时机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沈特立;曹莲瑛;张伟;李艳;吴庆红;姚美金;顾露燕

    目的:观察患侧局部针刺介入时间对周围性面瘫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和面瘫疗效的影响.方法:将发病3天内的279例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A组(74例)、B组(70例)、C组(74例)、对照组(61例).各组均于发病第3天开始西药醋酸泼尼松(强的松)治疗,A组、B组、C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发病第3、7、10天开始针刺治疗,穴取患侧风池、阳白、太阳、四白、迎香,双侧合谷等,耳面部穴位用浅刺法,不用行针手法,前4次不用电针,第5次起加用电针,远道取穴平补平泻,留针20 min,隔日1次,治疗25次.比较各组临床疗效、痊愈病人平均疗程及面神经电图(ENoG)指标变化.结果:A组、B组、C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8.6%、95.7%、94.6%、72.1%,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痊愈病程长短按照A组、B组、C组和对照组的次序呈递增变化;各组间ENoG值第3天、第14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面瘫急性期为针灸治疗佳介入时间,针刺介入时间越早,疗效越好,疗程越短.

  • 不同针刺频次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分析

    作者:税素华

    目的:观察不同频次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9例周围性面瘫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每日针刺1次,B组每周针刺2次,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周围性面瘫病人的针刺治疗频次与疗效不成正比(P<0.01),每日治疗1次与每周治疗2次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治愈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频次可每周2次.

  • 不同针刺频次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的影响

    作者:钱晓平;徐芳;宋佳霖;赵菁华

    目的:观察每天针刺1次和每天针刺2次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效应差异.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1组(50例)、观察2组(47例).在采取相同中药、西药治疗的基础上,两组均采用电针治疗,穴取极泉、曲池、合谷、环跳等,观察1组每天针刺2次,观察2组每天1次,30天后统计两组疗效.结果:对肢体活动不利症状的改善,观察1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观察2组的78.7%(P<0.05);在治疗饮水反呛、吞咽困难、神智欠清及语言不利方面,两组疗效相当(均P>0.05),但观察1组有优于观察2组的趋势.结论:针灸每日2次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疗效优于每日1次.

  •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慢性炎症痛的适宜参数探讨之二:不同强度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红香;刘承;罗非;韩济生

    通过比较观察不同强度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对慢性单发性关节炎症痛的疗效,借以寻找较适宜的TENS治疗强度.结果:刺激强度可影响多次TENS治疗慢性痛的效果.在每周1次和每周2次治疗的安排下,对3种刺激强度的疗效进行比较,发现:多次TENS治疗慢性炎症痛时,较弱刺激的疗效较好.

  • 不同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调整效应研究

    作者:贾萍;陈日新;刘金香;田宁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红霉素诱导的家兔胃电节律亢进的调整效应,为针灸临床选择合适频率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40只家兔做耳缘静脉注射红霉素复制胃电节律紊乱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组、3 Hz电针组、20 Hz电针组、100Hz电针组,后3组分别用3 Hz、20 Hz、100Hz 3种频率电针刺激"足三里"穴位,应用IEGG谱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段的主频功率(PDP)和总功率(PTP).结果:红霉素可使家兔胃电PDP和PTP明显增高(P<0.001);3种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PDP及PTP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P<0.05),对PDP的影响3种频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PTP的影响20 Hz电针疗效明显优于3 Hz电针组(P<0.05),但与100Hz电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3种频率电针对家兔胃电节律紊乱有显著的调整作用,可使亢进的胃肠运动降低,而且不同频率电针对胃电的调整效应不同.

  • 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慢性炎症痛的适宜参数探讨之一:不同频度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红香;蒋玉辉;熊亮;罗非;韩济生

    在建立一种可靠的慢性炎症痛动物模型的基础上,用不同间隔的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给予治疗,对其疗效进行比较观察,找出较适宜的TENS间隔时间.结果:多次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是影响多次TENS治疗慢性炎症痛的重要因素.在单发性关节炎发病的不同时期,治疗的适宜间隔时间有所不同.急性期(1~3周),每周2次效果优;而在稳定的慢性迁延期(4~9周)内,每周1次较好.

  • 多因素量化参数电针对大鼠炎症痛镇痛作用的比较

    作者:蒯乐;杨华元;蒋洁;陈颢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炎症痛适宜的电针参数方案.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2组,即正常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10个电针组,电针组分别为A1B1C1、A1B1C2、A1B2C1、A1B2C2、A2B1C1、A2B1C2、A2B2C1、A2B2C2(A1 2 Hz,A2 100 Hz;B1连续波,B2断续波;C10.1 mA,C2 0.2 mA)、A3B3C1(4/20 Hz、疏密波、0.1 mA)和A3B3C2(4/20 Hz、疏密波、0.2 mA).电针组按实验条件分别选取电针参数,每天电针治疗1次,连续6 d.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比较不同频率、波型和电流强度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以痛阈和炎症局部组织中β-内啡肽(β-EP)的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电针治疗提高痛阂的优化参数方案为:100 Hz、0.1 mA、断续波.电针升高局部组织β-EP含量,100 Hz优于2 Hz.4/20 Hz、疏密波、0.1 mA与100 Hz、断续波、0.1 mA电针对大鼠炎症痛镇痛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炎症痛时,佳参数为100 Hz、0.1 mA、断续波.

  • "水沟"穴佳刺激参数的筛选研究

    作者:樊小农;王舒;李雅洁;刘健;钱宇斐;张亚男;魏媛媛;张雪;武慧群;石学敏

    目的:了解针刺参数对针效的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佳刺激参数.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秒)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 S、60 S、180 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数搭配组合9种针刺方法刺激"水沟"穴,以脑血流量为效应指标,通过正交试验、析因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综合分析不同针刺手法作用于"水沟"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结果:针刺效应受针刺频率、时间以及它们两者的交互作用影响,其中,针刺时间影响作用大.尽可能长时间地应用快频率针刺,可取得佳针刺效应.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中"水沟"穴的操作是快频率、足够长时间的针刺(雀啄手法以眼球湿润为度),可取得佳效应.此法是"水沟"穴佳刺激参数.

  • 火针不同刺血量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

    作者:文绍敦

    目的:观察不同刺血量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之疗效.方法:将630例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分别用火针点刺穴位放血20 mL、40 mL、60 mL.结果: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88.1%、92.8%、97.6%,C组疗效好;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刺血疗法是治疗足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疗效与出血量有关,出血量多者疗效好.

548 条记录 1/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