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肺小血管内血栓形成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不同品系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肺组织内血栓形成的情况.方法 使用H1N1病毒A/California/7/2009( CA7)株和H3N2病毒A/Brisbane/10/07株,对BALB/C小鼠、Scid小鼠、NOD/LTJ小鼠、BALB/C-nu小鼠、NOD-Scid小鼠和icosl-KO小鼠经乙醚麻醉后进行滴鼻攻毒.检测小鼠感染后肺组织病毒拷贝数并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H1N1和H3N2滴鼻攻毒的各组小鼠均染毒,病理表现为程度略有差异的间质性肺炎.13只H1N1病毒感染小鼠和6只H3N2感染小鼠在肺组织中观察到多个小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血栓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和血小板.结论 各品系小鼠感染H1N1和H3N2流感病毒后均可能出现肺组织内血栓形成.
-
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状态研究
目的:通过对NOD/Ltj小鼠在未发病、发病初期与发病末期不同组织器官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细胞因子、相关转录因子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了解NOD/Ltj小鼠Ⅰ型糖尿病不同发病阶段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选用雌性NOD/Ltj小鼠为实验对象.血糖仪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值,根据尿糖阳性且连续2次≥11.1 mmol/L作为T1D发病标准将动物分为未发病组、发病初期组、发病末期组.流式细胞技术(FCM)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胸腺、脾脏、肝脏中CD4+T、CD8+T细胞,Th1、Th2、Th17亚群,iNKT细胞频率及亚群比例以及腹股沟淋巴结CD4+T、CD8+T细胞;CBA检测IFN-γ、TNF-α、IL-2、IL-6、IL-17A、IL-4、IL-10;WB检测PLZF、T-bet、GATA-3、ROR-γt.结果:①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CD4+、CD8+T细胞频率在脾脏、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中均显著增加(P<0.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CD4+T细胞频率在肝脏、胸腺、腹股沟淋巴结及外周血中均显著降低(P<0.05).②在脾脏、肝脏中,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1亚群比例显著增加(P<0.05);在肝脏中,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h2、Th17亚群水平显著升高(P<0.05).③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肝脏、腹股沟淋巴结中iNKT细胞频率均显著增高(P<0.05);与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外周血、肝脏中iNKT细胞频率显著降低(P<0.05);与未发病组比较,发病初期组和发病末期组胸腺iNKT1亚群比例均显著增加,iNKT2亚群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脾脏、肝脏、腹股沟淋巴结iNKT1及iNKT2亚群比例三组两两比较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在脾脏和腹股沟淋巴结中致炎性细胞因子和抑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发病初期较未发病组和发病末期组均显著升高(P<0.05);在肝脏中致炎性细胞因子水平随小鼠病情进展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在发病初期高,发病末期显著降低(P<0.05).⑤胸腺PLZF相对表达量,三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和肝,与未发病组和发病初期组比较,发病末期组T-bet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①发病初期CD4+T和CD8+T细胞的增加,特别是CD4+T细胞的增加以及Th亚群的失衡是导致胰岛炎重要的免疫基础;②发病初期iNKT细胞频率的增加以及胸腺iNKT1/iNKT2亚群比例的翻转,提示了iNKT细胞在NOD/Ltj小鼠发病初期可能参与了T1 D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