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的应用

    作者:张欣;梁洁贞;李敏玲;林绮敏;韦钟华;黄武彬;李勋伟

    目的:探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和保留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招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分析该方法应用的招募效果。结果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提高了对单采献血者的招募效率。2013年比2012年增加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人数与2012年比2011年增加人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单采者招募信息纳入计算机管理,促使单采献血者队伍快速发展。

  •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作者:韦家寿;杨坤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采取一系列有效处理措施.方法:选择我站在2015年2月到2017年2月参加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共600例,统计不同血型献血反应的人数,在此基础上统计并分析献血反应出现的诱因.结果:600例献血者中只有30例出现献血反应,其中轻度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31%(19/30)、中度献血反应为0.18(11/30),无重度献血反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反应与与枸橼酸盐中毒和心理精神因素、空腹饥饿等有关.结论:献血反应的出现与各种因素有关,为此医务人员应该具备识别特征表现和应对处理的能力,血站应该对献血知识进行强化宣传,避免发生各种献血反应.

  • 两种CPG血小板聚集试验在血小板捐献者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史广耀;黄成垠;蔡莉;肖健宇;唐荣才;盛大祥

    目的探讨以阳离子没食子酸丙酯(CPG)为血小板激活剂的血小板聚集实验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筛查应用中的可行性,并对血小板聚集仪法和薄片法(SPAT)进行比较.方法(1)以CPG为血小板激活剂,分别用血小板聚集仪法和薄片法测定30名自愿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和服药24 h后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以确定服药与否的临界值;(2)应用血小板聚集仪法和薄片法同时检测483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调查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功能缺陷的发生率.结果(1)服用阿司匹林的自愿者服药24 h后,CPG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聚集仪法)均显著降低,尤以180 s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减低为显著,由服药前的45.4%士9.5%降低为10.1%±5.0%(P<0.001).23例自愿者服药24 h后血小板聚集时间(薄片法)显著延长,由服药前的(64.5±13.9)s延长为(178.8±16.3)s(P<0.001).血小板功能缺陷的临界值(cut off)确定为:血小板聚集仪法为测定时间180 s时的血小板聚集率小于20%;薄片法为血小板聚集时间≥150 s;(2)483例血小板捐献者中,血小板聚集仪法检出血小板聚集功能不良者25例(5.18%);薄片法为5例(1.03%).结论以CPG为激活剂的血小板聚集实验能有效检出阿司匹林服药者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血小板聚集功能不良者,适用于单采血小板捐献者血小板功能筛查,以血小板聚集仪法优于薄片法.

  • 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清总蛋白、叶酸、血小板生成素变化的研究

    作者:赵宏祥;葛健民;黄宏亮;袁秀珍;任素玲

    目的 探讨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清总蛋白(TP)、叶酸(FOL)、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捐献血小板≥16次且捐献量≥29 U的献血者99名(男84名、女15名)作为试验组(捐献组),随机选择首次仅捐献全血献血者100名(男86名、女14名)作为对照组(未捐献组),检测其TP、FOL、TPO水平;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对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按照不同捐献次数(16~50次、51~100次、≥101次)、不同捐献量(0U、29~100 U、106~160 U、161~271 U)、不同性别分亚组讨论.结果 捐献组与未捐献组之间比较:TP,P=0.026;FOL,P=0.019;TPO,P=0.006,三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P,男性和女性未捐献组>捐献组(66.98>64.63;66.66>63.11);FOL,男性和女性捐献组>未捐献组(6.31>5.95,7.79>6.94),但捐献组与未捐献组TP、FOL仍在正常参考范围之内;TPO,男性和女性未捐献组>捐献组(55.270>36.567,56.058>53.551).不同捐献次数间比较:男性TP、TPO,P值分别为0.027、0.028,认为不同捐献血小板次数对男性献血者TP、TPO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认为对男性FOL的水平影响有限(P=0.498,P>0.05);女性TP、TPO,P值分别为0.506、0.285,认为不同捐献血小板次数对女性献血者TP、TPO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但对女性FOL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5).不同捐献量之间比较:男性TP、FOL,P值分别为0.066、0.490,认为不同献血量对男性献血者TP、FOL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TPO的影响有差异性(P=0.030,P<0.05,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的TP、TPO,P值分别为0.728、0.356,认为不同献血量对女性献血者TP、TPO水平影响有限(P值均>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对女性FOL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5).结论 多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TP、TPO明显下降,FOL明显上升,但TP、FOL仍处在正常参考值范围以内,表明多次捐献血小板是安全的.但多次捐献血小板献血者有限的TP、TPO下降,FOL上升,这些指标的变化应引起关注.

  • 福州市2943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电话招募情况调查

    作者:叶丽琴;黄仁华;陈岑;纪淑华

    目的 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电话招募情况,为下一步建立高效的招募和保留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分为3组进行电话招募献血,A组为距末次捐献单采血小板间隔3个月的单采献血者,B组为距末次捐献间隔l2个月的献血者,C组为距末次捐献间隔24个月的献血者,比较3组不同人群特征,包括献血间隔期、性别、年龄、累计单次次数的招募预约率,调查分析未再捐献的原因.结果 A、B、C组电话招募预约献血率分别达34.63%、24.11%、10%,经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年龄>25周岁、累计单采次数≥3次献血者的电话招募预约率明显高于女性、年龄≤25周岁,累计单采次数<3次的献血者;排前5位预约不成功的原因有自约(不提前预约捐献时间)、没空、失去联系、医学原因暂缓献血、移居外地等.结论 年轻(≤25周岁)、女性、累计单采次数<3次、献血间隔期>12个月是提高保留率的重要目标人群;年长(>25周岁)、男性、累计单采次数≥3次、献血间隔期≤3个月可列入应急献血者队伍.

  • 西安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干预

    作者:王宝燕;李凤琴;张建耕;黄蕾;权丽;张玲玲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自愿接受调查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测定,并与国内常规模式比较其心理健康水平.结果:301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各因子分数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献血者的年龄、对献血知识的认识水平对其心理有较大的影响.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由于各种顾虑,可能存在心理卫生问题,为保证我国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对无偿献血者加强心理疏导与关怀.

  •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血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结果分析

    作者:张玉华;金凤梅;刘彩侠;王玲玲;侯玲玲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是献血者血液检测指标之一,《血站技术操作规程》(2012版)要求A L T采用两种方法(速率法、干化学法)进行2次检测,分别在采血前和采血后进行。由于ALT的非特异性及假阳性等原因,献血者 ALT 检测不合格是造成血站血液检测不合格报废的主要原因之一[1-2]。由于单采血小板耗材昂贵,且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源队伍较少,有必要制订适宜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血前ALT筛查策略,防止血液采集后造成的浪费,降低血液成本。作者对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31日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A L T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利用QQ群招募与保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效果分析

    作者:赵冬梅;付恒;李梅;王云强;计静文;李雅静;黄潇;杨金本;曾凤芹;徐虹

    目的 探讨QQ群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与保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从血站标准化管理系统(启奥9.5版)数据库中统计2014-2016年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数,统计入QQ群与未入QQ群的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再次捐献单采血小板2-3次和≥4次人数和保留率.结果 2014-2016年,入QQ群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重复捐献2-3次和≥4次保留率3年平均为65.20%,而未入QQ群的为11.88%.结论 通过QQ群预约与管理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能提升保留率,有效的扩大和稳定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

  • 预见性护理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

    作者:徐文琴

    目的 了解预见性护理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我站2017年1月~2017年12月的2345人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预见性护理组进行了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满意占比;单采血小板献血的采血时间、采集的血液毫升数;护理前后焦虑心理程度、心率;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预见性护理组满意占比、焦虑心理程度、心率、单采血小板献血的采血时间、采集的血液毫升数、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0.05.结论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