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血管 CTA 检查中 VR 和厚层 MIP 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邹志敏;林浩;蔡军;邱锦兴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 VR和厚层MIP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先行脑血管CTA、再行脑血管DSA检查病人的图像资料,在GE AW4.3工作站上先采用VR和厚层MIP成像方式对病人CTA图像资料进行判读,然后将两种成像方式得出的结果与金标准脑血管DSA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经DSA图像证实,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3例,其余5例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样扩张。 VR成像方式将13例病人明确辨别为后交通动脉瘤,其余5例病人后交通动脉瘤待排;厚层MIP成像方式中将13例病人明确辨别为后交通动脉瘤,同时其余5例病人明确辨别为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样扩张。结论: VR成像方式对细微血管的显示极其困难,容易将其忽略,但空间立体感强;厚层MIP成像方式则能显示出血管细节,但空间立体感较差。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24例影像诊断对比分析

    作者:徐湧辉

    目的:据统计,近年来脑静脉窦血栓发病率有所增加,为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诊断的准确率,本文探讨了多层螺旋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DSA 对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地区经临床确诊的24例脑静脉窦血栓的影像学表现.20例患者行CT平扫,4例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患者行MRI平扫,18例MRI平扫加增强扫描;16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8例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累及上矢状窦6例,横窦2例,乙状窦8例,直窦4例,上矢状窦及乙状窦联合受脑静脉窦血栓累4例.结论:对"所谓平扫CT阴性"的脑静脉窦血栓患者,MRI和MRV 是诊断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有效手段,可替代DSA 检查有创伤性的缺点.对脑静脉窦血栓病例诊断,DSA 优于CT,而MRI加MRV 又优于DSA.

  • 近期医疗放射学新技术及应用情况简述——2007年北美放射年会(RSNA)印象

    作者:方舸

    每年的RSNA都成为世界各大医学影像设备提供商展示新技术、发布新产品的重要场所和时机之一.因此,每年的RSNA都将成为医学影像领域新技术发展的风向标,也将成为各家公司今后两年中市场活动的重要起点.今年在CT、DSA、MR等设备上都有不少新技术的应用,有的是技术升级,有的甚至是较为重大的突破.

    关键词: RSNA DSA CT MR
  • 双能量头颅CTA与DSA对比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申光旭;赵讯冉;焦霜

    目的 通过DSCT双能量头颅CTA与DSA的对比研究,评价DSCT双能量头颅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同时行DSCT双能量CTA及DSA检查62例(两种方法间隔时间均1周内),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血管细节及其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 与头颅DSA比较,头颅双能量CTA对颅内血管细节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诊断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能量头颅CTA一次扫描得到全脑血管影像,同时提供脑组织的改变,且与DSA对脑血管病诊断无差异.

  • 能谱CT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研究

    作者:姜伟;代一佳;张建东

    目的:探讨能谱CT在评价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的作用.方法:对60例接受介入治疗肝癌患者分别行能谱CT及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价能谱CT诊断残留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能谱CT对残留肿瘤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2.3% 和84.6%.结论:能谱CT是一种无创便利、可靠评价肝癌TACE治疗疗效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 能谱CT 肝癌 DSA TACE
  • 16排螺旋 CT 增强扫描与介入肺动脉造影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比较

    作者:张福凯;张习敏;庞凌峰;葛晓平

    目的:探讨16排螺旋 CT 增强扫描和 DSA 这两种方法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肺栓塞疑似患者120例,每名患者都采用16排螺旋 CT 增强扫描和 DSA 两种方法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120例疑似病患中经过两种诊断方法都确诊为89例患有肺动脉栓塞,两种方法的阳性发现率并没有显著地差异(P >0.05),16排螺旋 CT 增强扫描能够非常清晰的将病变部位以及病变范围及程度显示出来。结论:16排螺旋 CT 增强扫描能够非常清晰的把栓子位置以及数量显示出来,可以作为确诊肺动脉栓塞的主要手段,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难治性鼻出血的DSA处理

    作者:付明亮;窦艳玲;廖东;聂玉涛

    目的 探讨DSA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2017年35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DSA治疗效果并总结经验.结果?35例栓塞成功,34例患者出现头痛和栓塞侧牙痛,9例颌面部麻木,1例出现对侧脑梗死及偏瘫.结论 难治性鼻出血应用DSA处理效果确切,但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注意预防严重并发症.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图片的像距、角度精准化处理方案

    作者:唐震峰

    目的:(1)解决像距不同下DSA图片的比例参数.(2)提供不同采集角度参数.方法:(1)现用方法:选择圆形金属做标记,分段采集图像,根据测量数据,分组定界值.(2)设想方法:管材标记、添加外窗.结果:(1)水平测量结果:相距每增减4cm,成像结果相差±1mm.(2)角度测量结果:每倾斜15°,椭圆短轴差距为4mm; (3)参数设定:设定瘦(20cm)、中(28cm)、胖(32)cm,三组数值;(4)计算方法:①比例计算:测量直径±1mm/实际直径;②体位角度计算:测量长轴,算出正常比例下的数据,求离心率:e=c/a;再计算角度:(X为角度)长轴/短轴=90°/90°-X;结论:采集不同像距的标记图像,分组制定像距数值,缩小了成像比例误差.通过计算,得到精准数据,以协助手术实施时材料选择、治疗效果评判;有参照标记,可以不依赖摆位,精确计算出身体倾斜位置.按照设想方法可以更直接、快速提供真实数据,减小介入诊疗误差.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萍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DF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统计CDF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根据DSA检查结果 将研究对象分成狭窄组和无狭窄组,比较两组的血流学指标,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CDFI与DSA的一致性.结果CDFI诊断的灵敏度为87.84%,特异度为66.67%,准确性为86.25%,阳性预测值为97.01%,阴性预测值为30.77%.狭窄组PSV和EDV等CDFI指标均显著低于无狭窄组(P<0.05).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CDFI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appa值=0.650,P<0.01).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多存在血流速度减缓情况,CDFI能准确反映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准确性较高,但不能完全替代DSA.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脑内小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侯殷杰

    目的 探讨在脑内小动脉瘤诊断中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MSCTA)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42例脑内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上级医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及临床手术证实为脑内小动脉瘤,并知情同意.42例患者均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并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R)、表面遮盖法(SSD)、大密度投影(MIP)等实施三维图像处理,比较DSA与MSCTA诊断结果符合率,评估MSCTA的诊断价值.结果 上级医院DSA检查结果显示,42例脑内小动脉瘤患者存在46个动脉瘤,其中,14个为后交通动脉瘤,12个为大脑前动脉瘤,11个为前交通动脉瘤,9个为大脑中动脉瘤;MSCTA检查结果显示,42例脑内小动脉瘤患者存在44个动脉瘤,漏检大脑中动脉瘤1个和大脑前动脉瘤1个,检出率为95.65%(44/46).结论 在脑内小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能获得较好的诊断效果,检出率较高,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 患者自我管理在DSA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马静;孔振芳;龚芳儿

    目的 探究自我管理方案在DSA介入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采用DSA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8例.其中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的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的54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和常规宣教,实验组患者接受自我管理干预模式,包括病情介绍、手术原理介绍、目标健康书的制定以及医护人员的及时监督等;通过干预前后两组的表现以及评分结果,比较两组管理后的行为差异,评价自我管理效能.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的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35.62± 5.34)显著高于对照组(24.89±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21,P<0.01).结论 自我管理方案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效能,规范患者的行为,减少患者紧张焦躁的情绪,降低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应激反应程度,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术后患者的恢复.

  • X线CT MRI DSA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价值的评价

    作者:陈辉

    目的通过对X线CT MRI DSA对周围型肺癌的对照研究,评价四者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58例周围型肺癌均经病理证实,男38例,女20例,年龄38-68岁,X线机正侧位胸片,CT、MRI及DSA片.结果 X线片,CT对显示钙化和肋骨受侵情况较MRI好;CT对显示周围型肺癌的边缘有无毛刺分叶切迹、棘状突起较MRI好;MRI对周围型肺癌空泡征与支气管充气征无一例肯定;CT、MRI对空洞、液化坏死及胸膜凹陷征较X线平片高.结论 CT对周围型肺癌的检查、研究应作为首选.X线胸片是不可缺少的基础,MRI可作为参考补充,而数字血管造影是对周围型肺癌诊断与治疗融一体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 DSA实时导引技术应用于脑血管畸形栓塞术的效果评价

    作者:管逊

    目的:研究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血管造影技术应用于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中的疗效,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2例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NBCA组与ONYX组,在两组患者治疗期间采用DSA实时引导技术评价各组介入栓塞治疗的成效.结果:在所有患者的介入治疗过程中,DSA对患者病灶有准确的定位,尽可能减少因运动产生的伪影,并及时提示医生严重的反流现象,使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辐射吸收剂量减少.结论:DSA在脑血管畸形栓塞术中可提供优质的影像资料,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具有广泛推广的临床价值.

  • 全脑血管造影围手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

    作者:袁桂琼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脑血管病患者62例,均行DSA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舒适护理,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结果:试验组护理满意29例(93.5%),高于对照组的23例(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具有积极意义,有利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舒适程度.

  •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8例临床分析

    作者:冯韶辉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起病状态、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2005-2014年收治SAH患者28例,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结果:头颅CT明确诊断22例,腰穿明确诊断6例,在院死亡4例,恶化6例。在外院行DSA明确脑动脉瘤7例(其中介入治疗5例,梗阻性脑积水行腹腔脑脊液引流术1例,介入术中死亡1例)。结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无明显诱因,临床表现多样,极易误诊,治疗棘手,早期DSA介入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 DSA监控下倒三角加压空心钉治疗股骨颈骨折

    作者:石理水

    资料与方法2008年6月收治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27~82岁,平均46岁.交通伤11例,跌伤23例,高处坠跌伤2例.骨折类型Garden分型,Ⅰ型6例,Ⅱ型5例,Ⅲ型13例,Ⅳ型12例.左侧20例,右侧1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15小时.

  • 介入微导管技术中的DSA质控

    作者:谭一清;张晓磷;王俊;亢德洪;刘卫红;向若谷

    目的:探讨介入微导管技术中DSA的质量控制,就其不同部位造影剂的选择及注射、矩阵选择、采集方式的选择、曝光参数设定及其它操作因素的分析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方法:常规Seldinger导管法,选择好DSA技术参数、高压注射器参数,常规呼吸训练及心理护理,利用"路径图"(Roadmap)技术,插管至三级分支以上血管,将微导管超选至靶血管,进行造影及栓塞治疗.并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检查151例病例(上腹部128例,胸部16例,头面部5例,盆腔2例),620个曝光采集序列(Sequences),洗印966幅图像,图像质量优秀的497个序列,占80.2%;图像质量良好的109个序列,占17.5%;图像质量差的9个序列,占1.45%;造影失败5个序列,占0.86%.结论:不同的病例、部位的图像采集应用不同的技术参数;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有利于提高检查图像质量;肺部DSA要利用密度补偿;手推造影要注意压力控制、手脚配合及采集蒙片时机;术中护理与呼吸训练必不可少.

    关键词: DSA 微导管 质量控制
  • 腹部DSA不同参数造影对肝癌病灶检出的影响

    作者:谭一清;张晓磷;王俊;鲁际;亢德洪;向若谷;龚捷;秦桂林

    目的:探讨腹部DSA不同参数造影对肝癌病灶检出的影响,提高肝癌的病灶检出率.方法:对就诊的220例肝癌患者用不同参数行肝总动脉DSA检查,并对造影结果中检出病灶的大小及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20例病例中,140例在两种参数下造影检出病灶数相同,80例出现病灶染色差异.对220例病人行RA共检出病灶562个,病灶直径小0.8 cm;行LTLRA共检出病灶691个,小0.3 cm.结论:经肝总动脉LTLRA较RA可大大提高病灶检出率,特别是对血供不丰富及较小病灶肝癌的检出更有意义.

  •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诊断心律不齐临床对比分析

    作者:姬国敏;王景志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心律不齐症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心律不齐患者CTA(多层螺旋CT造影)与DSA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手段的检查结果及CTA诊断效能.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冠状动脉正常448段,狭窄112段;而CTA检查结果显示正常434段,狭窄126段;CTA诊断冠状动脉血管狭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6.21%、97.32%、96.43%,其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与DSA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DSA对心律不齐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均可作为对心律不齐症状的有效诊断鉴别手段.

  • 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头颈部DSA对微小动脉瘤筛查及诊治的比较研究

    作者:冯屹;林惠岚;李斌;黎国春;钟文;李传伟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头颈部DSA在微小动脉瘤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60例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头颈部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对不同动脉瘤直径检出的个数对比,同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致患者总体X线辐射剂量.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差异不大,且在< 5mm动脉瘤中的检出率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CTA检查是总体X线辐射剂量远小于DSA,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在微小动脉瘤筛查与诊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诊断准确率与DSA差异不大,但辐射少,对微小动脉瘤检出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 CTA DSA 微小动脉瘤
769 条记录 2/39 页 « 12345678...383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