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尿病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及血浆血栓烷B2测定的临床意义
本文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血小板和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及血浆血栓烷B2(TXB2)水平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进行了检测,探讨其与DM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报道如下:
-
高原肺水肿患者血浆α-颗粒膜蛋白水平的变化
血小板活性的变化在高原肺水肿(HAPE)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测定HAPE患者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以研究血小板活化程度,国内外报道较少.我们用抗人活化血小板表面GMP-140的单克隆抗体观察了8例HAPE患者血浆GMP-140的变化,旨在进一步揭示HAPE的发生、发展的机制.
-
102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血浆α2-抗纤溶酶及其Arg6Trp C/T多态性分析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和肺血栓栓塞症(PTE),发病机制十分复杂,涉及血流、血管和血液成分的改变等多个环节.随着病因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的失衡被证实在VTE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1].目前,纤维蛋白沉积被公认为急性血栓并发症发生、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2],而纤维蛋白的降解和清除有赖于生理情况下机体存在着完善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3].α2-抗纤溶酶(α2-AP)是体内主要的纤溶酶抑制剂.我们通过分析102例VTE患者血浆α2-AP水平及其Arg6Trp C/T基因多态性,探讨α2-AP与VTE的相关性.
-
儿童1型糖尿病α-颗粒膜蛋白、血小板聚集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本文对儿童1型糖尿病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聚集(PA)进行测定,探讨血小板功能的变化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研究对象:糖尿病组病例取自1995年6月至1996年8月在我院住院的1型糖尿病患儿,其中男10例,女18例;年龄4~6岁,病程0.5~108.0个月。符合WHO于1980年颁布的相应诊断标准。无心、脑、肾等各种血管病变,无感染及酮症酸中毒。对照组来源于我市中小学校正常健康儿童,共26例,男10例,女16例,年龄6~15岁。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GMP-140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功能异常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早期溶栓后有部分患者血管不能再通及再通后发生再闭塞,与血小板持续激活有关[1].本文采用以125Ⅰ标记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测定了38例AMI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及尿激酶静脉溶栓前后血浆α-颗粒膜蛋白(GMP-140)浓度,探讨了AMI溶栓及抗血小板治疗GMP-140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
肝硬化与纤溶关系的探讨
纤溶酶原激活物(PA)包括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两者主要的生理性抑制剂.α2-纤溶酶抑制剂(α2-PI)是纤溶酶的主要抑制剂.本研究检测了肝硬化患者血浆α2-PI和PAI-1水平,探讨其与肝硬化的关系及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
PAI-1、α2-PI与肝硬化出血相关性研究
纤溶酶原激活物(PA)包括组织型(t-PA)和尿激酶型 (u-PA),纤溶酶原活化物抑制剂-1(PAI-1)是两者的主要生理性抑制剂.α2-纤溶酶抑制剂(α2 -PI)是纤溶酶的主要抑制物,本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α2-PI及PAI-1水平 ,探讨其改变的临床意义.
-
AIDS患者血浆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测定的分析
目的:了解AIDS患者血浆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的检测情况。方法采用速率法对312例AIDS患者和102例正常人血浆α-L-AFU活性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IDS患者AFU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AFU的检测在AIDS患者的病情监测中具有很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