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作者:梁卫群;高娟碧;陈丽萍;梁海霞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模式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及穿支动脉闭塞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较好,可提升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度,减少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价值较高。

  •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作者:刘建华

    缺血性脑血管病(TIA)是导致人类致残或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血管内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成为一种有效治疗脑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可预防脑缺血发作,防止脑梗死的发生,降低其致死率、致残率.我科2004年4月-2009年3月开展脑血管支架成形术47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抑郁的临床观察

    作者:魏玉清;王云;孔咏梅;齐东

    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可降低有症状和无症状的重度脑血管狭窄患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逐渐被证实.作为一种有创性治疗方法,支架术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渐被人们重视,如:穿支闭塞等并发症.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

    作者:林萍盛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 CNP)管理模式应用于脑血管支架成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欲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的患者76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护理,观察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满意度、住院天数、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7.36%)明显高于对照组(84.21%),临床护理路径可显著减少患者住院天数(6.54±2.01)d,且观察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较好(98.54%),与传统护理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减少住院天数,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对脑血管支架手术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 国产氢氯吡格雷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余小艳;端光鑫;刘文鹏;徐加平;石际俊;章春园;肖国栋;曹勇军

    目的:观察国产氢氯吡格雷(泰嘉)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CAS)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拟行脑血管支架成形术的患者共20例,所有患者至少于术前7 d予以国产氢氯吡格雷,75 mg/天,术后继续口服3个月,期间均合用拜阿斯匹灵肠溶片(阿司匹林)200 mg/晚。观察3个月随访期内有无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果20例患者中,共置入支架24枚,手术成功率100%。用药后3个月与入组时相比较,FBG、LDL-C、CRP、Fg均有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血肌酐有所升高,血小板计数稍降低,血ALT、AST稍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3个月平均NIHSS评分与入组时相比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4±2.22 vs 4.54±2.78,P=0.004);3个月随访时mRS评分(1.60±0.78),大部分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mRS≤2分,16/20,80%)。围手术期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例。术后随访期间发生肝功能轻度受损2例,皮肤瘙痒1例,无其他心脑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国产氢氯吡格雷用于CAS围手术期疗效可靠,安全性良好,可以作为CAS围手术期与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的药物。

  • 舒适护理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的应用

    作者:王玉振;宋瑞芳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06例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术中、术后给予健康教育;改进卧位,协助生活护理等舒适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减少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分析

    作者:王云甫;孙强;罗国君;何国厚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高灌注综合征(HP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例脑血管支架成形术后HPS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2例患者均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症状,同时影像学提示有脑出血及灶周水肿.经过停用抗凝药物、积极控制血压、应用甘露醇等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及局部神经功能缺损为HPS常见的临床表现,术后及早识别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改善预后.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高娟碧;林萍盛;陈丽萍;梁海霞;李方明;黎冠东;梁卫群

    目的 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脑血管支架形成术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将100例脑血管支架形成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为期7天的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的护理,两组在干预后分别进行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遵医准时复诊率、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观察指标的评价.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平均住院时间(6.67±0.12)d、平均住院费用(33 606.42±1268.32)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遵医准时复诊率98%、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53.21±4.76)分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通过实施7天的标准化护理项目,确保患者护理质量,促进脑血管支架成形术患者早期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 盗血椎动脉的直径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

    作者:刘波;帅杰;李志伟

    [目的]探讨盗血椎动脉的直径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ubclavianstealsyndrome,SSS)患者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6例SSS患者,DSA提示均有单侧锁骨下动脉近心端严重狭窄导致同侧椎动脉血流逆向供应病侧上肢.根据血流逆向椎动脉的直径分为4组,<2.0mm组4例、2.0~<2.5mm组4例、2.5~3.0mm组4例、>3.0mm组4例.对每组每例患者锁骨下动脉狭窄处给予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erebral angioplasty andstenting,PTAS)及球囊后扩(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通过CT灌注成像了解每例患者治疗前后后循环供血改善情况.[结果]每组每例患者介入治疗后狭窄的锁骨下动脉直径恢复到70%以上,同侧血流逆向的盗血椎动脉全部恢复为正向血流.CT灌注成像提示:每组每例患者后循环供血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尤其是>3.0mm组改善明显.[结论]严重病变的SSS患者给予PTAS+PTA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出现盗血的椎动脉直径越大,疗效越好.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分布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何小辉;周楷;孟召友;刘娟;龚昌雄;杨清武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4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历以及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报告.结果 2434例患者中,1958例(80.4%)有脑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814例(33.4%)为单纯颅内狭窄,297例(12.2%)为单纯颅外狭窄,847例(34.8%)为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2423例患者中共有5352支狭窄病变,3656支(68.3%)位于前循环,1696支(31.7%)位于后循环,952支(39.1%)位于大脑中动脉,为常见受累血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颅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及老年是颅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年、老年为颅内外同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比颅外狭窄更常见,前循环狭窄多于后循环狭窄,大脑中动脉为常见的受累血管.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颅内狭窄、颅外狭窄及同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