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3例

    作者:梁锐;唐尤佳;高翔;张国锋

    目的 总结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43例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均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成功栓塞43个动脉瘤,动脉瘤腔100%闭塞35例,95%闭塞5例,90%闭塞3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并发脑血管痉挛3例,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1例.39例术后随访6个月~3年,未发现再出血.结论 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效果可靠;早期治疗,正确处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 10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漏诊治经验

    作者:陈铭钊;支宏;钱心炜;潘平;陈刚

    目的 探讨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诊断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经血管内栓塞治疗TCCF病人10例,其中8例用可脱卸球囊栓塞治疗,2例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10例病人均栓塞成功,并保持颈内动脉通畅,1例术后2周复发并视力受损,给予ONXY胶栓塞治愈,所有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结论 血管内可脱性球囊栓塞是治疗TCCF的首选方法;对球囊栓塞失败或难度大的病例,弹簧圈和ONXY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球囊的不足,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手术或栓塞治疗的个体化选择

    作者:王君升;王智;王超;张伟光;任付宾

    目的 探讨个体化选择和互补性应用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的临床效果.方法 MCCA患者36例,其中22例采用外科手术夹闭,14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33例,3~5分3例.随访6~12月,mRS评分0~2分34例(94.4%),3~5分2例(5.6%).结论 个体化选择和互补性的应用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MCAA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取得更佳的预后.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37例临床分析

    作者:尚景瑞;马骏;常义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9例,女28例,年龄30~77岁,平均54.6岁.Hunt-Hess分级:Ⅰ级3例,Ⅱ级17例,Ⅲ级13例,Ⅳ级3例,V级1例.

  • 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杨卫忠;王锐;石松生;张国良;倪天瑞;陈建屏;梁日生;陈阵;何曦

    巨大型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虽然仅占颅内动脉瘤的3%~6%[1],但对其处理仍然是当今神经外科领域的高难度问题之一.我院1998年以来治疗11例巨大型颅内动脉瘤,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血管内栓塞联合γ刀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作者:杨东虹;何奇元;邹咏文;许民辉;陈广鑫;沈光建;邓洵鼎

    我院自1997年4月至1999年11月对46例脑AVM采取血管内栓塞联合γ刀治疗,效果满意.

  • 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李敏;刘志贵;石泉;熊威威;梁维;陈治军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80例,根据滴鼻药物分为4组(n=20),即对照组(C组)和低、中、高剂量右美托咪定组(D1组、D2组、D3组).手术结束前30 min,D1、D2、D3组用右美托咪定0.6、1.0、1.4 μg/kg滴鼻,C组用生理盐水滴鼻.记录入室时(T0)、滴鼻前即刻(T1)、手术结束时(T2)、患者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1 min(T5)、5 min(T6)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与心率的乘积(RPP);记录术后恢复指标(包括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与C组比较,D1组T3~T5、D2和D3组T2~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2组和D3组拔管质量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Ramsay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D1组比较,D2和D3组T3~T6 MAP、RPP、HR均明显降低(P<0.05),D3组拔管质量评分明显降低(P<0.05)、RamaSay评分明显增高(P<0.05),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与D2组比较,D3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D2和D3组HR、MAP、RPP、拔管质量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滴鼻全麻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平稳,同时不影响术后恢复.

  •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明智绪;冯进;朱辰路;杨振兴;李曦男;颜华;黄德俊;李宗正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7年11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6例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共44枚动脉瘤,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0枚,LVIS支架辅助栓塞13枚,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19枚,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2枚.术后即刻DSA显示Roymond分级Ⅰ级22枚,Ⅱ级20枚,Ⅲ级2枚;栓塞有效率为95.5%.2例栓塞术中发生血栓事件,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动脉瘤2次破裂.术后随访4~19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2分32例,3~6分4例.30例(34枚)DSA复查,6枚复发.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积极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可改善预后,但需长期随访观察复发情况.

  • LVIS支架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明智绪;万定;李东蛟;朱辰路;杨振兴;冯进;李曦男;李宗正

    目的 探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5月至2017年9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83例(89枚动脉瘤)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使用LIVS支架90个,双LVIS支架辅助栓塞动脉瘤1枚;支架全部与微导管平行释放,术中完全释放支架61枚,半释放支架28枚;栓塞后即刻DSA示,Raymond分级Ⅰ级64枚,Ⅱ级22枚,Ⅲ级3枚.术中发生血栓形成4例(3例为支架内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随访4~36个月;DSA复查52例,6例由即刻栓塞RaymondⅡ级转变为Ⅰ级,3例复发;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1分63例,2分9例,3分及以上11例.结论 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可行、安全,疗效显著;但支架内血栓事件以及如何选择适当型号的支架,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朱辰路;明智绪;李兴辉;李贝贝;冯进;杨振兴;黄德俊;李宗正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25例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26枚动脉瘤)行LVIS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完全栓塞19枚,近全栓塞7枚;其中2例(4枚)为双侧对称大型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均完全栓塞.另外1例(1枚后交通动脉瘤)瘤腔较小(1.0 mm×1.5 mm×1.9 mm),弹簧圈反复无法置入瘤腔内,故应用单纯LVIS支架贴敷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19例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3例部分恢复,3例无变化.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的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疗效显著,部分病人动眼神经功能恢复不佳.

  • 血管内栓塞治疗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附10例报道)

    作者:董安石;廖旭兴;钟伟健;段成斌;刘鑫鑫;邓其峻;王辉

    目的 探讨侧窦(横窦-乙状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LSDAVF)的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方法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6年6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10例LADAVF的临床资料,经右侧股动脉-颈外动脉-脑膜中动脉Onyx胶栓塞8例,经左侧股静脉-下腔静脉-颈内静脉球囊保护下Onyx胶栓塞2例.结果 术后即刻造影完全栓塞8例,大部分栓塞2例,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8例无加重及复发,2例异位复发.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LSDAVF是一种相对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必要时需配合静脉窦球囊保护下进行;闭塞瘘口同时闭塞部分无功能静脉窦存在短期内异位复发可能.

  • 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附8例分析)

    作者:杨洪宽;陈豪;陈如东;厉华;于加省;雷霆

    目的 探讨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例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未破裂2例;栓塞治疗4例,夹闭4例.术后随访12~36个月;6例可正常工作生活,2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2分2例,1分2例,0分4例;8例DSA或CTA复查均未见复发.结论 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破裂可主要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及显微夹闭术均是可行并有效的治疗方法.

  • 夹闭术治疗栓塞后复发的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正伟;徐成仕;陈新军;李志强;江普查;陈劲草

    目的 探讨栓塞后复发的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方法 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夹闭术治疗的10例栓塞后复发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4个,前交通动脉动脉瘤3个,大脑中动脉动脉瘤2,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个.结果 10例动脉瘤夹闭完全,其中5个动脉瘤内弹簧圈术中全部或部分去除,5个动脉瘤内弹簧圈予以保留.术后CTA或DSA显示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通畅.10例出院时GOS评分5分8例,4分1例,3分1例.术后平均随访20个月,GOS评分5分9例,4分1例(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造成脑梗死);随访期间无动脉瘤复发.结论 栓塞后复发的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手术难度,夹闭术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 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

    作者:李松年;谢正德;韦刚;李奋强;刘桂标;曾祥博;池超超;韦焕梅

    目的 探讨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0月收治15例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4例,采用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6例.结果 术后立即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2例,部分栓塞3例.1例因年龄较大拒绝随访,其余14例栓塞术后随访6~12个月;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例中,复发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4例中,复发1例;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栓塞治疗的6例均无复发,但2例大脑后动脉P3~P4段巨大夹层动脉瘤出现载瘤动脉远端动脉闭塞.结论 球囊辅助弹簧圈联合Onyx胶治疗颅内大型或宽颈动脉瘤可提高动脉瘤的栓塞率,减少复发率.

  • 支架辅助弹簧圈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周有东;敖祥生;刘汉东;王志勇;朱耀祖;周达全

    目的 系统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所有比较支架辅助弹簧圈与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5年6月1日.采用Rev Man 5.2和Stata 11进行Meta分析入选文献并发症发生率、进展性血栓发生率、复发率、血栓栓塞率、永久性并发症率及死亡率.结果 终纳入11个研究,共3 078例,其中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1 022例,单纯弹簧圈治疗2 056例.与单纯性弹簧圈治疗相比,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发生进展性血栓比率明显升高(P<0.05),但复发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永久性并发症率、血栓栓塞率及死亡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相较于单纯弹簧圈具有更低的复发率及较高的进展性血栓发生率;而在其他并发症事件方面,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

  • 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平;王雄伟;汪雷;马金阳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颅内动脉瘤150例,其中75例采用夹闭术(夹闭组),75例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栓塞组).结果 夹闭组住院时间[(16.6±4.1)d]比栓塞组[(10.3±2.1)d]明显延长(P<0.05),夹闭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5.2±1.5)分]明显高于栓塞组[(2.3±11)分;P<0.05].夹闭组血管痉挛发生率(1.3%)显著低于栓塞组(9.3%;P<0.05),感染发生率(10.7%)明显高于栓塞组(1.3%;P<0.05).两组患者术后半年GO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治疗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夹闭和血管栓塞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各有利弊;临床应根据患者动脉瘤具体情况而选择对患者为合适及有利的治疗方法.

  • 在复合手术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初步探讨

    作者:张海峰;梁国标;于春泳;王晓刚;李志清;高旭;董玉书;郭学军

    目的 总结在复合手术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经验.方法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在复合手术室治疗2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中造影判断畸形团是否残留,其中3例一期行切除术和血管内栓塞术.结果 27例中,4例(14.8%)术中血管造影显示畸形团残留,再次切除后行术中造影,显示畸形团消失;一期行切除术和血管内栓塞术3例(均为Spetzler-Martin分级Ⅲ级以上),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均完全切除畸形团.所有患者无造影相关的并发症.术后24例随访6个月至1年,失访3例;其中19例恢复良好,5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在复合手术室治疗脑动静脉畸形能够提高疗效,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为脑动静脉畸形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安全有效的平台.

  • 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对比分析

    作者:郑鉴峰;郭宗铎;张晓冬;朱继;何朝晖;孙晓川

    目的:比较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收治老年(年龄≥60岁)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53例,采用开颅夹闭术31例(夹闭组),血管内栓塞术22例(栓塞组)。结果夹闭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8.4%)明显高于栓塞组(18.2%;P<0.05)。出院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夹闭组预后良好18例(GOS评分≥4分),重残7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栓塞组预后良好19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夹闭组预后良好率(58.1%)明显低于栓塞组(86.3%;P<0.05)。结论对于老年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可采取夹闭术和栓塞术两种方式,但是栓塞术可在明确诊断的同时进行治疗,创伤较小,能有效降低再出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特别适合不能耐受开颅夹闭术的老年患者。

  • 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

    作者:胡骁;周林裕;王克;邓剑平;赵振伟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栓塞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21例.结果 栓塞后即刻造影示完全栓塞15例,瘤颈部分残留6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再出血2例.21例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其中DSA随访15例(9例即刻完全栓塞的患者造影复查动脉瘤仍完全不显影,载瘤动脉通畅;6例栓塞即刻大部分栓塞患者5例动脉瘤级瘤颈未显影,1例瘤颈仍部分显影;术后支架移位2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1例);所有患者均无神经功能损伤.结论 采用支架辅助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是安全的,复发率低,规范的操作、栓塞材料的合理选择可以降低手术并发症,达到佳的临床疗效.

  • Onyx胶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分析

    作者:赵平;汪雷;马金阳

    目的 探讨Onyx胶栓塞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采用Onyx胶栓塞治疗的120例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栓塞范围≥80%56例(畸形团完全闭塞14例),<80%64例.术中少量出血2例,术后无神经功能缺损.术后出血4例,其中2例死亡.术后一过性神经功能缺损2例.118例随访2~48个月,平均(25.1±5.6)个月,患者头痛、头晕及癫痫等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其中45例DSA随访示,完全闭塞26例,与术前比较无变化19例.结论 Onyx胶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是应掌握其适应症和使用方法.

428 条记录 14/22 页 « 12...11121314151617...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