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合手术下的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治疗

    作者:张宝瑞;冯欣;赵元立;吴中学

    巨大脑动静脉畸形(AVM)(d >6cm),按Spetzler-Martin分级至少为Ⅲ级,大多为Ⅳ~Ⅴ级,约占所有AVM的10%.巨大脑AVM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内栓塞,立体放射等,或者是几者的联合.但因为巨大脑AVM(d >6cm)多位于或邻近重要脑功能区、具有多支供血动脉及深部静脉引流,因而传统的治疗方法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复合手术作为全新的多学科融合的治疗理念,在巨大脑AVM的治疗中的作用日渐突出.本文对常规显微神经外科,血管内栓塞,立体放射及其联合治疗巨大脑AVM的优势及局限性进行对比分析,详细介绍了神经外科复合手术的特点、发展演变及其在治疗巨大脑AVM的优势.

  •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治疗的进展

    作者:唐景峰

    探讨有关颈动脉海绵窦瘘经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本文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颈动脉海绵窦瘘血管内治疗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得出结论,多种血管内技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其中,血管内栓塞治疗以其创伤小、方法简便、疗效可靠的优点成为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方法.

  • 血管内栓塞治疗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痫患者的预后分析

    作者:黄华东;黄海能;罗琨祥;符黄德;李传玉

    目的 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CAVM)并发癫痫患者的预后情况.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CAVM并发癫痫发作患者49例为研究对象,分析血管内栓塞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QOLIE-31)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经血管内栓塞治疗后,QOLIE-31各项指标(除了药物影响)评分均明显提高,高于治疗前(P< 0.05);Spetzler-Martin分级与Engel分级的Ⅰ~Ⅱ级例数多于治疗前(P<0.05),同时Spetzler-Martin分级Ⅰ~Ⅱ级生活质量评分(76.04±18.33)分明显高于Ⅲ~Ⅴ级的(65.65±16.76)分(P<0.05);Engel分级Ⅰ~Ⅱ级的生活质量评分(75.25±17.78)分明显高于Ⅲ~Ⅴ级的(66.23±13.22)分(P<0.05);血管内栓塞比例>80%的生活质量总评分(78.37 ±18.87)分明显高于栓塞比例<80%的(64.16±16.92)分(P<0.05);术后患者的头疼症状中重度例数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患者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头疼症状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 血管内栓塞能明显改善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并发癫痫患者的头疼症状、癫痫发作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血管内栓塞比例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开颅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芝平;王依宁;邱成元;许宏伟

    目的 对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开颅夹闭组24例,血管内栓塞组26例,对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开颅夹闭组:24例成功夹闭瘤颈,手术相关并发症6例.随访2年,复查脑血管造影,24例中有2例夹闭不全.血管内栓塞组:成功栓塞24例,2例多发动脉瘤患者一侧成功栓塞,遗留另一侧未栓塞,血管内栓塞相关并发症5例.随访1月~2年,无瘤体复发或再发.结论 开颅夹闭和血管内栓塞都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应视病人瘤体特点等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 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傅可;余翔;高小平;梁辉

    目的 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30例经CT确诊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结果 30例病人出院时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结果,良好25例,轻残3例,中残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无再出血病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 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高岩升;宋来君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3例(共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9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3例.通过分析栓塞方法、效果、并发症、预后及6~12个月随访结果来评价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 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中,共34个被栓塞;达完全栓塞者25个,动脉瘤瘤颈残留的6个,瘤腔残留3个;术中发生破裂出血者2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术后3个月GOS评定结果示: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8例,Ⅴ级18例;27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比较安全有效的,结合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血管内栓塞技术是治疗的关键.

  •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外科综合治疗

    作者:陈焕雄;夏鹰;颜山;陈敏;于正涛;郑忠涛

    目的 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外科治疗,就其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 对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发病3d内选择可控性微弹簧圈检塞颅内囊性动脉瘤,带膜支架置入治疗梭形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以及显微手术夹闭.术后采用脑脊液引流等方法,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痉挛的病因,防止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结果 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72例,显微手术夹闭28例.术后98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76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2例.全组死亡2例,死亡率2%.结论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应于急性期有选择地采用佳的外科治疗,术后治疗的策略应着重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CVS)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降碍(DIND).

  • 血管内栓塞治疗颈内动脉海绵窦瘘10例分析

    作者:赵泽林;郑伟武;杨少锋;欧楚耿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CCF)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及并发症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10例CCF病例的临床资料.10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明确诊断,均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造影复查观察瘘口是否闭塞,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 10例患者经动脉血管内栓塞治疗获成功,临床症状均消失,其中1例部分栓塞,临床症状有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CCF创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用PVA、弹簧圈栓塞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江泽;魏嵬;黄原义;刘四斌;熊远奎

    目的 探讨用聚乙烯醇(PVA)、弹簧圈经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84例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患者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其中包括支气管扩张93例,支气管肺癌46例,肺结核33例,支气管动脉一肺动脉瘘8例及支气管病变4例.栓塞材料均选用PVA,部分用PVA+弹簧圈联合栓塞.所有病例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 18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即时止血179例,3例咯血明显减少,2例止血无效,有效率为98.91%(182/184).术后1个月内咯血复发16例,复发率为8.69%(16/184).所有患者栓塞后均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用PVA、弹簧圈治疗大咯血安全、有效,可作为经内科治疗无效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颅内动脉瘤诊治分析

    作者:李培栋;王新军;寿记新;单峤;赵忠伟;刘泉;吴建珩

    目的 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以及治疗方法和时机的选择进行探讨,以提高颅内动脉瘤的治愈率.方法 46例颅内动脉瘤进行了手术治疗,直视下手术夹闭38例;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8例.结果 开颅手术患者均直视下手术夹闭;血管内栓塞患者完全栓塞7例,1例栓塞不全;优31例,良11例,差3例,死亡1例.结论 数字式减法血管描记法(DSA)、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A)是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主要手段,MRA可作为无创性筛选,DSA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手术夹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动脉瘤破裂出血,主张早期或超早期手术.

  • 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作者:钟伟健;邓其峻;赵庆顺;王辉;彭海萍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方法,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血管内栓塞治疗的54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中成功栓塞53例,其中32例100%栓塞,19例95%栓塞,2例90%栓塞;3例出现严重血管痉挛;2例死于脑疝及严重血管痉挛继发脑梗塞.随访6~24个月,无术后再出血病例.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一种微创、相对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 静脉窦球囊保护介入栓塞治疗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

    作者:苏伟;李伟;梁士凯;任春晖;黄弢;郭毅;王贵怀;姜除寒

    目的 探讨静脉窦球囊保护下介入栓塞治疗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术中在静脉窦球囊保护下,经动脉途径采用Onyx-18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静脉窦保护良好11例,静脉窦壁有Onyx-18胶附着1例.完全栓塞9例,部分栓塞3例.术后小脑出血1例,小脑水肿伴脑疝1例,癫痫发作1例,认知功能下降2例.随访11例,时间6~8个月,静脉窦通畅10例,闭塞1例.临床预后良好10例,认知功能减退1例.术后植物状态1例(未随访).结论静脉窦球囊保护下介入栓塞治疗侧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保持静脉窦通畅.

  •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戈;冯正健;伍益

    目的 总结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病例资料,共27个动脉瘤,均应用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支架一次性到位17个,通过调整后到位10个.完全致密栓塞20个,大部分栓塞5个,部分栓塞2个.1例基底夹层动脉瘤术后复发,其他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术后无与支架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宽颈动脉瘤的近期观察是安全有效的.

  •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郭少雷;齐铁伟;黄正松;石忠松

    目的探讨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3D-G 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4~16.7 mm;瘤颈宽度2.1~9.5 mm,≤4 mm 18个,>4 mm 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31个(77.5%),次全栓塞9个(22.5%);22个瘤颈>4 mm者完全栓塞18个(81.8%).5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3D-GDC栓塞治疗动脉瘤,特别是较复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治疗技巧与并发症

    作者:齐铁伟;陈晓雷;黄正松;郭少雷;石忠松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电解可脱式弹簧圈(GDC)栓塞治疗操作技巧、并发症及其防治经验.方法1998年10月至2002年10月我科用GDC栓塞治疗破裂急性期颅内动脉瘤41例,动脉瘤大小3.6~25mm;位于Willis环前循环39例,后循环2例.结果术后造影100%栓塞33例,90%~99%栓塞5例,90%以下栓塞3例.产生与栓塞技术相关的并发症6例,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关的并发症5例.平均住院时间12 d;术后随访12~48个月,无再出血,恢复良好36例,中度致残,生活能自理4例,死亡1例.结论GDC栓塞治疗急性期的破裂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正确处理术中并发症,提高栓塞技术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 脑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

    作者:潘仁龙;郑彦;罗其中

    血管内栓塞治疗已成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其中栓塞程度和栓塞后复发仍为AVM血管内治疗的热点,它关系到AVM栓塞疗效的评估.回顾分析我科在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期间经血管内治疗40例脑AVM的临床资料,就其疗效及相关因素做一探讨.

  • 显微手术和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对比性研究

    作者:黄正松;石忠松;齐铁伟;夏之柏;郭少雷

    目的比较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期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疗效和相关并发症.方法82例破裂性颅内动脉瘤,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72 h以内)行外科治疗,其中行显微手术瘤颈夹闭40例,血管内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42例.对两组疗效和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微手术组,完全夹闭率92.5%,手术相关并发症4例,死亡2例.弹簧圈栓塞组,完全闭塞率71.4%,栓塞组相关并发症6例,死亡1例.在前循环动脉瘤中,栓塞组完全闭塞率与手术组完全夹闭率相比较,显微手术组结果优于栓塞组.临床随访6个月,两者预后良好者均达95.0%.结论显微瘤颈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是颅内动脉瘤治疗的有效方法.

  • 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临床随访研究

    作者:段传志;韩志安;汪求精;赵刚;尹方明;黄庆;徐如祥;李铁林

    目的探讨NBCA生物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81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治疗后进行随访,临床随访281例,脑血管造影复查91例,MR或CT复查190例.结果281例病人临床随访治愈258例,好转21例,复发2例.91例行脑血管造影复查,86例见畸形团完全消失,3例栓塞程度达90%以上,2例复发,进一步行γ-刀放射治疗后痊愈.190例行MR或CT检查,未见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治疗

    作者:宋锦宁;刘守勋;王拓;鲍刚;刘晓斌;张明;张晓东;谢昌厚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常见的原因.但对破裂性动脉瘤进行血管内栓塞仅仅是治疗的重要环节之一.2000年6月至2006年3月我们对118例动脉瘤性SAH患者进行早期诊断(7 d内),并对已破裂的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uglielmi detachable coil,GDC)进行囊内栓塞和对SAH早期进行围手术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血管内治疗迟发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报告

    作者:黄正松;石忠松;齐铁伟;戴钦舜

    我们自1996年9月,采用血管内治疗术治疗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的迟发性症状性脑血管痉挛(CVS)患者,现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28~60岁,均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致SAH。入院时Hunt-Hess分级Ⅰ级1例,Ⅱ级3例,Ⅲ级5例,Ⅳ级1例:头颅CT依据Fish分级,Ⅱ级3例,Ⅲ7例。10例患者均为大脑前循环动脉瘤。SAH后72小时以内均接受治疗,其中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术6例,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4例。术后均给予扩容升压、血液稀释(3H)、脑保护剂和钙通道拮抗剂等传统方法治疗或预防CVS,仍出现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恶化。本组均经头颅CT、血液生化检查等辅助检查排除再出血和脑积水等其他因素的存在。

428 条记录 17/22 页 « 12...14151617181920212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