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

    作者:李劲松;张敬泉;胡威;刘光普;温茂昌

    目的 报告并评价32例宽颈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自2004年以来对于32例宽颈动脉瘤采取多种技术联合治疗.其中用3维电解微弹簧圈"筐篮"(GDC)技术治疗18例,用球囊载瘤动脉再塑型联合GDC栓塞12例,用支架联合GDC栓塞2例.结果 使用筐篮技术治疗的18例中完全闭塞者为15例,有3倒不完全闭塞;12例球囊再塑型技术治疗的动脉瘤,11例完全栓塞;2例支架加微弹簧圈栓塞,1例完全栓塞,1例近全栓塞,其中1例术后出现了一过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全部32例无永久性神经症状并发症,31例保持载瘤动脉通畅.结论 对于宽颈动脉瘤,采用多种技术联合栓塞,可取得良好效果.

  •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

    作者:张静波;李佑祥;吴中学;姜除寒;杨新健;张友平;姜鹏;吕明;贺红卫

    目的 总结应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均采用 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 11例完全栓塞,4例大部分(>95%)栓塞.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表现.8例随访6~12个月,1例出现动脉瘤复发.结论 在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宽颈动脉瘤时应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保护了载瘤动脉,疗效满意.

  • 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宽颈或夹层颅内动脉瘤临床疗效的分析

    作者:田彦龙;宋冬雷;冷冰;毛颖;徐斌;王启弘

    自从支架辅助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技术问世以来,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效果得到了较大的提高[[1-2].2003年12月-2006年5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采用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40例共41个宽颈或夹层颅内动脉瘤患者,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血管内栓塞治疗宽颈颅内动脉瘤

    作者:何伟文;伍健伟;李明昌;梁建峰

    宽颈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难度较高,在各种辅助技术应用前,常因弹簧圈难以在瘤腔内稳定成篮或易于突入载瘤动脉,导致无法栓塞治疗或栓塞治疗失败.一部分病例虽可通过成篮技术完成栓塞治疗,但致密栓塞率低[1].本研究通过采用球囊、支架等辅助技术对宽颈颅内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血管内支架结合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作者:张静波;吴中学;王忠诚;李佑祥;姜除寒;杨新健;张友平;尹可

    目的探讨和总结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瘤颈/瘤体比为0.5~1∶1,均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结果 16例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治疗的动脉瘤,12例完全栓塞,4例大部(>95%)栓塞.有7例随访6个月~1年,有1例出现动脉瘤复发.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结论在栓塞宽颈颅内动脉瘤时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技术,可避免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提高了宽颈颅内动脉瘤的疗效.

  •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并发症分析

    作者:李腾飞;水少锋;韩新巍;闫磊;马骥;郭栋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的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介入科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116例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栓塞120个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探讨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 所有支架均成功到位,即刻DSA检查结果显示:120个动脉瘤完全栓塞55个,瘤颈残留59个,部分栓塞6个.10例患者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3例为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紧急填塞后2例出血停止,1例死亡;1例患者支架置入术后5h出现脑实质出血后死于脑疝;4例患者出现血栓并发症,其中支架内溶栓后3例血流再通,1例效果欠佳给予1枚新的Solitaire AB支架置入后血流再通;2例术末解脱支架时出现支架移位,所幸未造成明显的神经功能损伤.术后11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37个月,12例患者出现动脉瘤复发,5例给予再次的介入手术治疗.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因而需要术者具有良好的手术技能和丰富的经验,同时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 不同支架置入方式辅助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疗效

    作者:袁永杰;郭新宾;范锋;徐浩文;姚智强;王子博;徐远杰;管生

    目的 探讨不同支架置入方式辅助栓塞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2年5月至2017年5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采用不同支架置入方式辅助栓塞的颅内WNBA患者,共62例.其中采用“冰激凌”技术14例,“Y”型支架技术29例,“X”型支架技术1例,LVIS支架“Barrel”技术18例.结果 62例患者中,除1例拟采用“Y”型支架者未成功外,其余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即刻Raymond分级Ⅰ级者30例(48.4%),Ⅱ级者21例(33.9%),Ⅲ级者11例(17.7%).围手术期7例(11.3%)发生并发症,其中缺血性6例(9.7%),术中血栓形成2例(3.2%),术后急性缺血性并发症4例(6.4%);5例为采用“Y”型支架技术,1例为采用LVIS支架“Barrel”技术.术后丘脑出血1例(1.6%).临床随访59例,随访时间为5~ 57(11.9±1.7)个月.其中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0~1分55例(93.2%),2~3分2例(3.4%),4 ~5分2例(3.4%).影像学随访33例,随访时间为3 ~36(6.9±1.2)个月,其中18例(54.6%)动脉瘤不显影,5例(15.2%)改善,9例(27.3%)稳定,1例(3.0%)复发需要再次治疗.结论 不同支架置入方式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WNBA,技术可行性和安全性均可接受;短期疗效较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Neuroform支架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及随访

    作者:梁国标;高旭;李志清;魏学忠;薛洪利;林军;张海峰;唐涛;邹建军;郭海波

    目的 探讨应用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Neuroform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的18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术中支架均顺利到位,放置满意.即刻造影完全栓塞88.9%,次全栓塞6.9%,不全栓塞4.2%.操作相关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5.9%和1.1%.临床随访87.7%患者预后满意(mRS 0~2分),术后无再出血发生.造影随访总体再通率8.7%.无支架或弹簧圈移位发生.迟发性并发症包括1例支架内狭窄和1例眼动脉闭塞.结论 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中期疗效肯定.

  • 作者:

    关键词:
  • 不同颈部结构钛人工牙种植体的骨结合性能研究

    作者:栗兴超;董福生;李向军;梅双;王国光;齐喜娟

    目的 探讨不同颈部结构钛人工牙种植体的骨结合性能.方法 构建四种不同颈部结构钛种植体(均衡螺纹组、宽颈组、颈部单头微螺纹组、颈部双头微螺纹组),建立兔股骨种植体动物模型,采用X-ray平片观察、旋出扭矩测试,分析术后不同阶段各组种植体-骨组织的界面特点.结果 X-ray平片观察种植体植入术后12周时,各组种植体均呈高密度阻射影像;各种植体周围界面无透射线性影像,与周围骨的骨密度比较相似;各种植体颈部周围未见明显骨吸收影像.旋出扭矩结果,在4周时UT组0.17±0.01 N·m,WN组0.15±0.01 N·m,SMN组0.20±0.01 N·m,DMN组0.20±0.01 N·m;在8周时UT组0.20±0.01N·m,WN组0.18±0.01N·m,SMN组0.24±0.01 N·m,DMN组0.24±0.01N·m;在12周时UT组0.28±0.01 N·m,WN组0.26±0.01 N·m,SMN组0.32±0.01N·m,DMN组0.32±0.01 N·m;在4、8、12周时,SMN组与DMN组旋出扭矩值无明显差别,均高于UT组、WN组的旋出扭矩值;WN组低.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扭矩值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植入后8周时较4周有所升高,12周时升高明显达到峰值.结论 钛牙种植体颈部采用与主螺纹相同形态的微螺纹较均衡螺纹及光滑宽颈结构具有更好的骨结合性能.

  • 表面粗化处理不均衡螺纹钛人工牙种植体的疲劳性能研究

    作者:粟兴超;董福生;李向军;梅双;王国光;齐喜娟

    目的 探讨钛颗粒喷砂+混合酸热处理粗化方法及不同颈部结构对种植体疲劳性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五种不同颈部结构及表面的钛种植体(均衡螺纹组、宽颈组、颈部单头微螺纹组、颈部双头微螺纹组、表面粗化及颈部双头微螺纹组),采用SEM观察、动态循环疲劳试验,分析各组种植体的疲劳性能.结果 SEM观察:Ma表面较平整,有大量方向一致、规则、浅沟纹状的切削条痕,局部散在点状凹陷及凸起.SLA表面整洁、粗糙均匀,不规则的表面上有大量大小不一的凹陷约为5~30um,边缘锐利,部分融合,偶尔可见散在的微裂隙,在大的凹陷内还可见形状不规则的小凹坑约为200~500nm,深浅不一;达到5×106循环的极限载荷:均衡螺纹组为250N(137.50Ncm),宽颈组、颈部单头微螺纹组、颈部双头微螺纹组均为300N(165.00Ncm),表面粗化及颈部双头微螺纹组为275N(151.25Ncm);五组种植体在250N载荷下,同时达到5×106循环时,对应的位移(mm)分别为0.391、0.255、0.257、0.258、0.272.结论 宽颈、颈部单头微螺纹及颈部双头微螺种植体疲劳耐受性能相似,均高于均衡螺纹;SLA表面较Ma表面的疲劳性能有所降低,但均能满足临床要求.

  • Solitaire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秋成;雷学;苗军;李滨;苑玉存;田强

    目的:评估电解脱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至2014年1月利用Solitaire支架辅助栓塞18例患者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和预后,均采用平行释放技术(即支架后释放技术),术后6~12个月进行临床和DSA随访。结果所有病例栓塞操作均成功完成,其中致密填塞15例,次全填塞3例,术后肢体出现轻瘫瘫1例。本组有12例栓塞后3~12个月获得临床随访,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12例进行血管造影检查,2例载瘤动脉轻度狭窄,患者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未出现动脉瘤复发。结论 Solitair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可靠的,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急诊超早期支架辅助栓塞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秋成;廖华;高峰;贾丽;郑欣;毕艳华;陈培培

    目的 探讨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破裂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26例破裂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急诊超早期行支架辅助下弹簧圈栓塞术.术前按Hunt-Hess 分级,Ⅰ~Ⅱ级16例,Ⅲ级8例,Ⅳ级2例.对患者即时栓塞效果、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90 d临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支架均完全释放(100%),术后Raymond I级栓塞23例(88.5%), Raymond lⅠ级栓塞3例(11.5%),1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在栓塞过程中支架内形成血栓,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后血栓消失,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予以紧急填塞止血后复查CT出血增加,但经持续腰大池引流后恢复良好,经90 d随访,疗效良好者(mRS评分0~2分)23例,疗效不良者(mRS评分3~6分)2例,死亡1例.良好率为88.5%.结论 超早期支架辅助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提高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降低复发率,对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 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宋贺;李聪慧;苏现辉;张栋梁;张向艳

    目的:评价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影像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患者,首先尝试应用双微管技术进行栓塞,如不能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则改为支架或者球囊辅助栓塞。其中42例患者使用双微管技术成功栓塞。结果术后即时脑血管造影显示完全栓塞22例,近全栓塞14例,部分栓塞6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20例,4分10例,3分7例,2分3例,1分(死亡)2例。术后35例随访3~12个月,无再出血病例,28例复查脑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相对复发2例,使用支架辅助技术再次栓塞。结论双微管技术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梭形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孟蕾蕾

    针对颅内动脉瘤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动脉瘤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椎动脉-小脑后下动脉(VA-PICA)动脉瘤手术难度大,操作范围小,有多组颅神经在其周围,阻碍显露和操作.梭形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的1%,而VA-PICA梭形动脉瘤更为罕见.并且小脑后下动脉(PICA)常开口于动脉瘤上.梭形动脉瘤在形态上表现为宽颈或无颈动脉瘤,难以夹闭甚至无法夹闭.

  • 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

    作者:王书祥;甄勇;吕朋华;孙陵;王福安;耿素萍;蔡明玉;黄文诺;葛俊;王立富

    目的 探讨支架辅助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支架包括Neuroform 6枚和Enterprise 10枚.结果 所有支架均成功释放并行弹簧圈栓塞,即刻造影动脉瘤获得完全及大部分栓塞13例,瘤颈残留1例,部分栓塞2例.14例患者术后3~ 12个月复查,13例完全及大部分栓塞中11例复查未见复发,瘤颈残留1例6个月后复查复发,再次行支架植入完全栓塞,部分栓塞2例复查时瘤腔消失.结论 通过支架辅助对宽颈动脉瘤瘤颈重塑及弹簧圈的介入栓塞作用,使动脉瘤栓塞疗效满意.

  • 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崔艳峰;徐浩;祖茂衡;顾玉明;张庆桥;魏宁;许伟;刘洪涛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直径≤3.0 mm)的技巧及疗效。方法2010年12月-2013年7月收治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12例,其中窄颈动脉瘤7例(颈体比≤1/2),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5例(颈体比>1/2),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按Raymond 分级方法,术后即刻评价栓塞效果及并发症,术后30 d 根据GOS 评分评定,并进行电话及造影随访。结果12例患者的12枚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成功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完全栓塞8枚(66.7%),瘤腔残留4枚(33.3%)。GOS 评分评定预后5级12例。12例患者术后电话随访1~12个月,无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结论采用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可行,但安全性及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Solitaire AB支架在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崔艳蜂;徐浩;祖茂衡;顾玉明;张庆桥;魏宁;许伟;刘洪涛

    目的 评价Solitaire AB支架在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olitaire AB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25例,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5枚,眼动脉段动脉瘤4枚,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1枚,大脑中动脉瘤1枚,椎动脉动脉瘤4枚.结果 25例中,完全栓塞22例,瘤颈残留1例,部分栓塞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术后脑积水行脑脊液分流术1例,弹簧圈移位1例.随访未有再出血病例.造影随访12例,复发1例.结论 应用Solitaire AB支架在辅助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作者:黄海东;顾建文;杨春敏;赵凯;匡永勤;林龙;贺伟旗;杨涛;夏勋;张辉

    目的 初步探讨和总结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收治8例前交通宽颈动脉瘤(体/颈比<1.5)患者,均采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其中6例先放置支架覆盖动脉瘤颈再将微导管经支架网孔放入动脉瘤腔填塞弹簧圈进行栓塞,2例在微导管进入瘤腔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弹簧圈栓塞.术后6~ 12个月进行临床和DSA随访.结果 8例全部技术成功,支架到位满意,载瘤动脉通畅,无手术并发症;其中动脉瘤完全闭塞7例,闭塞95%以上1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临床随访6~12个月无再出血及脑血栓形成,其中DSA随访6例无支架狭窄及动脉瘤再通.结论 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支架辅助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作者:史跃;黄玉杰;蔡廷江;王安明;高从敬

    目的 探讨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应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9例通过支架网孔置入微导管行动脉瘤栓塞,支架解脱;对12例载瘤动脉迂曲导管不易进入网孔者,采用先将支架跨过动脉瘤两端,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内距瘤底部1/3~1/2处,弹簧圈部分释放后,再释放支架进行动脉瘤栓塞,解脱支架.结果 21例患者所有支架、弹簧圈置入顺利,释放位置满意,技术成功率100%.21枚动脉瘤完全栓塞16枚,占76.2%;大部栓塞5枚,占24.8%.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3~6个月,未发生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结论 联合使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AxiumTM机械解脱弹簧圈栓塞治疗Willis环周围宽颈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44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