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家庭医生服务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目的:探究家庭医生服务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社区慢性病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服务,观察组接受家庭医生服务.比较两组服务效果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依从性、自我控制、健康知识掌握等评分较对照组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满意度96.67%较对照组83.33%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家庭医生服务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提升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依从性及自我控制力,还能提升其满意度,因而值得推广应用.
-
广东省乡村医生收入和培训现状调查
目的:通过调查广东省乡村医生的队伍现状、培训现状及需求等,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式.方法:采用方便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广东省10个市74个卫生室74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部分乡村医生进行访谈.结果:调查结果显示,74名乡村医生中,以男性、41岁及其以上、高中/中专、初级以下职称为主;个人年总收入以10 000元以下为主,占31.9%;过去一年中,乡村医生曾参加乡级以上卫生机构例会或培训的比例是90.5%,乡村医生中参加例会或培训的平均天数为(16.00±8.96)天;44.6%认为村卫生室已经具备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条件;乡村医生的培训模式主要希望通过培训基地短期培训加强“医疗业务能力”.结论:广东省乡村医生存在性别结构欠合理,年收入偏低,有较大的培训模式需求等问题,建议政府应优化人才结构,建立有效的准入培训机制和激励补偿制度,并统筹乡村医生的培训模式.
-
我国分级诊疗背景下家庭医生服务研究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是实现新医改政策目标的关键路径,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内容.文章描述了分级诊疗背景下国内外家庭医生服务的研究现状,其中国外关于家庭医生服务主要研究了家庭医生的认知态度、疾病管理和协同服务等;国内主要研究了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和服务效果等.对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展望了未来家庭医生服务制度的研究方向.
-
社区护士参与健康管理工作现状和中医护理培训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宝山区社区护士参与中医护理情况和培训需求,为家庭医生服务模式下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护士中医护理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宝山区1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0名社区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效应答者479人,应答率为93.92%.接受调查的479名护士中315人(56.99%)是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其中65.76%参与社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健康管理投入时间以预防保健岗位的护士为多,人均每周13.84个小时;护理岗位和管理岗位的护士每周分别为11.84和10.85人时数.479名社区护士中只有21.64%护士运用过中医护理服务;仅31.52%的护士接受过中医护理相关的培训;有78.08%的护士需要中医护理培训.结论:目前社区护士较少运用中医护理为居民提供服务;社区护士较少有机会接受中医护理培训,应加强社区护士的中医药护理培训,提高其为社区重点人群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文章通过对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式服务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探究了目前家庭医生队伍建设存在问题与原因,提出了相关建议,家庭医生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多模式、多层次、多渠道地积极培养多方位人才,以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为核心,以上级医疗机构专家为技术支撑,以“首席家庭医生”为品牌,以绩效考核为载体,完善队伍建设配套政策,提高整体队伍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家庭医生队伍的不断发展.
-
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收治社区高血压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服务,观察组给予家庭医生服务.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水平值达标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水平监测值、自我管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入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高血压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控制血压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入院率.
-
家庭医生服务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概括家庭医生服务运用于社区慢性疾病防治中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所辖社区中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各50例展开研究,对其实施家庭医生服务,探讨患者实施前后的血糖、血压及疾病知识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结果 资料汇总对比显示,患者在接受家庭医生服务后,血糖、血压、疾病知识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均明显优于实施前,各项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慢性病的防治中应用家庭医生服务,能够提升患者的依从性和认知度,进而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改善其生活质量.
-
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管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共120例,根据服务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服务方法,观察组实施家庭医生服务方式。结果:2组服务前身体领域生存质量得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务实施6个月后,2组得分都明显降低(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2组服务前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务实施6个月后,2组步行距离都明显提高(P<0.05),同时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运用家庭医生服务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值得推广应用。
-
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模式在推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
目的 探索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模式在推动家庭医生服务工作中的作用,为深圳及其他地区开展家庭医生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以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主要服务场所,将全科诊断、治疗、筛查、重点人群分类管理、随访等一系列连贯的服务融为一体,集于同一团队完成的模式称为“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模式”,简称为“主路径”.随机抽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推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与专科团队并存”的管理模式,和2015年3月~2016月2月推行“主路径”模式两个时间段的签约居民各100例分别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比较其重点人群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签约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与实验前对比,实行“主路径”后,重点人群的家庭医生签约率由11%提高到67%;签约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由34%提高到92%,家庭医生服务知晓率由24%提高到91%,家庭医生服务满意度由58%提高到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全科诊疗为服务主路径的模式对家庭医生服务工作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8月~2016年11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家庭医生式服务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追踪调查,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6个月后收缩压(129.6±7.3)mm Hg,舒张压(80.2±5.8)mm Hg;对照组收缩压(143.2±6.7)mm Hg,舒张压(90.5±8.4)mm Hg,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高血压控制率以及配合治疗的依从性,均有所提高,其中观察组高血压控制率为90.0%,对照组为57.0%;观察组配合治疗的是93.0%,对照组6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家庭医生服务,能够明显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和治疗依从性,对治疗高血压疾病有着较大帮助,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家庭医生服务是全科医学理念在实践中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基层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成都高新区芳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工作的实践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现阶段社区卫生工作中有效组合全科服务团队,突出重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家庭医生工作,并对一些难点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考与建议.
-
美国“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之家”模式发展现状及对我国家庭医生服务的启示
国际卫生改革经验表明,寻求合适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是全球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然.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之家(PCMH)模式被世界卫生组织(WHO)誉为“经济,适宜”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模式且在美国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本文介绍了美国PCMH模式的理念、特点、发展历程、实施效果、认证及质量管理,并提出我国应在借鉴美国PCMH模式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认证体系、激励机制,促进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改善,吸引更多优秀的全科医学人才加入基层医疗服务.
关键词: 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之家 家庭医生服务 美国 -
邻里中心卫生单元对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邻里中心卫生单元对开展家庭医生服务的影响.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在上海市闵行区马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下设的"吉祥坊"邻里中心卫生单元、旗忠社区卫生服务站、邻松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抽取2017年1—9月的门诊就诊居民830、270、560例.采用本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居民进行面对面入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7年10—11月,主要内容为居民的基本情况、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利用情况、就诊满意度.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 6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6.39%.其中,邻里中心卫生单元就诊居民800例(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组),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居民800例(社区卫生服务站组),两组性别、年龄等基本情况间无差异(P>0.05).在签约及就诊方面,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组居民的"1+1+1"签约率、社区首诊率、预约转诊率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P<0.05),两组居民"1+1+1"组合内就诊率、因病住院率、大病及时转诊率间无差异(P>0.05);在健康管理服务利用方面,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组居民接受健康评估、开具延伸处方、通过社区筛查发现疾病、依从性好的比例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P<0.05),两组居民开具慢性病延伸处方比例间无差异(P>0.05);在中医药和康复服务利用方面,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组居民接受过中医药和康复服务的比例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P<0.05).在就诊满意度方面,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组居民对医生诊疗水平、医生服务态度、中医药和康复服务、预约转诊、开具延伸处方、自检项目的满意度评分及总体满意度评分高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对排队等候时间的满意度评分低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组(P<0.05);两组居民对上门诊疗、健康体检的满意度评分间无差异(P>0.05).结论 邻里中心卫生单元的设立可拉近家庭医生与居民的距离,有效提升居民的就诊满意度,有利于家庭医生制度的落实和分级诊疗制度的形成.
-
家庭医生责任制下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上海市闵行区家庭医生责任制下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效果。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闵行区实施3种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各抽取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其公共卫生服务模式为研究对象。3种公共卫生服务模式分别为:借助社区卫生服务站依托全科医生团队管理的传统型服务模式(模式1)、依托家庭医生/公共卫生外包中心协同管理的渐进型服务模式(模式2)、依托全科医生/医生助理小团队管理的激进型服务模式(模式3)。评价2014年3种不同公共卫生服务模式的卫生人力成本、公共卫生工作效率及服务效果。结果3种模式每10万管理人口中分配的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相近,分别为61.22、61.37、61.91人。模式1中,公共卫生人员投入比例大,占14.53%;模式3中,全科医生及医生助理投入比例大,占40.10%;模式2中,公共卫生人员、家庭医生及医生助理投入比例分别为10.96%、30.82%。3种模式的居民家庭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高血压管理率、糖尿病管理率、健康教育覆盖率、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覆盖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0~6岁儿童系统管理率、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及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模式的两两比较中,除模式1与模式2的精神疾病患者规范管理率(P=0.034)、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P=0.460)和模式2与模式3的学生疾病规范管理率(P=0.23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3种模式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高血压血压有效控制率、糖尿病血糖有效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模式的两两比较中,除模式1与模式3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P=0.71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在服务相同人口的情况下3种模式投入相同的卫生人力成本,以模式2的公共卫生服务效率、服务效果较好,模式3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效果较好。模式2公共卫生服务更均衡化,是现阶段推进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模式改革的较好选择;而模式3将是今后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
-
"1+1+1"组合签约对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1+1+1"组合签约对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的影响,为下一步家庭医生工作提出建议.方法选取2017年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中与家庭医生进行"1+1+1"组合签约的6 390例社区居民为研究对象.在大团社区卫生中心医院信息系统中调阅组合签约前后家庭医生服务效果信息(包括组合签约居民基本情况和选择区/市级医疗机构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家庭医生处就诊的次数及医疗费用,首诊服务、慢性病配药服务及转诊服务利用情况,家庭医生服务质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组合签约后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家庭医生处就诊次数在中心就诊次数中占比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21%(66 901/111 120)比43.07%(47 891/111 204),χ2=22.328,P<0.001〕.组合签约前后在大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中位就诊次数分别为15(25)、15(24)次,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48,P=0.967);组合签约后居民家庭医生处中位就诊次数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16)次比7(14)次,Z=24.641,P<0.001〕.组合签约后居民中位年医疗费用低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018.8(4 398.7)元比2 247.8(4 911.4)元,Z=10.542,P<0.001〕.签约前后社区居民首诊机构选择、慢性病配药机构选择、转诊机构选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签约后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首诊机构及慢性病配药机构者占比、选择上转至区/市级医疗机构及转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者占比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合签约后抗生素处方占比、门诊补液占比低于组合签约前,合理使用抗生素占比高于组合签约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开展"1+1+1"组合签约工作,建立稳定契约关系,提供分级诊疗服务,在提高家庭医生有效利用率、控制医疗费用、影响就医行为、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制工作中应加以推广.
-
中山市大涌镇青岗社区家庭医生服务签约情况及有效签约方式探讨
目的 探索中山市大涌镇青岗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有效的签约方式,促进家庭医生服务在中山市的推广与发展.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3月对中山市大涌镇青岗社区内的65岁以上老年人、育龄妇女、0~6岁儿童,重症精神病患者以及残疾人共996人在自愿、免费的签约原则上进行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签约方式包括集体签约、门诊签约以及下户签约.在居民进行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的同时对签约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签约后的首诊率、对家庭医生服务的知晓率和满意度.统计3种签约方式的签约效率.结果 签约居民255人,签约率为25.6%,其中集体签约22.7% (58/225)、门诊签约61.2% (156/255)、下户签约16.1% (41/255).门诊签约的首诊率、知晓率和满意度均高于集体签约、下户签约(p<0.05).门诊签约和集体签约平均耗时基本相同,分别是15 min/人和10 min/人,而下户签约平均耗时为30 min/人.结论 门诊签约是中山市大涌镇青岗社区家庭医生服务有效的签约方式.
-
海南省试点市/县居民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研究
目的 了解海南省试点市/县居民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现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以海南省所有已试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市/县——海口市(龙华区、秀英区、美兰区、琼山区)、琼海市、昌江县、陵水县的20个社区为调查地区,在各社区选取25例15周岁及以上、识字、能够进行良好沟通的居民为研究对象,共500例.于2016年9-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有:居民基本情况、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情况和支持情况、居民签约情况、签约时使居民产生顾虑的因素及选择家庭医生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0%.结果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为49.3% (244/495);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支持率为88.3% (437/495);居民的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为25.3% (125/495).不同性别、年龄、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参加医疗保险类型、知晓情况、支持情况居民的签约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总体健康状况居民的签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签约时使居民产生顾虑的因素,228例(46.1%)居民选择“不清楚能够获得哪些好处”;关于选择家庭医生时主要考虑的因素,315例(63.6%)居民选择“服务水平”,249例(50.3%)居民选择“服务态度”.结论 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签约率不高,性别、年龄、工作状况、婚姻状况、参加医疗保险类型、知晓情况、支持情况可能为影响居民家庭医生签约率的因素.
-
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相关因素的影响
目的 分析家庭医生服务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与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老年高血压患者60例,由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为其提供健康评估、健康干预并追踪管理的健康管理项目,为期10个月.对比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前后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相关的8个因素[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随访情况、降压药品比、血压控制率、人均随访工作量及缺血性心血管病(ICVD)10年发病危险评估]变化情况.结果 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包括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危害、高危因素、预防知识)知晓率、自我管理能力(包括了解自己目前血压、达到自身运动量、食盐摄入达标、能自我控制情绪)较实施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降压药品比(7.24%与7.47%)变化幅度不大的情况下,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随访情况与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为老年高血压患者提供随访的人均工作量为34人次/月,较实施前的237人次/月降低;高血压控制率及ICVD 10年发病绝对危险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医生服务显示出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积极影响.应进一步对家庭医生服务追踪研究,增加样本数量及延长观察时间.
-
新加坡家庭医生服务实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拥有成熟的医疗体系,家庭医生服务是其医疗服务体系中普及、基础的一层,家庭医生成为了新加坡居民健康的重要“守门人”.为了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规范就诊秩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始逐渐成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介绍新加坡综合诊所的发展概况,结合新加坡综合诊所家庭医生服务实施中的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理念、资金来源、服务内容现状,分析得出补贴形式多样化、提升社区卫生机构服务内容综合性、转诊制度专业化、重视健康档案的建立、正确引入公私合作并合理分配家庭医生服务负担比等,值得我国家庭医生服务制度建设借鉴.
-
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80例社区单纯性高血压患者纳入本次实验,病例均选自2016年7月 ~2017年7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甲乙两组,各40例,甲组采取家庭医生服务,乙组采取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低于乙组,甲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生活方式均优于乙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利于提升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生活方式,并利于血压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