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氢青蒿素哌喹复方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临床观察

    作者:宋建平;Duong Socheat;Suou Seila;Thou Tharith;Ses Sarim;Sim Yutheasa;谈博;李国桥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Artekin)为双氢青蒿素与哌喹的复方剂型.复方Artekin[Artekin(T)]由双氢青蒿素﹑哌喹和甲氧苄啶(Trimethoprim,TMP)组成,已在中国﹑越南获准注册﹑销售.Artekin与Artekin(T)两者之间的临床对照试验尚未进行.2001年6~9月,本试验分别在柬埔寨的3个研究中心同时进行.中心1位于柬埔寨实居省的奥拉医疗中心,研究中心2在柬埔寨马德望省尚布乐地区的塔山医疗中心进行,中心3在柬埔寨第四、五军区医院进行,对Artekin与Artekin(T)进行临床治疗对比研究.

  • 高效液相-柱后衍生化法同时测定双氢青蒿素和哌喹

    作者:吴婧;王锐利;申薇薇;张淑秋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双氢青蒿素和哌喹的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柱后衍生化-紫外检测法,流动相为乙腈∶甲醇∶醋酸钠缓冲液(65∶20∶15,pH 4.0),流速0.8 ml/min;衍生化试剂为1 mol/L KOH的900%乙醇溶液,流速0.3 ml/min;衍生化反应体系包括三通阀和6 m长的聚醚醚酮管以及超级恒温水浴,流动相所载药物在柱后与衍生试剂经过三通实现混合后在70℃水浴的聚醚醚酮管中反应1 min,然后进入检测器;柱温35℃,检测波长289 nm.结果 双氢青蒿素在3.0~300 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以峰面积对双氢青蒿素浓度进行线性回归,方程为A=3544.3C+3846.4,r=0.9999;同时,哌喹在6.8~68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以峰面积对哌喹浓度进行线性回归,方程为A=7217.1C+28 115,r=0.9996;对两种药物测定的日内、日间精密度相对平均偏差(RSD)均小于2%;平均回收率均在98%~102%之间.结论 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性及重现性均符合药典要求,可为各种复方制剂中双氢青蒿素及哌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 云南省盈江县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体外敏感性研究

    作者:张艳梅;冯国华;李鸾娇;王颖娜;杨照青

    目的 监测云南省盈江县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的体外敏感性,了解两种抗疟药有无交叉耐药.方法 选取2007~2009年当地病人体内的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成活共28株,在体外进行对氯喹、哌喹的半效抑虫浓度(IC50)值测定;并对疟原虫的Pfcrt基因片段扩增,测序,比对.结果 28株恶性疟原虫株体外氯喹的IC50值为(463.9±256.0) nm;哌喹的IC50值为(9.0±6.7nm)和野生株3D7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8株(100%)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均耐药株;5/28(16.1%)的疟原虫对哌喹耐药;7/28(21.4%)的疟原虫对哌喹敏感.28株(100%)疟原虫的Pfcrt基因发现均有和氯喹耐药相关的76T变异.应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发现CQ和PPQ间存在叉抗药性(P<0.001).结论 云南省盈江县中缅边境的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耐药的情况严峻,尤其是氯喹.

  • 伯氏疟原虫K173对哌喹抗性培育的初步观察

    作者:高岩;邓长生;王琪;陈颖;裴晶;陈沛泉;宋健平

    目的 培育伯氏疟原虫K173哌喹抗性株.方法 参照大剂量复燃法进行抗哌喹虫株的培育,每5代用Peters 4天抑制试验检测90%有效剂量(90% effective dose,ED90)并计算抗性指数(resistance in-dex,I)I90.结合Artekin等抗性培育资料,比较哌喹和磷酸哌喹的抗药性.结果 实验历时7个多月,培育至30代,哌喹抗性株抗性指数I90为22.9,属于中度抗性.Artekin资料中,培育至第30代,磷酸哌喹抗性株抗性指数I90为371.1,属于重度抗性;Artequick药效学资料中,培育至第30代,哌喹抗性株抗性指数I90为27.6,属于中度抗性.结论 哌喹较易产生抗药性,但其抗性比磷酸哌喹轻,抗性产生时间也较磷酸哌喹迟.

  • 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咯萘啶敏感性的体外测定

    作者:张苍林;周红宁;王剑;刘慧

    目的 了解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对氯喹、哌喹和咯萘啶敏感性的变化.方法 2009年9~12月在中缅边境的缅甸拉咱市采集了51份恶性疟血样,采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法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 结果 敏感性测定结果有效的42份血样中,其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和咯萘啶的抗性率分别为95.2%、7.1%和54.8%,半数抑制量(ID50)分别为320.5、128.2和96.0 nmol/L.在抗咯萘啶的23份血样中,对氯喹和哌喹的交叉抗性率分别为91.3% (21/23)和13.0% (3/23);抗氯喹的40份血样中,对哌喹和咯萘啶的交叉抗性率分别为7.5% (3/40)和52.5% (21/40);抗哌喹的3份血样中,对氯喹和咯萘啶的交叉抗性率均为100%.结论 在缅甸拉咱市调查点流行的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已普遍产生抗性,约半数对咯萘啶具有抗性,多数对哌喹则敏感.

  • 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剂量探索试验

    作者:宋健平;谈博;DUONG Socheat;SUOU Seila;徐颖;欧凤珍;李国桥;SRENG Sokunthea;LEAP Sophorn

    目的 探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安全有效的适宜剂量.方法 收治7~65岁男性和女性病人共100例,按区组随机化方案分成2组,成人总量1400 mg组年龄(22±s 12)岁,1750 mg组年龄(21±12)岁.分别于0h和24h给药一次,比较2组的平均原虫转阴和退热时间、28d治愈率及原虫复燃率.结果 2组的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是(61±19)h和(57±21)h,平均退热时间为(20±15)h和(18±10)h,P>0.05;28d治愈率是80%和96%,原虫复燃率为20%和4%,总量1750 mg组显著优于l400 mg组(P<0.05).2组耐受性均良好,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推荐青蒿素哌喹片的临床治疗剂量为总量1750mg,每日1次,分2d服完为1个疗程.

  • 双氢青蒿素哌喹片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宋建平;符林春;谈博;李国桥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在柬埔寨马德望省治疗无并发症恶性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无并发症恶性疟疾病人5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2组,每组25例,一组用双氢青蒿素哌喹片,一组用复方双氢青蒿素片,采用2 d内4次给药,成人总量8片的给药方案,观察治愈率、复燃率、平均原虫转阴时间、退热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组的原虫转阴时间为(36± s 20) h,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组为(36±17) h;退热时间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组为(42±25) h,复方双氢青蒿素片为(31±21) h;随访28 d,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组治愈率为100 %,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组有1例于d 21复燃,治愈率为96 %.病人对两药均有较好的耐受性,个别病人在服药过程中出现恶心、腹痛等症状,均轻微而且是自限性的.结论:双氢青蒿素复方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病人顺应好等优点.

  • 恶性疟原虫青蒿素和哌喹耐药的流行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尚晓敏;张青锋

    恶性疟原虫是全球范围内危害重大的寄生虫类传染病病原体之一.青蒿素是抗疟药的首选药物,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及其与哌喹联合用药耐受性.研究已经发现与青蒿素耐药性有关的基因突变,但哌喹耐药性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近年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及哌喹耐药的流行现状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青蒿素、哌喹、磷酸哌喹抗性系杀虫速度实验研究

    作者:郑绍琴;高岩;陈颖;陈沛泉;宋健平

    目的:探讨青蒿素、哌喹、磷酸哌喹抗性系与其敏感株在杀虫速度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WHO 48h杀虫速度实验方法对已培育出的抗性虫系与敏感株进行杀虫速度实验,观察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具有轻度抗性的青蒿素抗性系与其敏感株在杀虫速度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中度抗性的哌喹、重度抗性的磷酸哌喹与其敏感株在杀虫速度方面则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抗性系与敏感株在杀虫速度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磷酸哌喹片的有关物质

    作者:熊苗苗;汪秋兰;施春阳;方建国;谢委;万进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查复方磷酸哌喹片中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Waters Atlantis C18(250 mm×4.6 mm,5μm),以10 mmol·L-1庚烷磺酸钠与25 mmol·L-1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溶液-乙腈-甲醇(53∶16∶31,用磷酸调节pH至2.5)为流动相,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348 nm,柱温:40℃.结果 磷酸哌喹、磺胺多辛两主成分峰与各杂质峰均能良好分离,磷酸哌喹低检测限为0.41 ng,磺胺多辛低检测限为108.24 ng.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复方磷酸哌喹片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 哌喹合成新工艺的探讨

    作者:黄荣岗;詹利之;杨家庆;詹爱琼

    目的 探讨抗疟药哌喹(Piperaquine)合成新工艺.方法 采用不同的溶剂、反应条件、反应步骤合成哌喹(C29H32Cl2N6),建立哌喹新合成工艺.结果 为改进哌喹合成工艺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结论 通过一系列的优化实验,新工艺是合成PQP较理想的工艺路线.特点是:成本低,环保性能好,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总收率高,工艺对设备的要求低,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 伯氨喹、哌喹致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例

    作者:陈梨萍;吴江

    急性前段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通常由颞动脉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所引起.而我科曾收治1例因服用抗疟药物伯氨喹、哌喹而导致该病的患者,在各类药典及报道中皆未见有抗疟药物伯氨喹或哌喹引起眼部损害的记载,可见该病例为罕见,故为报道.

  • 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敏感性的体外微量法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冯晓平;王善青;林世干;杨恒林;孙晓东;刘德全;夏志贵

    目的 建立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敏感性的体外微量检测方法,以便在我国进行大规模的抗性调查.方法 研制哌喹涂药板和供现场使用培养基,经实验室测试,后在海南省及云南省现场,比较体外微量法和体内四周法检测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敏感性的一致性.结果 研制的哌喹涂药板及现场用的培养基质量稳定,4℃贮存哌喹涂药板和安瓿封装液体培养基有效期分别为14个月和2个月,哌喹涂药板判定敏感与抗性的临界药浓度为≥64pmol/井,体外微量法测得的结果与体内法一致.自1985年近30年现场监测,基本掌握我国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敏感性的状况,海南和云南两省恶性疟原虫对哌喹有高度抗性.结论 成功建立起用体外微量法检测恶性疟原虫对哌喹的敏感性,为大规模抗药性检测提供了条件.

  • 哌喹合并伯氨喹不同疗法对根治间日疟的效果分析

    作者:苏定志;苏来富

    自1998~2010年,先后用磷酸哌喹+磷酸伯氨喹3d 3个疗程,5d 2个疗程和7d 2个疗程根治间口疟的疗效观察,效果比较满意,兹将方法及临床观察结果介绍分析如下.

  • 伯氏疟原虫哌喹抗性系的建立及其抗性表型特征观察

    作者:郭虹;周利民;潘在用;黄宪希;薛伟玲;吴金燕;易国辉

    目的:建立伯氏疟原虫(P.b.)抗哌喹(PQR)系鼠疟模型;比较其抗性表型基本特征.方法:采用鼠-鼠间血传、药物剂量递增法对P.b.ANKA哌喹敏感株(PQS)进行抗性培育,通过测定PQS ED50和PQR ED50计算抗性指数及抗性稳定性;显微镜观察虫体形态变化、计数原虫率,记录分析小鼠接种后存活时间及肝、脾及体重变化等特征.结果:磷酸哌喹(PQ)起始剂量7 mg/kg,传14代,历时8个月,PQ浓度达35 mg/kg时,抗性指数大于敏感株>186倍;P.b.PQR光镜下形态变化显著,原虫率上升缓慢、致病力下降,感染鼠存活时间延长、贫血程度较轻,肝脾肿大显著等.去除药物压力传代6次后,RI仍>100,抗性表型无明显改变.结论:建立了P.b.ANKA株PQR系,该系抗性相对稳定,抗性表型特征明显.该模型的建立,为深入研究PQ抗性分子机制及抗性相关免疫调节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