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诊治的专家共识
一、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一)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是临床诊疗和预后的关键.就早期诊断而言,对于患者的肝病背景应予充分重视.我国95%的PLC患者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背景,10%有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背景,还有部分患者HBV和HCV重叠感染.对下列危险人群应特别加以关注:中老年男性中HBV载量高者、HCV感染者、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嗜酒者、合并糖尿病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者.此类人群在35~40岁后,每6个月应定期进行筛查(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和肝脏超声检查);当出现AFP升高或肝区"占位性病变"时,应立即进入诊断流程,严密观察,力争早期作出诊断.
-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1 病人的选择1.1 适合治疗对象慢性乙型肝炎。按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确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性别不限,年龄16岁及以上,并且符合下列标准:HBeAg阳性,HBV DNA阳性(HBV DNA阳性系指斑点杂交法,不是PCR法阳性,有条件者可作HBV DNA定量测定,没有条件检测HBV DNA的地方,可以HBeAg阳性为准);HBeAg阴性,抗-HBe阳性者,考虑有前C区变异情况也适于治疗;ATL高于正常,胆红素低于50μmol/L(3.0mg/dl)。1.2 研究观察对象慢性乙型肝炎年龄在12~16岁的病人,具有病毒复制指标阳性及血清转氨酶升高;代偿期肝硬化伴有活动性病毒复制的患者;无症状HBV 携带者(尤其是肝活检发现有肝炎证据者),伴有活动性病毒复制或有肝癌家族史者,偶尔有过肝功能不正常。2 不适合治疗的对象2.1 自身免疫性肝病。2.2 遗传性肝病如肝豆状核变性、Wislon病、血色病、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2.3 骨髓抑制血红蛋白<10g/L、白细胞<4×109/L、血小板<80×109/L(迄今为止,在临床研究中并未发现拉米夫定有骨髓抑制作用。对于有骨髓抑制倾向的患者严格遵照医嘱)。2.4 有明显心、脑、神经病和不稳定糖尿病。
-
家族聚集性肝癌101例家族史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家族聚集性肝癌的家族遗传史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方法:对101例手术切除家族聚集性肝癌的家族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临床生化指标、病理特征、基因表达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无家族史的肝癌497例进行比较.结果:101例肝癌先证者来自99个家族,家族中共查出肝癌256例,平均2.6例/家族,家族中发生3个和3个以上肝癌者36个家族,连续三代患肝癌者3个家族;肝癌家族史中,父亲或(和)母亲患肝癌占41.3%,同胞患肝癌占47.7%,有家族史肝癌先证者的HBV感染率和合并结节性肝硬化比率显著高于无家族史肝癌(P<0.05),两组肝癌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肿瘤包膜、分化程度、AF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基因表达方面,有家族史肝癌nm23表达率高于无家族史肝癌(P<0.05),家族中有3个以上肝癌成员的肝癌先证者其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71.0%、60.8%.结论:家族聚集性肝癌中部分是遗传型,部分是非遗传型,HBV感染和遗传基因在家族聚集性肝癌发病均有作用,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遗传占主导作用的家族聚集性肝癌其预后较好,故对家族聚集性肝癌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
-
肝淀粉样变1例
患者女,50岁,因右上腹胀痛、纳差半年于2000年8月15日入院.诉2000年2月始出现右上腹持续胀痛,伴厌油、纳差.在当地行CT检查后按脂肪肝治疗无好转,拟诊"原发性肝癌(弥漫型)"收入我院.既往有肾炎病史及原发性肝癌家族史.体检:T36.4oC,P78次/min,R20次/min,BP18.7/12.0 kPa.消瘦,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右上肢有一颗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无肿大,无巨舌征,心肺未见异常.腹壁静脉显露,肝于右肋下7 cm可触及,质硬,表面尚平,边缘稍钝,无压痛,脾未触及,肝区有叩痛,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辅助检查:尿蛋白定性(+++),尿镜检可见红细胞、白细胞及透明管型.乙肝两对半、抗HCV、抗HDV、抗HEV为阴性.凝血酶原时间: 31.4 s.总胆红素17.1 μmol/L,直接胆红素5.3 μmol/L,间接胆红素11.8 μmol/L,总蛋白62.4 g/L,白蛋白22.2 g/L,球蛋白40.2 g/L,谷氨酰转肽酶716 IU/L,总胆汁酸14.2 μmol/L,谷丙转氨酶 31 IU/L,谷草转氨酶79 IU/L,碱性磷酸酶552 IU/L,核苷酸酶197.8 IU/L.甲胎蛋白定性:阴性(连续3次).肝脏CT诊断:肝硬化并少量腹水,脂肪肝.
-
老年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25例的诊治体会
我院于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期间共收治老年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患者25例,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60~78岁,平均65.9岁.有乙肝病史者16例,肝硬变家族史者6例,肝癌家族史者2例,无肝病史者1例;均无外伤史.25例均有程度不同的突发性剧烈上腹部疼痛,伴失血性休克13例,腹膜刺激征11例.
-
对付肝癌:战术多样战略有度
早期发现:获得较好疗效的关键肝癌早期没有症状,若已出现症状而去就诊,多数已处于中晚期,治疗难度大,预后(预测疾病的可能病程和结局)比较差.早期发现肝癌,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乙肝、丙肝、肝硬化患者,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肝癌筛查:每半年进行一次腹部超声检查和血清甲胎蛋白(AFP)检测.一旦发现异常,应进一步进行CT和磁共振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可被发现的肝癌病灶越来越小.与传统造影剂相比,使用新的磁共振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可检测出1厘米以下的微小病灶,更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