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炎康颗粒的抗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炎康颗粒的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实验模型、角叉菜胶致雄性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观察炎康颗粒对急性炎症的作用;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模型,观察炎康颗粒对慢性炎症的作用;采用摘除双侧肾上腺的大鼠进行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实验及棉球肉芽肿实验,以观察炎康颗粒抗炎作用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的关系.结果 炎康颗粒8、16 g(生药)/kg连续给药1周,明显抑制小鼠耳肿胀;4、8g(生药)/kg明显抑制由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足趾肿胀;明显抑制大鼠棉球肉芽的增生.摘除肾上腺后,炎康颗粒连续给药1周,无明显抗炎作用.结论 炎康颗粒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抗炎作用依赖于HPAA系统,并与减少白细胞介素有关.
-
维吾尔族传统医学异常黑胆质证的研究概况
黑胆质(sewda)是维吾尔医学体液(hilit)论中的4种体液之一,维吾尔医学认为黑胆质异常易导致肿瘤、糖尿病、哮喘、高血压等多种复杂病症.鉴于异常黑胆质在复杂疾病中的重要作用,哈氏与努氏根据维医理论,采用多因素复合方法成功建立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这为研究异常黑胆质的本质及其引起的各类病症研究奠定了基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异常黑胆质的形成与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密切相关,本文就近年对维医体液论,特别是其中的异常黑胆质及其引起的相关病症、异常黑胆质载体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证本质研究等做一综述.
-
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iGR、CORT的影响
目的:观察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海马iGR及CORT的影响,探讨热敏灸治疗IB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64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空白组(8只)、模型组(8只)、艾灸组(32只)、假手术组(8只)、NMDA组(8只),空白组正常饲养,模型组、艾灸组、假手术组、NMDA组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刺激法建立IBS模型.假手术组、艾灸组和NMDA组大鼠于造模第15天进行脑立体定位,海马处植入套管.造模结束后,艾灸组灸“命门”穴,根据大鼠尾温变化分为热敏灸组和非热敏灸组.造模完成当天、第8、15天,NMDA组海马微量注射NMDA,假手术组、艾灸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治疗结束后采用PCR方法检测海马iGR mRNA表达,放免法检测血清CORT含量.结果:(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假手术组、NMDA组iGR mRNA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iGR mRNA表达增加(均P<0.01).与非热敏灸组相比,热敏灸组在改善iGR mRNA表达方面优于非热敏灸组(均P<0.05).(2)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假手术组、NMDA组CORT含量均升高(均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热敏灸组、非热敏灸组CORT含量均明显降低(均P<0.01).与非热敏灸组相比,热敏灸组CORT含量降低(均P <0.05).结论:热敏灸能改善iGR mRNA表达,降低CORT含量,改善HPAA负反馈调节,这可能是热敏灸通过HPAA途径治疗IBS的可能机制.
-
从昼夜节律角度研究针灸治疗RA作用原理的思考
针灸治疗实验性RA具有确切的抗炎效应,从不同角度开展的相关原理研究亦取得了重要进展.文章在分析把握RA炎症病理及HPAA功能均具有明显昼夜节律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从昼夜节律角度探索针灸治疗RA作用机制的新思路,对于进一步深化其原理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幽门螺杆菌hpaA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克隆幽门螺杆菌hpaA基因,并构建其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以Hp NCTC11637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hpaA基因,亚克隆至pMD18-T载体中,目的基因经酶切纯化后插入pTCAE,转化E.coli DH5α,酶切并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T-hpaA.电穿孔法将pT-hpaA转染CHO细胞,Western blot检测HpaA蛋白的表达.结果克隆重组得到pT-hpaA,将pT-hpaA电穿孔法转染CHO后,培养上清经Western blot检测,在相对分子量为30 000条带处出现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结论成功构建了幽门螺杆菌hpaA真核表达质粒,体外CHO细胞转染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了HpaA蛋白的表达,为进一步的免疫实验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HPAA DNA疫苗 -
pT-ureB及pT-hpaA核酸疫苗诱导小鼠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并比较携带Hp不同抗原基因的质粒pTCAE-ureB(pT-ureB)和pTCAE-hpaA(pT-hpaA)肌注小鼠后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T-ureB;与已成功构建的质粒pT-hpaA分别作为疫苗方案,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并设置空质粒对照,末次免疫后第2、4、6周分别用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结果两免疫组在末次免疫后第2周均可出现特异性IgG,抗体滴度随时间逐渐增高;末次免疫后第6周,两免疫组的抗体滴度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且pT-ureB免疫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pT-hpaA(P<0.01).结论pT-ureB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能力优于pT-hpaA.
-
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aA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晶体生长
目的 构建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aA的原核表达载体,并用纯化的重组HpaA蛋白进行晶体培养,为其三维结构解析、基于结构的HpaA抗原表位分析和黏附拮抗剂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paA蛋白序列二级结构并预测跨膜区,利用PCR技术扩增幽门螺杆菌标准株NCTC 26695编码HpaA蛋白的hp0797基因非跨膜区片段,构建重组质粒并pET22b(+)-rHpaA,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Ni离子亲和层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纯化蛋白并分析其聚集状态.用Hampton Research结晶试剂盒搜索结晶条件,并系统优化,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进行衍射实验.结果 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ET22b(+)-rHpaA,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可溶性表达;重组HpaA蛋白在溶液中以二聚体形式存在,SDS-PAGE分析单体相对分子质量约24000,HPLC分析纯度达95%;培养出晶形较好的重组HpaA蛋白单晶,大小约70 μm×30 μm× 20 μm,衍射分辨率2.03 A.结论 利用经典的蛋白质表达、纯化技术和晶体培养技术,获得了衍射能力较强的重组HpaA蛋白单晶,为其三维结构解析和基于结构的幽门螺杆菌疫苗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
探讨小剂量布地奈德粉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目的:分析在临床中应用低剂量的布地奈德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与治疗效果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在医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有100例,将其平均划分成两个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的患者在发作期应用茶碱控释片、泼尼松以及沙丁胺醇吸入治疗.而研究组的患者在发作期应用沙丁胺醇吸入治疗并在缓解期应用低剂量的布地奈德进行吸入治疗.比较两组的肺功能,并测定患者血液中的皮质醇含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气道阻力、FEV1与气道传导率比对照组的明显减少(P<0.05),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前[(318.24±38.75)nmol/L]与治疗后[(323.69±38.33)nmol/L]的皮质醇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中应用低剂量的布地奈德对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异,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况,降低患者的HPAA功能抑制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