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献资料
-
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脑钠素N端前体肽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16例,对照组16例,2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7 d,观察CK-MB、NT-proBNP的变化;并随访3个月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第8天,2组心肌酶CK-MB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T-proBNP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为20.0%(3/15),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35.7%(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注射液能有效降低AMI患者急性期NT-proBNP,有效减少3个月内MACE的发生率.
-
比伐卢定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人疗效及心肌梗死溶栓试验、心肌灌注评分、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影响分析
目的 研究比伐卢定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病人疗效及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心肌灌注评分(TMPG)、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于邢台市第三医院接受PCI治疗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病人在PCI术后予以普通肝素治疗,观察组病人则在PCI术后予以比伐卢定治疗.对两组病人均进行为期30 d的随访,比较两组治疗后TIMIⅢ级发生率、TMPG≥Ⅱ级发生率,治疗30 d后MACE发生情况与再出血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TIMIⅢ级发生率、TMPG≥Ⅱ级发生率分别为94.00%(47/50)、90.00%(45/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40/50)、74.00%(37/5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病人MACE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血清IL-6、hs-CRP水平分别为(23.5±3.7)U/L、(17.5±3.4)mg/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6±4.2)U/L、(25.9±3.0)m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比伐卢定治疗经PCI治疗病人的效果明显,有利于降低MACE与再出血事件发生率,同时有效减轻炎症反应.
-
B型脑尿钠肽检测及外科Apgar评分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
目的 探讨B型脑尿钠肽检测(BNP)及术中Apgar评分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预测作用.方法 检测41例行外科治疗的阻塞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BNP水平,并对术中情况进行外科Apgar评分,统计其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情况与两者的关系.结果 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前BNP水平较基线水平升高(P<0.05),术后随着心功能改善可出现明显下降,术前BNP水平高者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几率增加;术中Apgar评分较低者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几率增加.结论 血浆BNP水平及术中外科Apgar评分系统对阻塞性黄疸患者术后出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高危患者常规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 41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A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高危心肌梗死患者配对入选38例设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术后30 d内左室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心肌缺血事件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30 d内左室功能较B组明显改善(P<0.05),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A组较B组少(P<0.05),两组在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等方面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紧急介入治疗术前常规进行IABP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左室功能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这一结果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
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 评估术前术后大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确诊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术前氯吡格雷300 mg负荷、术后75 mg维持)、B组(术前氯吡格雷300 mg负荷、术后150 mg维持1个月后改为75 mg维持)、C组(术前氯吡格雷600 mg负荷、术后75 mg维持)、D组(术前氯吡格雷600 mg负荷、术后150 mg维持1个改为75 mg维持) ,每组40例,随访3个月,观察各组间出血及主要不良事件( MACE) ,包括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心绞痛的发生率. 结果 基线情况下各组间的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个月后,4组间的出血及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分层分析发现术前氯吡格雷600 mg负荷较300 mg负荷可减少MACE的发生率(P=0.031, OR=2.49, 95%CI 1.09~5.73). 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术前氯吡格雷600 mg负荷可减少术后3个月MACE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而术后氯吡格雷150 mg维持量未明显减少PCI术后3个月MACE的发生率.
关键词: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氯吡格雷 心脏主要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