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志鹏

    目的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心肌梗死失眠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全部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PSQI总分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有积极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 影响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及其对策

    作者:徐丽芳

    睡眠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睡眠保护大脑,解除疲劳,使人体产生新活力,还与提高免疫力、强抵抗力有密切的关系,对于住院病人,良好的睡眠质量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生理所起的作用更重要,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 针刺改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睡眠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李毅;刘学兵;张尧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改善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MMT)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将75例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8分]的MMT门诊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8例)和伪针刺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维持原有的MMT治疗;针刺组行针刺治疗,取穴百会、神门(双)、神庭、三阴交(双)和四神聪穴;伪针刺组行非穴点浅刺(取针刺组穴位旁5 mm处);均每周5次,连续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第2、4、6、8周末进行PSQI评分;比较两组治疗第8周末低睡眠质量的检出率和针刺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整体上针刺组的PSQI评分明显低于伪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8周末,针刺组低睡眠质量的检出率(60.53%,23/38)低于伪针刺组(83.78%,3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和伪针刺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6%(2/38)和2.70%(1/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疗法能安全有效地改善MMT门诊患者的睡眠质量.

  • 中药足浴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康健

    目的:研究中药足浴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来我院进行剖宫产的产妇104例,随机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方式,使用温水足浴;治疗组产妇使用中药足浴,观察两组产妇睡眠质量。结果:足浴后,治疗组产妇睡眠优良率为78.85%,对照组产妇睡眠优良率为46.15%,治疗组产妇睡眠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采用中药足浴能有效地改善产妇睡眠质量,降低产妇术后的应激反应情况,利于产后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生化汤加减足浴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复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娜

    目的:探讨并分析生化汤加减足浴对剖宫产术后产妇子宫复旧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4-12月剖宫产术后产妇120例,在其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产妇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生化汤加减足浴,对比两组产妇术后8d子宫恢复情况与睡眠质量。结果:经治疗,产后4d、8d,观察组产妇宫底下降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24h出血量上,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术后8d睡眠情况上相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化汤加减足浴能加快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子宫复旧,且能改善产妇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中医护理对耳鸣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赵玉芳;胡晓莉

    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耳鸣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程度.方法:对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科室收治的60名耳鸣患者进行中医对症护理,包括穴位按摩、饮食、情志护理,配合中药调理等措施,观察耳鸣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中医护理后耳鸣患者睡眠的质量优于常规护理.结论:对于耳鸣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从而促进耳鸣治疗效果,有推广价值.

  • 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蓓

    目的:探讨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统计了69例失眠症患者,对其耳穴采用王不留行籽按压,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统计记录患者睡眠质量、症状好转情况.结论: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高达82.61%,是治疗失眠症的优良方法.

  • 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分析及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孙中莉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睡眠质量,探讨其可能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3-8月在枣庄市立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调查T2DM患者的睡眠质量,以PSQI>7分为睡眠障碍,将患者分为无睡眠障碍组和睡眠障碍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41.1%(65/158)的住院T2DM患者存在睡眠障碍,与无睡眠障碍组相比,睡眠障碍组HbAlc、血糖(空腹、0.5h、2h)、收缩压、舒张压、PSQI评分明显升高(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睡眠障碍与女性、收缩压、HbAlc≥7.0%、FPG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2.39、1.03、2.02、1.31,均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临床工作者应该重视患者的睡眠管理,加强此方面的健康教育,以改善睡眠和有效提高血糖达标率.

  • 针灸辅助低阻抗意念导入对脑病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的改善研究

    作者:陈永璋

    目的:探究针灸辅助低阻抗意念导入(TIP)对脑病患者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的改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TIP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辅助TI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及情绪状态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睡眠障碍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两组治疗前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SI评分及SAS、SDS评分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ISI评分及SAS、SDS评分显著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辅助TIP可显著提高脑病患者睡眠障碍治疗效果,改善睡眠质量,并可显著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状态,推荐临床推广使用.

  • 研究"调阴阳五脏"针法治疗卒中后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晓东;孙俊

    目的:系统地分析在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中应用"调阴阳五脏"针法的实际价值.方法:2014年8月-2015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合临床随机表法将其平均地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调阴阳五脏"针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5.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睡眠质量评分、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卒中后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中,"调阴阳五脏"针法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普及应用.

  • 针对性护理对精神分裂症并高血压患者睡眠、精神症状及血压水平的影响分析

    作者:吕友芬;杜斯瑜

    目的:探究针对性护理方法改善精神分裂症并高血压患者睡眠、精神症状及血压水平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整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8月期间接收的120例精神分裂症并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60例,常规护理+针对性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指标.结果:(1)观察组在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以及睡眠质量等睡眠质量评分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护理后HAMD总评分相对于护理前明显降低,在护理后的HAMD总评分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理后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指标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并高血压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精神症状以及血压水平的改善,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中医辨证施治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袁锋;梁守芳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施治对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试验组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治,给予对照组患者西药度洛西汀治疗,分别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PSQI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2周、4周后试验组患者的PSQI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低(P<0.05),SF-36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中医辨证施治,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综合干预措施对ICU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作者:魏丽丽;高淑红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ICU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讨论综合干预措施对ICU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肿瘤科进行手术治疗且入住ICU的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按照疾病护理常规开展常规护理工作,包括术前一天允许患者进入ICU病房熟悉环境;建立有效的护患沟通方式,给予心理支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包括分区域放置患者,进行培训提高护士操作的熟练度及规范度、使用耳塞遮光眼罩等避免声光等干扰因素、进行耳穴压豆及穴位按摩等综合干预措施,对采取不同干预措施后的所有患者进行RCSQ睡眠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睡眠障碍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90%).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RCSQ总分及各个条目(夜间睡眠深度、夜间入睡时间、夜间觉醒次数、夜间觉醒后重新入睡时间及夜间总体睡眠质量、ICU环境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ICU肺癌术后患者睡眠质量,促进伤口修复,预防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影响

    作者:罗小萌

    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存在的睡眠质量问题,探讨有效的睡眠护理措施.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各类心内科疾病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0例.采取临床观察与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12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分析、评估,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仍继续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额外给予针对性睡眠护理干预.结果:120例患者中,74例患者存在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发生率为61.7%.护理前PSQI评分、睡眠质量优异率,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相当,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PSQI评分、睡眠质量优异率,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内科住院患者来说普遍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睡眠障碍问题,通过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睡眠环境护理及适度的睡眠行为干预等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促使患者获得优质睡眠.

  • 规范化疼痛管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影响

    作者:徐燕燕

    目的: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术后护理方式,将9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包含4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规范化疼痛管理.护理7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情绪状态及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均较护理前发生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情绪状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中医规范化疼痛管理护理措施,有利于缓解患者疼痛程度与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 抚触对剖宫产婴儿生长发育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郑宁萍;陈伟建;张英钗

    目的:探讨和研究抚触对剖宫产婴儿生长发育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3年1~12月之间的100例剖宫产婴儿,采用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婴儿抚触,两组婴儿均观察出生后42天内的身长、体重、头围、哭闹情况以及睡眠质量等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婴儿的身长、体重、头围等数据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结束后观察组婴儿的身长、体重、头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婴儿的哭闹情况和每天睡眠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婴儿更安静且易入睡,哭闹时间短、睡眠时间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婴儿干预期间的急性呼吸道感染及腹泻发病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婴儿在出生后实施抚触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刺激神经细胞生长,抚平婴儿的躁动情绪,减少哭闹情况,提高婴儿的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减少患儿呼吸道及消化道常见病的发病率,是促进婴儿健康生长发育的有效手段.

  • 音乐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春春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小属第二医院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12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音乐疗法应用到护理干预中,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抑郁、焦虑状况及睡眠质量.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SAS、S天S、PSOI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SAS、S天S、PSOI评分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8%,相对于对照组的85.94%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将音乐疗法应用到CCU临床护理中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 骨折患者疼痛应用无痛病房管理的效果研究

    作者:陈玲玲;陈瑶;叶丹

    目的:研究无痛病房管理在骨折患者疼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4月~2017年12月科室接诊的骨折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将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实行无痛病房管理,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管理.综合分析两组术后疼痛症状的缓解情况,比较夜间睡眠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当日、1d、2d及3d的NR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夜间睡眠时间明显比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骨折患者施以无痛病房管理,可有效减轻其术后疼痛感,提高睡眠质量,减少护患纠纷发生概率.

  • 心理护理在焦虑症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谢粉艳;孔彩虹

    目的:探讨开展焦虑症患者心理护理管理的措施和成效.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入住医院的60例焦虑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期间的睡眠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睡眠质量评分、入睡时间评分、睡眠时间评分、睡眠效率评分、睡眠障碍评分、催眠药物评分、日间功能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表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其住院期间睡眠质量,从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 重症监护室护士工作疲溃感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方英

    目的:了解ICU护士工作疲溃感与睡眠质量的状况,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睡眠质量量表、工作疲溃感量表对150名ICU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CU护士工作疲溃感和睡眠质量量表得分分别为(62.19±7.32)(6.03±2.29);且二者呈负相关(r=-0.342,P<0.01).结论:管理者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ICU护士的工作疲溃感,提高其睡眠质量,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4135 条记录 13/207 页 « 12...10111213141516...20620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